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力親為抓扶貧 全心全力戰脫貧——記木崗鎮小木崗村黨支部書記...

2020-12-23 中國涼都周刊

親力親為抓扶貧 全心全力戰脫貧

——記木崗鎮小木崗村黨支部書記黃明松

【貴州民族報】記者 蔣林豆

他,是每月收入過萬的老闆,卻選擇做了一名村支書;他,在新崗位4年,足跡卻布滿的村子的東南西北;他,一心奔在村裡,為鄉村振興繪畫出發展藍圖;他,說到村子後續發展,滿眼都是光。他就是黃明松,是木崗鎮小木崗村的村民在2016年11月份推選出來的"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的黨支部書記、鎮人大代表。是一個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的領頭羊,讓全村奔向小康幸福之路的好書記。

"舍小我,為大家" 精神滿足也是財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我這把火還沒燒得起來,就走街串戶走了一個多月,把自己都累夠嗆。"談及剛上任時的情形,黃明松滿臉笑意。2016年11月,剛上任的黃明松為了解掌握到小木崗村村民的具體信息,爬山下地,踩泥淌水走訪了小木崗村601戶人家,村裡的大路小路上都有他的身影。

當時的黃明松身兼兩職,一邊是村支書,一邊是公司老闆。上任以後,黃明松村裡、公司兩頭顧,村裡的做好了公司出問題了,在村裡任職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因為黃明松的工作重心都轉移到了村裡,公司虧損了20多萬。深知自己最大的任務是帶領村民致富與全國同步小康,黃明松選擇放棄了自己的公司,開始一心一意帶領村民們求發展。"也有人問過我後不後悔,我的回答是值得。我總是給我的孩子說,爸爸現在雖然在財富上缺了點,但是我的精神非常的富足。"黃明松笑道。

破解"吃水難" 喝上"放心水"

坐落在小木崗村的屯腳組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村莊,一直以來飲用水、生活用水都是河水。河水上遊有著另一戶村寨,飲用河水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並且每逢枯水季,河道乾涸,全村村民更是無水可用,需要走1公裡左右的路程到對面山上挑水喝。"吃水難"成為了屯腳組的"老大難"。

2017年初,黃明松在走訪中發現了這一問題,為了解決村民們的飲用水問題,他將自己心中所急向當時的掛村領導劉凱同志匯報並請其幫忙協調特區水務局給予幫助。

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後,就直接帶領村幹部們在村子的周圍開始尋找乾淨且安全的水源地,在幾天的尋找中,終於在3公裡以外的地方尋找到水源地。為了省工錢,黃明松便帶領全村的人挖管道、鋪水管、修蓄水池,村裡有勞力的出勞力,沒勞力的就做飯參與到引水的工程中來。僅耗時半個月,村民便用上了乾淨的山泉水。

"以前我們喝水都要走2公裡去紅苑組挑水,山陡路滑的,年輕人還好,老年人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自從修了水池後,我們就方便了許多,我們老百姓真的感謝黨感謝政府,還有我們黃支書,是他給我們帶來了乾淨衛生的水。他是一個好支書!"正在家門口接水的村民伍明信感嘆道。

腳踏實地助脫貧 親力親為做幫扶

伍友山,是小木崗村大木崗組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黃明松的結對幫扶對象。2017年冬天,伍友山騎車回家途中摔進了路邊的溝中,導致13根肋骨斷裂,黃明松得知情況後,很快就趕到了伍友山家,將他送進最近醫院及時進行救治,保住了性命。

村幹部們時常和黃明松玩笑說"你家友山弟弟怎麼了,你家友山弟弟在哪兒呀"之類的話,這並不是玩笑話。對於精神上有點問題的伍友山來說,黃明松就是他的親哥哥。"黃書記好!是我親哥!"不善於言語的伍友山聽到黃明松的名字,開口說道。

