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保母帖》,題跋竟如眾星捧月!

2020-12-23 騰訊網

沒想到王獻之《保母帖》

居然有這麼多名家題跋!

▲王獻之《保姆帖》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書令,世稱「王大令」。他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獻之幼學於父,從小就顯露出超人才華,才氣勃發,咄咄逼人,獻之不為其父所囿,別創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歲就過早病卒。

王獻之《保母帖》,屬清宮舊藏,流散後,本帖和部分題跋存弗利爾美術館(趙子昂、郭天錫、董其昌、徐守和等),大部分題跋存故宮博物院(姜夔、趙子昂、周密、仇遠、鮮于樞等)。

今天,我們欣賞這幅帖的同時,也來一覽題跋之精彩~

翻刻本

雖然無法再現王獻之原帖風採,該帖的關注度也遠遠不如《鴨頭丸帖》、《中秋帖》等,但是,此帖後面的題跋可是一個賽過一個的精彩。

首先,最負盛名的無疑是下面這幅宋代大詞人姜白石的題跋。

姜白石題跋

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紙本,三百一十六毫米,全文計一百零一行,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姜夔傳世墨跡不多。

姜夔「崇晉貶唐」,反對俗書,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相一致。但他對「唐法」並非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對「法」進行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並從肯定和解釋引申了「晉韻」古法。他傳世墨跡不多。

從《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出於二王一路,用筆精到,典雅俊潤,且受初唐諸家書風影響,不隨時俗,清新脫俗。其釋文也對王獻之此帖進行了考證。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王易簡的題跋。

王易簡題跋

宋代王易簡小楷書跋王獻之保母磚,故宮博物院藏

王易簡,又名王簡易,字理得,號可竹,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而穎悟,幼孤。宋末考中進士,除瑞安主不赴,隱居城南。工詞曲,常與周密相酬答,篤於議論之事。著有《山中觀史吟》。

後來,這個帖被元代趙孟頫收藏了,於是趙孟頫的題跋豁然在旁:

趙孟頫題跋

趙孟頫題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當然,趙子昂收藏的名帖,他的好友鮮于樞也不能放過。

鮮于樞兼長楷書、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他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並稱「二妙」。於是有了鮮于樞的題跋:

鮮于樞題跋

再有了元代郭天錫的題跋。

郭天錫(1227-1302),字佑之,號北山,曾為御史,今山西大同人。

等到了清朝,果不其然,落入了蓋章達人乾隆爺的手中,他當然也不會放過。

《保母帖》雖不如《鴨頭丸帖》、《中秋帖》有名,但此帖後面的題跋是不是都非常的精彩呢?!

