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光地簡介 李光地是怎麼死的

2021-02-07 車輪的歷史的車輪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廖京生扮演的李光地非常受觀眾的喜愛。歷史上真的有李光地這個人嗎?李光地是好是壞?他的老婆是誰?真的是藍齊兒嗎?歷史上的李光地是怎麼死的?

一、李光地簡介: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清朝漢族人。出生於1642年福建泉州安溪湖頭,死於1718年,享年76歲,李光地是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深受康熙帝信任,被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李光地這個人,吃虧學乖臥薪嘗膽的典型例證,此等樣人最為險惡,若能為善則為大善,為惡則能禍亂一方,很奇怪康熙為什麼不殺他。

二、李光地一生經歷: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於有詩書教養的祥華富紳吳家。自幼聰穎,五歲便從師授讀。青少年時期是在認真研讀經史百家書中度過的。他尤其致力宋明理學的探求。康熙三年(1664年)試策論舉於鄉,九年中二甲二名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二年二月充會試同考官。十月,請求省親歸裡,從此迎來了他一生中的重大轉折。




李光地原為布衣,因容妃南巡時,聚集沿海眾孤兒攔駕上萬民書陳遷界禁海之弊及官吏之貪腐及不作為而被康熙所知!容妃南巡完畢抵京後向康熙詳述了南巡所見原禁海區百姓遷徙後生活的艱難及吏治的腐敗,並建議康熙起用李光地!思慮後,康熙決定採納容妃建議,用李光地整肅遷界禁海中的不法官吏!

李光地誌在鴻儒,本不願做官!無奈皇帝嚴旨,地方官只得將光地綁縛至京!在藍琪兒的軟磨硬施下以及康熙曉以大義後,為百姓民生計,李光地終決心走出書房入仕為官並領命整肅遷界禁海中的腐敗及遺留問題並發展生產,安定民生。

李光地為官後即因在收復臺灣一役中功勳卓著,不久即獲重用。此時,黨爭尚處於初期,黨爭之禍尚未完全顯現! 明珠,索額圖都在盡力安插培植自己的黨羽,並極力拉攏李光地等重臣到自己的陣營來!光地深知兩邊均非善類,也無心加入黨爭,他想保持中立,那樣只會得罪雙方,自己也不見得有好果子吃!起初,他去找蘇麻拉姑希望能通過她讓開康熙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無奈,被拒!最後,只得寄希望於直陳康熙。不過他的算盤落空了。當時,黨爭尚未構成大患,又適逢康熙親徵噶爾丹,為了維穩,從大局出發,康熙只得暫時犧牲李光地個人利益。至此,李光地身陷囹圄!

直陳佞臣之過,忠臣卻下獄,這叫什麼事。各位看官,這發生在你身上,你作何感想!冤不冤吶?!至少,李光地覺得冤!

康熙不愧為聖君,康熙知李光地的拳拳之心,為防黨人乘自己西徵離京之機報復迫害光地順便消磨下他那身傲氣,故令光地戴罪隨行順便!無奈,虎落平陽被犬欺,一路上李光地受盡羞辱!

後來,李光地重獲重用。明珠,索額圖結黨營私,誤國篡政及因兩黨構陷而身陷囹圄帶來的的苦難與羞辱讓他啊對兩大權臣及其勢力集團的痛恨達到了極端,並暗自立誓不扳倒索額圖和明珠兩大權臣誓不罷休!從後來光地和蘇麻的談話中可知,這種想法於私亦於公!

李光地誌在鴻儒,本不願做官!無奈皇帝嚴旨,地方官只得將光地綁縛至京!在藍琪兒的軟磨硬施下以及康熙曉以大義後,為百姓民生計,李光地終決心走出書房入仕為官並領命整肅遷界禁海中的腐敗及遺留問題並發展生產,安定民生。

李光地為官後即因在收復臺灣一役中功勳卓著,不久即獲重用。此時,黨爭尚處於初期,黨爭之禍尚未完全顯現! 明珠,索額圖都在盡力安插培植自己的黨羽,並極力拉攏李光地等重臣到自己的陣營來!光地深知兩邊均非善類,也無心加入黨爭,他想保持中立,那樣只會得罪雙方,自己也不見得有好果子吃!起初,他去找蘇麻拉姑希望能通過她讓開康熙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無奈,被拒!最後,只得寄希望於直陳康熙。不過他的算盤落空了。當時,黨爭尚未構成大患,又適逢康熙親徵噶爾丹,為了維穩,從大局出發,康熙只得暫時犧牲李光地個人利益。至此,李光地身陷囹圄!




