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艦大炮」時代的終結,淺談傳統中鋒在現代NBA的沒落

2020-12-22 阿飛說籃球

巨艦大炮時代的海戰,講究的是「船堅炮利」,作為那個時代海戰的王者,噸位巨大的戰列艦在各國的海軍中扮演著極度重要的角色。象徵著榮耀、戰術地位和最強戰力,兩軍海上交戰的高潮部分總會演變成雙方王牌戰列艦火力全開的對轟。那讓人血脈僨張的畫面,足以成為近代海戰史上最為經典的代表作被載入史冊。

然而在二戰中短暫步入了巔峰的戰列艦,卻因為航母的出現、來自飛機的空中打擊以及潛在的飛彈遠程威脅,被撼動了不可一世的霸主地位。於是往日裡象徵無上榮耀、承載各國海軍光榮戰史的戰列艦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遠程打擊能力的航空母艦以及配套的多棲戰鬥模式的興起。

海上巨無霸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同樣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BA都是由中鋒統治的,畢竟籃球本質上是一項長人運動。「四大中鋒」時代之後,我們仍能看到逐漸老去的奧尼爾和姚明的對抗,為我們獻上一場場經典的比賽,感受「籃下巨無霸」的餘威之勢。

在姚明之後,我們曾對久久不能在低位腳步和背身技術上取得進展的霍華德是否能接過中鋒大旗產生過擔憂,也對被譽為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的奧登反覆受傷最後未能兌現天賦感到遺憾。卻不曾想到再往後,往昔那些被當做建隊基石,擁有無上戰術地位,在內線翻江倒海的內線巨無霸們居然銷聲匿跡,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曾經的大中鋒們也像戰列艦般,無往不利

小球時代的來臨,迅速壓榨著傳統內線們的生存空間,他們不再是球隊們青睞有加的寵兒,他們被指派為那些明星後衛、明星側翼們擋拆,老老實實地吃餅和搶籃板,僅此而已。如果你不滿足於此,想要更進一步,那麼你必須在三分線外有所建樹,而不是和很多年前那樣統治三秒區附近的地方——如今那兒被騰出來,供後衛和鋒線們盡情施展他們的運動天賦。

傳統中鋒曾經光芒萬丈,如今卻日薄西山的現狀

隨著傳統中鋒的日漸式微,又有多少人還記得他們曾經的輝煌歲月,把目光回放到上世紀90年代的「四大中鋒」時代,那個籠罩在神的陰霾中,卻依舊由四個傳奇中鋒的光輝所照亮的年代。

大中鋒因出色表現對獎項的壟斷,到如今顆粒無收在喬丹第一次退役的1993-94賽季,那一年的MVP評選幾乎變成了四大中鋒的表演盛宴,票選環節前五名中有四名被他們佔據,排名第三的皮蓬被夾在中間。可憐尤因場均24.5分11.2籃板2.7蓋帽的表現連個最佳三陣都沒能拿到,無他,另外三人的表現更加勁爆——奧拉朱旺27.3分11.9籃板3.7蓋帽,大衛-羅賓遜29.8分10.7籃板3.3蓋帽,奧尼爾29.3分13.2籃板2.9蓋帽。

如果不是籃球之神的橫空出世,並一統NBA長達數年之久,也許90年代中期理應是屬於四大中鋒分庭抗禮、群雄割據的年代。

論資排輩,NBA歷史上第一個超巨就是出自中鋒位置,喬治-麥肯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球隊,是公認的改變了這項運動規則和提升巨大影響力的巨星。再往後到「一時瑜亮」的拉塞爾和張伯倫,天縱奇才的賈巴爾,第一位高中球員摩西-馬龍,他們身為中鋒,用自己的表現維繫著屬於內線霸主的榮耀。自1956年開始評選常規賽MVP到1983年這28年間,共出過25位中鋒位置的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當選率89.3%。其中,當選MVP達到兩次以上的均是中鋒位置的球員,足見大中鋒們對這項運動的影響和統治之久

