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完美而忘我的愛情,讓無數人為之震撼的同時,也深深記住了渡邊淳一這個名字。相比於《失樂園》,《紫陽花日記》則更具有現實意義,更為切合現代社會中年人的情感實際。
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像久木和凜子一樣,對一段愛情全心投入,但很有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是省吾和志麻子,在沒有激情和愛的婚姻中沉浮,做一對名副其實的「假面夫妻」。
今天,我想從故事主角的身份差異、社會對他們的悅納性、故事的最終結局三個方面,比較一下《失樂園》和《紫陽花日記》的異同。
1. 故事主角的身份不同:出軌男女VS「假面夫妻」
毫無疑問,這兩部作品中的主角婚姻都是不幸福的。無論是久木和凜子,還是省吾和志麻子,他們在經過了漫長的婚姻生活後,都已經失去了激情,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極為冷漠,除了簡單的日常對話,幾乎沒有任何交流,更不要說進一步的親密了。而這,正是現代社會中無數對中年夫妻的現狀。
可是,人是需要精神依託的,當他在家庭內無法得到的時候,就會向外發展,尋求一種心靈的溝通和靈魂的救贖。
《失樂園》的主角久木和凜子是一對深陷在婚外戀中不可自拔的男女,即使再有「主角光環」加持,他們的愛情依然是見不得光的,無法被社會大眾所接納。即使是他們自己的父母家人,也不可能對這樣的愛情加以祝福。
而《紫陽花日記》中的省吾和志麻子則不同,他們是夫妻,即使經過了歲月的流逝後,原本的愛情早已被柴米油鹽等日常瑣事消磨殆盡,在外人眼中,他們依然是一對「模範夫妻」,丈夫精明能幹事業有成,妻子聰明美麗賢惠持家。
即使在陽光照射不到的陰影中,這種婚姻關係早已名存實亡,省吾愛上了醫院的職員詩織並金屋藏嬌,在她的身上傾注了所有的激情;志麻子則對曾經的大學老師情愫暗生,兩個人多次幽會。
但無論如何,兩個人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結束這種婚姻關係,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他們就是一對戴著完美面具的「假面夫妻」。
正因為身份不同,在後面的情節發展中,社會對他們展現出了截然相反的兩種面目。
2. 社會對他們的悅納性:被世界拋棄的一對VS人人稱羨的「模範夫妻」
無論是《失樂園》還是《紫陽花日記》,男主身邊都有一個親密朋友,久木的朋友衣川、省吾的朋友長田。這兩個朋友身份地位上是和他們同一階層的,他們的看法實際上代表了這個階層對男主的接納。
毫無疑問,在男主出軌的問題上,衣川和長田是完全支持的。他們認為,男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逃離枯燥壓抑的家庭生活,暫時為自己疲憊的身體和心靈尋找一個棲息的港灣,是完全正常且應該的。因此,久木和省吾擁有年輕貌美的情人,他們是完全贊同的,提起來語氣中甚至帶著欣羨。
即使如此,他們依然還是社會秩序和道德倫理的擁護者。對於久木和妻子離婚,衣川表示了鄙視,認為他沒有分寸,「愚蠢的就和發情的貓狗一樣」。
這還是好朋友,別人就更不用說了,東窗事發後,久木被一封匿名信告到了領導那,為此丟了工作;女兒也因為他對妻子的傷害,對他多有怨言。
凜子同樣如此。男人的尊嚴被侵犯了的丈夫拒絕和她離婚,執意要用婚姻的枷鎖來綁住她,讓她永遠只能做別人眼裡的「淫婦」;傷心失望的母親和兄弟也和她斷絕了關係。
兩個人真正地眾叛親離,被整個社會所拋棄了,就像凜子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們會下地獄的。」
省吾和志麻子的遭遇則截然相反。即使是對詩織最迷戀的時候,省吾都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妻子離婚。他最希望的就是妻子能夠接受這樣的局面,讓他能在維持家庭穩定的同時,和詩織保持著地下情人的曖昧關係。
在這方面,好友長田和他保持著高度一致,建議他對太太要溫柔,用實際行動表示「我是最在乎你的」,讓妻子的怒火慢慢灰飛煙滅,從而對情人的存在裝聾作啞視而不見。