2016年,黃明松對口幫扶伍友山後發現他住的房子是高危住房,不僅漏風漏雨,還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為了讓伍友山住的安全、舒服,就申請為伍友山重建房屋。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黨員和群眾從挖地基開始,耗時半個月,為伍友山修建起了一棟兩室一廳的平房。

"每一次踏進他的家,看著他穿著暖和的棉衣坐在乾淨的家裡,我心裡總是有滿滿的幸福感。看著每一個村民,每一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過上了好日子,我就覺得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有成效的。"對於伍友山,黃明松總是親力親為。在發現伍友山無法管理自己的財產後,便將存摺收到自己的手中來保管。在村裡公益崗位上工作的伍友山除了每年的土地流轉資金和每月的低保外還有500元的額外收入,黃明松接手管理後,伍友山的存摺裡至今存款已超兩萬餘元。

"缺錢找書記,買東西找書記,大事小事都有書記。這不是書記的弟弟是什麼?"小木崗村駐村幹部周學瓊打趣著說。

一份真心一份收穫,"伍友山弟弟"只是黃明松幫扶的其中一人,他總是把心中的所有溫情都化作愛心奉獻給了群眾。他就是這樣一個全心全意為村民脫貧致富添磚添瓦的村幹部。

精準施策做產業 築穩脫貧致富路

為了更好的實施扶貧開發工作,促進農戶增收。黃明松首先成立了村級合作社,並召集鼓勵村裡的能人開"頭腦風暴"會,積極參與並謀劃各產業的發展。

為了找準目標產業,2019年,黃明松結合村裡的實踐組織包括自己在內的11名黨員籌資了15萬元,在村裡建立了示範種植基地,種上了桃樹和魔芋,因地制宜把村裡土地資源規劃利用起來。並用"三變"模式流轉土地150餘畝,目前為止,解決了小木崗村1800餘名勞動力的工作問題。發放工錢135000餘元,農戶土地入股分紅75000餘元;鼓勵種養殖場和合作社等種植核桃150畝,茶葉150畝,魔芋350畝等。通過這些產業的落實和發展,2017年全村戶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此外,黃明松多措並舉,幫助百姓找好脫貧致富的出路。如,採用產業幫扶"支部+合作社+農戶"方式讓村民成為股民;以務工幫扶的方式幫助村民們外出村民就近務工......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如今的小木崗村靚起來了,村裡經濟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用大木崗組村民羅秋妹的話來總結就是:"我們現在的日子安逸很!"