55-82年間大中鋒對MVP的壟斷

把目光收回到現在的聯盟,從新千禧年開始,中鋒的狀況就開始了走下坡路。特別是近十年,你會發現內線巨無霸們幾乎和MVP的評選絕緣。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全明星正賽的票選環節,聯盟為了入選的球員的實力能更有說服力,更迎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在2012-13賽季取消了全明星正賽的中鋒位置,改為三名前場球員和兩名後場球員

這對於往日的長人巨星們而言簡直是奇恥大辱,原本前人種樹後人成蔭,結果前輩們用了幾十年奠定的霸主地位,短短幾年就被現在的中鋒們敗的一乾二淨

曾經貴為建隊核心,如今幹著粗活累活甘當藍領看球時間長的朋友都知道,曾經的大前鋒有另一個說法,被叫做「二中鋒」。那個時候的中鋒,是球隊最穩定的進攻終結點,是防守端的最堅固的大閘,中鋒的水平如何直接決定了一支球隊的戰鬥力強弱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流傳的一個觀點就是:「當你不知道選誰做狀元時,選擇一個兼具即戰力和潛力的中鋒準沒錯。」那NBA的總經理們也是一直這麼做的,公牛隊前總經理傑裡-克勞斯就曾調皮地表示:「我們根本不想選喬丹,可是奧拉朱旺和鮑維都被選走了,我們別無選擇。」

再比如馬賽克隊就非常鍾愛中鋒,歷史上他們獲得過5次狀元籤,分別選中了埃爾文-詹森、約翰-盧卡斯、拉爾夫-桑普森、奧拉朱旺和姚明——5人中4個為中鋒位,其中在83、84年背靠背連續拿到狀元籤並接連選下桑普森和奧拉朱旺這對強力中鋒組合讓人看到他們對內線巨無霸的痴狂程度,當然這對組合也沒讓人失望,合作的第二個賽季就帶隊殺入了總決賽。同樣具有優秀中鋒歷史的魔術隊,歷史上三個狀元籤分別選擇了奧尼爾、克裡斯-韋伯和霍華德,兩個純5號位,一個介於4-5號位的天才大前鋒

總之在古典籃球時代,出任1號位的控球後衛和5號位的中鋒,是最重要的兩個球場位置,他們分攤了大部分球權,前者負責掌控節奏,後者則是攻防兩端的絕對核心,相比之下,中鋒還是更為重要的那一位

喬治-麥肯、賈巴爾、奧尼爾,紫金三代

然而這一切,在這些年的現代籃球理論演變中,變得大不相同。至少在2012年之前,儘管大中鋒們已經漸漸式微,但巨無霸們依舊保留著最後的倔強。志在衝冠的雷霆隊用傑夫-格林和科斯蒂奇換來帕金斯和小土豆,送走機動性更好的傑夫-格林換來帕金斯,就是為了在西部抗衡雙塔坐鎮的湖人、黑白雙熊鎮守的灰熊以及老而彌堅的鄧肯所領銜的馬刺。

但是,熱火掀起的快打旋風打碎了這一設想,被寄予厚望的帕金斯在總決賽的舞臺上僅僅貢獻了場均4.8分6.8籃板外加42.9%的命中率。面對熱火頻頻將大個子拉出來的戰術,在這場「非對稱作戰」的戰役中,傳統中鋒的弱點被原原本本放大在所有人面前,毫無遮掩。

然而,歷史變革的進程根本不給傳統中鋒們喘息的時間,隨著水花兄弟的橫空出世和迅速成長,越來越多的球隊開始嘗試把球權、出手權等資源向外線球員傾斜。待到2014-15賽季科爾執掌勇士教鞭,用他的傳切戰術和「死亡五小」陣容席捲了全聯盟,並奪得總冠軍的時候,大家錯愕地發現時代變了,「跳投」也可以獲得總冠軍。作為球隊首發中鋒的博古特在總決賽的舞臺上僅僅場均出戰18.3分鐘,甚至由於效果不佳,從G4開始勇士主動變陣,把伊戈達拉提上首發,博古特被徹底棄用。

