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新冠病毒的重要一步:破解蛋白質的秘密!

2020-12-25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為什麼研究蛋白質對抗擊新冠疫情很重要?

我們知道,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新冠病毒COVID-19也不例外。如果有個「照妖鏡」,能夠全方位展現病毒的結構,找到它們防禦系統中的薄弱環節,進而阻礙、擊破其作用過程,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就在上周,DeepMind公司以其精確的人工智慧預測,撼動了整個蛋白質結構界。與此同時,石溪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開發的新計算工具,有助於表徵蛋白質結構,並確定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新療法。

該研究團隊首先利用一種名為MELD的算法,來確定冠狀病毒未知蛋白的3D形狀。目前為止,病毒的29種蛋白質中,只有3種被徹底解釋;而德克薩斯州高級計算中心(TACC)的Frontera超級計算機,使得迪爾及其團隊對另外19種蛋白質結構的預測成為可能。而其中的每一個,都可以作為新藥開發的切入口。

COVID-19感染人體細胞的CMP建模

圖| Lucy Fallon, Laufer Center

走進有趣的大分子:蛋白質

過去五十年裡,我們已經了解了很多關於蛋白質的秘密——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它們與什麼相互作用、它們的作用機制是什麼。第一個三維蛋白質結構始於上世紀70年代,而今天,我們已經擁有了包含成千上萬種蛋白質的生物大分子3D結構的全球資料庫。

聽起來很厲害?遠遠不夠。

因為3D結構通常不足以真正了解蛋白質的功能,石溪大學勞弗物理和定量生物學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肯·迪爾(Ken Dill)用了一個巧妙的比喻:「這就好像有人在問汽車的工作原理,然後一名機械師打開了汽車的引擎蓋說,『喏,這個發動機,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Ken Dill 圖|quantamagazine

幾十年來,計算機模擬通過設置這些三維分子的機器運動,已經建立並增加了對蛋白質行為的理解。分析他們的能量狀況、相互作用和動力特徵,使我們更加了解這些大分子的「生命源動力」。

「我們期望腳踏實地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它究竟是怎麼工作的?而不只是,它看起來如何?」迪爾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要首先了解蛋白質的結構。而它最大的應用之一就是藥物的研發。」迪爾和他的同事卡洛斯·西默林(Carlos Simmerling)和埃米利亞諾·布裡尼(Emiliano Brini),於2020年11月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分享了他們對該領域發展的看法——

Carlos Simmerling和Emiliano Brini

「計算分子物理學是一個越來越強大的工具,用以講述蛋白質分子發生作用的故事。」 他們寫到,「力場、增強取樣方法和加速器方面的系統性改進,使得計算分子物理學能夠解決重要生物作用過程的時間尺度問題…以這種速度來看,在接下來的25年裡,我們將實現在十幾分鐘裡,講述在一個細菌細胞中蛋白質分子的生命周期故事。」

超速模擬技術究竟是什麼?

然而,在第一個蛋白質動態模型出現幾十年後,計算生物物理學家仍然面臨著重大挑戰——為了有用,模擬需要精確;為了精確,模擬需要一個原子一個原子、一飛秒一飛秒地進行(1飛秒=10-12秒)。為了匹配重要的時間尺度,模擬必須超過數微秒或毫秒,也就是數百萬個時間步驟。

迪爾補充到:「相對而言,儘管計算分子物理學發展迅速,但這還不足以帶我們進入所需要看到的時間、大小和運動範圍。」

研究人員用這種方法來理解蛋白質的主要方法之一,叫做分子動力學。自2015年以來,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迪爾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加快分子動力學的模擬速度。他們的方法稱為MELD,通過提供關於被研究系統的模糊但重要的信息來加速這一過程。

MELD和CPI的運作形式 圖|ResearchGate

迪爾將該方法比作尋寶。他們沒有要求某個人去漫無目的地尋找寶藏,而是提供了一張帶有線索的地圖:「它要麼在芝加哥附近,要麼在愛達荷州附近。」對於蛋白質來說,我們可以把「尋寶」理解成,告訴模擬系統一個胺基酸鏈的一部分靠近鏈的另一部分。這種搜索領域的縮小,可以顯著加快模擬速度(有時要快1000倍以上) ,使得新穎的研究成為可能,並提供新的見解。

