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 Tubi:我講了三個故事

2021-03-02 程序人生

宿雨收塵,朝霞破暝,風光暗許花期定。 —— 《踏莎行》晏幾道

這是我 3 月 23 日的一則朋友圈。下了一夜的雨後,清晨的 AT&T 球館,如出水芙蓉,美目盼兮。走在去往公司的路上,我心情複雜,因為我終於要告訴老闆我計劃四月底離職的消息了。

是的,三月初那次西雅圖之旅後,我便已下定決心,揮別 Tubi(雖然非常依依不捨),投身 blockchain 技術。之所以過了三周之後才告白,是因為我們正在做數據中心的遷移工作 —— 我不想因此而動搖軍心,讓這個項目再度延遲。好在 22 號凌晨的遷移,一切還算順利,心口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 —— 從任何角度來看,Tubi 都處在它生涯的最好時光:我們的 personalization engine 表現超乎預期,內容越來越好,服務穩定,數據中心的遷移(主要是 Infra as Code)奠定了兩三年甚至更久的 infrastructure 的基石,銷售業績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們在連續幾年超過兩倍的增長後,步入到一個新的,更具爆發力的拐點 —— 業績歷來最慘澹的一季度,竟然創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單季收入。即便不考慮今年的爆發,按照之前年均兩倍增長的節奏,不出三五年,我們就有望摘取勝利的果實。

而要做 blockchain 就不可能避開的 cryptocurrency,則剛剛度過一個起高樓宴賓客的火爆的 2017,應了老子那句「物壯則老」,開始走下坡路。2018 年,比特幣於高點已去將近一半,樓塌之言並不算得上是悲觀之論。所以從入場的時機看,不算很好。

「Are you SERIOUS?」 這是我老闆 Marios 和 Farhad 在聽了我的決定,驚愕之餘的第一反應。但既然我做下了決定,它便是一個 serious 的決定。對一個執拗的水瓶座來說,這樣的決定一旦和家人(主要是妻子)商量妥帖,對朋友同事老闆而言,剩下的就是交代。幾個月前狸叔一篇文章談起鄒勝龍,滿紙辛酸,說:人到中年,真心就是交代二字。我是越來越感覺到這兩字的千鈞之力。

老闆們想盡各種辦法留我,甚至在兩次受挫後,在我從北京出差回來之後,不惜代價提出一個幾乎我不該拒絕的方案。我還是善意地回絕了。我很感激,但我跟他們說,創業公司要死磕那些我們達成共識的 KPI,因而不該有人和 team 游離在這之外,享有特權。我們不是微軟,在這個階段不需要光吃草不產奶的研究型團隊。

在他們還在糾結如何留我的同時,我花了一周把手頭的事情了結。我寫了一份關於 China team 每個人的 SWOT 分析的手稿,完成了計劃中的 engineering bootcamp 的目標和初始的課程設置 —— 這將是一個造福 Tubi 未來,讓 Tubi 源源不斷產生合格工程師的重要項目。這是我對 Tubi 的交代。

終於,這周一,在我首次提出離職兩周後,我們達成了共識。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和美國的團隊,在美國出差的中國團隊,以及還在北京的中國團隊,一一談話,揮手告別。周一早上十點開始,我開始和每個人聊,幾乎不間斷地重複回答大致相同的問題:為什麼?去哪裡?做什麼?我們怎麼辦?產品怎麼辦?中國團隊怎麼辦?未來怎麼搞?一直聊到晚上十一點半,中國團隊的最後一個人聊完。

隨後,我們周二,也就是前天的例行 all hands meeting,Farhad 宣布了這一消息。他說了很多我的好話,說得我有些熱淚盈眶。隨後,他邀請我上臺,講點什麼。

而我,準備了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既是給我的同事們的,也是給我自己的 —— 我希望,你看到這篇文章時,也能 get 到一點點東西。

Serendipity

第一個故事是和 Tubi 的邂逅。serendipity 這個美妙性感的詞兒,我在 緣分天註定? 裡面寫過。那時我拿到 O1,正式加入 Tubi,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我是這麼說的(大概,有些內容準備了但沒講):