直陳佞臣之過,忠臣卻下獄,這叫什麼事。各位看官,這發生在你身上,你作何感想!冤不冤吶?!至少,李光地覺得冤!

康熙不愧為聖君,康熙知李光地的拳拳之心,為防黨人乘自己西徵離京之機報復迫害光地順便消磨下他那身傲氣,故令光地戴罪隨行順便!無奈,虎落平陽被犬欺,一路上李光地受盡羞辱!

後來,李光地重獲重用。明珠,索額圖結黨營私,誤國篡政及因兩黨構陷而身陷囹圄帶來的的苦難與羞辱讓他啊對兩大權臣及其勢力集團的痛恨達到了極端,並暗自立誓不扳倒索額圖和明珠兩大權臣誓不罷休!從後來光地和蘇麻的談話中可知,這種想法於私亦於公!

康熙賦予李光地的使命本是治世之臣!因此,光地和權臣發生了衝突時,康熙這個總領全局的「大帥」權衡再三後,最終還是捨棄了他這顆小卒子!但張廷玉這撥臣子是康熙特地選拔以架空黨爭集團勢力的,康熙帝相比也面命了其使命。因此,他們大可不必憂慮自己的前程,不必憂慮自己需要加入哪方!有皇帝老兒這個強硬的後臺撐腰,自然底氣足。而李光地復出後,在決心復仇的同時,吸取以往的教訓,知道自己勢單力薄直接抗擊兩位權臣無疑以卵擊石,關鍵時候反而皇帝也不向著自己。轉而研習權謀之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後來,我們也看見了李光地張狂的一面。李光地在明珠60壽宴上宣讀彈劾疏讓明珠極其難堪,這和胤褆私自決定刺死噶爾丹並斬下葛爾丹首級何其相似,大半都是出於報復的私心。康熙聽後,對2人的行為件都嚴加斥責!後來,李光地奉命操了大阿哥胤褆府邸,復命康熙時還特地提出四阿哥,八阿哥閉門謝客,燒毀來往書信有嫌疑等等,大有欲將權貴們弄得惶惶不可終日的嫌疑。或許康熙冷靜下來細想後感覺到了光地心性逐步變得暴戾,他日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大權臣,遂在其可能為禍之前就將其遠遠的調離政治中心,直接貶到臺澎任知縣。此舉,讓我們不得不服:康熙,真乃千古聖君!

三、歷史上真是的李光地是什麼樣子的?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李光地上萬言書,陳述禁海苦累百姓;寫密折給康熙,請求旗兵全部撤閩;並 以聰明睿智贏得皇女藍齊兒的芳心,但這些大多不符合歷史真實,屬於虛構。歷史上的李光地比康熙長12歲,生於明末,是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28歲的李光地考中進士,兩年後授翰林院編修。由於在三藩之亂時,他上蠟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報,受到康熙的讚許,很快升為侍讀學士,又由平定臺灣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距宰相輔臣僅一步之遙。




這時的朝廷,既有索額圖與明珠滿人間的爭鬥,又有漢人徐乾學、高士奇與明珠等人的角逐,李光地作為康熙十分信賴的漢大臣,自然成為各派爭取拉攏的對象,也自覺不自覺地捲入了政治鬥爭中。圍繞李光地「三案」(「賣友案」、「奪情案」、「外婦之子來歸案」)的鬥爭在當時就格外引人注目。李光地平時研究《易經》,對變化之理獨有見地,同時他又是一個精通權術的人。但再好的千裡馬也有失蹄的時候。一次,康熙讓他推薦精通《易經》的人。李光地推薦了侍講學士德格勒,並說德格勒文章辭賦寫得好。康熙聯想到德格勒曾在自己面前吹捧過李光地,發覺兩人互相勾結,心中不快。有一年,天下大旱,康熙令德格勒用《易經》佔卜,得到是《?卦》,德格勒於是解釋說:「澤在天上,有雨,但決去小人,甘霖才能立降!」康熙問:「小人在何處?」德格勒回答說:「陰乘陽勢,逼近九五,他就是得時得位的人。」康熙已明白是指明珠了。康熙與德格勒的佔卜對話,很快被明珠得知,他立即把德格勒打入大獄。李光地遂以舉薦不實被降職。

晚年的李光地得到了康熙的寵信,出任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康熙每有大事,都將他召入便殿,秘密相商。李光地感到皇帝「眷注深恩」,在「獨對」時一般能夠據情準理,抒發己見。所以康熙帝慨嘆說:「大臣中每事為我家計萬世者,獨此一老臣耳!」

李光地是怎麼死的?