死亡五小帶來的變革,傳統中鋒無從招架

水花兄弟那具有變革意義的三分投射能力,徹底打破了場上的均衡之勢,自1979-80賽季引入三分線以來,他們是第一對兩人三分球命中率均超過四成,且兩人產量之和在6個以上的高效率高產量外線組合。這意味著當他們以四成命中率投中三分時,如果你僅僅只用兩分球給予回應那麼你的命中率起碼要達到六成以上。考慮到他們的產量,讓這個時代的中鋒們在低位一個一個鑿顯然是無法與動輒場均命中12個三分球這樣的得分效率相抗衡的。

2004年開始三分球利用率持續走高

於是乎,逐漸藍領化成為了傳統中鋒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要麼接受邊緣化,要麼苦練三分成為拉開空間工具人中的一員。

曾經拿著隊內第一高薪地位尊崇,如今在自由市場無人問津作為江湖的傳說,喬丹在1996-97賽季籤下的3014萬美元的大合同曠古爍今——倒不是說合同金額無法超越,但結合那一年僅僅2436萬美元的工資帽,老爺子的合同超帽24%,這樣的壯舉再也無人可以複製。公牛願意給這樣的合同和尼克斯的搶人舉動不無關係,尤因主動降薪至300萬,騰出1000多萬的薪金空間,加上紐約和聯盟申請的1000多萬不計入工資帽的商業合同,湊足了3000萬送至喬丹面前,導致公牛不得不咬牙跟上。

那麼在喬丹爭奪戰中失敗的尼克斯,給了當家球星尤因怎樣的續約合同呢?1997-98賽季,尤因的合同金額為2050萬元,那個賽季的工資帽也僅僅為2690萬美元,尤因一個人的薪資就佔去了整整74.3%一「神」之下,萬人之上。另外三大中鋒也不遑多讓。

時至今日,大中鋒們卻不再是自由市場被爭相哄搶的對象。頂級外線球員的家門外,在休賽季總是一副門庭若市的熱鬧景象,而門可羅雀的中鋒球員們的家門背後,箇中心酸又有誰人知。

在2018-19賽季打出場均20.8分+12籃板的現象級表現後,武切維奇生涯首次入選全明星,這對於身處合同年的他而言是重大利好。然而,當他真正進入自由市場後,卻發現自己幾乎處於一個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武切維奇的心酸誰人能知

老闆們揮舞著支票本追逐著杜蘭特、萊昂納德、歐文甚至是幾乎鐵定留隊的湯普森,卻沒有人願意垂青一下在旁安靜等待問詢的武切維奇。最終,白魔獸也僅僅只是和球隊籤訂了一份4年一億,平均每年2500萬的合同而已。這樣的價格可能比一個優質3D球員多不了太多,和杜蘭特之流動輒4年1.6億的頂薪一比更是相去甚遠。

時代巨變,幕後的推手究竟是誰

如同戰列艦逐漸淪為現代海戰的看客,傳統中鋒們在賽場上的統治力也不復存在,這其中自然有自身實力下滑的因素,當然也免不了外界因素的變化。

規則的改變對外線球員越來越有利1..聯防合法化

為了限制阿倫-艾佛森和沙奎-奧尼爾這樣級別的超級巨星的單打能力,從2001-02賽季開始,NBA廢止了使用長達67年「非法聯防」規則。

這一改變,大大限制了具有超強低位單吃能力的強力中鋒在進攻端的表現。以奧尼爾為例,在聯防合法化的那個賽季,從他開始伸手要球開始,身邊就會有至少三名球員圍繞著他,大大增加了他接球和出手的難度。但憑藉出色的身體素質和外線科比的牽制,他的場均得分只是下降了2.1分,仍處於大殺器的級別。