"還有一年的時間,上次種的桃樹就要掛果了,等掛了果,到時候村裡的收益又會增加……"說到小木崗村的發展,黃明松的眼中亮著的全是對小木崗村發展的信心。

總監製 | 楊小天

值班編委 | 程麗清

值班主任 | 劉加飛

值班編輯 | 宋蘭

法律顧問 | 吳圯

相關焦點

  • 全心付出,全力守護,記順義區李橋鎮英各莊村黨支部書記趙瑞軍
    「活力李橋」微信公眾號將圍繞「同心同行 戰『疫』必勝」主題,繼續深入挖掘發現、宣傳推廣李橋鎮抗疫典型人物事跡,凝聚榜樣力量,營造激勵實幹擔當的良好氛圍。今天推出第五期:全心付出,全力守護,記李橋鎮英各莊村黨支部書記趙瑞軍。 趙瑞軍,2010年7月入黨,現任李橋鎮英各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 ...我的家」——記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西河底鎮秦山村黨支部書記葉青
    原標題:【脫貧路上你和我】青春獻給「我的家」 見到葉青,是她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的第二天。6月11日上午,記者跟著葉青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家」——陵川縣西河底鎮秦山村。經過綠海般的谷地,走進彩繪滿牆的村莊,葉青一路張望著、介紹著,臉上洋溢著歡欣。剛進村裡,街上的幹部群眾就把她團團圍住。「葉書記,你真的回來了?」大伙兒張著嘴,瞪大了眼睛。
  • 第一書記楊小碎:異鄉書記來佐坪 用心用情戰脫貧
    記得楊書記剛來村那會白白淨淨的,用『蹩腳』的貴州話很難跟村民交流,來村已第三個年頭,看著黢黑黢黑的楊書記用『地道』的貴州話與百姓交流,不禁為他樹起大拇指,他真正地能夠俯下身子為百姓辦實事,真正地能夠為百姓著想,這樣的幹部太難得!」中寨組村民代澤念感慨道。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下同心 合力攻堅——內蒙古全力...
    內蒙古為切實加強各級黨委對脫貧攻堅的領導,按照自治區負總責、盟市旗縣抓落實、蘇木鄉鎮和嘎查村抓實施的要求,制定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工作職責》,對自治區黨委書記、盟市黨委書記、旗縣(市、區)黨委書記、蘇木鄉鎮黨委書記、嘎查村黨組織書記脫貧攻堅工作職責進行了明確。實行省級領導幹部聯繫貧困旗縣工作,36位省級領導「一對一」聯繫貧困旗縣,幫助基層推動脫貧攻堅。
  • 舉非常之力完成脫貧攻堅硬任務
    舉非常之力完成脫貧攻堅硬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從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扶貧產業、促進就業等方面就「脫貧攻堅」話題展開熱議。他說,是脫貧攻堅使他們村從一個靠天吃飯的貧困山村變成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還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金東浩感慨地說,「一戶不富,全村不富」,必須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農戶富起來。全國人大代表、密山市柳毛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翟友財說,當村民的「領路人」,深感抓經濟興產業的重要性。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哈拉新村:慎終如始抓脫貧 勠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哈拉新村:慎終如始抓脫貧 勠力同心奔小康 2020-12-21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記全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折橋鎮後古村黨支部書記陶國榮先進事跡
    記全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折橋鎮後古村黨支部書記陶國榮先進事跡 2020-11-07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都勻:「娃娃」書記的扶貧成長記
    在多數人拼盡全力想走出這片大山之時,從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富裕村走出去的小夥子帶著「回來建設家鄉,盡力為家鄉人民奉獻」的初衷,又回到了家鄉的小山村,並完成了美麗的「逆行」。  發展速生蔬菜、百香果、種植優質水稻……2019年,25歲的韋國永來到基場村,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一手抓脫貧攻堅,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鏗鏘玫瑰青春綻放|記省商務廳派駐拉林村第一書記...
    學習和使用當地語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群眾中去,和他們打成一片,把心貼得更近。」  王丹一面給文化層度不高的老黨員開展黨務工作培訓,一面積極吸納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加入黨組織。以基層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圍繞產業發展「八要素」,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動員群眾抓生產、調產業。
  • 「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習近平論夯實脫貧攻堅的人才支撐
    從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到泱泱大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無時無刻不牽掛著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正如總書記自己所說:「我先後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這是給黨中央立的軍令狀,也是對各省區市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進行考核的依據。2016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我們的同志要適應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氣象,我們強調「三嚴三實」,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做到行勝於言、言行一致,不是搞個形式、籤個字就完了。這是軍令狀,完不成是要追責的!對脫貧攻堅工作,省委書記和省長要親力親為。
