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管虎電影《八佰》:我跟你講歷史,你卻和我談藝術?

2020-08-24 影評匠

八佰》的爭議像秋風掃大地,愈演愈烈!

昨天,我發布了一篇名為《淺析電影《八佰》:管虎新片的評價為何走向兩極分化?》的文章到電影頻道,早上查看評論區有一個經典評論:為什麼評論兩極分化?很簡單,我和你談歷史你和我談藝術...雞同鴨講兩極分化。

我感到自己的內心被深深的戳中了,對《八佰》就是這個感覺。

沒有人對管虎有偏見,更沒有人故意要抵制《八佰》,只是對我們這些俗人來說,看電影不但要圖個樂呵,更要尊重歷史。

但是,對另一些高雅的「藝術家」而言,他們只注重電影視聽,場景搭建,演員表演之類的。

他們喜歡給一些人封神,認為《八佰》是國產戰爭電影的新標杆,他們覺得我們是槓精,甚至質疑我們對歷史的了解都來自某度和某乎的瞎編亂造。

真的!我若是那四百戰士中的一員,我會感到悲哀。

為什麼呢?我們真的很愛國,但是在四行倉庫犧牲並不是,我們想要的英雄式的儀式。因為命令是走狗下的,四行倉庫留守是不作為的走狗們一手造的局,是演給那些外國人看的,是一個崇洋媚外的失敗的決策。

除此之外,還有人反駁管虎在微博曬和秦漢的合照,只是在北京偶然遇到而已!

而已?我們要說的是在哪裡拍照的問題嗎?很顯然不是。

我們討論的是:為什麼管虎在微博裡稱讚孫元良之子是英雄後代的問題?

孫元良不是一個英雄,這有問題嗎?

既然孫元良稱不上英雄,那麼秦漢為什麼可以成為英雄的後代,這就是對歷史的扭曲。

當我們認真談論歷史的時候,請不要用藝術的帽子扣我們。

藝術很重要,但是沒有一個正確價值觀支撐的藝術是毫無價值的,甚至有點噁心人。

從國際視野來看,四行倉庫事件的確是一個國共共同抗日,並有紀念意義的。

但是,我們必須永遠知道那個勝利的真相:是老蔣為首的,對我們中國人的另一種迫害。

明天《八佰》就要上映了,藝術的角度看確實不錯,相信票房會一路飆升,但要知道我們講的不是藝術,而是歷史。

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歷史真相是什麼,讓更多的人知道,避免被單純追求「藝術」的作品引導錯了方向。

畢竟這是全新的世界,喜歡電影的人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心酸和艱辛,不知道真相,最重要的我們距離1937那個歷史年,已經83年,將近1個世紀。

