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鍾愛35mm鏡頭的攝影大師

2021-02-24 黃煜

▲點擊藍色「黃煜」,一鍵輕鬆關注!

就像一張照片要拍成黑白還是拍成彩色一樣,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沒有答案的選擇題。那麼選擇一顆常用鏡頭,究竟是28mm,35mm還是50mm?在眾多的攝影作品裡,我們也很難去定義究竟哪一個焦段的鏡頭更容易拍出好的作品,畢竟真正好的照片與器材無關。但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比對,會發現很多優秀的紀實攝影作品都是由35mm鏡頭拍攝的,人們也賦予了35mm焦段鏡頭「人文之眼」的稱呼,所以,對於這個選擇,我更傾向於35mm焦段的鏡頭。

首先,35mm的視角在全畫幅的系統中屬於小廣角。對於拍攝不同題材,有非常大的彈性。介於28mm與50mm之間的35mm鏡頭,基本最近對焦距離在0.25-0.3m之間。進一步,可避免很多幹擾因素,拍攝到較為局部的畫面;退一步,又可囊括更多的場景,拍攝出較為廣闊的空間,在紀實攝影中,這一點尤為重要。

其次,眾所周知,定焦鏡頭一般都伴隨著大光圈的存在,在拍攝時要想突出主體顯然更容易一些。不同於50mm的虛化效果,在相同光圈的情況下,小廣角的35mm焦外可能沒有那麼朦朧,這可以在畫面中容納更多的人文元素,使得主體突出的同時也注重了環境的表現。

另外,35mm鏡頭的光學構造在提供較廣闊視角的同時,較短的近攝距離也可帶來不同的拍攝用途。除了街拍紀實攝影之外,風景、人像、食物等題材都可涉獵,是作為一支日常常用鏡頭的不二選擇。

相比標準變焦鏡頭(例如:24-70mm F2.8),35mm定焦鏡頭大約300g重量(以F2.0光圈作計算),只是標準變焦鏡頭的1/3左右。更好的光學素質、更優美的散景、更小巧的便捷,怎麼能讓人不愛上35mm定焦鏡頭。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眾多以35mm鏡頭為眼的攝影大師的作品也使得這個焦段的鏡頭越發的受人追捧。

著名的馬格南圖片社的大衛·赫恩(David Hurn)是35mm焦段鏡頭的忠實使用者。上世紀50年代,赫恩無意中走上了攝影的道路;60年代,他就憑藉為Beatles這樣的流行巨星拍照而聲名在外了。

Sun City退休鍛鍊小組在戶外運動 I 亞利桑那州 I 1990年 I 大衛·赫恩

這張照片是赫恩於1980年在亞利桑那使用35mm焦段的鏡頭拍攝的。清晨,來自Sun City的退休鍛鍊小組在做戶外運動。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經94歲了,還在老年奧運會的百米項目中跑出過50秒的成績。畫面中,退休鍛鍊小組的人做著統一的戶外運動動作,人物作為照片中的主題得以體現,同時,背後一顆顆茁壯成長的樹的環境又仿佛象徵著這些老年人依舊年輕的活力。35mm的特性在此張照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突出被拍攝主體的同時,又可以用環境來增加照片內容。

「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麼是因為你離的不夠近(Ifyour photographs aren’t good enough,you’re not closeenough)。」是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的名言。他最出名的《諾曼第登陸》便出自他搭配了35mm焦段鏡頭的康泰時相機。


諾曼第登陸 I 奧馬哈海灘 I 1994年 I 羅伯特·卡帕

雖然在後期衝洗時遇到了問題,但也一點沒有影響到這張照片在諾曼第登陸戰役中的重要地位,雖然影像模糊,但更加體現了現場的真實感。甚至也正是因為這張照片,更加確立了卡帕著名戰地攝影師的地位。

除了赫恩、卡帕等活躍在國外拍攝了大量優秀紀實攝影作品的攝影師之外,出生於法國裡昂,以來自東方的延伸報導而著稱的攝影師—馬克·呂布,也使用35mm焦段的鏡頭拍下了大量的代表作。如代表作品《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Face of NorthVietnam》、《Visions of China》等等。當然,除了廣為人知的紀實攝影,馬克.呂布同時也是卓越的肖像攝影大師。他拍攝了許多同時代的藝術大家、哲學家、明星、政客肖像。