COVID-19的蛋白質結構預測

說回頑固的新冠病毒COVID-19,我們在開頭所說的「照妖鏡」,其實就是3D模型,藥物的研發是生物物理模型最重要的應用之一。病毒或細菌的3D模型有助於識別其防禦系統中的薄弱環節,而分子動力學模擬可以確定哪些小分子可以與這些攻擊者結合,就無需在實驗室中測試所有的結合可能性,提高其工作質量。

「幾乎每個人都放棄了其它研究,選擇攻克新冠病毒。」迪爾回憶到。

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順利。研究團隊採取的第一步,是利用MELD方法來確定冠狀病毒未知蛋白的3D形狀。目前為止,病毒的29種蛋白質中,只有3種被徹底解決了。「大多數蛋白質結構尚不清楚,這對於藥物研發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開始。」迪爾轉而問到,」我們能預測未知的結構嗎?這是我們用Frontera的主要目的。」

德克薩斯州高級計算中心(TACC)的Frontera超級計算機,是世界各大學範圍內運行速度最快的。這使得迪爾及其團隊對另外19種蛋白質結構的預測成為可能。而其中的每一個,都可以作為新藥開發的切入口。他們已經公開了其結構預測結果,並正在與團隊合作以實驗方式測試其預測準確性。

圖|Emiliano Brini, Laufer Center

石溪大學勞弗中心小組預測的小分子藥物(綠色)與其靶蛋白(灰色)的結合姿勢。預測的結構與在實驗觀察中的結構高度相似。

雖然這場「疫苗競賽」就快宣布勝利者了,但第一輪疫苗、藥物和治療都只是康復的起點。與愛滋病病毒一樣,第一批研發的藥物可能不會對所有人都有效,或者在未來會被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藥物超越。迪爾和他的勞弗中心團隊正在進行長期的研究,希望找到比已經研發的藥物更有希望的靶點和機制。

此外,石溪大學勞弗中心的研究團隊還致力於,通過Frontera掃描數百萬種可商購的小分子以對抗COVID-19的功效,來縮短發現新藥的時間;研究一種有趣的細胞蛋白,被稱為PROTAC,該蛋白指導人類細胞的「垃圾收集蛋白」,來收集那些通常不會去除的特定靶蛋白。

每一個蛋白質都藏著一個特殊的故事,迪爾、布裡尼和同事們,正在構建和應用有助於闡明這些故事的工具。「在蛋白質科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我們認為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正確理解其中的物理和數學問題。」迪爾總結到,「我們正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裡驗證這一假設。」

