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鄧文原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欣賞

2020-12-23 騰訊網

鄧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稱素履先生,四川綿州(今綿陽)人,其父早年避兵入杭,或稱杭州人。又因綿州古屬巴西郡,人稱鄧文原為「鄧巴西」。生於宋理宗寶祐六年,卒於元泰定帝致和元年,年71歲。博學善書,工正、行、草書,早法二王,後法李邕。體勢充偉,風骨鍵壯。與趙孟頫齊名。世人皆知,鄧文原善草書,尤其《臨急就章全卷》久負盛名。其實,這位「巴西」先生,也寫得一手好小楷。

鄧文原小楷

《書跋王獻之保母帖》

歷官江浙儒學提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監祭酒、翰林侍講學士,卒諡文肅。其政績卓著,為一代廉吏,其文章和書法也十分出眾。

局部放大

鄧文原和鮮于樞同在趙孟頫復古的大旗下,成為元代復古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幹將。鮮于的影響不如趙,而鄧的影響不及鮮于,如果將鮮于歸於英年早逝的話,那麼鄧的原因則是其晚年疏於翰事,書名漸隱。有張雨跋《臨急就章》文為證:「(鄧)早歲大合作。中歲以往,爵位日高,而書學益廢。與之交筆硯,始以餘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為學不可止如此。」,可見鄧氏因多涉政事,翰墨日疏,以至未能在其後半生再將自己的風格拓展得更加鮮明。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KnowArt|張振鵬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其四完結篇
    知道書畫|張振鵬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其四完結篇豎圖局部或又謂降自南朝,始有銘志埋之墓中,大令時未應有之。此又不然。又武陽城東彭亡山之巔,石窟中有漢章帝建初二年張氏題識三所,洪氏《隸釋》雲。此亦埋銘之椎輪也,其不始於南朝明矣。或謂東坡《金蟬墓銘》雲「百世之後,陵谷易位。知其為蘇子之保母,尚勿毀也。」此末章似之為可疑。予謂東坡意其理之或然,大令知其數之必然,作者之言自應相邇近。越人於地中得一石,有詩云:「笑椎畫鼓過江東,身到蓬萊第一峰。
  • 姜夔傳世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得驚世駭俗
    但姜夔的小楷確實悅目,是下過功夫的。 此貼是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紙本,三百一十六毫米,全文計一百零一行,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姜夔「崇晉貶唐」,反對俗書,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相一致。
  • 他的《保母帖》,題跋竟如眾星捧月!
    沒想到王獻之《保母帖》 居然有這麼多名家題跋! 獻之幼學於父,從小就顯露出超人才華,才氣勃發,咄咄逼人,獻之不為其父所囿,別創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歲就過早病卒。 王獻之《保母帖》,屬清宮舊藏,流散後,本帖和部分題跋存弗利爾美術館(趙子昂、郭天錫、董其昌、徐守和等),大部分題跋存故宮博物院(姜夔、趙子昂、周密、仇遠、鮮于樞等)。
  • 陳從龍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精品書法作品欣賞高清收藏版
    精草書、篆、隸,尤善畫葡萄,有「虛吾葡萄子昂馬,畫駿有聲樹有影」之譽。陳從龍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釋文:晉王羲之書法入神,一傅至獻之而筆法似之,豈一家授受有專門之秘,不然何千載而下,竟無有能似之者。
  •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高清大圖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釋文:書家得宋拓已為罕見,況唐拓乎?
  • 北京故宮收藏的宋代小楷,這是我見過最美的書法,太令人心醉了!
    姜夔《王大令楷書保母磚題跋卷》這件作品就是大詩人姜夔的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姜夔大家都很熟悉,他以音律和詞聞名天下,是舉世聞名的「通才」,在音律和詞學方面都是千古無雙的大家。姜夔《王大令楷書保母磚題跋卷》姜夔的這件《跋王獻之保母帖》,從用筆的細膩程度上可以明顯看出,姜夔的楷書明顯受到了唐代諸家的影響,結字端凝,用筆沉穩,下筆精雅無論,有往有收!
  • 宋元間文學家周密楷書《跋晉王大令保母帖》欣賞
    周密 楷書 《跋晉王大令保母帖》 釋文: 王郎擅風流,筆墨美無度。殘磚與斷刻,亦有神物護。 抗衡丙舍帖,突過黃初賦。景師與陽朔,漶漫不足數。 要須中山石,乃可與之伍。十行百餘字,一一生媚嫵。 家雞與野鶩,此論吾不取。佳處將無同,閟妙未易語。 我貧乃嗜此,字字若可煮。不知何物媼,託此傳萬古。
  • 北京故宮珍藏的宋朝小楷,美得驚豔動人,書法史上不知有誰能及?
    在這兩種風格體系體系當中,「樸茂」的風格代表為鍾繇與顏真卿和明代的王鐸、傅山等人,而「妍美」一路的風格其代表人物乃是王獻之、歐陽詢、唐人寫經,包括元代的趙子昂和明代的文徵明等人。姜夔曾經為王獻之的《保姆帖》寫過一段跋文,這就是著名的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姆帖》,這件小楷乃是宋朝的絕美小楷,乃是後人仰望的一座高山。姜夔在這件小楷當中所展現出來的獨特氣質,是後人所無法比擬的,宋代文人所獨有的魅力,在這件小楷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硬筆老師,請用這些小楷經典代替田英章字帖!
