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吃隔夜海鮮致死 專家:隔夜飯菜最好別吃

2021-01-18 99健康網

  就這兩天,有一條新聞在網上熱傳:五一小長假,大連王女士(化名)夫婦從菜市場買了點鮮活蝦蛄、草莓和西紅柿。回家後,他們把蝦蛄煮熟食用,一頓沒吃完,隔了一夜後,夫妻二人又把剩下的蝦蛄、草莓、西紅柿給吃完了。

  但之後,兩人出現腹瀉中毒的症狀,先是到家附近的診所掛吊瓶,但腹瀉情況並未緩解。5月3日凌晨夫婦二人病情加重,被送往莊河市中心醫院救治,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這則報導隨後在網上迅速發酵,有文章提到:蝦、螃蟹等甲殼類海鮮食材中含有一定的五價砷,如果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五價砷就會轉化為三價砷,也就是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會導致急性砷中毒,嚴重時危及生命。

  其實網上一直在流傳,海鮮和維生素會產生砒霜,導致中毒,那麼我們就借這則新聞好好來說說:以蝦蛄為代表的海鮮+以草莓、西紅柿為代表的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吃了到底會有生命危險嗎?為什麼有「海鮮和維生素一起吃會砷中毒」的傳言呢?記者特地諮詢了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的專家、學者,還有醫院的醫生,尋求答案。

  海鮮和維生素同食會導致砷中毒嗎

  海鮮和維生素同食會導致砷中毒的情況,專家這麼解釋:

  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像蝦蛄這樣的近海水產品,可能會因為海水環境受影響,使體內砷的含量偏高。蝦蛄體內所含砷的化學價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無害的。

  含五價砷的蝦蛄,和含有維生素C的草莓、番茄一起吃,會不會產生「砒霜」?

  蝦蛄、草莓和西紅柿的組合,吃了是不會讓人中毒身亡的,因為這三種食物都是非常普通常見的,如果一起食用會中毒,那可能很多人都活不到現在了。

  根據網上的說法,大量的維生素C會和五價砷反應產生砒霜。但這個化學反應要在一個高酸的環境中完成,人的胃液本來就是高酸環境,維生素C的酸性還遠沒有胃酸高。如果說該化學反應要完成,胃液比大量維生素C提供的環境更好,但我們也沒有一吃蝦蛄就中毒吧?更何況,從五價砷要變成砒霜,是一個複雜的反應過程,發生的條件非常苛刻,僅有高酸環境是不夠的。

  在這個化學反應中,維生素C充當了還原劑的角色,把五價砷還原成三價砷(砒霜)。按照專家推算,要想達到中毒甚至死亡,一次必須吃15公斤蝦才能達到最小中毒量,吃150公斤蝦才能達到最小致死量。現實生活中,估計沒有人的生活習慣是這樣胡吃海鮮的。

  夫妻吃蝦蛄、草莓和西紅柿致死原因 當心隔夜菜

  如果海鮮和水果的組合,並不會產生砒霜,那麼大連王姓夫妻的悲劇是怎麼產生的呢?

  浙江省腫瘤醫院膳食科的營養師宋靈蘭,給出了另一種可能:大家光關注海鮮和水果的組合了,但是忘記了王姓夫妻吃的是隔夜菜。

  「在現實中的確有過類似的案例——一個人因為吃了汙染水域的蝦,又喝了液體維生素C,就是高純度的泡騰片,最後砷中毒了。」宋靈蘭進一步解釋:砷是海鮮中特有的重金屬,安全水域的魚蝦蟹,砷含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是,汙染水域的海鮮,砷含量會超標。海鮮中還含有亞硝胺類的物質,隔夜之後,也就意味著8到12個小時後,亞硝胺會呈幾何倍數的增長。草莓和西紅柿,沒有經過高溫處理的話,維生素C的含量也比較高。砷和維生素C兩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亞硝胺又在促進這個過程,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變為有毒的三價砷,這就是俗稱的「砒霜」。但這是極端情況。

  「按理來說,微量的砷會被人體代謝掉,就算食用了大量的砷,搶救時間也不短,經過催吐和血透,是可以將人救回來的。」宋靈蘭說,一般在食用海鮮之後,如果出現了心跳加快、噁心嘔吐、嘴唇發紫等症狀,這就意味著已經產生了潛在的中毒風險,需要立馬去醫院。

  宋靈蘭表示,其實腹瀉導致的死亡有很多可能,如果不經過專業鑑定,具體死因並不能確定。

  她還提出了導致當事人死亡的其他可能性,可能是海鮮中的細菌引起腹瀉,嚴重的話會導致毒血症,甚至死亡;也可能和人的體質有關,可能當事人是過敏性體質。

  海鮮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天氣越來越熱,又是吃海鮮的好季節了,那麼吃海鮮要注意什麼,網上說的「海鮮和啤酒不能一起吃」、「和茶不能一起吃」的提示都是真的嗎?

