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最催淚的國產戰爭片。如果說絕後太過誇張,講空前絕對當之無愧。影片令人振奮、催人動容的原因是拍出了中國人的血性,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敏感時期。影片對小人物的刻畫淋漓至盡,讓整個影片飽滿而真實。
歷史事件的藝術再現,最能吸引觀眾。影片將歷史用藝術的手段而又不失真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導演管虎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段歷史。一段每個中國人都不應忘卻的歷史!
時間回到1937年7月。日本在華北展開大規模攻勢,勢如破竹。與此同時,日本高層開始將戰略重點南移華東,意圖插刀上海,企圖通過南北兩面的軍事壓力,迫使南京政府屈膝投降。狂妄揚言「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上海,現在的國際大都市。而那些年,卻承受了遍體鱗傷的痛和恥辱!
淞滬會戰。 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八佰》的故事便發生在這一時期,上海的四行倉庫。
作為經濟中心和南京的屏障,蔣介石深知上海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遂任命張治中為京滬警備司令官,負責上海和南京的軍事防衛,決心保衛上海。
1937年8月7日,日本政府召開四相會議,隨後,淞滬會戰拉開帷幕。
可惜淞滬會戰初期的絕對優勢,沒能改寫歷史。儘管中國軍隊表現英勇,卻抵擋不住日軍的先進武器。儘管蔣介石不惜血本 ,將手中精銳部隊幾乎全派到了淞滬前線。 但終究武器裝備落後,士兵訓練不足。
而後,戰爭慘烈異常,國軍節節敗走!
此時,為營造國際輿論的報導和支持,蔣介石親自下令,命第88師留下一營兵力,與日軍周旋到底。這一營的軍人就是被人傳誦一時的「八百壯士」,也是電影《八佰》的原型。
「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他們孤軍奮戰,死守倉庫,誓死不退。堅持戰鬥了4個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
八百其實是個虛數, 其實只有420人,實際投入戰鬥的只有400人
「八百壯士」,本是雜兵居多,他們有被抓來的壯丁,只知有官,不知有國。但正是這些小人物的英勇表現,感動了無數的人,許多民眾冒著生命危險,把慰問品、藥品源源不斷的送入倉庫,支持壯士們抗擊日軍。
此後,「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轟動中外,聲名遠揚,雖然無法扭轉敗局,但極大的振奮了人心,震懾了日軍,也贏得了國際輿論的一片讚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