聯防合法化對奧尼爾的影響

但在湖人取得新禧年首個三連冠後,大鯊魚決定對困擾自己已久的小腳趾進行手術,結果手術後喪失了部分運動能力的奧尼爾,再也沒有了之前打破聯防的能力。在2003-04賽季痊癒歸來後,奧尼爾的場均得分驟降至21.5分,失去了以往的統治力。

2.防守三秒的引入

為了避免聯防合法化導致內線防守球員扎堆,影響比賽進攻的流暢性,防守三秒規則應運而生。從效果上來看,把鎮守禁飛區的大中鋒們調離三秒區,使他們失去在防守端賴以生存的蹲坑式防守,轉而讓外線球員可以輕鬆獲得攻框的機會。

最常見的二三聯防

確實,在比賽的感官體驗上有所改善,但最大的犧牲者——中鋒位置的球員們找誰說理去?在這幾個賽季裡我們愈發會發現,面對小個子們通過擋拆獲得的「小打大」機會,大量低位防守紮實,籃板能力優秀的大中鋒們,因為橫移速度慢跟不上外線球員的腳步,被打的甚至於上不了場。

而像濃眉哥和追夢格林,這樣腳步快,協防意識出眾的內線球員,逐漸成為了防守端更合適的內線人選。

3.外線球員的狂歡——No Handcheck

2003-04賽季,得分榜前十的球員中只有榮膺得分王的麥迪場均得分超過25分,低下的得分效率和讓人昏昏欲睡的場上畫面造成了NBA收視率的災難,史稱「NBA籃筐縮小事件」。為了挽救收視率,聯盟決定大力推行No handcheck規則,在2004-05賽季開始普及,並於2005-06賽季吹罰嚴厲程度到達頂峰。

No handcheck規則:在罰球區前,對面框突破前進者不能進行任何手上的頂觸和幹擾。對應Handcheck,指用手接觸對方的身體來跟蹤對手的位置。

03-06賽季屬於外線球員的得分盛宴

於是乎,2005-05賽季變成了外線球員的得分盛宴,科比榮膺得分王拿到的場均35.4分,往前數要排到86-87賽季喬丹拿到的場均37.1分,往後看直到18-19賽季哈登場均的36.1分才打破了記錄。然而快樂是屬於外線球員的,大中鋒們什麼都沒有

允許handcheck時的外線防守

由於犯規尺度吹罰的問題,被趕出三秒區的大中鋒們,在防守端的存在感愈發薄弱。而進攻端由於缺乏自主推進的能力,球權比重也無法和鼎盛時期相比。

新一代年輕球員的運動天賦籃球理論不斷進化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球員們越來越好的身體天賦給了現代籃球理論實現的可能。如今的NBA湧現出了許多位置感模糊的新生代球員,比如身高2米08的杜蘭特,擁有2米25的臂展,內線的胚子卻在場上司職小前鋒,在場上的對位上造成天然的錯位優勢。

又比如新一代內線的佼佼者,安東尼-戴維斯,身高2米08,臂展2米27,他的打法中我們幾乎很少能看到傳統內線的影子,儘管全能的身手為他贏得了「全能戰士」的讚譽,但也讓他看起來更像是披著內線皮的大個鋒線球員。

身手全能的戴維斯才是這個時代需要的

前不久,「微笑刺客」伊塞亞-託馬斯曾表示,如今的聯盟至少有十名球員的身體天賦和麥可-喬丹不相上下。這句話其中是夾雜著不少主觀意味,但平心而論,如今聯盟內球員的身體素質確實有了質的飛躍。驚人的臂展+出色的跑跳能力,這極大地縮小了曾經橫亙在大中鋒球員和矮個球員之間的鴻溝

