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本《步輦圖》真偽之辨及題跋欣賞(附超清圖片)

2021-01-10 網易

2020-12-31 09:19:36 來源: 牛虻

舉報

  原創:首發於牛虻公眾號

  

唐閻立本《步輦圖》
絹本,設色,縱38.5釐米,橫129.6釐米。
現存畫作被認為是宋朝摹本。今人學者研究為金人摹本。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記錄了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幹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

  閻立本畫作的爭議

  我們都知道,唐代閻立本是和吳道子齊名的大畫家。吳道子素有「畫聖」的稱號,足見閻立本在書畫界的地位。關於閻立本的畫作,在史書中有明顯記載的是《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秦府十八學士圖》、《西域圖》等,但是流傳至今的《歷代帝王圖》、《蕭翼賺蘭亭圖》、《步輦圖》等卻存在爭議。

  

  《蕭翼賺蘭亭圖》

  就在我們爭論流傳下來的這些畫作是否是閻立本的時候,不免有些遺恨之處。唯二有可能出自閻立本之手的作品,《步輦圖》現藏故宮博物院,而另一件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搶走了一樣。《歷代帝王圖》如今收藏在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歷代帝王圖》局部 陳後主

  

  《歷代帝王圖》局部 東漢光武帝劉秀

  

唐·閻立本(傳)《歷代帝王圖》/絹本設色
縱 51.3 釐米,橫 531.0 釐米。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下期分享)

  這裡突然令我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哪些知名的書畫藝術總是存在爭議?真偽是相對的,如果沒有真,怎麼去鑑別偽,這似乎有一種藝術審美的偏見在裡面,只是我這種想法還不是很成熟,不便在這裡表達。

  

  例如本文所要討論的閻立本的《步輦圖》,古人認為是宋人臨摹,今天的學者研究則說是金人臨摹,總之是對其真偽持懷疑態度。而作為可以參照的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最典型的王羲之書法作品,目前有一種說法是王羲之的書法當世沒有真跡,至少可以確定的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有碑刻,像《聖教序》起碼可以為我們鑑別真偽作一個參考。可是,對於鑑定像《步輦圖》、《歷代帝王圖》,我們都缺乏一個最起碼的標準。

  如果不能從這一層面來鑑定,那麼還有什麼途徑來判斷呢?

  想法一:不同時間的墨跡或者顏料根據時間的氧化程度則不相同,可以將目前考古學上最先進的C14技術運用到上面,我估計專家學者也應該會想到這一點。但是具體取樣實施了沒有這是一個問題,因為取樣則意味著文物的破壞!可能也是出於這個方面的考慮沒有實施吧!

  

  想法二:邏輯推理。既然閻立本與吳道子齊名,那麼可對比二者傳世作品,從畫作的筆法上、結構布局上以及思想內容上進行權衡。

  想法三:凡是贗品必有蛛絲馬跡。一則可通過原始的題跋來考據,結合文獻記載來佐證,同時藉助於出土文物與考古發現的最新資料,予以補正。二則通過後世收藏者的題跋來考據,凡是收藏家必是好事者,定會留下來蛛絲馬跡。三則會過原始印章與收藏者的印章來比較。四則更深一層,通過書法風格來判定。

  閻立本《步輦圖》的記載與文獻對比

  在《舊唐書》中,關於閻立本有這樣的一篇記載:

  

「太宗嘗與侍臣學士泛舟於春苑,池中有異鳥隨波容與,太宗擊賞數四,詔座者為詠,召立本令寫焉。時閣外傳呼雲『畫師閻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側,手揮丹粉,瞻望座賓,不勝愧掇。退誡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倖免面牆,緣情染翰,頗及濟流。唯以丹青見知,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汝宜深誡,勿習此末技。」

  這段話的大體主旨是說唐太宗與諸侍臣一起遊玩時,一時興起,叫畫師閻立本作畫以助興。這是最權威的關於閻立本的記載,可見「畫師」之稱名副其實。另外在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有記載:

  

「貞觀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上嘉祿東贊善應對。以琅琊長公主外孫女段氏妻之」,這是一段具有爭議的記載。

  因為閻立本(601年—673年)生活於唐朝初期,按理說《舊唐書》的記載要更靠譜,問題就出在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記載中的「祿東贊」到底是不是「松贊幹布」。雖然在《步輦圖》的題跋中有北宋章伯益《〈步輦圖〉題記》也提到「祿東贊」,但是仍沒有實證「祿東贊」就是「松贊幹布」:

  

「貞觀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祿東贊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許降文成公主於吐蕃,其贊普遣祿東贊來迎,召見顧問,進對皆合旨,詔以琅琊長公主外孫女妻之。」

