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為何讓唐王舉辦水陸大會?《金剛經》又說了什麼?

2020-12-22 姜子說書

題:判官為何讓唐王舉辦水陸大會?《金剛經》又說了什麼?

文/姜子說書

《西遊記》故事裡,南瞻部洲便是東土,只有大唐一個國家,君主便是唐王,西天如來佛祖稱他為大唐君。

南海觀音菩薩領了西天如來佛祖的旨意,戴著錦斕袈裟、九環錫杖、三個緊箍兒,加上一個天衣無縫的瞞天過海計劃,來到了東土大唐。

《西遊記》故事裡,唐僧被選為取經人,唐僧去西天取經不過是個幌子,西天如來佛祖要把大乘佛法傳到東土大唐,才是真相。

要讓《三藏真經》在東土大唐的市場上大賣,讓整個南瞻部洲的人類都給佛教提供供奉,最快速有效的方式,自然是讓唐王成為佛教的宣傳大使。

於是,便有了袁守誠妙算無私曲,涇河龍王違背旨意降雨,得了死罪,求救於唐王,拉唐王下水之事。

《西遊記》故事裡,唐太宗李世民遊覽了一趟幽冥地界,全靠判官引路,臨走之前,判官復吩咐道:

「這些金銀,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哩。我領了十王鈞語,送他還魂,教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那麼,水陸大會有何說法呢?《西遊記》作者為何會提到水陸大會呢?水陸大會與佛教有什麼關係呢?

水陸法會是比較盛行的一種法會,簡稱為「水陸會」,又稱「悲濟會」,全稱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與梁武帝做的一個夢有關。

據說,梁武帝做了有關水陸大會的夢之後,每天早晚都和寶志禪師在一起,研究經書經文,當他們讀到阿難遇見面然鬼王這一段的時候,才意識到這夢境的因果關係。

《金剛經·第六品·正信希有分》曰: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

《金剛經·第六品·正信希有分》認為,如來即是佛,眾生都是佛,如來無相,觀音千面,佛本無相,人的骨肉身本是虛幻,所以,不存在什麼眾生相、法相、長壽相。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種善根即成佛,成佛靠的是個人覺悟,種善根靠的是個人,任何佛祖都沒有辦法讓任何眾生成佛,除非眾生自己修行悟道。

成佛之人,猶如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如果肉身敗壞,就是死亡,那就沒有因果了,而六道輪迴就是因果。佛是讓眾生清靜,看破紅塵苦,參破六道輪迴因果關係。

水陸法會其實寓意著大乘佛法,而《三藏真經》談天、說地、論鬼,其實說的是因果,是不生不滅的諸法空相,是讓眾生放下執念。

廣大智慧,悟字當十,故有悟空、悟能、悟淨三徒!歷劫明心,修行十世,方成大禪法師!這一篇《西遊釋厄傳》,加之烏巢禪師的《心經》,好似一部《金剛經》,話表造化之功,在於歷劫明心!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明刊百回本《西遊記》、《金剛經·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相關焦點

  • 罪臣之子,他為何被觀音請去吃唐僧肉?
    這明顯是一個圈套,但涇河龍王卻沒看出來,更可笑的是唐王也犯了糊塗,居然滿口答應了涇河龍王。最終結果自然是涇河老龍被砍,他天天提頭去找李世民申冤。 閻王收到舉報信後,把唐王魂魄勾來當面對質,魏徵託崔判官偷改了檔案,使他有驚無險還魂。但在奈何橋時卻遇到了他當年砍殺的冤魂攔路,崔判官告訴他,要讓他們放行,就要答應回去開水陸大會超度他們。
  • 《金剛經說什麼》:為何叫金剛經
    摘自:南懷瑾  著 《金剛經說什麼》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2年10月 閱讀提示:《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
  • 唐太宗的水陸大會:孫悟空拜師學藝,或藏明代文人精神密碼
    那麼其主旨究竟是什麼?《西遊記》的主旨被作者深深隱藏在了整部文本的字裡行間。「唐僧取經」是小說中的「顯性」主題。小說中(虛構)的「唐僧取經」,其目的是為了為(虛構的)李世民皇帝召開水陸大會做準備。來自明朝的作家,他為什麼要操心唐朝的事情?他為什麼要虛構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水陸法會」?並將它強行套在大唐李世民皇帝的身上?
  • 《金剛經》說什麼?
    》,千餘年來,很多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金剛經》是佛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我們研究《金剛經》時,不能將它局限於佛教的範圍,佛在《金剛經》裡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 唐王加速度,律動一座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銘睿 季禹  11月15日早8點,隨著發令槍的一聲鳴響,聚集在唐王廣場的1000名跑者聞聲而動,用腳步上演出一場「唐王加速度」。  這是中鐵建工·第四屆唐王半程馬拉松的起跑現場,身著玫紅色和水藍色參賽服的運動員們將唐王裝點成一篇律動的「跑步海洋」。
  • 南懷瑾說:《金剛經》說的無非就是三句話,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
    大家有看過《金剛經》嗎?如果有看過,你們看完以後有什麼想法那,過去的不可得,未來的也不可得。小時候不明白什麼是順其自然,長大後稍微懂了它的字面意思,現在,就更加的明白了,人是越老越明白,順其自然其中的意境,但是你即便過得順其自然,最後也照樣逃不過世俗間的紛紛擾擾。
  • 《金剛經說什麼》:平實懇切道真意
    摘自:南懷瑾  著 《金剛經說什麼》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2年10月 閱讀提示:《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
  • 朱紫國王為何聽到唐僧提起魏徵,便發出低嘆,看他們都說了什麼?
    朱紫國王為何聽到唐僧提起魏徵,便發出低嘆,看他們都說了什麼?天道有常,卻也無常。因此,古人在民間塑造了陰曹地府中專門勾人三魂七魄的「黑白無常」。一黑一白,一陰一陽,這原本是代表著天地陰陽循環更替,但人們每一次看到「黑白無常」兩名地府公差時,就會感嘆人生波蕩,世事無常。
  • 20萬字的《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先生究竟說了什麼?
    《金剛經說什麼》是南懷瑾完整講授《金剛經》的講演整理,全書20萬字。所以說一個人學佛不要迷信,而要正信。正信是要自發自醒,自己覺悟,這才是學佛的真正精神。如果說去拜佛,祈禱一下,那是迷信的做法;想靠佛菩薩保佑自己,老實說,佛不會管那些事,佛會告訴你保護自己的方法。這一點與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一樣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後天助,自助而後人助。換句話說,你自助而後佛助。
  • 《金剛經》講什麼?
    話說在《金剛經》開頭,須菩提就向佛請教起問題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整部《金剛經》由此展開,到了最後佛陀用一首偈作高度概括總結,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什麼樣的人不能念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是什麼?
    佛教的金剛經是一本比較完善的佛經,對於佛而言,很多人是抱有一種看客的觀點。有很多人是相信佛是可以解救我們於苦海之中的,佛家的很多文化都是深深的紮根在中國文化之中的,我們常說的「妙」,其實就是佛教用語。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金剛經的事情吧。金剛經介紹《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
  • 唐太宗入地府,崔判官報恩「先罰後救」,冒風險給他20年陽壽!
    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珏。」一、崔判官和李世民、魏徵的關係這崔珏何許人也?魏徵是這樣說的「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原來,崔珏便是大名,左手執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筆,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壽,讓惡者歸陰的崔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