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遺憾與無奈,世間才有那麼多夢境與鬼故事,人生也因此而有趣

2021-01-10 艾米哥哥

要說2020年末動漫作品哪個最火,《鬼滅之刃》作為一個現象級動漫電影可以說風靡世界,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何以那麼受歡迎?個人覺得就是因為整部《鬼滅之刃》裡,塑造了一個成功的角色就是禰豆子,如果沒有她,不論正在熱映的電影還是已發行的動畫人氣可能只剩不到一半。

禰豆子是誰?她是炭治郎的妹妹,是一個被鬼咬的沒死透的人,放在中國故事裡,就是未完全變成鬼的人,或者未完全脫離人性的鬼,她可以穿梭陰陽界,成為人與鬼交集的關鍵角色。炭治郎背著禰豆子踏上滅鬼復仇旅程,依靠嗅覺靈敏,聞出鬼味,殺妖除魔。

鬼界本身沒什麼好關注的,只因鬼會來到人間,而人也會墮入鬼域,才有了那麼多鬼故事。因此,所有鬼故事裡一定會有人,不會只有鬼。

禰豆子的造型與性格實在太有創意,預料一定會在漫畫、卡通,甚至整個流行文化裡成為經典。如果《鬼滅之刃》可以被美國改編,那麼美國的製作人一定是看上了禰豆子這樣吸睛的角色。

禰豆子為什麼咬著一根短竹棍?其實就是一種口套,可以防止她咬人。鬼為什麼會咬人?是為了吸血,而這樣的鬼習性其實來自西方的鬼故事。《鬼滅之刃》除了吸血,附身也是來自西方傳統,比如禰豆子變得面目猙獰那一幕就是師法《驅魔人》。

《鬼滅之刃》的第二個重要元素是劍道,其實片子裡很大一部分都是劍客的對決場面。呼吸法是什麼?功用如同汽車的渦輪增壓,吸氣以後提升體能爆發力,才能使出各類必殺技。有沒有看到光是呼吸法,就有多少名堂?那些招式的命名與設計背後,都有美學考慮,也可增添角色的個別特色。那些武功對決的場面,如此繁複與華麗,跟布袋戲或皮影戲實在太像,基本上都是一種格鬥藝術與暴力美學,光是這點就能吸引很多觀眾了。

禰豆子本來是人,被鬼殺了以後照理要變鬼,但哥哥炭治郎捨不得,於是決心踏上殺鬼之路,這是不是類似目蓮救母?《鬼滅之刃》看起來是奇幻格鬥,其實內裡是倫理親情悲喜劇,對很多角色的身世背景都有鋪排。

炭治郎的治這個字,凸顯了日本人使用漢字的精巧,片子裡很多人物的命名都是如此。炭治郎是傳統動漫裡的正向人物,跟動漫《科學小飛俠》裡的鐵雄屬於同一個傳統。於是,有沒有注意到炭治郎身旁的善逸與伊之助,在性格上跟他都是互補?這都是角色上的刻意設計。善逸說是沒自信、慮病又有些花痴,這三個特質會不會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是一個值得心理學考察的問題。為什麼伊之助要戴豬頭套?這樣的造型讓你想到了什麼?

這三個人,其實是一個人的三個面向,就好像《西遊記》裡的那三人一樣。《西遊記》是孫悟空的成長小說,而《鬼滅之刃》顯然也是一部以炭治郎為主角的成長漫畫。

古今中外,每個地方都有鬼故事,但著墨力最高的應該是印度佛教。六道輪迴裡有餓鬼道,那裡有各式各樣裝扮與名稱的鬼,《鬼滅之刃》關於鬼的設計,源頭應該就是在此。但佛教裡的鬼並不是人死後的無主靈魂,地獄裡住的也不是鬼,而是死後的人。聖經裡的撒旦並不是鬼,而是墮落的天使,基本上基督教認為鬼跟人並不會接觸。總之,《鬼滅之刃》裡的鬼,乃結合了西方吸血鬼的特質與東方佛教的外形,所塑造的角色。