古玩店櫥窗 I 北京 I 1965年 I 馬克·呂布

這張於1965年拍攝的北京某古玩店櫥窗,也是出自35mm的鏡頭。同是這張照片也是馬克·呂布東方系列代表作之一。馬克·呂布巧妙的利用櫥窗的形狀,將畫面分成了6個部分,每個部分又有著不同的畫面場景。設想下,如果當時他使用的是28mm或者50mm的鏡頭,那麼會造成畫面的冗雜或者畫面過於緊湊而錯失了很多畫面。對於櫥窗邊框的準確裁切,也體現出馬克·呂布對於35mm焦段鏡頭的取景畫面已牢記與心中,這樣的「功夫」唯有通過多拍多練才能爐火純青。

當然,在中國也有著不少使用35mm鏡頭的攝影大師,他們也同樣在國際攝影的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

被譽為「走上國際影壇的攝影大師」的吳家林先生,其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濃鬱的地域特色以及極端的中國化元素。馬克·呂布稱吳家林的作品為「治療淫逸無度的城市病的良藥」。2006年,他的作品被列入世界攝影大師系列作品集。袖珍攝影黑皮書《吳家林·中國邊陲》也在法國出版。


時光 I 雲南 I 2006年 I 吳家林

吳老師的作品總是能夠準確的把握住「圖與底」的關係,並且通過對場景的選擇儘可能多的通過一張照片展現出更多的信息。比如這張,有一位夫人在畫面的左邊經過,與畫面中兩邊的女士牆繪互相呼應,而砌牆工人的質樸感也在水泥牆面中的灰色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男與女,黑與白,樸素與靚麗等眾多衝突在這張照片中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馬格南圖片社中唯一一名華裔攝影師--張乾琦,也是一名忠實的35mm焦段鏡頭的擁護者。1961年出生於臺灣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他,先是在東吳大學獲得英文學士學位,後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1999年張乾琦開始從事攝影,題材主要是紐約唐人街非法移民生活。其作品獲得過全美新聞攝影協會舉辦的《年度圖片競賽》(POY)「年度雜誌攝影家」獎,荷蘭世界新聞圖片大賽(WPP)日常生活類組一等獎等。


紐約偷渡客《Chinatown》 I 紐約 I 1999年 I 張乾琦

這張照片是張乾琦「紐約唐人街」系列代表作品之一。一位只穿著內褲在狹窄的陽臺上吃著面的中國移民與樓下街上的車水馬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大城市的高樓大廈看上去光鮮亮麗,但背後的辛酸也只有這位移民自己知道了。張乾琦很好的抓住了這個衝突與對比,將人物與環境的關係表達的很到位。哪怕在沒有任何背景、任何介紹的前提下,我們也能感受到他想要表達的內容。

由此看來,35mm焦段的鏡頭的確很適合人文紀實這一類的題材。我們上面提到的5位攝影大家也都是使用了這個焦段的鏡頭創作出了很多令大家印象深刻且有指導性的紀實作品。每每欣賞到好的作品,都會讓人產生拍照的衝動,那麼如果在時下找尋一個最適合人文紀實類題材的帶有35mm鏡頭的機器,我想那要非Sony公司在2015年底新發布的RX1R II莫屬了吧。

 

作為最新一代的全畫幅黑卡,RX1R II相對與RX1R做了非常大的升級。因為一直都在使用膠片機拍攝,拍完就看到照片的感覺對我來說反而有點「新奇」。第一次通過屏幕回看的時候,100%的截圖細節讓我十分震撼。所以我想,這次升級值得注意的,首先是在畫質上,RX1RII有著超高的清晰度。這塊約4240萬有效像素的背照式傳感器讓畫面細節更加豐富,並且可拍攝14-bit無壓縮的Raw格式照片,給了我們很大的後期空間。這個後期空間除去使用軟體的調整後期外,在光圈足夠小以及畫面清晰的情況下,裁圖的空間也是很大的。


紋理 I 英國維多利亞公園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100 I F 2.0 I 1/100 S

