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成了臺北電影獎贏家,還有幾部片你也值得看

2021-01-10 網易娛樂

第十九屆臺北電影獎頒獎禮 7 月 15 日晚間在臺北中山堂舉行。先前就受到不少人關注的《大佛普拉斯》,不負眾望成了本屆大贏家,一共拿下五個獎項,包含最高獎項 「百萬首獎」 以及最佳劇情長片等獎。

《大佛普拉斯》是黃信堯的首部劇情長片,改編自過去他所拍攝的短片《大佛》。這次拍攝長片,依舊保留了過去一貫的黑色喜劇風格,並以此描述社會底層人的生活中遇上的一些荒謬事件。

不少臺灣影評人看後皆表示這是一部深具臺灣本土與草根性的重要作品。

而評審團給《大佛普拉斯》的得獎理由是,」導演黃信堯拍攝紀錄片十餘年,在首部劇情長片裡帶入他紀錄片慣用的風格,充滿自信和詼諧地處理自己土地上的故事與情感。」

2011 年黃信堯曾以紀錄片《沉沒之島》拿下當年的臺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與百萬首獎,也就是說,今年是黃信堯第二次拿下臺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

臺北電影獎今年共有 293 件作品報名,40 部作品獲得提名,其中新銳導演的作品佔了 50% 以上。擔任臺北電影節主席的李屏賓,先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結果完全符合臺北電影節支持創新的目的。

今年的最佳導演頒給了短片《野潮》的導演呂柏勳,這是他在學時期所拍攝的短片作品。評委惠英紅強調,與其他導演在市場上所能獲得的資源相比,她認為更該發揮此獎項的精神,鼓勵一個剛出頭的導演。

而本屆評審團主席田壯壯,會後受訪則補充對於呂柏勳的讚賞,」我覺得他非常有才氣,可能你不一定喜歡一部電影,但同樣都是幹這行的,就是感覺得出來他是不是有才氣」。

除了在獎項數上表現亮眼的《大佛普拉斯》,七月初剛獲得第十一屆 FIRST 影展提名的黃熙導演《強尼.凱克》,這次也拿了四個獎項,包含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以及最佳攝影。

尚未有任何作品的黃熙導演,之所以在作品上影前就能獲得如此大的關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過去在侯孝賢導演團隊底下協助拍攝電影,首部長片作品也獲得了侯孝賢團隊資源的幫助。

有些人認為,相較於其他新銳導演,黃熙的製作團隊已經相當資深。對此,黃熙在接受《好奇心日報》訪問時,也說明自己一概接受大家的批評指教,畢竟他自認在電影這條路上,確實受到侯孝賢影響極深。

在得知獲得最佳編劇獎時,黃熙激動地說:「我最要感謝的人真的是曹媽媽,她在我人生低潮時鼓勵我去寫點故事」,而這個黃熙口中暱稱為「媽媽」的人,正是侯孝賢的夫人曹寶鳳女士。

《強尼.凱克》並不是一個非常容易說出故事劇情的電影,導演黃熙將鏡頭鎖定在臺北市裡幾種不同生活樣貌的居民,試圖傳達出人與都市之間的微妙情感。

關於這點,就連黃熙自己也認同,他對我們說 」我的故事,其實沒有想過結構性,這部分可能受到侯導的建構,我不是在寫事,而是在寫人」。

除了故事,在導戲上也是承襲了侯孝賢的導演方法 「我基本上不喊 action 和 cut ,主要就是希望不要讓演員們感覺在演,而《強尼.凱克》的故事很大一部分都是拜演員所賜。」

擔任本屆評委的編劇梅峰,會後受訪時說,「《強尼.凱克》在創作上沒有模式化,也沒有靠近商業類型,我們更看重他的自由感,以及對日常生活的觀察,這是我覺得他要勝出的原因。

梅峰也認同《強尼.凱克》的確會看見侯孝賢的影子。但他進一步補充,更多時候,看到的是臺灣新電影在創作上的自由度。」臺灣新電影就是一種自由感,敘事的自由,表演還原現實生活的細節,生動性,這些都是臺灣新電影美學我們所辨認出來的東西 」。

至於,今年的最佳紀錄片則是頒給二月獲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的同志紀錄片《日常對話》,這是由黃惠偵導演所執導的紀錄片,改編自短片《我和我的 T 媽媽》。

此前,黃惠偵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就說過這部片的生命歷程,在許多時間點上,都與臺灣婚姻平權的進展巧妙地搭在一塊。

今年 5 月 16 日是臺北電影獎公布提名名單的日期,過了一周的 24 日的下午,臺灣在婚姻平權的進展上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或許就如同黃惠偵先前所說的,「好像這件事(電影)同時好像也有某種意義,就是對於同志議題這件事上」。