因被索額圖利用結黨擅權,被康熙罷免。至此,李光地鬱鬱而終。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是怎樣的人?一人電視劇中被高估
    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是康熙朝的漢人大臣,電視劇《康熙王朝》的熱播讓他們為人們所熟識,那麼歷史上這三人真如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嗎?周培公周培公是被《康熙王朝》嚴重誇大了歷史功績的一個人,他遠沒有電視劇中那麼重要。
  •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在明珠六十壽宴上羞辱他,究竟意欲何為?
    陳道明老師主演的《康熙王朝》,是一部經典歷史正劇,其中很多橋段令人津津樂道。比如李光地在明珠六十壽宴上羞辱明珠,他到底出於什麼目的才這麼幹的,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心思呢?根據我的理解,李光地這是在暗戳戳地報復康熙,打康熙皇帝的臉呢!為什麼這麼說?
  • 李光地《家訓·諭兒》
    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頭人,清初著名理學家、易學家。他歷任翰林編修、內閣學士、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為官近五十年,幾乎經歷整個康熙朝。李光地一生鑽研理學,著述頗豐,他還兼通曆數、兵法、水利、律呂、音韻之學。康熙評價他「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
  • 大處著墨 小心收拾——高甲戲《李光地》創作談
    安溪高甲戲《李光地》算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個。願就其中甘苦與大家贅言幾句。三年前,筆者應邀創作高甲戲《李光地》劇本。我認真研讀了清史稿之《李光地傳》,瀏覽了《李光地評傳》、《赤腳宰相李光地》等大量地方史志傳說之後,經幾易其稿,終成今天這部新編高甲戲《李光地》。李光地為官四十八載,累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為官清正,建樹甚多,難以一 一列舉。
  • 高甲戲《清客》講述李光地與康熙的南音……
    有一日,康熙就問李光地說,素聞卿家鄉泉州,號稱八 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海濱鄒魯,人傑地靈,有什麼較 好的有特色的音樂沒?李光地想了一想,就向康熙皇帝介紹說: 「微臣家鄉南音雅樂頗值一聽。」康熙皇帝問李光地說什麼南音?李光地說:「南音又叫南曲、弦管,原是晉唐時的宮廷音樂,後來 中原戰亂不已,晉人衣冠南渡人閩,沿江而居,那條江名就叫晉 江。
  • 歷史上彈劾明珠的人是誰?不是李光地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借賀壽之名在明珠府上公然彈劾明珠,不久明珠獲罪被罷免大學士之職。這件事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過的,只不過彈劾明珠的人並非是李光地,而是一個在朝中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郭琇。郭琇感於皇恩,上任後正值開風聞言事之禁,上奏章彈劾靳輔,再上奏章彈劾權臣明珠。郭琇自參劾靳輔後,名聲大振,朝臣都懼他三分。他沒上疏時,正值明珠壽誕之日,公卿大僚趕往祝壽。郭琇也袖藏草疏,來到明珠府邸。明珠以為此人向來倔強,從不肯逢迎大臣,此番前來祝壽實屬不易,故親自屈禮迎請。
  •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可等到他真的將那些他所記恨的人全部都送進「深淵」的時候,他卻並沒有在官場上更進一步,反而是遭到了康熙的貶謫,只得就此遠赴臺澎出任知縣。 對於康熙來說,以如此方式對待李光地,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朝堂上的價值已經被「榨乾」,更為重要的是,李光地的徹底「黑化」,也讓康熙產生了一絲恐懼和擔憂,而這也最終決定了李光地的慘澹結局。
  • 歷史秘聞:雍正的「馭人有術」與戴鐸的「十啟」
    這個人在歷史上名聲不顯,現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了。但這個人做了一件讓歷史不會忘記的事,就是他在自己的主子還是皇子時,給主子上了「十啟」(十份建議),勸主子去奪取皇位,並獻上了自己的一些對策辦法。對這些建議,雍正是怎樣表現的呢?這位高明的主子表現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 龔書鐸教授論歷史題材電視劇隨想
    歷史人物是作者創作所依據的原型, 而藝術形象則是在歷史人物原型的基礎上予以塑造, 「因事以造形, 隨物而賦像」, 不僅要傳其形, 而且要傳其神, 要寫得鮮明生動, 「笑則有聲, 啼則有淚, 喜則有神, 嘆則有氣」。總之, 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歷史題材電視劇通過所塑造的形象, 表達出是非愛憎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