  問一:海鮮不能與啤酒一起吃?這樣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從而引發痛風。

  「長期吃海鮮喝啤酒、容易尿酸高引發痛風的說法,也要因人而異。」任主任說,「並不是所有人吃海鮮喝啤酒就都會得痛風,人體對尿素的分解能力,跟個人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有很大關係。比如,痛風患者的腳趾、手指等血管末梢的血液循環相對較差,而且這些部位的溫度也會比較低,尿素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容易結晶析出,形成病痛。」

  宋靈蘭建議:痛風病發時,要禁用含有較高嘌呤的食物,比如沙丁魚、鳳尾魚、扇貝、蝦蛄等。在緩解期,倒是可以適量吃一些中嘌呤食物,其他海鮮、豆類、肉類(不包括肉湯)、燕麥、麩皮等。

  問二:海鮮不能與水果、茶一起吃?

  宋靈蘭表示:「海鮮含有高蛋白,而茶葉中含有鞣酸,兩者會形成鉻合物,是一個大分子物質,不消化也不吸收,普通的酶是打不斷分子鏈的。」

  「關於水果和茶葉中的鞣酸成分,這裡需要特別解釋一下,它的確會影響很多物質的吸收,也會吸附鈣質,讓你少吸收點營養物質,但是,它並不會起什麼化學反應,也不會因此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相反的是,鞣酸有很強的解毒功能,它能帶走人體內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起到為人體排毒的效果。」任主任補充解釋。

  問三:吃海鮮要注意什麼?

  宋靈蘭答:最常見也是最要提防的,是海鮮中的寄生蟲,人體在食用之後容易寄生蟲感染,導致腹瀉,所以在海鮮的製作上,一定要煮熟。至於海鮮刺參,宋靈蘭解釋,刺參的食用一定要配大量的芥末或者生薑汁,可以殺毒滅菌。生薑汁一定要現磨的,還能中和寒涼。

  海鮮不能和寒涼食物一起吃。海鮮本身性寒涼,再加上寒涼食物,容易導致腹瀉和消化不良。所以在烹飪海鮮的時候,要加上溫熱的姜,中和寒性。

(責任編輯:廖露)