相關焦點

  •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高清大圖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釋文:書家得宋拓已為罕見,況唐拓乎?
  • KnowArt|張振鵬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其四完結篇
    知道書畫|張振鵬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其四完結篇豎圖局部或又謂降自南朝,始有銘志埋之墓中,大令時未應有之。此又不然。知其為蘇子之保母,尚勿毀也。」此末章似之為可疑。予謂東坡意其理之或然,大令知其數之必然,作者之言自應相邇近。越人於地中得一石,有詩云:「笑椎畫鼓過江東,身到蓬萊第一峰。坐看海雲迎日出,千山渾在(缺二字)中。」末章又與東坡《潮》詩合矣。東坡固是文宗,然以兩《保母志》較之,高識者自能定其優劣也。或又謂保母王氏之妾,不當言歸王氏,《金蟬碑》謂之隸蘇氏為當。
  • 姜夔傳世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得驚世駭俗
    此貼是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紙本,三百一十六毫米,全文計一百零一行,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姜夔「崇晉貶唐」,反對俗書,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相一致。但他對「唐法」並非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對「法」進行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並從肯定和解釋引申了「晉韻」古法。
  • 陳從龍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精品書法作品欣賞高清收藏版
    陳從龍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釋文:晉王羲之書法入神,一傅至獻之而筆法似之,豈一家授受有專門之秘,不然何千載而下,竟無有能似之者。國朝以來,惟吳興趙子昂學古,書法多蓄周、秦、漢、晉篆隸真草碑刻以善書名,當時其博古所得者多矣,至其書又自成一家,獻之保母帖書法之精,真本似此不可多得矣,由興寧幽壙所藏,而其志已知其後,八百載復出,今是帖自子昂四傅,而至豫章、龔本立,古物去留固是有數,獻之志壙,而卜年顯晦如期,豈書法之神,而數亦神耶。至正十七年六月廿日,長沙陳從龍題《保母帖》後。
  • 宋元間文學家周密楷書《跋晉王大令保母帖》欣賞
    周密 楷書 《跋晉王大令保母帖》 釋文: 王郎擅風流,筆墨美無度。殘磚與斷刻,亦有神物護。 抗衡丙舍帖,突過黃初賦。景師與陽朔,漶漫不足數。 要須中山石,乃可與之伍。十行百餘字,一一生媚嫵。 家雞與野鶩,此論吾不取。佳處將無同,閟妙未易語。 我貧乃嗜此,字字若可煮。不知何物媼,託此傳萬古。
  • 元代鄧文原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欣賞
    鄧文原小楷 《書跋王獻之保母帖》 ▼
  • 懷素《自敘帖》真假迷霧!
    題跋部分,右邊是趙今畤,紀年是紹興二年(1132年),左邊蘇轍題跋是紹聖三年(1096年),是黃庭堅時代,邵葉這個人要記住,等一下看他的收藏印,邵葉題跋出現在《自敘帖》上,還有趙鼎也很重要,所有這些題跋都是真的,而且蘇轍上面留有許多印
  • 曠野說帖 | 蘇軾其人與他的《黃州寒食詩帖》(下)
    接著上篇內容,我們繼續來說蘇軾:三,樂觀豪邁的生活魅力蘇東坡讓人感嘆的是他在一生顛沛流離一生困頓窘迫之中,依然保持著對世間萬物的熱愛,保持著自己最大的樂觀。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歷經一切仍然熱愛生活,很顯然,蘇東坡就是這樣的英雄。
  • 唐歐陽詢張翰帖,清流才士之帖
    唐·歐陽詢《張翰帖》,亦稱《季鷹帖》。紙本墨跡,白麻紙本。行楷書。有「張翰字季鷹」云云10行。縱25.1釐米,橫31.7釐米,共98字。無款印,傳為歐陽詢書。此帖為唐人鉤填本,筆墨厚重。見於《宣和書譜》、明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
  • 北張南傅 究竟誰能破解懷素《自敘帖》真相?
    題跋部分,右邊是趙今畤,紀年是紹興二年(1132年),左邊蘇轍題跋是紹聖三年(1096年),是黃庭堅時代,邵葉這個人要記住,等一下看他的收藏印,邵葉題跋出現在《自敘帖》上,還有趙鼎也很重要,所有這些題跋都是真的,而且蘇轍上面留有許多印,每件題跋經比較都是親筆書寫,不是鉤摹的,杜衍、蔣之奇、蘇轍、趙令畤、吳寬、文彭、李東陽等人的題跋全部是真的。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竟有三種譯文?