2015 年初,我踏上了美利堅的土地。很快,我認識了 Haofei。他是個聰明的小夥子,常來我家做客,然後跟我探討當時 Tubi 在生產環境遇到的各種問題。他成功激發了我對 Tubi 這樣一家創業公司的好奇。當那年 7 月份他興衝衝告訴我 Tubi 正在招一個 VP of Engineering,要不要試試?我幾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見了公司的創始人 Farhad 和 Tom,也跟團隊一一見面。雖然我們互相傾心,但橫亙其中的是籤證問題。我拿的 L1 籤證,無法換工作。Farhad 和 Tom 顯示出了極大的耐心和誠意 —— 為我辦理 O1 籤證至少需要三個月之久,成功的概率也就在 50% 上下,然而他們甘願冒著風險等待。終於,我如願以償,拿到籤證,在 11 月加入 Tubi,寫下了《緣分天註定》那篇文章。當時我不少身在美國的朋友很驚奇,下載了 Tubi TV 的 app,然後跟我說:這公司的 app 很爛,影視劇也很爛,沒一個我想看的,你為什麼要加入這麼一家公司?

我是這麼回答的:

「我跟創始人深入聊過,我覺得有兩點 Tubi 做的很好,所以一定能成:1) 創始人對數據的重要性非常清楚 —— 我們 app 做得的確很爛,backend 更是爛到令人髮指 —— 一個 API 要花近 10s 才返回結果,但這麼爛的產品之下竟然有一套完整的數據採集和處理的流程 —— 即便大家不知道這數據怎麼更好地使用;2) 在這麼爛的系統之下,公司仍然有堅實的,不斷增長的收入,所以這是一個 business,好的 business。而 engineering,沒有什麼黑魔法,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架構,正確的人,正確的方法論,假以時日,一切都會變好。途客圈給我的教訓是,engineering 再棒,沒有 business,撐不到可以真正發展得哪一天;而 Tubi,幾乎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幸運的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兩年多的時間,Tubi 走到了今天。我們的服務越來越快,95%-tile response time 以 ms 來計,有些甚至可以用 us 度量;我們的內容一日千裡,現在各種大廠的優質影片;而我們的 revenue,正如大家看到的,一季度我們剛剛度過有史以來最好的季度。

這是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兩年半,也是我個人成長最重要的兩年半。我非常感激 Tubi 讓我經歷這一切。

Believe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信仰。說給團隊聽,其實也是說給我自己聽的。

我原本準備的故事是 netscreen 的故事。之前讀過童建和陳懷臨的關於 netscreen 早年崢嶸歲月的故事,除了創業艱辛,事在人為,不讓客戶的問題過夜這些感悟外,我最大的收穫是這麼一段話(原文記不太清了):我們一幫二流工程師組成的三流公司,打敗一流公司(Cisco),硬生生把硬體防火牆這件事做成,靠的是我們相信這件事情能夠做成,以及作為第一代技術移民,這事不成我們沒有太多退路。我本想用 netscreen 的故事來探討 believe is 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但考慮到把這個故事講給網絡圈外的人士聽,有太多太多的知識點和細節需要普及。所以在臺上,我講了一個我講過無數遍,每一次談起都能激勵自己的故事:Roger Banister 和 four-minute mile。

如果你聽過 Tal Ben-Shahar 的 positive psychology,你對此一定不陌生。我是這麼說的(有些內容當時一激動忘記講了):

幾十年前,四分鐘時間內跑完一英裡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很多頂尖的運動員不停地嘗試,失敗,嘗試,失敗 —— 哪怕非常接近四分鐘,也沒有任何人突破四分鐘,因而四分鐘跑完一英裡被認為是人類的極限。甚至,科學家,生物學家都在不同場合,試圖證明這一點。Roger Banister,劍橋的一個博士生,對這個所謂的極限非常懷疑:如果有一個極限,為什麼這個極限恰巧是一個整數?為什麼不是3』59「48?於是他就訓練自己,試圖突破這個所謂的極限。他不停嘗試不停失敗,一年又一年。終於有一天,在一次運動會上,他跑進了四分鐘。全世界沸騰了 —— 頭版頭條紛紛記錄這一英雄般的壯舉。

故事到此,其實才剛剛開始。就在他打破記錄的一周後,一位澳大利亞的運動員,把他的記錄進一步推進。之後又有別的運動員紛紛成功進入四分鐘。自從他打破這個魔咒後,一年裡有十幾個運動員都完成了同樣的事情。

