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講好三個中國故事

2020-12-20 騰訊網

全文長1600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

1

四月已至,天地清明。

昨天,國務院發布公告: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清明節,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引領學生共同緬懷先烈、慎終追遠、寄託哀思,匯聚起更加強大的民族力量。

對各級教育部門來說,今年清明節的教育活動也應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借鑑網絡祭祀活動做法,從形式到內容進行一系列的變革,從而讓學校不會因疫情取消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教育活動。當前,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優勢,從講好三個中國故事入手,深化對清明節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認知,適時進行傳統文化薰陶和生命教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1

講好關於清明節的傳統故事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一般是在每年公曆4月5日或前後,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唐代以後,清明節掃墓祭祖逐漸成為傳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詩人杜牧這首《清明》早已成為千古絕唱,不但清晰表現了清明這一節氣時令,也充分表達了此時人們思念故去親人和朋友的心理狀態,讀來讓人盪氣迴腸。

關於清明節的歷史傳說和故事也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春秋時期介子推與寒食節的故事。誦讀這些詩歌和故事,可以深切體會我們中國人懷思追遠的人文情懷,涵養寬厚豁達、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學,讓清明節成為一個既是掃墓祭祖、傳承孝道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充滿希望的歡樂節日。這些詩文和故事不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大中小學進行民族傳統教育的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

2

講好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故事

因防控形勢需要,今年各級各類學校都不能組織學生到當地烈士陵園進行集體掃墓活動,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在清明節進行緬懷先烈英雄的革命傳統教育。除了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網絡祭奠英烈活動之外,教師既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課堂講授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事跡,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故事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講述革命先烈尤其是本地先烈的英雄故事中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革命傳統教育中牢記歷史、珍惜今天,培養努力拼搏、刻苦學習的良好風尚,鼓勵他們將來像英雄模範一樣更好地報效祖國、建設家鄉。

3

講好當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故事

在經歷疫情後,相信每個人都強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與脆弱,更加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廣大的醫務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人民警察、基層社區工作者奮不顧身地衝在防疫一線,沒有廣大的共產黨員衝在前作表率,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控制住疫情,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我們有必要講述這些抗疫英雄人物的事跡,尤其是要通過這些動人的抗疫故事,永遠銘記那些為抗擊疫情犧牲的英雄,學習他們公而忘私、舍小家顧大家的家國情懷,進行廣泛的愛國主義教育。在這個不平凡的清明節,我們祭奠英雄,也應該祭奠那些因新冠肺炎不幸罹難的普通人。尊重自然,尊重科學,尊重生命,應該是每個師生在這個清明節學會和努力去踐行的東西。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清明節,在今年這個全民族共同抗疫的特殊時期,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引領學生共同緬懷先烈、慎終追遠、寄託哀思,匯聚起更加強大的民族力量,激發鬥志,眾志成城,成就美好明天。