    ▲《快雪時晴帖》題跋看央視的紀錄片《臺北故宮》時,解釋快雪時晴帖是這樣解釋的:山陰張先生你好,剛才下了一場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會我沒能去,心裡很鬱悶。《快雪時晴帖》題跋羲之敬禮 :茫茫的大雪很快停止而天空轉晴使人氣爽舒暢驀然想起你最近好嗎 ?
  • 詩仙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據史料記載,他在陽臺觀創作了長95米、高16米的巨幅山水壁畫,畫中有山、雲、澗、壑、鶴,想必是一派仙氣飄渺。725年,司馬承禎在湖北江陵見到李白,見他器宇軒昂,讀其詩文後更表驚嘆,贊太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受到鼓舞后,寫下了第一篇成名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他在文中以大鵬自比,以希有鳥比司馬承禎,二人遂結下忘年之好,一段道教情緣傳為佳話。
  • 《中秋帖》的前世今生
    《中秋帖》是乾隆爺的大愛,他不僅題籤,還要批示:神韻獨超,天姿特秀。他把《中秋帖》與《快雪時晴帖》《伯遠帖》藏在自己屋裡,美其名曰「三希」。當然,他也把此帖刻入了《三希堂法帖》—— 不過乾隆老爺子為了節省棗木板,居然把《中秋帖》斷行翻刻,實在有點摳門兒。而從題跋來看,他對《中秋帖》是情有獨鍾,並且深信不疑的——
  • 戲劇性的變化 杜魯多公款請保姆門 保母變非全職
    反對黨質疑,杜魯多抨擊前保守黨政府,發放福利給富裕家庭,又說他的家庭富裕,不領育兒福利,為何納稅人要為他家的保母付鈔。聯邦保守黨臨時領袖安布絲(Rona Ambrose)周三說:「杜魯多先生多次說,『我很富裕』。」聯邦新民主黨領袖唐民凱(Tom Mulcair)說,他很驚訝,總理其中一項「首項官方行動」是為子女安排保母。
  • 三希堂法帖(宋代篇)二十六《拜中嶽命帖》
    三希堂法帖(宋代篇)二十六《拜中嶽命帖》,是米芾著名的行書作品之一,卷首署五個字——「拜中嶽命作」,卷後有元代書法家倪瓚題跋。此帖字形寬綽,行筆開始外拓,草意較濃,因此顯得散朗多姿,從中可以窺見米芾博採眾家之所長而自出心意的痕跡。此時,米芾的書法已經完全成熟,全文筆法清勁,結構稍見譎宕。
  • 書法字帖 @ 《三希寶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清朝乾隆皇帝酷愛書法,於是他在自己臥室旁邊專門設置了一間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閣,用於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名貼以供他隨時觀賞,後來此閣被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為「三希閣」,而藏於此閣內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就被後人統稱為「三希帖」。
  • 李建中《土母帖》,十大行書名帖之一+行書《貴宅帖》
    有《土母帖》 、 《同年帖》 、 《貴宅帖》等墨跡傳世。好吟詠,每遊山林,多題字留詩。有別集 30卷,今已不存。大中祥符六年李建中去世,終年69歲。《土母帖》,行書,紙本,縱31.2釐米,橫44.4釐米。凡十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零四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籠子,封全諮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門所出者,復未知何所用,望批示。
  • 解密《鴨頭丸帖》:王獻之的「吃藥瑣記」
    王獻之 《鴨頭丸帖》  藏於上海博物館的《鴨頭丸帖》據說是王獻之存世的唯一真跡,也有人說是唐人摹本。  此帖共有兩行15字,釋文:「鴨頭丸,故不佳。  從這一帖的語氣來看,應當是有人已服用過鴨頭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訴過王獻之這個情況,王獻之服後,覺得果然如來信所說,所以回信約這位朋友明天聚會並向其求教。  鴨頭丸是一種藥,醫書上說主治「水腫,面赤煩渴,面目肢體悉腫,腹脹喘急,小便澀少」。王獻之多病,故帖中常常提到藥。他另一名帖《地黃湯帖》提到的地黃湯也是味藥。
  • 題跋對書法的意義:致敬經典和記錄歷史時刻
    這這個過程,我們會發現作品的卷首或卷未,多有不同時代的題跋作品,這些題跋,有的記錄欣賞過程,有的記錄鑑賞心得,與那些經典作品交相輝映。對於這些題跋,您認為題跋對書法有何意義呢?這裡揖錄了三位書法家的觀點,看他們是有和高見。
  • 《鵲華秋色》五則題跋 董其昌都寫了什麼
    原標題:《鵲華秋色》 五則題跋 董其昌 都寫了什麼 他甄別寓目的古代作品,進行風格分類,逐步形成了「南北宗論」等書畫理論,並指導了自己的書畫創作。圍繞這些藏品,董其昌展開了一系列的鑑賞活動,並留下了書畫題跋。《畫禪室隨筆》一書記錄董其昌有題跋古帖的詳細經過。 在趙孟頫的代表作《鵲華秋色圖》上,董其昌從48歲到76歲,先後題了5次,從中,我們不僅能欣賞到董其昌的書法,還體會到其對書畫品鑑的高度的理論研究,讀起來也是頗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