兼具身高、臂展、運動能力,能投籃能運球能搶籃板的全能型球員更符合教練們的喜好。按照帕特-萊利的現代籃球理論:未來的賽場上,將會由5個2.05米身高的搖擺人組成的隊伍上場比賽,位置將會徹底模糊。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五個杜蘭特或者五個詹姆斯在一個隊打球。

從現在籃球的規則演變和球風進化角度來看,萊利的理論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而機動性差,缺乏主動處理球能力的傳統中鋒很可能再無抬頭之日。

傳統中鋒們確實功力不如上一代奧尼爾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巔峰的自己和姚明能夠輕鬆終結現在的小球時代,所謂的「五小」,在他看來仿佛「送分童子」。當然,身為名宿的他當然有這份驕傲的資本。反觀如今的傳統大個子們,他們的內線自主得分能力根本打不穿聯防,得分效率也不足以影響場上的勝利天平

出道時被譽為「小球時代終結者」的恩比德,歷經幾個賽季的洗禮,如今卻變得越來越喜歡飄在外面投籃,這個賽季「大帝」在10-16英尺和16-23英尺的範圍內,出手佔比分別增加了5.8個%和5個%,本應是他舞臺的0-3英尺和3-10英尺的範圍內,出手佔比卻分別下降9.7%和2.2%。

誠然,他的背身單打效率達到了每回合能夠拿到1.12分,冠絕全聯盟,也為自己這幾個賽季以來的最高,但要知道這樣的背打效率建立在他場均能博到8.7次的罰球出手基礎上。事實上,善於學習的恩比德正在打的越來越「聰明」,喜歡省力的跳投,會找對抗博犯規。然而在比賽上升到白熱化的關鍵回合時,裁判不會輕易想哨,缺乏足夠得分把握的他卻每每和裁判喋喋不休的抱怨。

其他的大中鋒們的表現就更為乏善可陳了。事實上,即使你的背打效率能達到1.12分/每回合,依舊不會是小球時代教練的首選,畢竟通過擋拆、傳切、手遞手等獲得的三分及攻框機會,能讓得分更為容易,相反,當大中鋒在背打的時候,場上四個隊友只能拉開默默地做四名看客而已。

新形勢下,內線巨無霸們又該何去何從

1992年,最後一艘依阿華級戰列艦「密蘇裡號」也宣布退役,作為1945年日本投降時的受降艦,密蘇裡號承載了戰列艦最後的榮耀。如今的傳統中鋒們也來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是被時代無情地淘汰還是主動適應這個時代,巨無霸又該何去何從?

化身巡洋艦,升級自己的武器庫。巡洋艦曾和戰列艦一併逐漸退出了海軍裝備庫,但隨著飛彈、核動力、電子裝備的出現,巡洋艦又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春,從艦炮為主的裝備變為大型飛彈的首選載體,巡洋艦又變成了現代化艦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樣的,NBA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中鋒球員在出手選擇上和魔球理論高度重合。比如本賽季場均出手7.9記三分命中率高達41.2%的唐斯,無論是產量還是效率,都足以媲美頂尖射手,稱他為「最會投三分的中鋒」也不為過;又比如曾經的低位大殺器大洛佩茲,開發出一手三分遠投後,成為了雄鹿完美的爭冠拼圖,煥發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二春。化身驅逐艦,為航母保駕護航。沒有驅逐艦保護的航母非常脆弱,在擁有極強火力的同時,落單的航母甚至可能會毀於一艘潛艇、一枚魚雷,但有了驅逐艦的保護,航母完全不用擔心水下的威脅,只需要把精力全部投入於遠程打擊即可。同樣的,如今的中鋒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群體,就是這樣「藍領化」即插即用的球員。比如戈貝爾、懷特塞德、卡佩拉之流,他們可以保護好籃板,可以在外線球員失位的時候及時趕到協防,而在進攻端,只需要做好安心吃餅的任務,完全不需要更多多餘的球權佔用。化身護衛艦,承擔巡邏、警戒和偵查任務。護衛艦在現代化艦隊中仿佛是耳鼻的作用,承擔警戒、巡邏和發現敵人的任務。那麼如今的中鋒中也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不再執著於低位的搏殺,而是提到高位承擔起策應和組織進攻的任務,他們的傳球功力和球場視野,絲毫不輸控衛,在線發牌玩的有模有樣。代表人物就是約基奇和凱爾特人時期的霍福德,作為球隊進攻中的軸,利用自己的身材優勢,給隊友提供高質量的掩護,並把手上的球及時地送到空位隊友的手上。