  閻立本《步輦圖》賞析

  

  步輦圖.唐.閻立本作.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步輦圖.唐.閻立本作.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圖放大

  

  

  丫鬟細節圖

  

  丫鬟細節圖

  

  丫鬟細節圖

  

  丫鬟細節圖

  

  丫鬟頭髮梳妝細節圖

  

  三位使者細節圖

  

  

  

  

  步輦圖.題跋

  章伯益為北宋大學者,學識淵博,精通經史和書法,《步輦圖題記》為其撰文並採用小篆所書寫,為《步輦圖》圖釋,記述了唐太宗召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經過。

  閻立本《步輦圖》歷代收藏者題跋

  

  琰?題跋,待考究

  

琰,姓氏生卒籍貫不祥,待考究。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元豐乙丑七月十三日琰赴桂林幕府,子山攜酒於話別,因閱畫篆奇筆久之,少頃登舟。元祐元年四月記」。

  

  張舜民題跋(靠右三排)

  

張舜民,字芸叟,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陝西彬州)人,北宋文學家、畫家,先後任襄樂令、監察御史。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楷,跋文為「天地彌綸際,華戎指掌中。今朝畫圖裡,再見虯須翁。元祐丙寅歲閏月長沙,觀豳張舜民題」。

  

  郭衢階題跋

  

李康年,字樂道,宋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博學多才,精通古學,擅長小篆,著有《山谷集》、《東坡集》。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小篆,跋文為「子山支守官於鄂日,康年獲見此畫,今十三年,觀者皆有跋尾。元祐丙寅六月二十六日,江夏李康年謹題其後雲」。

  

  郭衢階題跋

  

郭衢階,字享甫,四川省敘州府富順縣人,明代著名鑑藏家,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右《步輦圖》,法度高古,真唐人筆,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宮蓋鑑之審矣。萬曆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階亨甫再題」。

  

  姚雲題跋

  

  右起:江澈、上官彝、林定正題跋

  

江澈,生卒籍貫不祥,待考究。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古篆,跋文為「沛陽江澈丙寅三月望日嘗觀」。


上官彝,邵武(今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知巴州巴陵縣,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田儼、杜垍、上官彝同觀,時元祐丙寅五月十八日也」。


林定正,濟南人,生卒不祥。跋文為「絕藝信有之也,而好之者少;好者有之,而藏之者少;藏者有之,而識之少。公好而藏之,而又且識其妙,不亦今之博古者乎。濟南林定正仲書」。

  

  劉忱題跋

  

  郭衢階題跋

  

「右《步輦圖》,法度高古,真唐人筆,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宮蓋鑑之審矣。萬曆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階亨甫再題」。

  

  張知權題跋

  

  許善勝題跋

  

許善勝,號澹齋,溫州人,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進士,在南宋和元代兩朝都做過官,其文學淵博,文採突出,在《步輦圖》題跋的書體為行書。

  

  右起豎排第一行起:襄陽米芾、豫章黃公器、張向題跋、劉次莊題跋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自號鹿門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書畫家,以書法聞名後世。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襄陽米黻。元豐三年八月廿八日, 長沙靜勝齋觀」。


黃公器,字登仁,登宋熙寧六年癸丑進士,授宣德郎,知衡州長寧縣事,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 「豫章黃公器。元豐七年正月十二日長沙學舍觀」。


張向是黃庭堅的外表兄,擔任夔州路提舉等官職,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 「閻相國之本章伯益之篆皆當時精妙。元豐甲子孟春澣中於日圃澤張向書於長沙之靜鑑軒」。


劉次莊,字中叟,晚號戲魚翁,北宋潭州長沙(今屬湖南)人,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賜同進士出身。 「元豐七年二月三日觀步輦圖,章伯益篆誠佳筆也。長沙劉次莊」。

  

  《步輦圖》可以考據的題跋總計有章伯益、米芾等22位歷名家的題跋。集揩、行、隸、篆等多種書體,可謂是各領風騷、爭奇鬥豔。不但為《步輦圖》畫卷增添了欣賞價值,而且為《步輦圖》歷史考證提供了珍貴的依據。無論其真其偽,《步輦圖》儼然集眾家之風華,已經遠遠超出了單幅《步輦圖》所具有的意義。然而,這不妨礙我們繼續展開對《步輦圖》考據。

  例如一位網友除了對當代陳佩秋先生的觀點表示基本贊同之外,補充了對圖上關鍵的信息——跋文的質疑。陳佩秋先生從畫作本身角度提出的一系列質疑,可能有不同的研究者不一定完全認同,但是對《步輦圖》題跋印鑑的考證可能更具有說服力。其中金章宗明昌七璽的問題尤為明顯,現有資料根本無法證明金章宗府庫收藏了《步輦圖》,而現存《步輦圖》故意加蓋明昌璽的用意不言而喻。

  

  
他主要以印章為線索,考察了《步輦圖》的歷史傳承信息,特別是篆文題跋的文字破綻,進一步證明現存的《步輦圖》應該是金末元初冒出來的贗品。甚至可以鎖定其偽造時間範圍為金章宗明昌年之後,元英宗至治三年之前,即1196年-1323年之間。

  這又給了我們一個考據的啟示,即通過印章鑑定這條線索來考據。尤其是清朝乾嘉學派的那一股學術之風,尤其應該得到我們的重視!

