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力親為抓扶貧 全心全力戰脫貧
——記木崗鎮小木崗村黨支部書記黃明松
【貴州民族報】記者 蔣林豆
他,是每月收入過萬的老闆,卻選擇做了一名村支書;他,在新崗位4年,足跡卻布滿的村子的東南西北;他,一心奔在村裡,為鄉村振興繪畫出發展藍圖;他,說到村子後續發展,滿眼都是光。他就是黃明松,是木崗鎮小木崗村的村民在2016年11月份推選出來的"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的黨支部書記、鎮人大代表。是一個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的領頭羊,讓全村奔向小康幸福之路的好書記。
"舍小我,為大家" 精神滿足也是財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我這把火還沒燒得起來,就走街串戶走了一個多月,把自己都累夠嗆。"談及剛上任時的情形,黃明松滿臉笑意。2016年11月,剛上任的黃明松為了解掌握到小木崗村村民的具體信息,爬山下地,踩泥淌水走訪了小木崗村601戶人家,村裡的大路小路上都有他的身影。
當時的黃明松身兼兩職,一邊是村支書,一邊是公司老闆。上任以後,黃明松村裡、公司兩頭顧,村裡的做好了公司出問題了,在村裡任職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因為黃明松的工作重心都轉移到了村裡,公司虧損了20多萬。深知自己最大的任務是帶領村民致富與全國同步小康,黃明松選擇放棄了自己的公司,開始一心一意帶領村民們求發展。"也有人問過我後不後悔,我的回答是值得。我總是給我的孩子說,爸爸現在雖然在財富上缺了點,但是我的精神非常的富足。"黃明松笑道。
破解"吃水難" 喝上"放心水"
坐落在小木崗村的屯腳組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村莊,一直以來飲用水、生活用水都是河水。河水上遊有著另一戶村寨,飲用河水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並且每逢枯水季,河道乾涸,全村村民更是無水可用,需要走1公裡左右的路程到對面山上挑水喝。"吃水難"成為了屯腳組的"老大難"。
2017年初,黃明松在走訪中發現了這一問題,為了解決村民們的飲用水問題,他將自己心中所急向當時的掛村領導劉凱同志匯報並請其幫忙協調特區水務局給予幫助。
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後,就直接帶領村幹部們在村子的周圍開始尋找乾淨且安全的水源地,在幾天的尋找中,終於在3公裡以外的地方尋找到水源地。為了省工錢,黃明松便帶領全村的人挖管道、鋪水管、修蓄水池,村裡有勞力的出勞力,沒勞力的就做飯參與到引水的工程中來。僅耗時半個月,村民便用上了乾淨的山泉水。
"以前我們喝水都要走2公裡去紅苑組挑水,山陡路滑的,年輕人還好,老年人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自從修了水池後,我們就方便了許多,我們老百姓真的感謝黨感謝政府,還有我們黃支書,是他給我們帶來了乾淨衛生的水。他是一個好支書!"正在家門口接水的村民伍明信感嘆道。
腳踏實地助脫貧 親力親為做幫扶
伍友山,是小木崗村大木崗組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黃明松的結對幫扶對象。2017年冬天,伍友山騎車回家途中摔進了路邊的溝中,導致13根肋骨斷裂,黃明松得知情況後,很快就趕到了伍友山家,將他送進最近醫院及時進行救治,保住了性命。
村幹部們時常和黃明松玩笑說"你家友山弟弟怎麼了,你家友山弟弟在哪兒呀"之類的話,這並不是玩笑話。對於精神上有點問題的伍友山來說,黃明松就是他的親哥哥。"黃書記好!是我親哥!"不善於言語的伍友山聽到黃明松的名字,開口說道。
2016年,黃明松對口幫扶伍友山後發現他住的房子是高危住房,不僅漏風漏雨,還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為了讓伍友山住的安全、舒服,就申請為伍友山重建房屋。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黨員和群眾從挖地基開始,耗時半個月,為伍友山修建起了一棟兩室一廳的平房。
"每一次踏進他的家,看著他穿著暖和的棉衣坐在乾淨的家裡,我心裡總是有滿滿的幸福感。看著每一個村民,每一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過上了好日子,我就覺得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有成效的。"對於伍友山,黃明松總是親力親為。在發現伍友山無法管理自己的財產後,便將存摺收到自己的手中來保管。在村裡公益崗位上工作的伍友山除了每年的土地流轉資金和每月的低保外還有500元的額外收入,黃明松接手管理後,伍友山的存摺裡至今存款已超兩萬餘元。
"缺錢找書記,買東西找書記,大事小事都有書記。這不是書記的弟弟是什麼?"小木崗村駐村幹部周學瓊打趣著說。
一份真心一份收穫,"伍友山弟弟"只是黃明松幫扶的其中一人,他總是把心中的所有溫情都化作愛心奉獻給了群眾。他就是這樣一個全心全意為村民脫貧致富添磚添瓦的村幹部。
精準施策做產業 築穩脫貧致富路
為了更好的實施扶貧開發工作,促進農戶增收。黃明松首先成立了村級合作社,並召集鼓勵村裡的能人開"頭腦風暴"會,積極參與並謀劃各產業的發展。
為了找準目標產業,2019年,黃明松結合村裡的實踐組織包括自己在內的11名黨員籌資了15萬元,在村裡建立了示範種植基地,種上了桃樹和魔芋,因地制宜把村裡土地資源規劃利用起來。並用"三變"模式流轉土地150餘畝,目前為止,解決了小木崗村1800餘名勞動力的工作問題。發放工錢135000餘元,農戶土地入股分紅75000餘元;鼓勵種養殖場和合作社等種植核桃150畝,茶葉150畝,魔芋350畝等。通過這些產業的落實和發展,2017年全村戶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此外,黃明松多措並舉,幫助百姓找好脫貧致富的出路。如,採用產業幫扶"支部+合作社+農戶"方式讓村民成為股民;以務工幫扶的方式幫助村民們外出村民就近務工......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如今的小木崗村靚起來了,村裡經濟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用大木崗組村民羅秋妹的話來總結就是:"我們現在的日子安逸很!"
"還有一年的時間,上次種的桃樹就要掛果了,等掛了果,到時候村裡的收益又會增加……"說到小木崗村的發展,黃明松的眼中亮著的全是對小木崗村發展的信心。
總監製 | 楊小天
值班編委 | 程麗清
值班主任 | 劉加飛
值班編輯 | 宋蘭
法律顧問 | 吳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