相關焦點

  • 隔夜水、隔夜菜、隔夜肉、隔夜米飯,哪個才是不能下肚的?別吃錯
    日常中,每天在做飯時難免會做多或者吃剩下一點食物,現在家家戶戶基本都有冰箱了,吃不完的剩飯剩菜可以放在冰箱裡,第二天繼續吃。但是關於隔夜的東西,有很多傳言,比如有說隔夜水不能喝的,也有說隔夜菜、隔夜肉、隔夜米飯也不能吃,若是常吃容易致癌,真的是這樣嗎?
  • 隔夜水、隔夜菜、隔夜茶、隔夜肉,哪個不能吃?不妨進來看看
    一般來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而現在大多數人都沒有時間好好吃早飯,反而到了晚上,時間變得充裕,飯菜也做得非常豐富。飯菜做多了,吃不掉自然也就剩下了。這也就出現了隔夜飯菜。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晚上都會做很多菜,當天吃不了就放進冰箱,第2天再吃。這個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卻有著很多健康的隱患。對隔夜飯能不能吃眾說紛紜,大多數人都覺得不能吃,認為飯菜放了一夜會產生黃麴黴素。
  • 隔夜菜、隔夜肉、隔夜水、隔夜茶,哪個不能吃?你是否吃對了?
    隔夜菜、隔夜肉、隔夜水、隔夜茶,哪個不能吃?你是否吃對了?隔夜菜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飲食越來越多樣化,往往準備的飯菜也有剩餘,有些人認為各葉菜大量食用之後會產生致癌物質,損害健康。其實這種隔夜菜也要分清楚綠葉的蔬菜,如果隔夜最好還是趕緊丟掉,因為綠葉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非常高,放置一晚上也會產生致癌物質,對健康不利。
  • 夫妻吃隔夜蝦爬子和水果身亡
    昨日下午,熱心讀者劉先生報料,稱家住莊河市徐嶺鎮楊屯附近的一家人吃了隔夜的熟蝦爬子、草莓以及西紅柿,結果夫妻二人出現上吐下瀉的食物中毒症狀,送往家附近診所治療病情未見好轉,5月3日夫妻二人又被送到莊河市中心醫院,遺憾的是終因搶救無效死亡。醫生:夫妻二人不治身亡昨日,記者與莊河市中心醫院進行核實。
  • 隔夜菜、隔夜肉、隔夜水...到底能不能吃?
    菜可以隔夜吃嗎?海鮮:不值得隔夜吃海鮮最重要的是鮮美,越是鮮美的時候吃營養價值越高。當海鮮隔夜後會產生大量的蛋白質降解物,人食用後損傷肝、腎功能,對身體並無益處。建議做海鮮時不要煮太多,吃多少就煮多少,生海鮮可以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層。豆製品:隔夜吃了拉肚子豆腐、豆筋、腐竹、豆漿等吃不完最好當天就倒掉。
  • 蘇州女子吃隔夜小龍蝦中毒險昏迷,蝦頭蝦腸建議不吃
    這是最新發生在蘇州的一起病例起因就是吃了隔夜的小龍蝦結果出事了!被送到急診的張女士30歲出頭,躺在擔架上痛苦不堪,還一度出現意識模糊,險些進入昏迷狀態。據張女士丈夫講述沒吃完的小龍蝦放進冰箱。第二天熱了以後再吃沒想到……所幸經緊急救治食物中毒的張女士漸漸恢復,但這事必須給所有人敲個警鐘!
  • 三伏天,儘量不吃這6種隔夜食物,不管多節約,為了身體好別再吃
    雖然很多時候吃隔夜菜不會立即生病,但是吃的次數多了,時間久了,難免會出問題,它屬於一種潛在的危險,所以建議大家少吃隔夜菜,三伏天,儘量不吃這6種隔夜食物,不管多節約,為了身體好別再吃!
  • 帶飯上班也有講究,原來隔夜飯菜危害這麼大?
    也就是隔了夜的飯菜,這樣的飯菜營養還能媲美新鮮出爐時嗎?還真不能。隔夜飯菜裡的營養素,可能僅僅是剛做好飯菜的幾分之一。是不是很奇怪?明明菜的種類沒有改變,但是營養怎麼就變了呢?其實原因來自於加熱。因為第二天你總得把飯菜重新加熱一遍才吃吧?
  • 專家列出隔夜菜「黑名單」,為了健康,趁早將它們拉黑,儘量不吃
    經過長時間的存放,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呈直線上升,尤其六小時後含量猛增,而且亞硝酸鹽是一級致癌物,所以不建議大家經常吃剩飯剩菜,對身體很不健康。因此為了避免浪費,不如在煮飯時少做些,寧願少吃些也別剩下。
  • 吃隔夜菜不健康?專家建議:除了這4類菜不能隔夜,其它可放心吃
    如果您忙於工作,就很難回家吃頓熱飯。實際上,這是城市人忙於工作時最無助的部分。他們起早貪婪,有時他們有時間為自己做一頓熱飯,但他們吃不完,可惜把它扔掉了。不可避免地會有隔夜菜餚。但是,許多人認為隔夜菜餚不能食用,並且會致癌。可以吃通宵隔夜的菜嗎?吃隔夜菜不健康?
  • 這樣吃可能會得胃病?提醒:4種隔夜食物或傷胃,平時要少吃
    提醒:4種隔夜食物或傷胃,平時要少吃1、海鮮海鮮因為其鮮美的味道,豐富的營養物質和高蛋白低脂肪而受到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在晚飯時間食用當天捕獲的海鮮是追求味道的大家的偏好。但是當一頓做的海鮮過多而導致吃不完的時候,最好不要將剩下的海鮮留在第二天再食用,因為整夜擱置的海鮮會流失大量的營養物質,甚至會產生許多蛋白質降解物,食用這些蛋白質降解物可能會導致人體肝腎器官的衰竭,對肝,腎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 隔夜水、隔夜茶、隔夜菜、隔夜肉,哪些能安心吃?越早知道越安全