  

參考文獻
【 1 】故宮博物院《步輦圖》【2】?Jan Fontein, Tung Wu. Unearthing China’s Past. 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1973:215-218;吳同.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中國古畫精品圖録:唐至元代.金櫻,譯.東京:大冢巧藝社,1999:圖版 1,11-14.【3】?陳佩秋.論閻立本《步輦圖》與《歷代帝王圖》∥上海博物館.千年遺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517-534.【4】沈偉.波士頓藏(傳)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研究.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2:59.【5】沈偉.波士頓藏(傳)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研究.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2:82-8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古中國十大傳世國畫-步輦圖
    我們在畫幅拖尾還看到北宋米芾、劉次莊、張舜民等十八人從元豐三年(1080年)八月廿八日到元祐元年(1086年)孟夏四月的題跋觀款,其中對章篆作評價的二人。其一曰:「閻相國之本,章伯益之篆,皆當時精妙。元豐甲子孟春澣中淤日圃澤張向書於長沙之靜鑑軒。」元豐甲子即元豐七年(1084年)。其二曰:「元豐七年二月三日觀步輦圖,章伯益篆誠佳筆也。長沙劉次莊。」
  • 十大傳世名畫之歷史的見證者《步輦圖》
    品茶聽畫,公眾號濟南字畫邀您一起品茶聽畫 《步輦圖》,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縱38.5釐米,橫129.6釐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 中國繪畫縱橫導覽|閻立本:初唐人物畫家,被譽為「丹青神化」
    閻立本(601年—673年),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唐朝時期宰相、畫家,隋朝殿內少監閻毗之子。隋朝時,閻立本門蔭入仕,累遷朝散大夫、將作少監。唐武德年間,擔任秦王(李世民)府庫直。貞觀年間,歷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遷將作少監。繪製「昭陵六駿」和「凌煙閣」功臣圖,監修翠微宮。
  • 真偽莫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真偽莫辨,莫:不。真假分辨不清。出自:《隋書·經籍志》:「戰國縱橫,真偽莫辨,諸子之言,紛然淆亂。」近義詞有:真偽難辨、真假難辨,真偽莫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難以分辨。真偽莫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真偽莫辨(zhēn wěi mò biàn)成語釋義: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 他是畫家,也是建築師,帶你走進建築師閻立本的世界
    閻立本出身於名門貴族之家,母親是北周公主,父親是石保縣公,他自己也身居要位,曾先後擔任秦王庫直、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將作大匠、宰相,而閻立本最為人熟知的身份不是朝廷大臣,而是畫家,在他擔任宰相期間,朝廷中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的說法,足見其畫工之出色。
  • 《功甫帖》真偽遭疑 古書畫鑑定為何難有標準答案
    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自己在題跋中寫過「贗鼎多有勝餘漫筆者」,唐代張懷瑾《書斷》中有「買王得羊」的記述,英國一些著名博物館也認為自己收藏的中國古書畫有近30%的作品存在疑問——  最近,蘇軾《功甫帖》是真是偽引起了人們關注。這件書法作品由收藏者劉益謙在2013年9月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822.9萬美元(約合5037萬元人民幣)競得。
  • 美劇 | 真偽莫辨 還是 天賦異稟?
    如果你喜歡看《天賦異稟 The Gifted》,那麼你應該也會喜歡看《真偽莫辨 Deception
  • 美劇| 真偽莫辨 還是 天賦異稟?