好的CMOS需要好的鏡頭搭配才可以體現出升級後的傳感器的震撼,一顆蔡司SonnarT*35mm F2定焦鏡頭便很好的發揮了它的作用。從我本科所學的光學基礎來看,Sonnar結構的特點是像場較為平整,像差也比較小,像Contax T3上的35mm F2.8的鏡頭便是這個結構。9片光圈葉片的設計再加上Sonnar出色的焦外表現,可營造出相當柔美細膩的虛化效果。並且,通過對《紋理》這張照片的放大觀察後發現,照片邊緣也十分的清晰,並且也沒有產生明顯的畸變,這兩點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顆鏡頭優秀的光學素質。


婚車 I 英國愛丁堡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50 I F 2.0 I 1/320 S

另外,之前一直在使用手動對焦,第一次接觸RX1R II的時候,它對焦系統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相比較於上一代也做了很大的改善。雖然不能用「指哪打哪」來誇張的形容,但升級後的機器有著高速聚焦的AF反應,絕對能夠滿足我的抓拍需求。友情提示一點哦,就我個人使用經驗而言,使用取景器對焦的準度和速度會比直接使用屏幕拍攝的快很多!


見證愛情 I 英國愛丁堡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50 I F 2.0 I 1/1000 S

並且,可翻轉屏幕的延續,使得在很多時候可以把相機作為一臺有著「腰平取景器」的相機來用,使得拍照時更加的隱蔽,就像是我在使用一臺祿來雙反相機的一樣,並且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構圖與對焦的準確性。


卡爾頓山 I 英國愛丁堡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250 I F 16 I 1/100 S

很多人不喜歡傳統相機自帶的照片效果,但通過對RX1R II這一段時間的使用,我覺得這臺機器豐富的黑白影調效果配合大光圈的使用很是讓人中意。 當然,我們沒辦法用數碼照片直接與膠片進行對比,但我覺得,這個照片效果是在眾多自帶黑白效果的機器中最接近黑白膠片感覺的一個了。


DC-3上的說唱歌手 I 冰島黑沙灘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100 I F 2.0 I 1/2000 S

這臺小小的隨身機器出門的時候非常方便,在我這裡使用起來也很是滿意。在很多情況下,考慮到它的畫質以及隱蔽性,它更可以作為主機進行拍攝。特別是在上街拍照的時候,一臺小巧的機器可以幫助我捕捉到更多精彩的畫面,又不會因為被拍攝者發現而造成過多的困擾。

當然,除了偏紀實類的題材作品的表現,鏡頭優秀的光學品質以及強大的CMOS系統的作用,使得RX1RII在風光類題材攝影中也有著不錯的表現。我個人很少會用彩色模式拍攝風光題材的照片,但是對於好的景色也會留下紀念。迷人的色彩與豐富的細節會讓我在以後回想起這邊美麗的風景的時候可以更為直觀和清晰的感觸到當時震撼的場景。

高地風光 I 蘇格蘭高地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100 I F 5.6 I 1/500 S

尼斯河落日 I 英國因弗尼斯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640 I F 22 I 1/100 S

魯冰花世界 I 冰島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500 I F 22 I 1/100 S

高山浮雲 I 冰島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100 I F 2.0 I 1/2000 S


蔚藍冰湖 I 冰島 I 2016年 I 黃煜 I RX1R II

ISO 100 I F 8.0 I 1/640 S

Sony公司的眾多新產品在近幾年受到越來越多專業攝影師以及業餘愛好者的追捧,這當然離不開其產品越來越完善的功能以及越來越高的用戶體驗。身邊的朋友經常會打趣的說「索尼大法好」,這個「大法」說的便是Sony公司每次發布的相機都給人帶了很多的震撼,每次的升級也都滿足了很多專業攝影師的要求。並未涉足膠片相機領域的Sony在數碼市場上的份額比重越來越大,我們也期待著Sony更出色的產品和未來更好的發展。