同樣,志麻子的朋友繪裡雖然出主意讓她趁機也找個情人戀愛,告訴她女人只有戀愛才會變得閃耀奪目,但也不贊同她和丈夫離婚,認為他們應該就這樣保持目前的狀態。
志麻子和家人的關係也處得很好,無論婆母和母親,都會在需要時給予幫助。就連丈夫手下的得力助手和田護士長也對她恭敬親熱,不惜幫她監視丈夫和情人的動向。
這一切,只因為他們是一對合法夫妻,是合乎社會道德倫理規範的,無論他們的感情是否早已名存實亡,只要他們一天沒有離婚,雙方的家庭和整個社會都會對他們表達善意。
3. 最後結局:極致的歡愉後飛向極樂世界VS攜手並肩,同走人生路
魯迅曾經說過,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這一點來看的話,《失樂園》的結局無疑是一個悲劇。
在人們眼裡,久木和凜子的相愛有悖倫理,不合道德,即使打著「真愛」的旗號,他們也始終無法被社會接納。到最後,他們只剩下了彼此,無情的人間於他們而言只是一座荒漠,再也感受不到一絲溫情,看不到一縷陽光。
所以,他們只能懷著對人生的無限執著與留戀,飛向夢想中的極樂世界,用歡愉到極致的幸福,迎接死亡的來臨。可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不由自主發出「活著太好了」的喟嘆。這也說明,他們選擇死亡,不是真的想結束生命,而是兩個被社會拋棄的弱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後反抗。
如果說久木和凜子選擇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百折不回之死靡它,那麼省吾和志麻子就是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的擁護者。
這對雙雙出軌的「假面夫妻」,在經過了最初的激情之後,大腦再一次被理智佔領,省吾對詩織的感情褪色,再一次把注意力投向了妻子;志麻子也認識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婚外戀中只是自己在唱獨角戲,「再專心一意也不會有好結果」。
這對迷途知返的夫妻,在這場足以影響家庭存亡的危機中,學會了以寬容的態度來理解對方,相互諒解,相互扶持,最終選擇在同一把遮風擋雨的雨傘下,攜手並肩,不斷協調步伐,在人生的階梯上一起走下去。
結語:激情和理智的激烈角逐,「本我」和「自我」的人性抉擇
弗洛伊德曾經將人的精神世界劃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大部分。從這個角度理解的話,《失樂園》正好是我們每個人思想中的「本我」,而《紫陽花日記》則是「自我」。
這兩本書描寫了中年夫妻的情感和困惑,這不僅是一個故事、一本小說,更是一部中年男女的情感畫像。
無論什麼時候,中年人都是社會上壓力最大的群體,他們每天都生活在無處不在的焦慮中:在家庭中,他們是「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都等著他們照顧;在單位,這個年齡段的人至少也是中層領導或者業務骨幹,每天都要面對的工作壓力絕對不會小;在婚姻關係中,夫妻兩人共同走過十幾年的歲月後,曾經的風花雪月早就磨滅成了柴米油鹽,兩個人的交流幾近於無。
在這樣的枯燥而又壓抑的環境中,誰沒有懷念過曾經少年輕狂的日子?誰沒有渴望過一個安寧祥和的港灣?如果有那麼一個機會,有那麼一個人,能讓你暫時忘卻所有的壓力和煩惱,恐怕沒有人會不心動。
面對著這樣的誘惑,如果我們跟隨內心的渴望,放任自己的行為和激情,讓思想深處的「本我」佔了上風,走到最後,就是另一版《失樂園》。
如果我們在短暫的迷失之後,「自我」意識覺醒,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揮慧劍斬情絲,再次回歸家庭,和愛人攜手並肩,共度餘生,就成了另外一本《紫陽花日記》。
無論如何選擇,其實都無法評判是對是錯,就看在我們內心深處,激情和理智孰強孰弱了。只是世事終難兩全,激情和安寧只能二選一,永遠無法兩全其美。
作者簡介:陌陌村語,一個熱愛文字的小女人。一杯茶,一本書,心有陽光,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