    如果你喜歡看《天賦異稟 The Gifted》,那麼你應該也會喜歡看《真偽莫辨 Deception》,同樣是炫酷到不可思議的大腦洞電視劇,前者是超越人類能力的變種人抗爭,後者是魔術師(幻想家)幫 FBI 破案抓人,果然是只要編劇一思考,那我就能看到好多有意思的劇啊!
  • 一圖一故事 | 「火眼金睛」察秋毫 「追本溯源」辨真偽
    一圖一故事 | 「火眼金睛」察秋毫 「追本溯源」辨真偽 2020-10-20 1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劇評論】真偽莫辨(ABC):魔術也救不了才盡的江郎
    Chris Fedak曾經開發過很多有趣的項目,比如當年風靡一時的《糊塗間諜天才蛋》(Chuck),但是很遺憾他的這種與眾不同的創造力並沒有很好地融合在ABC最新罪案劇《真偽莫辨》(Deception)裡,反而讓他給了觀眾江郎才盡的印象
  • 依視路鏡片之 「火眼金睛」辨真偽
    作為消費者我們該如何簡單、快捷的分辨依視路鏡片的真偽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下面依視康視光師為大家詳解如何簡單、快捷的分辨依視路鏡片的真偽。官方鑑別依視路鏡片真偽,只需這幾招:第一招,看鏡片的霧顯防偽標示依視路鏡片真偽防偽霧顯標誌      對著鏡片哈口熱氣,疫情期間可以用一杯熱水代替哈熱氣。
  • 鎮山之寶楊枝觀音碑丨經歷數百年的風雨,靜觀其在……
    明萬曆戊申寧紹參將天台劉炳文立於普陀山之楊枝庵」。觀音像左臂旁小字為:「唐閻立本畫」。觀音像右臂旁小字名款:「明定海備倭梁文、台州庠生劉聚福同勒」。它之所以珍貴,是閻立本真跡現存甚少,單幅菩薩像更是少見,而這幅畫的原畫已經遺失,僅存此碑刻。關於閻立本 畫像作者閻立本(約601-673),跨越隋唐兩代的政治家、畫家,也是著名的建築工程師。
  • 藝術欣賞 | 中國古代宮廷最流行交通工具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幅與步輦有關的名畫,這幅名畫也出現在我們的嶺南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的第一課《古老的交通工具》中,它的名字叫做——《步輦圖》。作者是唐代畫家閻立本,他不僅擅長書畫、工藝和建築,而且他才華過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右丞相。
  • 《鵲華秋色》五則題跋 董其昌都寫了什麼
    圍繞這些藏品,董其昌展開了一系列的鑑賞活動,並留下了書畫題跋。《畫禪室隨筆》一書記錄董其昌有題跋古帖的詳細經過。 在趙孟頫的代表作《鵲華秋色圖》上,董其昌從48歲到76歲,先後題了5次,從中,我們不僅能欣賞到董其昌的書法,還體會到其對書畫品鑑的高度的理論研究,讀起來也是頗有意味。記者採訪了浙江科技學院教授葉玲紅,請她為大家解讀董其昌這5則題跋背後還有什麼樣不同角度的解讀。
  • 《華山論鑑》走進深圳古玩城 五位鑑定專家現場辨真偽
    11月9日,本次交流會重要的亮點活動之一:古今真偽不「董」別裝——陝西電視臺《華山論鑑》走進深圳古玩城,進一步點燃了交流會的激情。據了解,此次深圳古玩城作為「華山論鑑2019席捲全國」第二十六站唯一合作機構,與《華山論鑑》欄目攜手合作,為廣大古玩藏友們和愛好者們搭建平臺,讓藏友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在專業指導中學會更多鑑別方法、更好地了解古玩收藏的理念與知識。
  • 他的《保母帖》,題跋竟如眾星捧月!
    沒想到王獻之《保母帖》 居然有這麼多名家題跋! 獻之幼學於父,從小就顯露出超人才華,才氣勃發,咄咄逼人,獻之不為其父所囿,別創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歲就過早病卒。 王獻之《保母帖》,屬清宮舊藏,流散後,本帖和部分題跋存弗利爾美術館(趙子昂、郭天錫、董其昌、徐守和等),大部分題跋存故宮博物院(姜夔、趙子昂、周密、仇遠、鮮于樞等)。
  • 【IMDB銀幕流金】沉默的羔羊(附超清在線觀看)
    (づ ̄3 ̄)づ╭❤~)精彩導讀:【IMDB銀幕流金】肖申克的救贖(附高清多字幕版下載)【IMDB銀幕流金】教父1(附高清多字幕中英音軌版下載)【IMDB銀幕流金】竊聽風暴(附超清在線觀看)【IMDB銀幕流金】十二怒漢1957(附高清在線觀看)【IMDB銀幕流金】洛城機密(附超清在線觀看)【IMDB
  • 題跋對書法的意義:致敬經典和記錄歷史時刻
    隨著攝影技術和媒體技術的發展,過去那種被切割欣賞的書法作品,特別是長卷,手卷類作品,更能夠讓我們得以窺的作品全貌。這這個過程,我們會發現作品的卷首或卷未,多有不同時代的題跋作品,這些題跋,有的記錄欣賞過程,有的記錄鑑賞心得,與那些經典作品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