鬼王或鬼雄叫無慘,等於是鬼的源頭,其他的鬼都是由他分血而來,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被迫成為鬼。注意了,鬼殺隊並不是一律見鬼就殺,有時也會寬恕,讓他們脫離鬼道,回去當人,而人跟鬼的差別就在這裡。

無慘等於是《科學小飛俠》裡的大頭目,連造型都好像。無慘修煉千年,練出了蓋世神功,但最後還是拯救不了自己,因為,情這個字,不是武功,你不可能自己練得出來。

鬼其實是一個隱喻,而無慘其實在生活中到處可見,那些以為把身份地位提到最高,就可掌握人際關係的人,其實到頭來都會發現,你終究還是一隻鬼,沒人愛你。

《鬼滅之刃》電影版把場景設定在列車上,似乎受了韓國電影的影響。電影版也加了大量心理學手法,讓打打殺殺的場面多了一些有趣的面向。最特別是讓人墜入夢境的招式,然後又走進那人的夢境,也就是潛意識,看見了對方的心理底蘊。

當一頭惡鬼看見炭治郎的內心,清澈寬廣乾淨如藍天大海,感動到放下屠刀,這一幕是《鬼滅之刃》做為藝術創作的重大成就。此外,必須自刎才能從被催眠的夢中脫身,也是很漂亮的隱喻。

炭治郎與禰豆子,歷經殺鬼的旅程,讓自己成長,也報了家人被殺的仇恨,但,鬼滅以後呢?家人能夠死而復生嗎?

不能,人不能死而復生,炭治郎從此就是孤單的一個人了。有沒有看到煉獄杏壽郎死前,最在乎還是父親對他的看法?炭治郎永遠無法讓爸媽知道,自己拯救了妹妹,也將復仇的衝動,升華成殺鬼與救人的使命。

人生與人世就是因為有那麼多遺憾與無奈,才會有這麼多夢境與鬼故事。

而人生與人世,不就是因為有這麼多夢境與鬼故事,才這麼有意思麼?