這讓人嘆為觀止 —— 他們是同樣一批運動員,訓練方法並未有本質突破 —— 之前他們無法達成的夙願,在 Roger Banister 完成嘗試之後,卻輕鬆完成。短時間內,他們身體上並未變得更好,但是,他們的思維,從「這是一件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轉變成「這事竟然發生了,那麼我也可以做到」。當你相信你能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在主觀上總是能去尋找不同的方法,從而不停地嘗試和改進,直到做成。

在 Tubi,我們也經歷過自我懷疑的時刻。我們曾經有一位產品經理,在深入研究和分析過我們的 retention 後,得出結論,我們根本留不住用戶,大概 3-6 個月,新用戶便流失殆盡。一個做了好幾年的公司,留不住用戶,那麼,product/market fit 一定出了問題,我們要重新審視我們的 product 的方向,及時轉變方向,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的點。佐證這個觀點的那些冷冰冰的數字,看了就讓人透心涼。

對於這個觀點,我們產生過激辯。我們都認同我們的 retention 有問題,但我們不相信是 product/market fit 的問題,我們堅信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出問題的部分是 product/engineering。我們為此把 retention 作為一個最重要的 KPI 在 product 和 engineering 層面不斷優化 —— 對於 engineering 來說,就是不斷提升性能,提高品質,降低崩潰率。最終,我們的 retention 漸漸做上來,一切變得美好起來。

如果我們在那個時刻認命,失去信心,放棄尋找解決之道,那麼,我們熬不到曙光初現的今天。

Believe is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Time

我的第三個故事有關時間。是我自己的經歷。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時間?在我看來,時間是從因到果的一個度量(a measurement from a cause to a result)。

人們總是問我,為什麼你有如此之多的時間?一天花差不多四個小時通勤,要至少花點陪兩個孩子,要管理一支 local 的團隊,還有一支在中國的團隊,還要寫很多代碼,還做自己的 side project,然後竟然還有工夫寫文章。

我是這麼回答的:因為時間於我,尤其是空閒時間,太過稀缺(scarcity),以至於我不得不把點滴時間儘可能利用起來。當一件事情看上去很稀有,你才會格外珍惜它,從而好好利用它。

我的第三個故事,源於我和女兒睡前故事後的一次對話。它就發生在幾天前。

那天晚上,我例行給她講完故事。她問了我一些問題 —— 我現在已經完全忘記是什麼問題了。然而我腦子被驢踢了,這麼回答她: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概是 73 歲。爸爸已經活了 36 歲,所以能夠陪伴你的時間只有 37 年。到你 18 歲的時候,我就只有 24 年的時間和你在一起。她聽了之後先是一怔,繼而放聲大哭,邊哭邊說:爸爸,我希望你能活一百萬年。那晚我額外多花了半個小時哄她入睡。

回到書房,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全新的,看待時間和生命的視角。生命真的很短暫。

生命真的很短暫,非常有限。你要學 elixir,最好現在就開始;你有還沒解決完的 bug,fight with it。認識到生命的短暫之後,你總是能擠出時間做那些一直拖著,本想慢慢做的事情。重要的是,你會意識到,你是自己時間的主人,就像《肖申克救贖》裡,雜貨店老闆對Red說的那樣,你想尿尿,就去尿尿,不需要我的命令。是的,你不需要等待別人的命令來做某件事情。在 Tubi,我們有太多太多未解決的問題,你可以立即行動,而不必手頭沒有任務而荒度一天。

和我一樣,你在 Tubi 的時間其實也是非常有限的。我的日子還剩下 13.5 個工作日,你也許還有 250 個工作日,那是一年時光,或者 500,或者 1000,甚至 3000 個工作日。無論多寡,它都不是無限的(infinity)。如果你真正看到了這一點,你總能對團隊做出比現在更大的貢獻。你會更努力地工作,解決問題 —— 你若種下了這個因,剩下的 —— result,無論是金錢,地位,經驗,能力,作為一個滯後的因子(trailing factor),都會隨著時間的腳步最終追上來的。

IOS 用戶讚賞通道:

