他是張學良的恩師,孫中山曾多次稱讚他,卻為何被張作霖殺害?

2020-12-21 雯說歷史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郭松齡宣布叛離奉軍。

姜登選聽聞消息特意到灤州勸說他,反被郭松齡殺害。十二月二十五日,張作霖在日本關東軍幫助下逮捕了郭松齡與其夫人。為防夜長夢多,張作霖命令高金山就地槍決二人並曝屍三日,在這期間不許任何人為兩人收屍。

對於郭松齡此人,很多人對他的評價是忘恩負義、犯上作亂的小人,也有人說他是民族大義,怎奈識人不清,落了個夫妻二人雙雙槍決的下場。

然而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郭松齡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投身革命

郭松齡出生於一八八三年,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後代。父親在私塾教書。一九零五年,二十歲的郭松齡進入奉天省陸軍學堂學習。在學堂裡他受教官方聲濤的影響開始接觸到民主思想。兩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進入盛京將軍衙門衛隊擔任哨長。當時的上司朱慶瀾非常欣賞他,認為此人為人嚴謹,盡職盡責。至此郭松齡開始追隨朱慶瀾。

一九零九年,郭隨朱到四川上任。在那裡郭松齡遇到陸軍學堂的教官方聲濤,並在其介紹下加入了同盟會。

一九一一年,四川爆發保路運動,朱郭等人被迫離川。郭松齡回到奉天,在與張榕等人密謀起義時被清政府逮捕。郭松齡即將被處以斬首,韓淑秀冒死攔住刑車,稱郭松齡不是革命黨而是四川新軍,兩人是未婚夫妻,此次郭松齡回奉天是為了舉行婚禮,趙爾巽了解到郭松齡是弟弟趙爾豐的手下官兵,便令人將他釋放了。這便是郭松齡與韓淑秀的初次見面,之後兩人便結為夫妻。

一九一七年,郭松齡到廣州投奔孫中山,孫中山很欣賞這個年輕的軍官,不止一次誇獎郭松齡有見識。一九一八年五月,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郭松齡只得返回奉天,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做戰術教官。

從郭松齡前半生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深受孫中山三民主義影響,愛國愛民,反對帝制。是個有雄心抱負的民主革命者。

加入奉軍

郭松齡在講武堂任職時有個學生叫張學良。張學良此人十分認同郭松齡,於是向父親張作霖舉薦此人。郭松齡便加入了奉軍,時任參謀長兼二團團長。郭松齡加入奉軍後便致力於整頓軍紀和訓練士兵,很快他所在的隊伍面貌一新。

一九二零年,郭松齡在天津用一個團擊敗皖軍兩個旅,之後又迅速平定了吉林各地的土匪,這兩件事使張作霖認識到郭的才能。一九二一年,郭松齡被提拔為第八旅旅長。

一九二二年,直系與奉系爆發戰爭,奉軍各部都傳來失敗的消息時,只有張學良、郭松齡帶領的部隊勝利,直接擊潰了直軍佔領奉天的計劃。至此,張作霖父子更加看重郭松齡。而郭松齡也非常尊重張學良這個學生,做事前都要請示張學良,張學良堅持的事情他大多都會聽從。

在這次戰爭之後奉軍內部開始分化成「新派」、「老派」。「新派」為畢業於軍校的人,「老派」則是早期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而「新派」之中又分化「士官派」和「陸大派」,「士官派」的人有姜登選、楊宇霆、韓麟春等人,他們都曾經去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士官派」的人以楊宇霆馬首是瞻。而「陸大派」的人多是從中國陸軍大學畢業。

一九二四年,直奉兩系再次爆發戰爭,張學良郭松齡率領第三軍與姜登選韓麟春的第一軍為主力,擊敗了敵人取得了勝利。此時,郭松齡主張退出關內,保境安民,而張作霖卻想進入關內,攻佔南方各地。楊宇霆所在的士官派也主張向中原進攻,因此開始排擠郭松齡。

