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過撤檔之後,本想著《好萊塢往事》也許會有在大銀幕上映的一天,現在看來恐怕機會渺茫。
面對刪改的要求,導演昆汀也是態度強硬,哪怕是不能在中國上映,他也拒絕重新剪輯,在如此龐大的中國市場面前,昆汀仍然如此珍愛自己的作品,實屬電影之幸。但是這對中國的昆汀迷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
作為一個昆汀的腦殘粉,這麼多年來,竟然沒有在大銀幕上看過昆汀的一部作品,實屬天大的遺憾。
而昆汀對外宣稱,拍十部電影就退休,《好萊塢往事》已是第九部,在看一部少一部的情況下,不知道以後還能否在大銀幕上看到昆汀的電影作品?
身為Cult片專業戶的昆汀,他的作品從來都不按套路出牌, 暴力、血腥、裸露、髒話、密密麻麻的臺詞等元素是他電影的標配,而這樣的電影作品要在國內大銀幕上看到,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在處女作《落水狗》中,昆汀十足地展現了他作為港片迷的一面,致敬吳宇森等港片的鏡頭玩得不亦樂乎。
昆汀是以為非常會講故事的惡導演,在大作《低俗小說》裡,昆汀充分展示了他鬼才導演的一面。
他的環狀結構,後來成為眾人爭相模仿的對象。
他的暴力美學,去主角光環的敘述,嘮叨的人物對話,另類的黑色幽默,不屑一顧的隱喻鏡頭,正在成為反類型電影作品的標誌性元素。
《八惡人》和《別解救的姜戈》是昆汀致敬義大利西部片的作品,在敘事上與《低俗小說》不同,這兩部電影的敘事手段較為簡單。
《殺死比爾1》和《殺死比爾2》,更是充分地展現昆汀作為影迷的特指。
熱愛港片,熱愛功夫片,熱愛李小龍,這些嗜好統統被羅列到了這兩部電影中。
看昆汀的電影,有很多的樂趣。
看他精心設計的暴力鏡頭,血腥場面,我們會覺得解氣,覺得刺激,在電影中昆汀藉助藝術手法,幫助我們完成了最原始的暴力欲望。
反類型的敘事,成為了昆汀類型片。在看膩了好萊塢狂轟亂炸的類型片之後,再看昆汀作品,反而有種清新脫俗之感。
還有種樂趣,就是看透導演的致敬鏡頭,這點與我們讀古詩詞較為相似。
讀一首古詩,若其中有用典故,而我們馬上就能知道該典故的出處,這對自己來講不僅僅是自我博學的體現,更有看透作者心思後的樂趣。
看電影也是如此,影迷昆汀在他的電影中總是會安插很多老電影的典故,有些顯而易見,有些則不會輕易被觀眾發現,當你發現了別人未發現的鏡頭,你就會收穫別人未有的欣喜。
說回《好萊塢往事》。
正如題目所言,《好萊塢往事》是一部對影迷不太友好的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沒有像《低俗小說》那樣精彩的敘事技巧,沒有《八惡人》和《被解救的姜戈》那樣炫酷的暴力美學展示,更沒有《殺死比爾》裡隨處可見的香港功夫片的打鬥場景。
在敘事上,這部電影一反昆汀常態,零零散散的敘事,幾乎看得人昏昏欲睡,少有的暴力場面也被安排在影片的結尾處。
《好萊塢往事》講的故事發生於1969年,那正是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電影由三部分組成。
萊昂納多扮演的瑞克,是一位好萊塢過氣明星,他的事業正處於瓶頸期,他急於出演一些能夠讓他出名的電影,但是並不如意。
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克裡夫是瑞克的替身,他是一位特技演員。
瑪格麗特羅比飾演的沙朗是一位好萊塢非常著名的女演員,她還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波蘭斯基的妻子。
前兩個故事純屬虛構,而後一個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在昆汀的改編之下,電影中的結局與真實事件完全相反。
接下來,我簡單講一下這個真實事件,了解這一段故事,你的觀影將會順利許多。
1969年8月9日,有人在波蘭斯基的別墅裡發現沙朗,還有她的四位朋友慘遭殺害。
當時沙朗正懷著他和波蘭斯基的孩子,兇手在她的身上殘忍地刺了16刀,最終沙朗和她腹中的孩子因失血過多而死。
沙朗的一個朋友甚至被刺51刀之多。事發之時,波蘭斯基正在外地拍電影,幸而躲過一劫。
犯下這一殘忍行徑的,正是當時好萊塢第一「邪教組織」曼森家族。
曼森家族的創始人名叫查爾斯曼森,他是一個搞音樂的嬉皮士,更是一個常年出入監獄的癮君子。
當時的他,有眾多追隨者,多行違法犯罪之事。
在電影中,昆汀將這一真實事件童話化,克裡夫殺死了行兇者中的兩人,瑞克用他拍電影用過的武器燒死了一人,懷孕的沙朗毫髮無傷。
昆汀用電影的春秋筆法,替波蘭斯基宣洩了一通,三個嬉皮士死得有多痛苦,昆汀玩得就有多痛快。
在此意義上,這一結尾是昆汀獻給好萊塢名導波蘭斯基的禮物。
電影的結尾,導演波蘭斯基正在問候過氣影星瑞克,沙朗邀請瑞克去她們別墅小坐。
《好萊塢往事》是一部非常私人的電影,你對昆汀的癖好了解的愈多,你對片中的好萊塢西部片了解的愈多,這部電影就愈有趣,就像看姜文的電影一樣。
這兩位導演的作品,從來都不會為了觀眾而妥協,他們「站著把錢掙了」的硬氣,反而吸引著我們的追隨。
關於這部電影,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對昆汀不太感冒,那就不要看了,如果你像我一樣是他的腦殘粉,那就去看吧,沒有原因,只是因為愛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