相關焦點

  • 破解蛋白質的秘密,就能攻克新冠
    為什麼研究蛋白質對抗擊新冠疫情很重要?我們知道,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新冠病毒COVID-19也不例外。如果有個「照妖鏡」,能夠全方位展現病毒的結構,找到它們防禦系統中的薄弱環節,進而阻礙、擊破其作用過程,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就在上周,DeepMind公司以其精確的人工智慧預測,撼動了整個蛋白質結構界。與此同時,石溪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開發的新計算工具,有助於表徵蛋白質結構,並確定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新療法。
  • 盤點美軍全年被新冠病毒攻克情況,再精良的武器也不是病毒的對手
    美國可以以其獨大的軍事力量傲視全球,但是在細菌病毒面前麻痺大意的他們一樣潰敗得一瀉千裡,狼狽不堪。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下今年全年美軍在新冠病毒中遭受的重創。2020年2月底,一名駐韓美軍士兵被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
  • 水貂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理被破解,疫苗的研發進程又快一步
    今年5月,荷蘭一家水貂養殖場裡的一位工作人員被測出感染新冠病毒。經過病源排查,發現「幕後元兇」竟然是水貂。這種情況與此前專家所認定的傳播鏈條相反,顛覆了以往的認知,這也被列為全球首例因水貂傳播而致人感染新冠的案例。
  • 群馬大學教授人工合成新冠病毒成功 邁出對抗病毒重要一步
    11月5日今天據日媒報導,群馬大學大學院的神谷亙教授宣布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獲得成功,對今後徹底了解病毒構造以及感染原理等提供巨大幫助,在人類對抗新冠病毒過程中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 ...家: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數據共享上公開透明 有助全球早日攻克病毒
    ,而且相關數據發布公開透明,有助於全球共同努力早日遏制病毒傳播並完全攻克病毒。在劍橋治療免疫學和傳染病學研究所任核心研究人員的拉溫德拉·古普塔教授當地時間27日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有關方面以公開透明的態度積極與全世界分享新冠病毒的研究數據和信息,極大助力了全球科研人員協同作戰,早日攻克病毒。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為冠狀病毒的識別和感染的分子基礎提供了重要的見識。
  • 新冠病毒原子圖是什麼情況 新冠病毒原子圖長得什麼樣
    美國奧斯汀得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期刊發表重磅報告,首次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3D原子圖。  新冠病毒原子圖是什麼情況?  日前,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研究人員在開發新冠病毒(COVID-19,WHO)疫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繪製出了該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首個三維立體原子結構示意圖。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
  • 終於,新冠病毒的秘密藏不住了,外交部火力全開!
    新冠病毒最先發生地不是中國,源頭更不是!事出反常的美國,親手將自己送上全球審判臺。 通過新冠疫情在中國及全球傳播的時間線,結合美國隱瞞了這些蹊蹺又令人後背發涼的實情,新冠病毒的近親和來源,都指向了美國,指向了美軍這座可怖的實驗室。 三前科累累我們不想把事件陰謀論,但美國在面對生化武器方面,一直是前科累累。
  • 新冠病毒的武器——突變與進化
    原創 bio kiwi biokiwi 收錄於話題#生命科學23#科普22#新冠病毒5#病毒5#基因3從2020年12月開始,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似乎更上一層臺階,在英國東南部被鑑定出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B.1.1.7 表現出更快的傳播速度。傳染病學教授 Jeremy Farrar 在《科學》(Science)的報導中提到:「因為病毒的不斷進化,一個難以預測的階段即將到來。」
  • 美國創建首個新冠病毒3D原子圖 有助研發疫苗
    美國創建首個新冠病毒3D原子圖 有助研發疫苗 2020-02-21 10:18:35 來源:大公報  |  作者:佚名 | | A- 圖:美國研究人員19日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
  • 最新發現:新冠患者體內,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最新發現:新冠患者體內,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首張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馮衛東)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英國新冠病毒 「新突變體」 變異大揭秘!
    「新突變體」 究竟是一種什麼突變,是怎樣產生的?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新冠病毒的結構和感染過程,並學習一些突變的基本知識!狡猾的新冠病毒看不見、摸不著。在放大了1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下,新冠病毒是這樣的:如果畫成示意圖的話,它是這樣的:
  • 看清新冠病毒原子圖的冷凍電鏡是什麼利器?
    據外媒報導:美國奧斯汀得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期刊發表重磅報告,首次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3D原子圖,棘蛋白是吸附和感染人體細胞的蛋白質構造,這朝加速研發疫苗跨出重要一步。據了解,該團隊利用尖端的「冷凍電子顯微術」呈現了新冠病毒原子3D原子圖。
  • 專家警告: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嵌合病毒
    其中,ACE2是新冠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DPP-4是MERS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人類的小腸裡這兩種受體數量最多,發生同時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呼吸器官的細胞也有同時感染的可能。其原理是,這兩種病毒分別在特定的細胞裡開始進行複製,然後相繼形成若干個各自的RNA套索。這些RNA套索開始進入蛋白質外殼,並結合成病毒粒子。
  • 新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進入人類大腦……
    新冠病毒或將入侵人類大腦……自新冠病毒出現之日起,全球各國對這種新型病毒的研究就未曾停止過,以往我們認為新冠病毒其實就是傳染性較強的一種肺炎病毒,但是通過調查的不斷升入,人們發現新冠病毒同時有著極強的變異性,為科學家在溯源在疫苗研製工作增加了巨大阻力。
  • 西媒:美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的新弱點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14日報導,大多數針對新冠病毒研製的疫苗和治療方法都把重點放在刺突蛋白上。刺突蛋白如同一種可勾住宿主細胞的鉤子,能夠識別即將攻擊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進而穿透並感染細胞。因此,如果刺突蛋白被阻斷,例如被抗體阻斷,就可以防止病毒進入細胞。
  • 海外看戰「疫」:中國疫情數據公開透明,有助全球早日攻克病毒
    作者:何路曼 責任編輯:何路曼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中國疫情數據公開透明,有助全球早日攻克病毒  中新社倫敦3月8日電 (趙星一 劉虹)英國劍橋大學病毒學及臨床微生物學教授拉溫德拉·古普塔(Ravindra Gupta)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對於新冠病毒疫情相關數據的發布公開透明,有助於全球共同努力早日遏制病毒傳播並完全攻克病毒。
  • 中國首繪新冠逝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含肝、睪丸等多器官
    研究報告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有助於較深入認識新冠致死機理,及對患者進行精準的幹預治療。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了詳細和系統的分析,為臨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制定治療方案、開發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了線索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