希望再看到別人在討論《八佰》這部電影,關於歷史的問題時,不要用藝術多麼高超來打壓了。

就像藝術來源於生活一樣,藝術也應該基於歷史。

我們現在勝利了,不用再說一些好聽的話,博取世界的同情。

相關焦點

  • 孔慶東:管好自己的虎——評管虎導演的《八佰》
    然而《八佰》必將在中國電影史上刻下一道半深不淺的印痕,卻並非商業原因。早在2019年建國七十周年前夕,此片即醞釀推出,但立刻遭到泛左翼陣營的政治批判。本人以為從政治視角來看,這種批判也自有其「防微杜漸」的必要性,因為多年以來,顛倒黑白的民國崇拜,確實如洪水猛獸一般,導致了嚴重的歷史虛無主義,造就了億萬認賊作父的歷史白痴。但我相信管虎不會那麼手潮,那麼「拙劣」——我多年前就看過他執導的《黑洞》,後來又看過他的《老炮兒》,看過他怎麼拍自己的父親——管宗祥老爺子。我相信管虎心中是有個沉甸甸的「人民」的,儘管他的「人民」不見得是左翼性質的。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如果《八佰》也要挨罵,我不知道中國電影以後怎麼進步?
    第一次是一位影評圈前輩,知道我了解近代史,請我去看華誼的內部看片會;另一次是電影營銷公司的朋友在做《八佰》的項目,幫我預定了上海電影節的開幕場。兩次機會,分別因地理不便與突然撤檔而作罷。和很多人一樣,從電影的角度,我為這部電影多等了一年的時間,更準確地說,當我知道《八佰》在四年前開機,就已經通過主創信息與籌備資料,知道它將是一部劃時代的電影;而從歷史的角度,這樣一部兼具「國家記憶」與「公共價值」的大片,我在「抗日神劇」與「主旋律政宣片」的包圍中,足足等了十幾年。
  • 管虎談《八佰》:向歷史與英雄致敬
    來源:新華網管虎導演談《八佰》:聚焦人性光輝 向歷史與英雄致敬歷經波折,觀眾終於在電影院裡看到了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作為疫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商業大片,電影在全國舉行了超前點映,累計票房突破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截止發稿前,《八佰》上映11天,累計票房近20億元,為電影市場的復甦打了一劑強心針。
  • 《八佰》作為電影,應不應該尊重歷史?
    不過說實話,按照網友的說法,華誼兄弟應該是掏不出恰飯的糧票的,因為被你們說的需要靠八佰翻身了,如果八佰票房不好,華誼兄弟可能會成為第二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言歸正傳,我們聊一聊八佰需不需要尊重歷史,電影需不需要尊重歷史。
  • 談《八佰》戰火之下的藝術「界線」
    因為疫情沉寂數月的影院因為電影《八佰》的首映而激起千層浪,疫情之後影院復工,《八佰》作為開路先鋒,既是與觀眾的特殊緣分,也是一次民族情懷在現實中的輾轉回歸。馮小剛說「只有《八佰》這個電影可以擔負起復興的重任」。而這次「復興」,不僅是疫情之後沉寂影視界市場的一次振奮劑,更是祭奠過去、展望未來的一個起點。
  • 一文講透電影《八佰》到底是在講述歷史還是導演的意淫?
    集結了眾多一線明星的八佰,在多次撤檔之後終於在八月上映了,截止今日票房已經突破25億,對於這樣的成績影視公司滿意了,投資方滿意了,導演滿意了,演員滿意了,但是觀眾未必滿意。在看完影片之後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個八佰到底在講什麼?
  • 《八佰》被質疑篡改歷史?細節忠實還原,電影逃不開藝術加工
    管虎執導的《八佰》經過幾天的點映之後,口碑有些兩極分化,好評的觀眾認為電影確實拍的很紮實,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大場面的營造都非常到位;謝晉元的結局沒有講出來、將士們退到租界的結局也沒有介紹。但平心而論,這不是編劇和導演能決定的,誰能決定這些,大家都懂。 第二個需要討論的,是如何區別篡改歷史和藝術加工。我覺得前者是有刻意的更改、扭曲歷史事實,誤導觀眾以達到某種目的,就如前面所說,《八佰》忠於歷史,拍出來的沒問題,沒有辦法拍的就放棄;而藝術加工,是一部電影必須的。試問哪部戰爭片沒有藝術加工?
  • 《八佰》是電影不是歷史紀錄片,你的淚點就是電影的成功
    ,失去了電影的生命力和使命感。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所以管虎要把四行倉庫的戰鬥說成是點燃抗戰的決心和信心。我個人認為,這位大咖的觀點符合歷史,但是歷史題材的電影並不是紀錄片,如果要按照他的意思,直接拍個紀錄片就完事,非要拍電影做什麼,電影是門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 看完電影《八佰》我想對管虎導演說:你的歷史戰爭片只配管豬
    今晚,我讓鋪天蓋地的營銷宣傳和一些無良影評人忽悠了,進去電影院看了《八佰》,看完之後我非常的失望和生氣,我從來都不寫影評的,但是,今天破例了。《八佰》這部電影,號稱投資5.5億元,籌備了十年,拍攝了兩年,共有七位影帝、三位影后參演,拍出這檔子水平,令我差點吐血。