相關焦點

  • 《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三個故事,一個故事比一個故事驚悚
    大家好,我是之恩,今天我將向您介紹國內恐怖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中》的三個片段。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些前沿!《張震講故事》是張震1997年3月開播的廣播節目。 1998年9月28日主持遼寧人民廣播電臺的「張震時間」節目。自1999年以來,他創作並發布了許多高質量的恐怖故事,並在長江以北的主要城市流行。張震的故事大部分來自在線發行或書籍改編。張震一直是電視和廣播的混合體,但他不講鬼故事!
  • 故事這樣講,感情才會有 感情中你不知道的三個講故事的技巧!
    可能大家會很奇怪為什麼要講故事?從小到大聽我們的爸爸媽媽在給我們講故事講白雪公主的故事,那時候我們隨著故事很快就入睡了。當然我們小編今天要講的不是讓大家很快的睡著了(手動滑稽)那我們講故事呢,就是讓女生能夠了解你,這也是講故事的比較大的一個作用。講故事的第二個作用是什麼呢?那就是讓女生,覺得你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
  • 清明節,講好三個中國故事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清明節,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引領學生共同緬懷先烈、慎終追遠、寄託哀思,匯聚起更加強大的民族力量。對各級教育部門來說,今年清明節的教育活動也應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借鑑網絡祭祀活動做法,從形式到內容進行一系列的變革,從而讓學校不會因疫情取消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教育活動。
  • 這是我聽過的與一段感情告別最佛系的故事了
    「我還愛著你,但我們已經沒可能了」「祝你找到自己的幸福」這樣的句子毫無新意、無關痛癢。無非是都市男女的相愛與分手,錯過與珍惜,幾處煽情的段落,幾處傷情。現實中愛情就是這麼狗血、惡俗。可有些感情確實讓人放不下、看不開、丟不了。看完這麼一個故事,釋然了。
  • 我先跟你講個故事
    主辦方要求我做一個視頻,講講我們的起源。《日食記》的起源,是關於五個人,和一隻貓的故事↓↓↓好不容易做個視頻,只用一次怪可惜的,所以發給你們看看。哦對了,本來希望做精緻點,找個專業配音,不過想來想去,既然是講自己的事,自然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將給你們聽。
  • 火箭少女101告別團專單曲《噓!我跟你講》上線
    本文轉自【北青網】;近日,火箭少女 101告別團專《遇見·再見》推出首支單曲《11次心跳》,歌曲一經發布就斬獲音樂平臺人氣榜第一的好成績,各大社交平臺閱讀量超3.5億,在引發熱烈討論的同時也喚醒了「全民pick」的夏日記憶。
  • 在我講這件事前,你先聽我講個故事
    ~也許你覺得節目的的套路太老,就像某某唱歌節目,在我唱這首歌之前,我先給你講個故事。(魯豫臉.gif) but人家確實很優秀。9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 「父親去世,地產生意戛然而止,沒有人喜歡我了,我覺得我的尊嚴沒了,我的一切都沒了。心裡念著9年一個輪迴,我一定要在27歲時,一定要成功,比別人優異。」
  • 一個故事講了三遍的電影《金剛川》
    電影《金剛川》是由管虎導演,吳京、張譯主演的戰爭片,其中一個故事講了三遍的情節似乎並不能讓觀眾買帳。故事講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戰士為了修一座橋和美軍戰鬥的故事,戰況極為慘烈,但故事並不複雜,從三個側面講述一個故事,給人重複並使勁兒回憶前面內容的感覺。志願軍為了在指定時間到達地點,向金城前線投入更多兵力,在物資匱乏、裝備落後的狀態下要在水面上架起一座浮橋。
  • 講故事勝於講道理,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
    俗話說:聽故事勝於聽道理;講故事也勝於講道理。故事,本身有其巨大的魅力。可是,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簡單來說,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這個人是如何變化的。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包括某個人、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困難、有何變化和作者的觀點這五個方面。
  • 只用三集,講了個反轉反轉再反轉的故事!
    ---一集3妻子,那三集……---這部迷你劇《威爾森夫人》用三集講了個反轉反轉再反轉的故事。威爾森夫人以前是在國家情報部門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監聽秘密情報、截獲信息啥的。葬禮都還沒操辦好突然有個女人找上門來對著威爾森太太說「你一定是他的房東。」
