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楷書,創始於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鍾繇。按照字的大小分類,可分為大楷、中楷、小楷。而小楷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在書寫方法上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
目前,小楷的書寫風格多種多樣,有的環肥燕瘦,有的濃妝淡抹。而《靈飛經》就屬於秀美一族的。《靈飛經》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其字結體俊美,筆意瀟灑,被譽為「天下第一小楷」。
有關於《靈飛經》的書寫者,大家剛開始普遍都認為是鍾紹京。隨著後來敦煌大量經卷的出土,才發現目前存世的《靈飛經》都是唐人的寫本,並不能確定就是鍾紹京所書。
雖不能確定所屬權,但不妨礙其成為小楷經典之作。《靈飛經》整篇字的大小、長短、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變化自然,且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顧盼照應,通篇渾然一體,雖為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變化多端,妙趣橫生。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紹京書遁甲神經,筆法精妙,回腕藏鋒,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這句話中的趙文敏就是「趙體」的掌門人趙子昂。其小楷傳世作品《漢汲黯傳》中就有《靈飛經》的影子。由此可知,《靈飛經》對後世的影響之大。
不同版本
據傳,《靈飛經》墨跡全本曾入宋內府,到了明朝落入董其昌之手。董曾將其抵押在海寧陳家,渤海本即在此時由陳家刻成。後來董將墨跡本贖回,陳家做了手腳,從中抽出四十三行。然而這不怎麼光彩的舉動卻「搶救」了《靈飛經》,因為墨跡本回到董其昌手裡後,居然不知去向了。所以,到目前為止,《靈飛經》的墨跡本只剩下了四十三行。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被影印之後,大家才有幸目睹其真面目。
其實,《靈飛經》還有多個刻本流傳於世,例如《渤海本》、《望雲本》等,各有特色。其中《渤海本》因為字數比較多,且比原本多了一份古樸清秀之氣,所以深受大家推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網上了解下。
《靈飛經》墨跡本
PS: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