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餐廳4》以母親河匯聚南北目光,在演繹「中國美食文化」的同時,節目更大概率是希望通過此舉來喚醒整個中國,加油,加油!
文/許敏 圖/網絡
打著經營類綜藝的旗號,卻玩兒出「慢綜藝」的治癒感,除了美食當道的「中餐廳」之外,還有誰?
在前三季收拾爆紅的加持下,第四季也將在7月底翩然而來。
這一次合伙人們把「中餐廳」開回國內,從重慶出發沿長江而下最終到達武漢,並在這座英雄城市停駐多日,大有以此為重的宣傳趨勢。
新的地點,新的行程,第四季「中餐廳」也有了新的玩法——移動的中餐廳,依然是21天的旅程,而且地點還是「長江途」,將會沿著長江沿岸等城市,從重慶最終抵達武漢。
隨著7月20日《中餐廳》第四季宣布殺青之後,更多的細節也被曝光出來。
嘉賓不再是以往的5+N模式,據說只要「上了船,就不再下去了」,所謂的常駐嘉賓也變得越來越多,黃曉明、趙麗穎、張亮、林述巍、李浩菲、王俊凱、杜海濤、劉宇寧、楊超越、李子峰、王佳宇……
說是水上餐廳,但並不是一直待在船上不上岸的。在經過幾個重要港口時,嘉賓也會上岸與當地人互動,介紹極具地域特色美食的同時,也會傳遞一些情感與正能量。
最後一站落足武漢,自然也會提到2020年的英雄職業——抗疫醫護人員。據說,最後一天的錄製,是店長帶著幾個員工給醫護人員們送餐,相信這一餐一定與眾不同!
長江是文化之河、情懷之河、生態之河,也是生活之河。選擇長江沿岸作為《中餐廳4》拍攝地,和長江的重要地位——華夏文化發源地、哺育華夏民族的母親河關切緊密。
《中餐廳4》首次回歸國內錄製,試圖以更純粹的形式講好中國的美食文化故事。
都說「民以食為天」,華夏民族地大物博,不同地域各有特色菜系與獨特美食,不同菜系中又蘊含著不同的風土人情。重慶到武漢,正好經歷了中國輻射能力最強悍的地域美食——川菜,《中餐廳4》選擇巴蜀一帶,也是希望能夠借力地域天然優勢,將中國故事和美食文化傳播得更寬更遠。
在船行過程中,長江兩岸壯美的山河畫卷將被逐番打開,長江水、三峽景、武昌魚,每個港口都有值得被展示和講述的風景、民俗、美食。
美食是擁有治癒能力的,同時,它也是旅遊經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飲食文化對旅遊具有極強的導向性。比如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通過對不同地方的特色飲食的介紹,包括食材、製作手法、人文背景等等,極大的調動了人們對美食的欲望,從而增大對美食所在地的嚮往。
同時,美食具有持續誘惑性。一個項目,一個景點,能讓人念念不忘,往往都有美食身影,也只有美食,能讓人一次又一次的留戀一個地方,反覆思念。
美食還是難得的集大眾文化、實用性、地域符號等多元素於一體的地方代表物,是地方旅遊的最佳名片之一。
最後,美食是人們感知幸福的重要手段。人們通過品嘗旅遊地特色美食,感受另一種文化與生活,從而獲取精神和感官上的享受,增加旅遊的附加值與幸福感。
《中餐廳4》借長江之情,以美食為核心,所求的正是一次治癒,一次提振,一次喚醒。
江城武漢會成為第四季《中餐廳》的最後一站落腳點。「城下滄浪水,江邊黃鶴樓」,武漢作為九省通衢、連接南北的重要經濟地理中心,經歷了封城控疫後,現在正處於從瘡痍中重振復甦的重要階段。《中餐廳4》將最後一站落在武漢,既是想為武漢打氣,也希望吸引更多目光關注武漢人的餐食生活和武漢城的美食傳承,在「長江之戀」的尾聲譜一曲「武漢之戀」。
當然,以「長江之戀」為主題的《中餐廳4》所謀求的應該不僅是武漢,以母親河匯聚南北目光,在演繹「中國美食文化」的同時,節目更大概率是希望通過此舉來「治癒」大家——
2020,加油!加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