當然也有繼續堅持在低位有所斬獲的,恩比德比出道時期整整增重了50磅,雖然身上掛肉給他的膝蓋帶來了很大的負擔,但切切實實讓他的低位進攻更加紮實,效率逐年提升。

結語

如同最終被歷史淘汰的戰列艦一般,如今的傳統中鋒們正在接受現代籃球理念的巨大衝擊。是主動求變去擁抱小球時代,還是被動接受自己角色定位的轉變,亦或是繼續打磨低位技術以求改變這個時代的走向?

每個中鋒心中都有著自己為之努力的方向,究竟如同帕特-萊利所預想的那樣,在不久的將來被徹底拋棄,還是由橫空出世的低位大殺器重現往日的榮光,未來就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經過了這一時代,海戰的主要戰場已經拓展到空中,航空母艦成為了決定勝負的主要武器。這對工業基礎一般、自然資源匱乏、以戰爭掠奪為主要生存手段的國家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這其中,尤以英國和日本為最。英國人二戰之後,曾經輝煌的皇家海軍直接淪為了二流。而日本,仍然抱著自己的海戰思想死不撒手,並且為了證明自己海戰思想的正確性,造出了一級站立在戰列艦頂端的巨艦:大和級戰列艦。
  • 為何小球時代導致了中鋒沒落?艾頓、懷特塞德都開始訓練三分了
    事實上,如今的中鋒凋零可以說是不可逆的事實了,名宿奧尼爾也表示,如今聯盟的中鋒,只有恩比德能夠在他的時代生存下去,其他的中鋒都太軟了,甚至於,聯盟五大中鋒裡面,武切維奇都能夠上榜,可想而知中鋒凋零到了什麼程度。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在2020年的今天,由於現代大型水面艦艇造價高,使用成本高,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獨立研製生產萬噸級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在二戰中,戰列艦作為巨艦和大炮的代表,是美日海軍發展的重點,其中愛荷華級戰列艦和大和級戰列艦是美日戰列艦的巔峰之作。但隨著航母的快速發展,戰列艦的缺點越來越明顯,理論上如果一方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戰列艦是岸上火力支援的最佳武器,但日本由於綜合國力和高層決策的原因,這種觀念早已過時,大和級戰列艦的結果不言而喻。
  • 巨艦大炮時代王者,一次齊射能打沉一艘驅逐艦,戰列艦到底有多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海軍歷史已經從「巨艦大炮」主義過渡到海洋制空權爭奪時代。新的時代帶來了新的王者,而新王登基總是伴隨著老王的退位。作為上一個時代的王者——戰列艦至今還給我們留下許多迷惑等待解開。但正所謂天下沒有不倒的王牌,戰列艦最終還是敗給了時代。而戰列艦巔峰之作——大和號也被美國航母艦載機擊沉。靈活和超視距攻擊方式取代了火炮。一個新的時代隨著飛機的隆隆聲已經來臨。80年代初,美國決定對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新澤西號、威斯康星和密蘇裡三艘戰列艦接受了改裝。
  • ——戈貝爾為什麼能拿歷史第一中鋒合同
    但在如今魔獸、懷特塞德拿底薪、德拉蒙德沒人要的這個時代,戈貝爾卻有著不一樣的特質。 在保留了傳統中鋒護筐和封蓋的屬性之外,戈貝爾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防守覆蓋面積:從罰球線到籃筐之間,他可以憑藉長臂和步伐一個人幹擾到持球手、內切者兩個攻擊選項,而且很少失位。
