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德清
天倉嶺、馬鬧坡地處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南部山區,與當地知名景區趙八洞為鄰。這裡雖然談不上是崇山峻岭,也沒有世外桃源般的迷人景色,但是卻有一個關於「唐王東徵」的美好傳說,吸引著眾多驢友和周邊城市的遊客前來探尋。
近幾年,筆者每年都要經過天倉嶺去南部山區採風,發現其實周邊還有幾處可看的景點,比如燕子頂、黃石崖、寨頂、抓谷頂、東頂、四暨山等,最有名的當屬那處懸掛在公路邊的如刀削斧砍的峭壁黃石崖。關於唐王李世民的傳說就發生在這裡。
相傳當年唐王東徵來到天倉嶺地界時,由於一路行軍打仗,後勤物資供應不上,已到了糧無可食水無可飲的地步。大軍行至一如盆底的深谷,但見這處峭壁如鬼斧神工一般筆直。此時,唐王的愛妃即將臨盆生產,他隨令手下在地圖上標註「盆崖」。
此處山嶺陡峭無比,隊伍無法前行,唐王下令開山劈路。由於缺糧無水,兵卒個個累得渾身無力,此時山上能吃的野味和野菜已經被士兵們消耗完了,再沒有可以充飢的東西。
唐王一籌莫展,竟在極度疲憊中睡著了。睡夢中,唐王見到慈眉善目的女神碧霞元君飄然而至,對著他喃喃自語:天倉儲粟米,地庫藏陌刀,甘泉馬蹄刨。然後飄然而去。
唐王驚醒後,忽然聽說自己的戰馬在天倉嶺上失蹤了,急令兵卒去找。不多時,有士兵在附近一山坡下找到戰馬,只見戰馬發飆用蹄刨地,不停嘶鳴。一會,見地上有水浸出,戰馬猛地用力一刨,霎時一支水柱竄了出來,唐王高興地掬水品嘗,但覺甘冽異常,暗自慶幸終於找到了水源。
將士們爭相喝水之際,唐王忽又接報:發現有隻螞蟻精往一處巖縫運谷粟。唐王遂來到石縫處,只見石縫中粟米不斷流出,唐王遂高興地令夥食官取米做飯。唐王和士卒吃過飯,忽然想起那句「地庫藏陌刀」,便又命人尋找,終於在不遠處發現一窖,窖中有陌刀數萬,箭簇無數。
唐王覺得這些奇緣太不可思議,遂率眾將來到開山廟,跪在神像面前,上香、磕頭。回到營地,唐王又親書「天倉」「地庫」「馬鬧坡」「馬刨泉」,然後吩咐左右拓石刻碑,以作紀念。
「螞蟻銜粟」在《章丘縣誌》中有記載,雖然是傳說,但是畢竟象徵著美好。如今,天倉嶺一帶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馬鬧坡成了一家食品企業的大豆種植基地,盆崖和趙八洞都成了遠近聞名的香椿之鄉。尤其是趙八洞村引進資金,把山村開發成了旅遊景區,山區群眾因此走上了致富路。(來源:章丘故事)
王德清,字一清,號文峰山人,記者、作家。山東省濟南市人,早年從軍。從事專業文化、新聞宣傳工作三十多年,現為濟南「文峰書院」公眾平臺總編,「章丘故事」、「齊魯一品」主編,兼任多家企業企劃顧問。
自1983年至今,在《人民日報》《寧夏日報》《人民軍隊報》《大眾日報》《當代小說》等軍內外數十家省以上報刊發表了二百餘萬字的新聞、文學作品,很多作品被各種文集和志書收錄。策劃、主編了《沂蒙滄桑》《百脈歡歌》等大型紀實文學作品集。已出版報告文學集《我是一個兵》、長篇紀實文學《魯酒典範》等六部作品。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