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和那些有關的歷史

2020-09-05 映秀影音

《八佰》,最催淚的國產戰爭片。如果說絕後太過誇張,講空前絕對當之無愧。影片令人振奮、催人動容的原因是拍出了中國人的血性,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敏感時期。影片對小人物的刻畫淋漓至盡,讓整個影片飽滿而真實。

歷史事件的藝術再現,最能吸引觀眾。影片將歷史用藝術的手段而又不失真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導演管虎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段歷史。一段每個中國人都不應忘卻的歷史!

時間回到1937年7月。日本在華北展開大規模攻勢,勢如破竹。與此同時,日本高層開始將戰略重點南移華東,意圖插刀上海,企圖通過南北兩面的軍事壓力,迫使南京政府屈膝投降。狂妄揚言「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上海,現在的國際大都市。而那些年,卻承受了遍體鱗傷的痛和恥辱!

淞滬會戰。 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八佰》的故事便發生在這一時期,上海的四行倉庫

作為經濟中心和南京的屏障,蔣介石深知上海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遂任命張治中為京滬警備司令官,負責上海和南京的軍事防衛,決心保衛上海。

1937年8月7日,日本政府召開四相會議,隨後,淞滬會戰拉開帷幕。

可惜淞滬會戰初期的絕對優勢,沒能改寫歷史。儘管中國軍隊表現英勇,卻抵擋不住日軍的先進武器。儘管蔣介石不惜血本 ,將手中精銳部隊幾乎全派到了淞滬前線。 但終究武器裝備落後,士兵訓練不足。


而後,戰爭慘烈異常,國軍節節敗走!

此時,為營造國際輿論的報導和支持,蔣介石親自下令,命第88師留下一營兵力,與日軍周旋到底。這一營的軍人就是被人傳誦一時的「八百壯士」,也是電影《八佰》的原型。

「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他們孤軍奮戰,死守倉庫,誓死不退。堅持戰鬥了4個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


八百其實是個虛數, 其實只有420人,實際投入戰鬥的只有400人

「八百壯士」,本是雜兵居多,他們有被抓來的壯丁,只知有官,不知有國。但正是這些小人物的英勇表現,感動了無數的人,許多民眾冒著生命危險,把慰問品、藥品源源不斷的送入倉庫,支持壯士們抗擊日軍。

此後,「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轟動中外,聲名遠揚,雖然無法扭轉敗局,但極大的振奮了人心,震懾了日軍,也贏得了國際輿論的一片讚頌聲。