  • ...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書記李林
    我是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書記李林,2017年1月,組織安排我到花山苗族鄉任黨委書記。花山苗族鄉是餘慶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地處餘慶縣西南角,與遵義市湄潭縣石蓮鄉、黔南州甕安縣天文鎮接壤,素有「雞鳴三縣」之稱。
  • 山東威海經區邵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邵天成:爭做脫貧攻堅排頭兵
    國際在線消息:現任山東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邵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邵天成,先後榮獲2018年經區「鄉村之星」、2019年「最美經區人」榮譽稱號。邵天成深深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要想讓貧困戶脫貧,村民、集體增收,村裡必須要有自己的產業項目。他立即行動起來,北上南下找項目、找出路,最終邵天成帶領邵家莊村村民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之路——「地瓜」經濟。經過不懈的努力,2017年7月成立「威海苕佳潤升甘薯專業合作社」。
  • 新野縣上港鄉:「三個全力」做實脫貧攻堅大走訪
    新野縣上港鄉:「三個全力」做實脫貧攻堅大走訪河南經濟報記者張彤 通訊員崔國安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近段時間以來,新野縣上港鄉堅持責任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組織村脫貧攻堅責任組、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五支隊伍」,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大走訪」活動,「三個全力」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確保脫貧攻堅「人人過關、戶戶達標」。聚力攻堅,全力摸排。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九問」精神,以「脫貧攻堅示範村」創建為重點,開展「大走訪」活動。
  • 把誓言寫在大山深處 用責任踐行脫貧使命——馬渠鎮花岔村第一書記...
    馬渠鎮花岔村第一書記趙志強扶貧側記扶貧攻堅戰花岔村轄8個村民小組,全村共355戶1503人,屬梁卯相間、溝壑縱橫的純山區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時貧困面為58%。2017年3月,慶陽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副館長趙志強作為單位扶貧工作分管負責人第一次到花岔村對接幫扶工作,在初步了解全村的貧困現狀之後,趙志強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但他沒有畏縮不前,反而更加堅定攻堅的決心,在黨員群眾大會上他信誓旦旦地講:「你們不脫貧,我們不罷休」,這句話似乎成了趙書記奮戰脫貧攻堅的錚錚誓言,始終激勵著他不遺餘力地為花岔群眾脫貧致富鼓勁添力。
  • 軍民魚水情力助脫貧夢 武警百色支隊幫扶農豆村記 (1/9)
    廣西新聞網德保12月25日訊(通訊員 陳仁寶 李榮勝)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近年來,武警百色支隊採取產業幫扶、教育幫扶、基礎援建、物資援助和文化拓建等措施,助力德保縣足榮鎮農豆村實現脫貧夢。
  • 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燃爆春城...
    這是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中的一個片段,扶貧幹部老李犧牲在工作一線,女兒想念他,希望自己放學時,爸爸還在家裡等著她。而在此之前,觀眾還被臺上的扶貧幹部做群眾工作中的各種細節逗得會心一笑……《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就這樣給省城的觀眾帶來了很多笑點和淚點。
  • 「我的扶貧故事」身先士卒在路上丨雷山縣大塘鎮咱刀村黨支部書記...
    咱刀村位於雷公山下巴拉河上遊,是大塘極貧鎮12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4年底貧困發生率曾高達35.7%,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2019年完成「雙清零」目標。   我叫石巍奇,2016年10月,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受組織推薦和群眾信任,擔任大塘鎮咱刀村黨支部書記,從此,毅然扛起了家鄉脫貧攻堅事業的重擔,我的扶貧故事由此開啟。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央廣網南陽12月21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程傳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河南省唐河縣趙氏三兄弟先後主動申請駐村任第一書記,三兄弟在工作中比擔當、比幹勁、比成效,交流心得、方法,一時在廣大幹群中傳為美談。
  • 市水務局基層黨支部赴陸豐市長安村開展黨建助力脫貧攻堅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近日,深圳市水務局機關黨委(人事處)黨支部、技術處黨支部和市水務科技信息中心黨支部一行15人組成慰問組,赴對口幫扶的陸豐市潭西鎮長安村開展黨建助力脫貧攻堅活動。
  • 「微笑書記」吳東的三年扶貧答卷:89戶396人實現全部脫貧
    「貧困戶的境遇一度讓我感到心酸,扶貧攻堅帶來的變化讓我感到欣慰……」談起駐村3年多的扶貧時光,吳東深有感觸地說。吳東(左一)作為全省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代表走進海南省電視臺演播室接受訪談,並推銷毛感鄉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