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的爭議像秋風掃大地,愈演愈烈!
昨天,我發布了一篇名為《淺析電影《八佰》:管虎新片的評價為何走向兩極分化?》的文章到電影頻道,早上查看評論區有一個經典評論:為什麼評論兩極分化?很簡單,我和你談歷史你和我談藝術...雞同鴨講兩極分化。
我感到自己的內心被深深的戳中了,對《八佰》就是這個感覺。
沒有人對管虎有偏見,更沒有人故意要抵制《八佰》,只是對我們這些俗人來說,看電影不但要圖個樂呵,更要尊重歷史。
但是,對另一些高雅的「藝術家」而言,他們只注重電影視聽,場景搭建,演員表演之類的。
他們喜歡給一些人封神,認為《八佰》是國產戰爭電影的新標杆,他們覺得我們是槓精,甚至質疑我們對歷史的了解都來自某度和某乎的瞎編亂造。
真的!我若是那四百戰士中的一員,我會感到悲哀。
為什麼呢?我們真的很愛國,但是在四行倉庫犧牲並不是,我們想要的英雄式的儀式。因為命令是走狗下的,四行倉庫留守是不作為的走狗們一手造的局,是演給那些外國人看的,是一個崇洋媚外的失敗的決策。
除此之外,還有人反駁管虎在微博曬和秦漢的合照,只是在北京偶然遇到而已!
而已?我們要說的是在哪裡拍照的問題嗎?很顯然不是。
我們討論的是:為什麼管虎在微博裡稱讚孫元良之子是英雄後代的問題?
孫元良不是一個英雄,這有問題嗎?
既然孫元良稱不上英雄,那麼秦漢為什麼可以成為英雄的後代,這就是對歷史的扭曲。
當我們認真談論歷史的時候,請不要用藝術的帽子扣我們。
藝術很重要,但是沒有一個正確價值觀支撐的藝術是毫無價值的,甚至有點噁心人。
從國際視野來看,四行倉庫事件的確是一個國共共同抗日,並有紀念意義的。
但是,我們必須永遠知道那個勝利的真相:是老蔣為首的,對我們中國人的另一種迫害。
明天《八佰》就要上映了,藝術的角度看確實不錯,相信票房會一路飆升,但要知道我們講的不是藝術,而是歷史。
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歷史真相是什麼,讓更多的人知道,避免被單純追求「藝術」的作品引導錯了方向。
畢竟這是全新的世界,喜歡電影的人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心酸和艱辛,不知道真相,最重要的我們距離1937那個歷史年,已經83年,將近1個世紀。
希望再看到別人在討論《八佰》這部電影,關於歷史的問題時,不要用藝術多麼高超來打壓了。
就像藝術來源於生活一樣,藝術也應該基於歷史。
我們現在勝利了,不用再說一些好聽的話,博取世界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