下一篇關於Sony RX1R II的文章,我會詳細的從像素,鏡頭畸變,對焦等性能方面做出分析,也希望大家更加期待下一篇關於Sony RX1R II的文章。

個人網站:www.yhfoto.com

微博:@黃煜_Yellow

ins:huangyu_yellow

微信:huangyu0510

感謝關注,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街頭攝影選35mm還是50mm鏡頭?這是個永恆的問題
    在爭論的背後,擁躉者們總能拿出大師們的器材來進行背書,比如布列松老爺子一生就鍾愛50mm鏡頭,而馬克.呂布和羅伯特.卡帕都喜歡35mm的焦距。知乎上也不斷有新入坑的朋友們提問:想玩街頭攝影,到底選35mm鏡頭好還是50mm鏡頭好?35mm焦距的視野角度約等於63度,相較於50mm焦距的視野角度它顯得更寬。
  • 35mm、50mm之後的下一隻定焦鏡頭該買誰?
    無論是新手還是玩家,都有自己鍾愛的定焦,那麼哪幾枚定焦是最值得買的呢?50mm焦距的鏡頭哲學很多人的第一支鏡頭就是50mm標頭,除了它是性價比最高的鏡頭外,另外超大光圈,是人像、小品最好的練手鏡頭。50mm鏡頭接近人眼的正常視角,要用好它並不容易。如果拍攝得太隨意,很容易流於平淡,形成難以吸引注意力的構圖和視覺衝擊力。
  • 35mm定焦鏡頭,是人與風景的平衡
    PS: 繼85mm與50mm的心得後,繼續補上35mm鏡頭的使用心得,及一些個人感受。相關問題,也歡迎讀者留言,交流,探討。相關原創連結:你為什麼需要一支50mm的鏡頭?85mm定焦,除了人像還能拍什麼?35mm定焦,是頗具好評的一款鏡頭。
  • 徠卡 | 選35mm還是50mm?
    先給大家推薦一首好音樂-《Precious Burden》,來自瑞典國寶級女歌手
  • 讓你愛不釋手的35mm鏡頭
    打個比喻,35mm鏡頭就像是一個全能運動員,入水能遊,出水能跳(哈哈,誇張了一些),意思在不同的攝影題材都能以其特性拍攝出出色作品,例如:風景,人像,食物,Snapshot等等題材,深受攝影人喜愛以及擁有。  筆者綜合了以下6點跟大家分享,為什麼35mm定焦鏡頭能讓你愛不釋手,就好比相機中的鏡頭蓋一樣,在每次拍攝都會先放入相機袋中成為一支必備鏡頭。
  • 索尼 FE 35mm F1.8鏡頭 讓我重新愛上攝影
    但自從拿到索尼FE 35mm F1.8鏡頭之後,經過連續幾天的高強度拍攝,又開始找回了最初的熱情。畢竟這支輕便小巧、畫質優秀的鏡頭是我的心頭好。不僅對於攝影愛好者們,哪怕是職業攝影師相信也會愛不釋手。雖然FE 35mm F1.8鏡頭沒有藍標、無黑G,是索尼的入門鏡頭,但在畫質上可一點也不入門。
  • 攝影技巧 人像篇 如何用35或50mm定焦鏡頭拍出精彩人像
    35mm F1.4鏡頭,它具有同類35mm鏡頭裡令人驚嘆的速度和低光表現。使用50mm定焦鏡頭拍攝,幾乎不需要考慮變形或透視問題,攝影者唯一要做的,是如何在有限框架中,儘可能用畫面中的元素與景物,直覺去表現影像創作的主軸與質感。
  • 【攝影器材】五款鏡頭對比 24-70mmF2.8鏡頭橫向點評
    為此,我們集合了佳能、尼康、索尼、松下、奧林巴斯(其中松下和奧林巴斯由於採用M4/3系統,因此其12-35(40)mmF2.8鏡頭等效於35mm相機的24-70mmF2.8鏡頭)五家廠商的同類當家鏡頭進行對比點評,以便於您根據自己的實際在選擇中做出正確的決定。
  • 玩鏡|35mm與50mm
    35mm鏡頭被稱做:人文鏡頭,適合拍攝環境人文、人像、景物。35mm鏡頭效果比較折中,被玩家們當做掛機頭來使用。
  • 尼康35mmF1.8鏡頭和50mmF1.8鏡頭哪個好