一九二五年,張作霖派郭松齡到日本考察軍事,郭松齡從日本人口中得知,張作霖想要以同意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為條件從日本購進大量武器來攻打南方的國民軍隊。郭松齡認為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不能為了個人權力就出賣國家的利益,他是國家的軍人,不是張作霖的走狗,如果張作霖真的借日本人攻打國人軍隊,自己就要攻打他。於是郭松齡決定聯合馮玉祥反奉,怎料馮玉祥是個牆頭草轉頭就出賣了郭松齡。

反奉

十一月二十一日晚上,郭松齡發電報聲討張作霖、楊宇霆二人,他向張提出了三條主張:1、反對內戰,2、要求張作霖卸任,懲治楊宇霆,3、推舉張學良上位,在東北三省推舉改革。然而無果。

二十二日,郭松齡在灤州宣布叛離奉軍,殺害了前來勸說他的姜登選。

之後他率領軍隊從山海關一路打到了錦州,然而因為郭松齡拒絕了與日本人合作,日本人便選擇與張作霖合作,在郭松齡攻打新民縣時,日本關東軍與奉軍對其進行前後夾擊,日軍還對其使用了飛機轟炸。

二十四日,郭松齡戰敗被抓捕,二十五日,張作霖令高金山就地槍決郭松齡韓淑秀夫婦,並將二人的屍體曝曬三日。

很多人認為郭松齡反奉是因為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張作霖處事不公,給張宗昌、姜登選、楊宇霆都升了官職,只有郭松齡官職未動,郭內心憤懣才怒而反奉。然而小編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郭松齡反奉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張作霖欲借日本人之手攻打國人。和東三省的土皇帝不同,郭松齡是想實行改革的。郭松齡早期加入同盟會,深受孫中山思想的影響,儘管他由於護法運動失敗逃離廣州,但是一個人的思想不會輕易改變。郭松齡起兵反奉初期,日本人私下拉攏郭松齡,被郭松齡拒絕了。這也說明他是一個有民族大義的人。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關注我,給你講訴更多歷史故事。