以下是本屆臺北電影獎完整獲獎名單

百萬首獎:《大佛普拉斯》
最佳劇情長片:《大佛普拉斯》
最佳紀錄片:《日常對話》
最佳短片:《鹹水雞的滋味》
最佳動畫片: 《關於他的故事》
最佳導演獎:呂柏勳 /《野潮》
最佳編劇獎 :黃熙 /《強尼.凱克》
最佳男主角獎:吳慷仁 /《白蟻-欲望謎網》
最佳女主角獎:尹馨 /《川流之島》
最佳男配角獎:黃遠 /《強尼.凱克》
最佳女配角獎:劉引商 /《順雲》
最佳新演員獎:瑞瑪 席丹 / 《強尼.凱克》
最佳攝影獎:姚宏易 /《強尼.凱克》
最佳剪輯獎:賴秀雄 /《大佛普拉斯》
最佳配樂獎:林生祥 /《大佛普拉斯》
最佳美術設計獎:趙思豪
媒體推薦獎:《再見瓦城》
觀眾票選獎:《徐自強的練習題》
楊士琪卓越貢獻獎:詹宏志


題圖與內文圖片皆來自臺北電影節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本文來源:好奇心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臺北電影獎提名公布,來看看今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臺灣電影
    此外,,鼓勵新銳導演,肯定電影美學,除了主要獎項臺北電影獎之外,也固定舉辦國際新導演競賽。臺北電影節成立之初就是為了與當時的金馬獎做出區隔臺北電影獎共有四個項目的提名,分別是劇情長片、紀錄片、動畫片與短片,每個項目會選出十部的提名影片。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一般的電影獎項,臺北電影獎並不會單獨列出演員的提名名單,只要有被提名的作品,片中所有的演員都可以角逐演員獎項。
  • 第54屆金馬獎落幕 《大佛普拉斯》拿下5項大獎成最大贏家
    黃信堯導演的作品《大佛普拉斯》奪得了最佳新導演等5項獎項成為最大贏家 。《嘉年華》導演文晏從一同入圍的兩位女導演張艾嘉和許鞍華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佳導演獎。《老獸》的主演塗們成為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得主則是《阿莉芙》中的陳竹昇。
  • 臺北電影獎名單出爐 尹馨擊敗舒淇封后
    2017第19屆臺北電影獎昨天(7月15日)晚間舉行頒獎典禮,男主角由《白蟻-欲望謎網》吳慷仁獲得,女主角則是爆冷由《川流之島》的尹馨擊敗《健忘村》的舒淇獲得。而本屆的百萬首獎由《大佛普拉斯》獲得,本片除了獲得百萬首獎外,還囊括了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剪輯、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配樂等五項打獎,堪稱是本屆最大贏家。   獲得最佳男主角的吳慷仁是他第一次拿到此獎項,他在頒獎典禮上感謝啟蒙老師李啟源,並表示希望能繼續當一個演員,帶給更多人夢想。
  • 歡迎來到花式讚美《大佛普拉斯》無獎大賽現場!
    臺北電影獎5項大獎(百萬首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美術設計),各種花式讚美《大佛普拉斯》的文章,層出不窮《大佛普拉斯》是值得被如此讚美的粉絲數百萬的「17歲少女老司機」【吐槽電影院】直接說《大佛》是2017年最好的華語片,這個,幾乎沒有異議原文點此
  • 你好洛杉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候選《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來了!
    中視傳媒送你去與導演面對面。多倫多國際電影節NETPAC大獎臺灣金馬獎10項提名5項大獎臺北電影節包括最佳影片等5項大獎亞洲電影獎 4項提名紐約 新導演 新電影 入圍棕櫚泉電影節 入圍中國迷影精神賞 最佳影片大獎東京國際電影節棕櫚泉國際電影節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釜山國際電影節
  • 金馬獎最大贏家《大佛普拉斯》正在熱映,才2月就被北美觀眾預定年度最佳
    也有人2月就已經開始總結「年度最佳」片單比如看了北美熱映的《大佛普拉斯》的個別觀眾黑白鏡頭拍攝得非常美,每一幀都值得被掛在牆上……難怪這部片子獲了那麼多獎。」——Steve Kopian, Unseen Films「它刷新了黑色電影…就像這一類型中的其它精品一樣,既搞笑又先鋒睿智。」——Stuart Derdeyn, Vancouver Sun
  • 周末薦片:大佛普拉斯
    這就是畢贛的好,他讓不會欣賞詩歌的人欣賞詩歌,他讓不喜歡看文藝片的人喜歡看文藝片。現在,又有一部文藝片,甚至可能比《路邊野餐》還要好,好到我在周末需要專門推薦一次,它就是臺灣導演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大佛普拉斯就是大佛plus,模仿蘋果手機的命名。黃信堯導演原先拍了一部短片《大佛》,在這個基礎上擴展為102分鐘的長片,所以叫做《大佛普拉斯》。
  • 今年臺北電影節的最大贏家
    臺北電影節是一個橫跨上、下半年的影展。
  • 豆瓣8.7臺灣閩南語喜劇犯罪電影《大佛普拉斯》推薦
    ,上映於2017年10月13日,豆瓣評分人數達26萬多,人氣有多高自不必多說,當然這麼高的人氣和評分,獲得的獎項也不能少,其中主要獎項有:臺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獎,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等。
  • 《大佛普拉斯》:佛也有Plus?
    《大佛普拉斯》是紀錄片導演黃信堯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在他的紀錄片《沉沒之島》獲得臺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之前,黃信堯就一直在關注臺灣社會的底層生態,也曾投入多項社會運動,在拍攝了多年的紀錄片之後,終於從短片《大佛》開始進入劇情電影的世界。
  • 電影《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