  • 終於明白為什麼NBA放棄傳統中鋒,看完分析,豁然開朗
    終於明白為什麼NBA放棄傳統中鋒,看完分析,豁然開朗。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傳統中鋒被毀並不完全因為規則的修改,更不是因為某件事或者某個人。而是敗給了潮流,正和中山先生說的一樣,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傳統中鋒就是被「勢」帶出了歷史舞臺。
  • 解析|約翰柯林斯,最具潛力的時代中鋒!老鷹崛起路上重要的拼圖
    解析|約翰柯林斯,最具潛力的時代中鋒!作為新時代中鋒,柯林斯具備現代籃球對於大個子的所有要求:彈跳能力出眾,可以完成護框任務和空中作業,擋拆質量高且能突能投,還有不錯的策應球能力,非常符合小球時代中鋒的技術特點。而老鷹作為一支新時代球隊,柯林斯的技術特點與小球時代對於中鋒要求相契合,因此,他儼然已是老鷹崛起之路不可或缺的元素。
  • ——小球時代奪冠難道一定要「N巨頭」?
    如果把nba所有球星放到街球場一對一單挑,歐文幾乎可以完爆所有2米以下的同事,他的中遠距離投籃、持球突破和籃下終結能力,甚至是單防水平在同位置中都是最頂級的存在。 可是籃球一旦上升到5V5的層次,歐文的在串聯組織上的短板就顯現出來,nba歷史上最容易提高球隊成績的位置就是出色的組織後衛與中鋒,可是歐文在生涯前三年獨自帶隊騎士期間78勝168負,從來沒有進過季後賽,而離開騎士加盟凱爾特人後又跟球隊經歷了近五年來最失敗的一次季後賽,而今年他在籃網,他帶隊的效果甚至不如丁維迪和勒維特,他不缺陣時球隊的表現反而更佳。
  • 「NBA」史蒂文·亞當斯是當代NBA球隊嚮往的傳統中鋒
    當幾乎所有NBA的內線球員們都在慢慢的轉變為節奏性和空間型內線的時候,史蒂文·亞當斯卻很快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長為NBA最好的中鋒之一。雖然喬爾·恩比德、艾爾·霍福德、馬克·加索爾、安東尼·戴維斯以及其他大多數人都在進攻端走出三秒區開發外線投籃,重新定義內線球員,但是亞當斯沒有。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星際戰列艦幻想
    此舉曾被有心人解讀為他要恢復美海軍戰列艦遠洋巡航,雖然消息最後被證明為不真,但傳統上人們將戰列艦視為體現國家實力的代表神器,這種「大炮巨艦」感情也由此可見一斑 多鉚蒸鋼:「多炮塔神教」亞文化 20世紀末,隨著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在海灣戰爭後的陸續退役、封存、除名,大艦巨炮時代正式走入了歷史。
  • nba的王者球員!那些統治nba的神級球員有哪些?
    nba是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舞臺,每個階段都有個神一樣存在的超級巨星,今天小編就來整理一下每個階段統治nba的超級巨星。魔術師:詹森在喬丹之前的超級巨星,可以說nba80-90年代裡,詹森一人便統治著整個nba,一人便在10年裡拿下來了五個冠軍,可以說是張伯倫之後無人可敵的人物。
  • 新年捍衛制海權 179《第一艦隊》巨艦大炮演繹真男人
    179《第一艦隊》是一款以二戰海戰為背景的策略遊戲,巨艦大炮、航母轟炸、潛艇伏擊的海陸空視覺衝擊,七大洲五大洋的宏觀場景與全天候三國混戰的刺激,大量知名艦船與傳奇艦長的高度還原,讓玩家充分體驗海戰的宏偉和壯烈。