    定焦鏡頭,在尼康品牌中這兩款鏡頭都是差不多的價格,那麼在尼康品牌中尼康35mmF1.8鏡頭和50mmF1.8鏡頭如何選擇呢?我們知道一般在單眼相機鏡頭中如果按照焦距劃分鏡頭有短焦距鏡頭、標準鏡頭和長焦鏡頭,一般情況下以50mm鏡頭為分界點,尼康35mmF1.8鏡頭和50mmF1.8鏡頭只是焦距不同,50mm的就是標準鏡頭,35mm則為短焦距鏡頭,
  • 定焦鏡35mm.50mm.85mm那個是必備的鏡頭?
    ↑↑↑點擊藍字  一起玩攝影致力於推廣最新鮮、最專業最實用、最有價值的攝影資訊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 千呼萬喚始出來——索尼發布FE 35mm F1.4 GM大光圈定焦鏡頭
    自從索尼推出G大師系列鏡頭,用戶們就一直盼望索尼能夠推出一款35mm的G大師鏡頭,直到今天,這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 什麼讓我鍾情於 35mm?
    如果只讓我保留一支鏡頭,我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它。選擇 35mm 不是為了追隨大師的腳步,而是它最能滿足我的需求。首先,我熱愛街頭攝影,而在我看來街頭正是能讓 35mm 鏡頭完全發揮實力的舞臺。對街頭攝影而言,長焦鏡頭如同狙擊槍,能射人於千裡之外,固然能不驚擾到路人,卻被過遠的距離奪去了現場感,拍得的照片就像飯菜少了調味料,固然能果腹,卻味如嚼蠟令人難以下咽;而超廣角鏡頭則像來福槍,威勢驚人,戰果也必然不俗,卻由於聲勢過大、射程過短而容易被目標早早發現,從而錯過最佳拍攝時機。
  • 用 35mm 鏡頭拍人像的提示
    35mm 的鏡頭可以說是很多人的掛機頭,甚至於有很多不可換鏡頭的定焦鏡頭的相機也使用 35mm 的焦段,主要還是因為這個鏡頭非常的實用,風景、建築
  • 攝影:35mm、50mm和85mm哪個焦段更適合拍攝人像?
    人像攝影中,35mm、50mm和85mm三個焦距是最為常用的。那麼這三個焦段各有什麼作用?哪一個更適合拍攝人像呢?
  • 經典大師視角 尼克爾 Z 35mm f/1.8 S初體驗
    35mm鏡頭是很多攝影人喜歡的焦段,像布列松這樣的攝影大師也用此焦段的鏡頭拍攝出過很多攝影佳作,因此很多時候35mm焦距鏡頭也被公認為是街拍紀實類攝影作品的最佳焦段
  • 索尼FE 100-400mm GM和16-35mm GM鏡頭簡評
    【索尼FE 100-400mm GM和16-35mm GM鏡頭簡評】近日,兩位著名攝影師Gordon Laing 和 Chad Wadsworth
  • 攝影鏡頭丨攝影大師背後的佳能鏡頭
    他個人最愛的變焦鏡頭是EF24-70mm f/2.8L II USM,用他的話來說:「這是我用過畫質最銳利清晰的鏡頭之一,雖然是變焦頭,但有著定焦頭的成像水準。」這款鏡頭作為L系列的標準變焦鏡頭,相較前一代有了全新的光學設計,提升成像品質以及耐用性,非常適合人像的拍攝。
  • 定焦鏡頭|如何用35或50mm定焦鏡頭拍出精彩人像
    35mm F1.4鏡頭,它具有同類35mm鏡頭裡令人驚嘆的速度和低光表現。使用50mm定焦鏡頭拍攝,幾乎不需要考慮變形或透視問題,攝影者唯一要做的,是如何在有限框架中,儘可能用畫面中的元素與景物,直覺去表現影像創作的主軸與質感。
  • 【轉發】索尼G大師鏡頭FE 16-35mm F2.8 GM 一鏡穿越時空
    這兩年微單系統發展更加迅速,自己手中的相機也換成索尼全畫幅微單A9和A7RII,鏡頭也換成了「大三元」系列。由於主要拍攝風光照片,因此對「大三元」中的超廣角G大師鏡頭FE 16-35mm F2.8 GM情有獨鍾,此次甘肅之行,讓我對這支鏡頭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