    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作為王羲之小楷經典。讓孩子們心摹手追,感受魏晉小楷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二、《樂毅論》《樂毅論》也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寫的文雅大方,筆勢精緻美妙,具備了楷書的規則,書寫流暢自然,用筆超脫而無拘束,也是孩子們學習的最佳範本。
  • 請用這些小楷經典,練習硬筆書法
    《黃庭經》,王羲之書,小楷,一百行。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作為王羲之小楷經典。讓孩子們心摹手追,感受魏晉小楷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跋王獻之保母帖》為其代表作。全文楷法謹嚴,又具瀟灑秀雅之態。這部小楷以端正的秀美的結構取勝,孩子學起來比較容易,入門快成效快。
  • 有一種小楷叫王獻之
    王獻
  • 夏雨曬小楷獲網友怒贊,此刻他不再是演員
    前段時間,夏雨曬出小楷,再度引發網友關注,獲大家怒贊。最近夏雨曬小楷,打臉多少明星「寫書法」?你難以想像,這精妙小楷竟然出自演員夏雨的手上!與很多明星的江湖書法路數不同,夏雨同學練書法,一上手就是臨帖《九成宮》《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實屬不易。這件小楷臨作發表後引來點讚無數,連不少專業人士都感到意外,畢竟作為忙碌的演員而言,這算是短時間練成的「急就作品」。 大家應該還記得不久前,夏雨在微博曬出自己臨的歐陽詢《九成宮》,圈粉無數,太令人意外了!這還是演員夏雨嗎?
  • 文徴明小楷,溫純精絕.
    主要師法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以及鍾繇《宣示》,王獻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筆法於一爐,形成「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佚名2.文徵明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小楷和行書。他的小楷師承晉唐各家,主要學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不僅精細工整、法度嚴謹純熟,且筆鋒勁秀、風格俊雅。至八十歲後的小楷尤見功力。
  • 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比較
    王獻之書法欣賞王獻之(344-386),羲之第七子,字子敬,
  • 【梅花三文創】學小楷,是精臨一帖還是書寫百家?
    長時間寫一個帖,根本就走不出來,因為肌肉已經形成記憶了,再想變可就難了。有些書友可能是就喜歡那一個帖,就只寫這一個帖。傳世小楷字帖甚多,初學小楷者,當取法其上,避免誤入歧途,學就學小楷書之正源?那麼何為小楷的正源與高標,自然是晉唐風韻。
  • 怎麼寫好小楷?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故寫小楷心環境很重要,必靜,明窗淨几,胸無恙疑,神閒意定然後為之。極簡小楷史小楷發端於漢末,在魏晉時期發展成熟,早期的小楷名家有三國鍾繇,《宣示》《力命》《季直》三表古雅質樸,微雜隸意,點畫富有異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孝女曹娥碑》。
  • 學行書這一本帖就夠了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願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並以為別。嵇康白。        寫經體小楷詹景鳳《方壺仙山卷》褚遂良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小楷《佛遺教經》   王易簡小楷《跋保母帖》魏碑精品《裴譚墓誌》      盧中南日常書信趙雍《杯淨土詩六首》快雪堂法帖全集       陸粲《事茗辯》趙孟頫《感興詩》   蔡襄行書《山堂詩帖》範成大《
  • 王獻之名作《鴨頭丸帖》
    王獻之行草名作《鴨頭丸帖》(見圖),真跡現存上海博物館。絹本,縱26.1釐米,橫26.9釐米,兩行15字,系王獻之給友人的便札。帖文:「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此帖用墨枯潤有致,全帖蘸墨兩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墨色分明,展現出全帖的節奏起伏和氣韻自然變化。用筆開拓跌宕,情馳神縱,流美清秀,無塵俗之氣。明末清初的書畫鑑藏大家吳其貞稱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為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
  • 小楷
    但宋初由於受到連年戰爭的破壞,文物凋零,藝事曠闕,故書道日廢,直至宋太宗趙光義即位,方始留心翰墨,並遣使購募歷代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刻《淳化閣帖》十卷,惜王著不精鑑別,其中真偽夾雜,其後皇佑、嘉佑時潘師旦摹刻的《絳帖》,慶曆時希白和尚摹刻的《潭帖》又從《閣帖》中翻出,自此帖學大盛,慶曆,元豐年間,蘇軾,米芾等書家上溯晉唐,書風又為之一振。宋人書法尚意,意在學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