歡迎轉發、留言、點讚

#張學良#

相關焦點

  • 張作霖死後被日本人「曝屍」6年,張學良為何不讓他入土為安?
    由於張作霖離世比較突然,當時張學良人還在北京,當時張家主持大局的是張作霖的五姨太,她是個聰明睿智的女人,有謀略,顧大局觀,她封鎖了張作霖死亡的消息,以免造成東北的混亂,而且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日本人,如果日本人知道張作霖死了,肯定會立刻對東北發動軍事行動。
  • 為何張作霖一死,張學良就提出東北易幟,換成了青天白日旗
    張作霖玩了日本人一輩子但東北寸土未失,但是張學良可沒有這個能耐,張學良很快就明白了。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條路:1、繼續與日本人對抗,成為第二個張作霖。2、與日本人合作,背上賣國的罵名。3、投靠孫中山建立的國民政府,抱上一條大腿。事實證明,張學良選擇了第三條路,在民族大義上他不糊塗。
  • 張學良兒時無法無天,張作霖罵他「敗家子」,長姐用八字來評價!
    張學良儘管有自己的軍事才能,但是在抗戰期間的不抵抗政策,被國民大罵。這其實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畢竟張學良小的時候就非常的頑皮,簡直是無法無天。 張作霖從小家庭貧困,父親早逝,是母親辛苦拉扯他長大的,所以即便是後來當上了東北的「土皇帝」,張作霖依舊嚴於律己,勤儉節約。不但他如此,他的家人也必須如此,但這其中不包括張學良。
  • 張作霖統治東北十年,當地百姓過得怎麼樣?孫中山一句話評價
    ————李大釗 1917年,由於馮德麟參與張勳復闢,故張作霖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省軍政。次年,他在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他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九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他利用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了奉系首領。
  •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為何不報仇?臨死前他說出了這個秘密
    我們常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張作霖當時控制東北全境,號稱東北王,手裡面握有四十萬東北軍,日本人一直想要控制張作霖,卻發現張作霖羽翼豐滿,根本不是他們能控制,就想要拉攏他,也遭到了張作霖的拒絕,張作霖對東北的控制嚴重阻礙了日本發展,於是就想要暗殺張作霖。
  • 楊宇霆是張作霖「頭號軍師」,能力出眾,張學良為何要除掉他?
    因為他聲勢越來越大,受到了張作霖的猜忌而被罷免,但是很快張作霖又啟用了他,並且對他委以重任,為張作霖出謀劃策的他在奉軍中威望很高,很快就成為了像張作相等人一樣的重要人物,但是在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卻用非常狠辣的方式直接除掉了他,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楊宇霆犯了三個忌諱。
  •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 世無英雄
    新主有權無能,無力擺平日常事務,只好對「攝政」一忍再忍,實在忍無可忍,就發怒,利用權力殺人。可以說,張學良殺楊宇霆,與日後西安事變抓蔣介石,是同一邏輯藤條上結出的不同苦瓜。尋找父親替代者殺人立威不難,但應對複雜局面,張學良就顯得吃力了。尤其是日本人,對東北窺視日久,步步緊逼。張學良應該自知,他沒有辦法掌握父親的那種平衡術。
  • 郭松齡不願為虎作倀,率軍圍攻張作霖,卻成了張學良一生的遺憾
    交戰的雙方同用了張學良的旗號,在這場戰爭打響時,張學良本人正在巨流河東岸進行布防工作,連他也沒想到一河之隔的對岸,以他名號造反的人是他的授業恩師,郭松齡。郭松齡出生於1883年,是遼寧瀋陽市人,據說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他出生時剛好是中國受列強凌辱的時代,當時的東北地區首當其衝,日俄兩國多次將戰火引申到此,明目張胆地瓜分中國的領土。
  • 張作霖為何不怕日本人?得知真相後,張學良都嚇了一跳
    說起張作霖以及張學良他們父子,相信大家對兩人的印象是大不相同,父親張作霖剛烈果斷,兒子張學良膽小怕事,又是一個風流公子,給人感覺就是不怎麼樣。今天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身為軍閥的張作霖為何不怕日本人?他給出的答案更是讓少帥嚇了一跳,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來看一看吧!
  • 張學良為何棄守東北三省?張學良的侄子:他本來是學醫的
    張閭實評價張學良:「我大伯本來就是學醫的,他應該去救人。」張閭實是張作霖的孫子,是張學良六弟張學浚的兒子,於1962年出生澳門,後去臺灣生活 。 據張閭實表述,自老帥張作霖死後,他們張家就沒有從前的地位,張學良那輩基本都各自發展、闖蕩。