  • 《八佰》這是「藝術創作」還是歷史虛無主義?
    《八佰》電影裡的鏡頭,有個四行倉庫守軍殺日軍俘練膽的片段。我在電影院裡看到這個場景也是「震撼」到我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突兀的劇情就被加入到了整部電影當中。影片剛拍出的時候,我還是比較期待的,雖然導演作死在上映前跑去和著名國民黨飛將軍孫元良的後代合影,導致上映推遲。但是電影是電影,你可以把四行倉庫的戰鬥拍得很激烈,我可以將其理解為藝術創作,畢竟歷史上的四行倉庫守軍是真是存在的,他們是英雄。
  •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對《八佰》很失望
    ​既然電影名叫《八佰》,要評分的話,那我就給個八百分吧,滿分是一萬。所以很顯然了,這是一篇差評。嚴格來說,《八佰》從某種意義上不能算作是一部完整的電影。首先,主線故事沒有正式結尾,請問士兵成功撤退了嗎?敢死隊結局如何了?
  •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對《八佰》很失望!
    剛看完《八佰》點映場,這是一個熱乎乎的點評。 既然電影名叫《八佰》,要評分的話,那我就給個八百分吧,滿分是一萬。 所以很顯然了,這是一篇差評。 嚴格來說,《八佰》從某種意義上不能算作是一部完整的電影。
  • 《八佰》背後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更讓人動容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說實話,很感動,特別是戰士排隊綁炸藥跳樓阻擊日軍和護國旗這兩段(很可惜都是影視創作),偵探君差點哭出來,整部電影看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是非功過,由後人評說"(大概這個意思,原話不記得了),偵探君今天就講一下"八百壯士"的真實歷史與電影《八佰》。
  • 「八佰」拍了拍你
    撇去其他外界因素不談,只談作品本身,這個結果也是正常的。原因也很簡單,相比《八佰》的這麼多「體現」,《戰狼2》體現的東西就太簡單直白了,除了熱血還是熱血,除了愛國還是愛國,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觀眾去燒腦或者說去深思的東西。而對絕大部分自認為專業的影視影評人員而言,無論體現的深不深,體現的多的電影,他就是比體現的少的電影要高端。
  • 再談,關於《八佰》的爭議
    這種爭議 從《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到《八佰》,一浪高過一浪。再看《八佰》,遭遇了多次撤檔、刪減和封播,所以從意識形態方面,形成了今天評論這部電影的熱潮。小編看了部分網站關於《八佰》的評論,發現有部分熱門的點評已經脫離了電影本身,給我的感覺就是突然歷史學家多了,對歷史真實細節了如指掌。但更多的是從電影本身去點評《八佰》。今天再談自己對《八佰》的看法。因為畢竟這是一部真實歷史改編,大背景總是要簡單交代一下。
  • 福州女星梁靜:《八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電影
    管虎和梁靜在《八佰》宣傳活動上。日前,梁靜接受包括本報在內全國多家媒體採訪,暢談這部被她稱為「生命中最重要的電影」。談製片:1∶1復原蘇州河「一開始我們要拍《八佰》的時候,做好了賠錢的準備,因為之前沒有一部歷史戰爭片能夠獲得10億元票房。」
  • 福州女星梁靜:《八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電影
    管虎和梁靜在《八佰》宣傳活動上。  談製片:1∶1復原蘇州河  「一開始我們要拍《八佰》的時候,做好了賠錢的準備,因為之前沒有一部歷史戰爭片能夠獲得10億元票房。」梁靜透露,這部電影立項、找拍攝地都是難點,壓力最大的是前期籌備的階段。
  • 電影《八佰》篡改歷史?其實是個偽命題
    近日,一部《八佰》引爆了復工後的電影院,在炎炎夏日,為低谷的中國電影界注入了一針強行針。然而,有些人卻拿起了放大鏡、顯微鏡,甚至是用X光機去「透視」。他們聲稱這部電影篡改歷史,有美化國民黨的意圖,在指責中不乏惡意。
  • 《八佰》和那些有關的歷史
    《八佰》,最催淚的國產戰爭片。如果說絕後太過誇張,講空前絕對當之無愧。影片令人振奮、催人動容的原因是拍出了中國人的血性,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敏感時期。影片對小人物的刻畫淋漓至盡,讓整個影片飽滿而真實。歷史事件的藝術再現,最能吸引觀眾。影片將歷史用藝術的手段而又不失真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導演管虎無疑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