作者:劉殿波 河北省教育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機關紀委書記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認真籌備 外語講授寫滿「中國故事」6月,學校接到參賽通知,在外國語學院的號召動員下,有3個教師團隊報名參加了比賽,李學芹、彭旭、王成珍組成的教師團隊就是其中之一。比賽經歷了從省賽到國賽4輪激烈角逐,歷時半年,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771所高校參加。3位老師過關斬將,從全國初賽的150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並最終取得了全國一等獎。
  • 講好中國故事到底難在哪裡
    ----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與中國的進一步崛起,如何打造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的國家軟實力,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儘管有關部門與社會的有識之士,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在效果上仍然與預期有著一定的距離。講好中國故事,究竟難在哪裡?究竟應從哪些方面發力?
  • 中國動畫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進入新世紀以來,近16年的探索,數量驟增,高票房動畫大片接連出現,只要突破「講故事」的瓶頸,在未來十年必定能迎來國產動畫第三個輝煌期。進入新世紀,中國動畫電影也出過一些能把故事講好的口碑之作,如麥兜系列、《藏獒多吉》《風雲決》等,但這樣的佳品寥若晨星,屈指可數。
  • 探尋中國經驗 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探尋中國經驗 講好中國故事   編者按:聯合國把貧困列為
  • 這個流傳1000年的清明節愛情故事,隱藏了哪些秘密
    再過兩天,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就要到了。每年大錘在這個時候,都會推出與清明節有關的歷史故事節目,之前陸續推出過《清明節吞併過哪些節日,古人怎麼過清明節?》本期大錘說史,在清明節前夕,我們繼續講一個跟清明節有關係的1000多年前的愛情故事。在正式開始節目之前,大錘仍舊要代表我們整個團隊,向此時此刻仍舊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的廣大逆向前行者們,致敬。書歸正傳。
  • 做講故事的人,用民間力量講好中國故事
    ——中宇力度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主席2018
  • 講好中國故事 弘揚中國精神 傳播中國聲音
    講好有血有肉的中國好故事    作者: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 唐緒軍    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同志在會見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獲獎代表時指出,當代中國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
  • 講好中國故事|書寫自己的衍生品故事
    11月13日下午,河北工業大學專碩中心「講好中國故事」講座如期在線上舉行。在經濟管理學院閆會強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邀請到了路易達孚中國區董事長陳濤先生,為經濟管理學院的師生分享了衍生品的套期保值等相關領域的知識,經濟管理學院老師閆會強、宋美霞和專碩的同學們一起參與了本次講座,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淺。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講故事在對外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
  • 清明節50個必須注意的禁忌
    如果做的好,甚至有可能將亡者直接從三惡道解脫出來,這豈不是比掃墓、鮮花、上供、焚香更能利益亡者嗎?21、清明節,怎樣做才對已故親人最有利?最能利益亡者的莫過於按照佛教的方法,將所修的功德為亡者做回向,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得好,甚至可能將亡者直接從三惡道解脫出來。2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 《我們誕生在中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可以預期,《我們誕生在中國》將繼續刷新收視紀錄,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典範之作。 多維度多層次展示中國魅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紀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講述了中國珍稀動物熊貓YY、金絲猴淘淘、雪豹大娃三個家庭的故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展現了中國自然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闡釋了「天人合一」「陰陽互生」等中華文化獨有理念的深刻內涵,多維度展示了中國魅力,
  • 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鄉村振興 ——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回顧
    文/圖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讓農民電影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紐帶,成為塑造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良媒。
  • 用芭蕾講好中國故事
    從10月24日晚開始, 《過年》經過了12天11場的連續演出,讓近3萬名「芭蕾故鄉」的觀眾陶醉在中國版《胡桃夾子》的瑰麗,更在「中國故事」、「中國情感」中感受著中國文化的親和與多彩,實現了借用西方芭蕾語彙表達中國意境、中國審美、中國情感,講述中國故事。 法國第一大報《費加羅報》在文化版刊文認為,中國版《胡桃夾子》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中國的新年——春節之中。
  • 高詩淇和賈景萱兩姐妹寫的《清明節》
    清明節文/高詩淇(三年級)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踏青節」「三月節」「行清節」「祭祖節」等。在這一天,人們會去掃墓,也會紀念先烈們。【介紹清明節。】今年的4月4日是清明節,當天,我們為這次肺炎疫情中逝去的英雄和病人默哀了三分鐘。現在,我國疫情已經控制住了,國外卻爆發了疫情,我們還要繼續小心對待。今年的清明節真是個特殊的清明節啊!我希望世界快點好起來,病人們早日康復。【抒發感情,衷心地表達自己希望。】
  • 花木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劉亦菲版《花木蘭》終於全球上映,這是一部外國導演拍的中國人演的講英文臺詞的面向世界的電影,國外影評沒有意外之處,很中國,主角也很東方的漂亮,武打很中國,主題也是很中國。影片陣容可謂大咖雲集,劉亦菲的木蘭,鞏俐的女巫,甄子丹的中國將軍,李連杰的中國皇帝。
  • 告別 Tubi:我講了三個故事
    之所以過了三周之後才告白,是因為我們正在做數據中心的遷移工作 —— 我不想因此而動搖軍心,讓這個項目再度延遲。好在 22 號凌晨的遷移,一切還算順利,心口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隨後,他邀請我上臺,講點什麼。而我,準備了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既是給我的同事們的,也是給我自己的 —— 我希望,你看到這篇文章時,也能 get 到一點點東西。Serendipity第一個故事是和 Tubi 的邂逅。serendipity 這個美妙性感的詞兒,我在 緣分天註定? 裡面寫過。那時我拿到 O1,正式加入 Tubi,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簡單 2020清明節來源故事以及傳統習俗推薦
    清明節為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2020年清明節是4月4日。清明節既是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節日,而清明節的來歷和紀念介子推有關。  蕩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蕩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備考: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備考: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一、事件背景   習總書記一再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 你的故事可以「有價」 !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來了!
    講述成都(龍泉驛)故事按三個類別徵集視頻作品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此前已經在北京雲啟動。同時,四川分站賽的啟動儀式也圓滿落成。即日起至2020年底,成都(龍泉驛)賽區徵集活動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各領域成都(龍泉驛)故事、傳播成都(龍泉驛)好聲音、樹立成都(龍泉驛)良好形象。
  • 怎樣講好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向國際國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精神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我們一方面要在傳播內容方面下「繡花」功夫,切實提高傳播內容深度與歷史文化厚度,一方面要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同時充分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催生的社交媒體新業態、新平臺,藉助強大的民間動員力,講好新時代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