  • 張作霖讓兒子娶她,張學良堅決不從!誰知第一次見面後就非她不娶
    張學良15歲時,張作霖給他訂了一個婚約。當張學良得知女方是鄭家屯(吉林雙遼)一位商人的女兒後,一開始十分不樂意。張作霖見狀對張學良說到:「這閨女模樣好,生辰八字好,文筆好,名字更好。你聽于鳳至,鳳凰的鳳,鳳至的至,不是當皇后的料嗎?你小六可別不識抬舉。」
  • 少帥張學良「易幟」前夕的軼聞
    ▲電視劇《大唐名相》劇照右為宋連庠,左為上影演員祁明遠我去上海看望父親時,也曾多次陪同父親到過宋伯伯府上。宋伯伯把我們迎進他的會客室「祝融居」書房,拉起了家常。交談中宋伯伯向我們講起了當年他父親受孫中山先生「南北統一」大業的委派與張學良將軍的有關「東北易幟」的往事:
  • 張作霖有八個兒子,為什麼偏偏最看重張學良,這個原因和張作霖出身...
    文/張作霖有八個兒子,為什麼偏偏最看重張學良,這個原因和張作霖出身有關大家好,小編來給大家更新歷史故事啦,歡迎各位看官。張作霖本就是草莽出身,在清廷滅亡之後,在東北之稱為王。可以說張作霖能夠這樣的成就全都是靠自己的努力,那麼身為富二代的張學良在起跑線上當然就會比別人牛掰,但是要知道張作霖可不是只有張學良這一個兒子,那麼為何獨獨器重張學良,並做自己的接班人呢!在張作霖去世之前,就趕緊吩咐人,叫「小六子」回來接手東北軍,小六子是張學良的小名,其實張作霖有八個兒子,但為何他最器重張學良呢?這其中有什麼關鍵原因嗎?
  • 母親病重父親不理,張學良曾想一槍打死張作霖
    張學良和生母趙春桂。張作霖與髮妻趙氏夫人合葬之墓。張學良。編者按張學良年少時,因為母親和所受屈辱,曾想一槍殺死父親張作霖。據長江文藝出版社《大帥府》描述,張學良年少時挺恨張作霖。張作霖三妻四妾,很少回家,偶爾回來,天黑進門,雞叫就走。張學良曾奉母命去找父親要錢,結果被兩個哨兵攔在門外說他是叫花子,他強闖差點被刺刀挑死;後母親病重他不得不再去找父親,張作霖正跟人發脾氣,話沒聽完就讓他滾,他恨得想一槍打死張作霖。
  • 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楊宇霆是奉系軍閥首領之一,早年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歸國後投奔張作霖。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三省兵工廠總辦,奉軍第三和第四軍團司令,江蘇軍務督辦,安國軍參謀總長,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深受奉系領袖張作霖的器重,張作霖被炸身亡後,楊宇霆作為奉軍內部的元老重臣,輔佐少帥張學良。
  • 張作霖的大夫人:生下張學良,負氣出走至死未見張作霖,38歲病逝
    張作霖的大老婆叫趙春桂,她為張作霖生下了三個孩子,其中就有張學良。趙春桂跟張作霖的結合,頗具戲劇性,一次偶然的機會成就了兩個年輕人,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張作霖生性好賭,有一次他輸得精光還欠了一筆錢,被人綁在大街上羞辱。
  •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張學良為何不去報仇?直到臨終才說出答案
    手握幾十萬重兵的張作霖,讓日本人膽戰心驚,讓日本頭疼不已,日本已經開始染指東北後,一開始日本人是極力拉攏張作霖,要錢給錢,要武器給武器,但張作霖心裡並不糊塗,來了個計中計,他明白日本人想侵略中國的野心,所以只拿錢不辦事。日本人拿他也沒辦法。
  • 楊宇霆為何被殺?張學良後來都承認自己殺錯了
    但唯獨有一件事,是張學良親口說自己做錯了,就是誅殺了自己父親最重要的親信之一楊宇霆。既然作為張作霖最重要的親信之一,又是奉系裡頗有威望有能力的元老,為何卻在張學良掌權後不久即遭到了誅殺的命運,這個自認為是「小諸葛」的謀臣何以沒有算到自己的結局?01.胡帥的得力助手 楊宇霆,字凌閣,自號鄰葛,也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比鄰的意思。
  • 張作霖守住了東北,張學良為何守不住?父子兩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張作霖鎮守東北,和日本打了十多年交道,日本人都怕張作霖,不敢在張作霖的地盤上撒野。在許多孩子中,最優秀的,莫過於歷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他主張積極抗日,反對內亂,他是人民中的大英雄。儘管張學良的個人功績可謂十分輝煌,這也足以使他成為歷史上的人物,為後世所欽佩,但他並沒有守住東北,讓日本人有機可乘。
  • 張作霖臨死前說:決不可讓此人來東北,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在南京宣布中華民國成立,同年袁世凱以威脅的方式讓清政府的末代皇帝下了臺,由於孫中山不想讓百姓們再次身陷於戰火之中,便答應了袁世凱由他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張作霖在用人方面十分擅長,他的下屬們大多數都能夠有所作為,但是他在了解人方面也挺準的。就拿他手下張宗昌來說,他在臨死前囑咐張學良,不要讓張宗昌來東北接任管理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