    2017年10月13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一個多月後,《血觀音》上映,兩部類型相似,內容雖不同,卻同樣精彩的電影不約而同地被看過的影迷拿來做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在第54屆臺北金馬影展上,獲得10項提名觀眾口碑極佳的《大佛普拉斯》卻不敵獲得7項提名的《血觀音》,後者將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一一收穫囊中,成為金馬最大贏家。究竟哪一部是你心中的最佳,相信還是要看過才能知道。
  • 影獎 | 2017年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完整獲獎名單
    11月25日,第54屆金馬獎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
  • 《大佛普拉斯》 :展示人性「荒謬」和「荒誕」 更新臺灣電影面貌
    電影《大佛普拉斯》海報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西媒稱,黃信堯執導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大獲成功,令他成為臺灣電影界的新星,得到李安、侯孝賢、蔡明亮等國際導演的肯定。據埃菲社2月6日報導,黃信堯1973年出生於臺灣重要文化中心臺南市,2014年他的短片《大佛》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當時擔任評審的導演鍾孟宏看中其獨特的黑色幽默與臺灣生命力,主動提議將其發展為長片。鍾孟宏也為該片擔任監製。
  • 電影不要廢話太多!《大佛普拉斯》攝影再次入圍金馬獎
    中島長雄掌鏡的長片《小美》,導演黃榮昇執導了200多部廣告之後,首部劇情長片就入選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單元丶香港電影節開幕片和本屆金馬獎3項提名。金馬影展進入到了第三天,今日早上播映了入圍最佳攝影丶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丶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三項提名的臺灣本土電影《小美》。可能因為12月1日就要上院線的緣故,《小美》在金馬僅排了這一個場次的放映。
  • 《大佛普拉斯》惠州站|準予上映 第四場:「眾生普度」
    階級的固化   這絕對是一部你看的時候會笑的電影。作品成就:第54屆臺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黃信堯、最佳新導演—黃信堯、最佳攝影—鍾孟宏、最佳原創配樂—林生祥、最佳原創歌曲—林生祥第19屆臺北電影節臺北電影獎—百萬首獎、臺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剪輯獎—賴秀雄
  • 被認為是金馬獎最大贏家,《大佛普拉斯》笑了
    而我只能說一個人一種心境,你活成了什麼樣子、活到了多大歲數,多數時候真的完全取決於你的心境如何。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由導演黃信堯將自己當初那部20多分鐘的短片《大佛》擴充以後得來的劇情長片,也就是短片加長版,乾脆就叫《大佛普拉斯》咯。
  • 電影《大佛普拉斯》:現實一片黑白灰暗,彩色的永遠是別人的世界
    鍾孟宏、葉如芬監製,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金馬獎十項入圍,囊括了最佳新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攝影、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剪輯等十項提名,儼然是當年金馬入圍名單的最大贏家。作為一部要走進院線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做了很大膽的嘗試,全黑白的影像搭配臺語發音,讓人想起五十年代的黑白臺語片,但經過導演黃信堯的黑色幽默風格式口白在旁講解,插入導演本身想傳達的核心概念,相信即使是一般觀眾也不會覺得難以觀看或是感覺枯燥。導演積極地想打破電影的「第四道牆」,讓演員或口白跳脫電影的劇情對觀眾說話,與其說《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更像是電影與紀錄片的結合。
  • 《大佛普拉斯》:一部值得一看的黑白電影
    《大佛普拉斯》最被討論也較受爭議的,是導演黃信堯貫穿全片的旁白。導演在這裡扮演了「弁士」的角色。我用「扮演」這個詞,是因為「弁士」是要在電影院現場做個人解說的人,本片實現的效果是讓我們感覺到導演在場,其實並不在。如同我們跟隨著片中的菜埔和肚財一起偷窺菜埔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好像我們就在現場,其實也不在。
  • 2017年臺灣金馬獎揭曉,一起看看誰是最大贏家?
    金馬獎結束哪些演員和影片脫穎而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1月25日晚,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老獸》主演塗們和《血觀音》主演惠英紅分別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由《嘉年華》的導演文晏獲得;電影《血觀音》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項重要大獎,成為本屆金馬獎最大贏家。今年金馬獎特地邀來一票傳奇香港大咖擔任頒獎嘉賓,其中「新藝城七大元老」更是全到齊,包含以《開心鬼》系列走的黃百鳴、泰迪羅賓、徐克、施南生、曾志偉。
  • 電影:大佛普拉斯
    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電影信息,這裡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