  • NBA四大中鋒的時代,歷史中最純粹的籃球記憶
    NBA四大中鋒的說法源於90年代以中鋒為球隊核心的打法,那時由最強的四個代表奧拉朱旺、大衛羅賓遜、奧尼爾、尤因統稱為「四大中鋒」。以中鋒為核心可以說是最能體現籃球運動的打法,身體天賦的正面交鋒、激烈的肌肉碰撞、細膩的內線技術體現得淋漓盡致。
  • 凱音C9這臺」磚式便攜耳放「,帶你夢回大炮巨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大炮巨艦的巔峰,然而悲催的是巔峰即末路,甫一開戰大家都懵逼的發現時代變得真快,航母忽然徹徹底底取代了戰列艦成了海戰的主角,皮糙肉厚炮粗也沒用,在艦載機面前只有抱頭挨打的份兒! 然而,還就真有人不怕寂寞,不按著別人的節奏去想事情,當全世界都告訴他這玩意兒過時了的時候,他說「我不這麼認為」,然後一個燈泡一個鋼板的,把新時代的大炮巨艦給砸了出來。
  • 自姚明之後,為何中鋒會勾手的越來越少?小球時代是其中一個原因
    曾幾何時,中鋒球員一直都是每個球隊所熱愛的。縱觀前幾十年的選秀順位,有不少球隊在選擇新秀球員時都熱衷於將中鋒作為首選項。 因為那個時代,大家傳統的觀念就是「得中鋒者得天下」。同時中鋒球員在身高上的高度,讓他們在搶籃板方面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籃球場上能夠控制籃板,就表示著有著話語權。
  • 湖人隊內球員身高一覽,詹姆斯又長高3公分,最矮是中鋒?
    身高對於籃球這項運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身高越高也就意味著在籃球上的優勢越大,對於nba來說則更是這樣,但身高因素不是絕對的,不管是高是矮,對於籃球的熱愛都是一樣的,聯盟中也有一些矮個子球員依然打出了自己的價值。
  • 細數被姚老大打爆過的五個nba巨星中鋒
    姚明作為第一個以亞洲血統的nba狀元秀,也是第一個沒打過NCAA的外籍狀元秀,進入nba就遭到了多方質疑,但是姚老大還是憑藉自身的努力打破質疑,最終在NBA站穩了腳跟,下面我們細數一下那些被姚老大「欺負過」的nba超級內線。
  • NBA史上最強落選秀——本·華萊士
    本·華萊士1974年出生,司職中鋒,1996年的落選秀,綽號大本!大家都知道1996年的選秀質量是非常高的,大本雖然在當年落選,但是隨後籤約奇才,這給了他進入nba的機會,他也抓住了機會,為奇才隊效力了三年,最後一年的數據已經來到了場均6分,8.3個籃板,1.1次搶斷,2次蓋帽!
  • NBA中長相最「怪異」的5大球星:戴維斯尷尬上榜,榜首長得像猩猩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nba裡面長相最奇特的五大球星。卡塞爾卡塞爾球員時代並沒有太大名氣,只是有著一手精準的中遠投。但是說起他的相貌就令人印象深刻了,卡塞爾長得奇醜無比,他的五官和他的光頭結合在一起使人聯想到外星人。卡塞爾生涯獲得過3次總冠軍,其中兩次是在火箭隊獲得。
  • 盤點NBA因傷隕落的十名天才球星:科比高居第二!
    所謂傷病猛於虎,這話對於nba的球員不假,nba球員最怕遇到能夠摧毀職業生涯的疾病,有許多天才球員都毀於傷病,下面讓我們盤點一下這些曾經的天才球員。 8.斯塔德邁爾 斯塔德邁爾在2002年選秀大會上,以第1輪第9順位被太陽隊選中,作為一名中鋒球員,斯塔德邁爾天賦異稟,球迷親切地稱他為小霸王,他在籃下的終結能力在那個時代絕對是數一數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