    「隔夜」,似乎是一個很熱門的詞。 甚至有些人認為,只要是隔夜的食物,都會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根本就不能吃,吃了之後也會增加致癌的風險,事實真的如此嗎?
  • 隔夜蔬菜「亞硝酸鹽」含量高,多吃會致癌?提醒:最該忌口的是它
    亞硝酸鹽其實在我們平時吃的食物當中大多都會存在,比如各種肉食,蔬菜,海鮮等,都會存在亞硝酸鹽的身影,其實亞硝酸鹽並不是洪水猛獸,給身體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亞硝酸鹽本身不會破壞人體健康,只是進入身體之後與腸胃中蛋白分解物結合形成亞硝胺才是最可怕的,這是一種極強的致癌物。
  • 隔夜蔬菜含「亞硝酸鹽」,多吃會致癌?非也,最該忌口的是這4物
    隔夜蔬菜含「亞硝酸鹽」,多吃會致癌?關於隔夜菜是否能吃的說法眾說紛紜,有的人出於節儉會將隔夜食物加熱後繼續食用,有的人認為隔夜食物當中含有的細菌病毒非常多,不利於健康,尤其是敬業蔬菜更容易導致身體健康受損。
  • 隔夜水、隔夜茶、隔夜菜、隔夜肉,哪些能放心食用?看完就知道了
    其實有些食物在隔夜之後不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更不會容易使人致癌,所以說具體問題我們還要具體分析,今天不妨先來看一下,以下這4種食物隔夜之後是否可以食用。隔夜水、隔夜茶、隔夜菜、隔夜肉,哪些能放心食用?
  • 專家:謹記這4種,其他或可放心吃,可別聽不見
    但是這樣也會出現飯菜過剩的問題,我們說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很多人覺得剩飯剩菜如果扔掉就會很可惜,所以現在家裡都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吃不掉的食物統統打包到冰箱裡保存,這樣第2天就可以繼續食用了。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贊同剩飯剩菜第2天可以繼續食用的,有部分人認為隔夜菜會致癌,因為隔夜菜中含有大量的亞哨酸鹽,而這種物質,會提高致癌的發病率。事實上,並非所有的剩飯剩菜都不能食用。
  • 基圍蝦隔夜能吃嗎 基圍蝦的營養價值你造嗎?
    基圍蝦隔夜能吃嗎 基圍蝦的營養價值你造嗎?時間:2018-08-14 19: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基圍蝦隔夜能吃嗎 基圍蝦的營養價值你造嗎? 基圍蝦還是很好吃的,有的人一次買多了吃不完,就想放到冰箱第二天繼續吃,但是又擔心這樣吃對身體不好,那我們來看一下基圍蝦隔夜能吃嗎?
  • 隔夜的茶水、菜和肉究竟能不能吃
    所以隔夜茶是不可以喝的。3、隔夜菜「隔夜菜不能吃」這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話了,當然,大部分朋友不明白為什麼隔夜菜不能吃,因為烹飪好鵝飯菜放置時間過長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胺,而亞硝酸胺是致癌物之一。其實隔夜菜並不是「隔夜」的問題,而是放置的時間、保存的環境問題。曾經有過一項研究,飯菜在一般條件下放置超過8小時後,就會慢慢的產生亞硝酸胺。如果放置在冰箱裡的話,同樣的時間亞硝酸胺產生的則會少一些。但是朋友們不要緊張,也不是說吃了一次隔夜菜就會致癌,亞硝酸胺雖然致癌,但是只要不是經常吃隔夜菜,進入體內的亞硝酸胺的量是不足以致癌的。
  • 隔夜菜「少吃為妙」,廚房有的快扔掉,為了家人,不妨看看
    勤儉節約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對於一些吃不完的剩飯剩菜都會留起來,等到第二天的時候熱熱再吃,很多食物是可以這樣做,但是對於一些食物隔夜了之後就不能再吃,如果繼續吃的話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日常中我們一定要知道哪裡食物隔夜了還能不能吃。
  • 黑木耳怎麼吃才安全?吃了隔夜泡發的黑木耳,真的會中毒嗎?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吃黑木耳,黑木耳是一種菌類,由於難以保存因此都被做成幹製品出售,所以我們買回來的黑木耳在使用之前是需要泡發的。但最近卻出現一種說法,吃了隔夜泡發的黑木耳會中毒。這種說法可信嗎?黑木耳在長時間的泡發以後真的會產生毒素?黑木耳正確的食用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