相關焦點

  • 梁靜:與《八佰》有關的日子
    兩天前,在《八佰》點映票房破億之後,娛理工作室在上海見到了為電影跑宣傳的出品人、總製片人、管虎的妻子梁靜。梁靜和我們分享了三個關於《八佰》的最重要時刻的視頻記錄。第一條拍攝於丹東,8月14日《八佰》首映禮結束後的劇組聚會上。
  • 看完《八佰》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
    最近被電影《八佰》所刷屏,當看完《八佰》時,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對於影片中那些熱血沸騰,置生死於外的抗戰士兵,感動了無數觀眾,走到電影院門口,每個看完《八佰》的人似乎眼睛都流著淚出來,所有的觀眾,被我們誓死保衛祖國的那一腔熱血和實際行動所感動。
  • 寫意歷史的《八佰》
    誰要是把電影《八佰》當歷史紀實看,肯定會大失所望。或者不如說叫根本沒看懂。如果再有誰依據史實對《八佰》挑鼻子挑眼,那麼,可笑的,將不是影片編導,而是批評者自己。因為,《八佰》本意或主旨就不是紀實歷史而是寫意歷史。寫意,就不是照要樣本繪形,在酷肖樣板上發力,而是依樣本傳神,在升華靈魂上用心。
  • 「e讀」電影熱映 |《八佰》和《花木蘭》那些隱藏在背後的歷史
    【e讀】電影熱映 |《八佰》和《花木蘭》那些隱藏在背後的歷史 汕尾市圖書館 汕尾市圖書館微信號1八佰抗戰題材的影片《八佰》上映後,獲得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根據歷史上淞滬抗戰後期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故事改編的。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八佰》——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早在去年,《八佰》就已經未映先火,當然也引來了不少爭議,最大的爭議是指責導演管虎拜訪孫元良後人,以及電影歪曲歷史,不尊重人民等等。我不想成為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儘量避免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批評,我只想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談談這部《八佰》。
  • 《八佰》的爭議背後,是導演管虎向歷史索取的想像和野心
    眾多影評人所口誅筆伐的不僅是電影的劇情展現,還有導演對歷史的解讀方向,甚至直言管虎是在篡改歷史,並將《八佰》歸類於神劇。但當批評《八佰》成為一種政治正確時,《八佰》的閃光點可能就會在極化的情緒中被埋沒甚至被誤解。《八佰》是一部電影,它對於歷史的解讀不可能是再現式的還原,而是在某種邏輯的編排之下、某種立場的基礎之上所進行的藝術再現。無論是導演所創作的電影,還是觀眾對電影的評價,過猶與不及都將導致事情的發展偏向一個錯誤的方向。
  • 《八佰》的爭議背後,是導演管虎向歷史索取的想像和野心
    眾多影評人所口誅筆伐的不僅是電影的劇情展現,還有導演對歷史的解讀方向,甚至直言管虎是在篡改歷史,並將《八佰》歸類於神劇。 但當批評《八佰》成為一種政治正確時,《八佰》的閃光點可能就會在極化的情緒中被埋沒甚至被誤解。 《八佰》是一部電影,它對於歷史的解讀不可能是再現式的還原,而是在某種邏輯的編排之下、某種立場的基礎之上所進行的藝術再現。
  • 對電影《八佰》的討論,上升到有沒有篡改歷史,是可笑而荒誕的
    不僅是現在,在等待《八佰》上映的漫長的時間裡,有關《八佰》有沒有篡改歷史的消息,就不停在閃現,也看到有些內容煞有介事的將這部影片與史實不符的地方拎出來挨個批鬥,仿佛不把這部影片批爛批臭,批到永世不得翻身,就難解心頭之恨。
  • 《八佰》:歷史應該被銘記
    跳票一年多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終於迎來上映,第一時間去看了點映。先簡單談一下《八佰》的歷史背景與由來。的驚世壯舉,這便是《八佰》的歷史由來。在這個飽受磨難,千瘡百孔的國家,「八佰壯士」告訴了人民,還有很多他們這樣的人在戰鬥,民族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 繼《八佰》之後又一部歷史巨製
    近期一部催淚巨製引發了國人的共鳴,《八佰》取材自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守衛戰,戰爭的殘酷在這部影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每一個小人物的刻畫都真實的展現了普通人在面對戰場的忐忑和恐懼,蘇州河兩岸的鮮明對比令人唏噓,也被戲稱為「最真實的直播現場」,且不論這部片子的歷史細節,就本片中那種民族凝聚力都能讓人熱血上湧,身邊的人看過後眼眶中都帶有盈盈熱淚。
  • 八佰:被批「歪曲歷史」​,《八佰》到底冤不冤?
    現在,有人又給《八佰》安上了新罪名——篡改歪曲歷史。8月23日,知名自媒體人發布一期視頻節目,稱「《八佰》劇組明顯歪曲歷史,講一個缺乏邏輯的神話,我只能說他們不是蠢就是壞,或者兩者兼有」。視頻隨即引發軒然大波,關於「《八佰》歪曲歷史」的說法,最近幾天頻頻出現在各類自媒體上。
  • 章友德:《八佰》,還是讓它成為歷史吧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八佰」一直成為一個熱點話題,這也吊足了所有觀眾的胃口。像這樣一部話題電影,它終於登場了。對於學歷史出身的我而言,對這樣反映歷史題材的電影,曾經是如此期待,期待形成了一種期待焦慮。終於迎來了8月21日「八佰」開始公演的時間。據說,在「八佰」上演之前,還進行了點影,做足了讓一部電影火起來的各種前奏,也讓本來就是話題的「八佰」,更是成為巨大的話題。
  • 影片《八佰》和歷史的真相有哪些出入。
    電影《八佰》在這個月刷爆了整個影院,所有看過此片的觀眾無不一人「震撼」,紙巾都廢了一盒,甚至很多影院都為觀眾準備了「紙巾」,原因就是影片過於煽情催人淚下,下面小編就聊聊這部由管虎操刀的抗戰劇《八佰》與真實的事件有出入的幾處。
  •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我們注意到,作為電影,《八佰》的敘事還是比較過得去的,至少對於很多文藝青年來說,該作品可以加入到很「燃」的行列。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如果不必要,為什麼還這樣選材?
  • 同樣虛構了歷史,為什麼《八佰》和《團長》評價差這麼多?
    ,也看到了在那樣絕望的條件下他們還是在拼命活著;而《八佰》也想表現陷入困境的絕望,也想表現逃兵但是還是欠火候,既不夠絕望,又不夠悲情。八佰也想這麼表達,甚至表達的更明顯,一架國際觀察飛機停在天上,太過明顯了,讓人感覺太過故意。
  • 評管虎電影《八佰》:我跟你講歷史,你卻和我談藝術?
    《八佰》的爭議像秋風掃大地,愈演愈烈!昨天,我發布了一篇名為《淺析電影《八佰》:管虎新片的評價為何走向兩極分化?》很簡單,我和你談歷史你和我談藝術...雞同鴨講兩極分化。我感到自己的內心被深深的戳中了,對《八佰》就是這個感覺。
  • 《八佰》:和平年代的人們,欠真實的歷史一張電影票
    據管虎自己說,他從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對抗戰的歷史感興趣,由於他的父親管宗祥(現年98歲的著名演員)很早就加入了八路軍,管虎從小就是聽著父親講的打仗的故事長大的。當他開始學電影之後,自然會想要把那些故事影像化,其中就包括四行倉庫保衛戰。雖然都屬於抗戰題材,但是管虎的這三部電影在形式和表現手法上卻大相逕庭。
  • 趙彥彬影評《八佰》:還原真實歷史就是影片的成功
    近日,觀看管虎電影《八佰》。該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趙彥彬影評《八佰》影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
  • 【電影推薦】《八佰》八百壯士,血性和尊嚴的傳說!
    《八佰》改編自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對於英雄和歷史,最重要的態度是尊重。為了最有質感的還原這段歷史,劇組歷時一年半打造了四行倉庫和對岸租界的實景,並開掘了一條真實的蘇州河。劇本反覆打磨了40多稿。非凡的故事要有非凡的視角,《八佰》最令人期待的地方,是故事裡的每一個小人物,導演管虎說過,這個戲最好看的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