  • 《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講述三個故事,發人深思,救贖與虧欠並存
    (文/娛的個人觀原創,歡迎轉載分享)《張震講故事》可以說是經典的「鬼」故事系列,從97年推出的廣播節目開始被大熟知。故事內容精彩不說,往往聽眾正在疑惑劇情的時候突然高響的背景音樂嚇得人一身冷汗,直到許多年後的今天提到《張震講故事》都會莫名的背後發涼。
  • 我在糧農組織的三個故事和三點思考
    2019年6月至9月,我通過清華大學職業發展中心的項目申請,在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SC)的資助下,以客座研究員(Fellow)的身份前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部(FAO)的林業部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短但收穫頗豐,這裡我想先總體介紹我的實習生活,再從實習中的三個故事分享三點我個人的觀察和思考,可能對大家有幫助。
  • 一圖讀懂國家電網董事長講的三個故事
    最近,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毛偉明在2020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上講了三個故事,引起強烈反響。一起來看看給國內外能源大咖留下深刻印象的三個故事吧~ 關於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工程應用全球領先的±5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實現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將助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歷史上首個100%清潔能源供電的奧運盛會。這充分說明發展新能源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國家電網綜合採取技術升級、擴大聯網、優化調度等措施,持續提升新能源併網消納能力,已成為全球新能源併網裝機規模最大的電網。
  • 《中餐廳》黃曉明講過三個小時候的故事,窮與苦穿插,充滿不易
    「小時候」開頭講了三個「小時候」的故事。在這三個故事中,黃曉明的過往窮與苦穿插,充滿不易。下面,我們就依次聊聊這三個故事!這個故事就並非在兒時發生,但黃曉明還是用「小時候」來形容。這個故事主要講了黃曉明在經歷一次嚴重車禍後發生的重大改變!
  • 【贈書】鬼節到了,我給你講幾個鬼故事吧…
    據說在江戶時代,民間流行朋友聚在一起點著青燈或蠟燭講故事。燈盞有100根燃燒的燈芯,每講一個故事,就要吹滅一根。隨著燈芯逐漸熄滅,光火愈暗,氛圍也愈發詭異,黑暗中仿佛藏滿了魑魅魍魎,蠢蠢欲動……這是一種叫「百物語」的遊戲。
  • 大頭爸爸講故事免費聽 大頭爸爸講西遊記全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大頭爸爸講故事免費聽 大頭爸爸講西遊記全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
  • 《暗黑 第三季》三季故事講了個當代地心說
    很明顯,三季的人物關係和概念的架構是在一開始就盤算好了的,所以約拿瑪莎代表的亞當夏娃這一概念有點小氣,如果說亞當夏娃算史詩,那《路西法》可以算史詩,《傳教士》可以算史詩的史詩,《spn》可以算史詩的史詩的史詩,在從科學到神學的路上亞當夏娃這一段事只能算弟弟且並不是把這個放上來就ok的,我寧願看到沒有這一概念蓋章的結局
  • 《寵愛》講的是寵物說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寵愛》是一部由6個故事單元串起來的電影,個人覺得它更像是明星群像,其實6個故事有點多縮減到三個把故事講得再豐滿一些或許會更好一些。我一直覺得拍有關動物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會很難,不論是對動物還是對於演員都是一大考驗,故事中出現的萌寵即便是訓練有素,想來在拍攝期間也會出現狀況之外的情形。《寵愛》中6個故事都是圍繞友情、愛情、親情看似講與寵物之間的關係其實它更多的還是在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古巨基 | 「告別我的戀人們」
    正是這樣,年少的情感也總是帶著遺憾,難以吐露的心思,給彼此打了個心結。你的青春歲月裡,有出現過這樣的一個「Shirley」嗎?不過今天,我有音樂。我決定用唱片作相簿,用歌聲寫下那往昔的日記,記下我和從前情人那段段沉澱已久的回憶。告別了我的戀人們,也許我不是你們終身伴侶的最好人選,但感激我仍可以站在好朋友的崗位上,遙遙的知道你們過得幸福。」
  • 個人故事如何講才能圈粉?這3個小故事講好你就成功了80%
    我們在塑造自己個人品牌的時候,一定要講好三個故事。01第一個是成就故事,多寫我自己做成事的經驗和心得,就是我自己有做成了哪些成就事件,然後有哪些成長變化,以及我如何幫助別人做成的事,這個是反映你的價值以及你個人魅力的故事就是你的成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