所以帶著遺憾與無奈,還有眾多夢境與鬼故事,繼續快樂行走人生路吧,炭治郎。

相關焦點

  • 評《鬼媽媽》:詭異夾雜著有趣和諷刺,故事設計頗有巧思
    故事發展到一半時,怪物妖婦圖窮見匕,逼迫少女做出選擇,留下還是待會留下?少女本以為第二天醒來會回到現實,但她無奈的發現自己被困住在這個世界,並將面對一個恐怖的怪物妖婦。至此,「鬼怪屋」的3種故事元素成型。罪惡是多方面的,既有少女對欲望世界的沉迷,也有父母的漠視。而怪物妖婦則利用了少女的欲望,創造夢境世界,將其封閉其中。
  • 評《鬼媽媽》:詭異夾雜著有趣和諷刺,故事設計頗有巧思
    最近,粉絲向我推薦了一部電影——《鬼媽媽》——並表示看完後令人難忘。我去查了一下,《鬼媽媽》是一部獲獎頗多的動畫,目前在豆瓣的評分為8.2分,超過14萬人評分。我懷著蠻高的期待看完《鬼媽媽》,應該說整體還是符合預期的。這個電影的畫風很詭異,故事內容很詭異。但仔細琢磨後又發現,這份詭異中夾雜著有趣和諷刺。短短一個半鍾,故事含量卻頗為豐富。這一回,咱們就來聊一聊《鬼媽媽》。
  • 人生總有太多的無奈和遺憾,因為這就是生活,感悟人生會更精彩
    人生總有太多的無奈和遺憾,因為這就是生活。夕陽易逝,歲月消退,容顏不在,花開花落。總在感嘆人生,人生無奈。時間的腳步匆匆,又有何奈?當滄桑將在人生道路上畫上一個句號時,再回首,卻發現失去了太多,留下的是遺憾,何等的無奈,歲月已向你招手,一切無法挽留。睡夢中感到幸福溫暖。
  • 人生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身不由己,所有的無奈都自己承受
    這一生,這一輩子,我們有那麼多的無奈,太多的身不由己。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所以,人生就像是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為了生活,我們選擇了工作,為了謀生,我們還是選擇了生活,為了家庭小孩,我們還是選擇了生活在工作中我們身不由己,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這也許是一種成長過程,很多事情,我們都身不由己,只因為現實很殘忍,總是告訴和強求自己,要好好珍惜自己,活在當下,別浪費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華,有些遺憾是補不回來的,別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這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 倉央嘉措在失去瑪吉阿米以後,曾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倉央嘉措在失去瑪吉阿米以後曾經這樣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是這樣回答的,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快樂。喜歡倉央嘉措的人都知道,倉央嘉措的情詩美就美在充滿了遺憾和矛盾。
  • 人生總有太多的無奈和遺憾,因為這就是生活,早安!
    只有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改變人生的高度。早安!02、歲月一直伴隨我們成長,從懵懂無知到現如今擔當重任。是時間造就了我們還是社會改變了我們,這樣的問題我無從回答。步履維艱的走向社會,當年的初心你可曾記得。初心相比夢想總感覺有種詩意的氛圍,讓人產生心裡的追溯。早安!
  • 半生之緣:念念不忘,不求迴響,因為遺憾才是人生真相
    畢竟光明美滿的結局是童話故事,充滿諸多遺憾的才是真實人生。有些人花費半生,才明白遺憾才是人生的真相。01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半生緣》是張愛玲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幾個平凡的眾生男女,經過十幾載,從有緣人變成陌路人的曲折故事。張愛玲寫人性向來是不留情面的,《半生緣》裡每個人都有複雜的多面性。
  • 鬼滅之刃:擁有神技無限夢境血鬼術的魘夢,為何有那麼多的渣操作
    鬼滅之刃雖然已經完結了,但是也遺留了很多相關有趣的話題值得讓我們去探討,鬼殺隊有呼吸法,而鬼們有血鬼術,每隻鬼的血鬼術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今天要說的十二鬼月中的下弦之壹,號稱睡眠之鬼的魘夢擁有如此強大能力,為何還有那麼多的「渣操作」呢。
  • 那些詩詞裡的遺憾人生,願你都從未經歷!
    時光匆匆,固然有很多人或事物是我們留不住的,卻難掩藏在心底裡的點點滴滴。有些總是那麼美好,可卻總在不經意間騰起一抹淡淡的憂傷。總以為世間萬物都是美好的,可走進記憶的走廊,觸摸那些風景,殊不知留下了多少遺憾。而人們總說,人生總有遺憾,遺憾是美的。可他們不知,只有把握不住的,才叫遺憾;我們能緬懷的,只是遺憾本身。
  • 世間有種無奈,叫情非得已!
    相愛的人啊,總是那麼單純,總相信著擁有了彼此,就擁有了全世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愛情很美好,但也往往是很無奈的,要經得起時間和距離的考驗。這樣的一首詞,寫透人心,自然更是深入人心。故事的女主角,便是秦觀的侍妾邊朝華。秦觀29歲那年,憑藉才情和機智,成了大文豪蘇東坡的得意門生,與當時的黃庭堅、晁補之、張耒成為紅極一時的「蘇門四學士」。人到中年,要麼不再動情,一旦動情了,便最是容易情深。早年秦觀就將母親接到了身邊照顧,而邊朝華就是在那時以侍女的身份,在秦觀母子二人身邊隨侍的。
  • 因果故事~鬼也恩怨分明,有報恩的鬼,也有抱怨的鬼
    鬼說:「我不去,你去叫他走。」老居士問:「你怎麼不去?」鬼說:「我不敢去啊!我要是敢去,老早就把他打跑了!」    二、睡覺驅蚊報恩鬼    老居士家裡另外還有一個鬼,那個鬼是怎樣呢﹖ 這位老居士不管    在哪裡睡覺,都沒有蚊子咬他,因為那個鬼會幫他趕蚊子,所以他從來都不用蚊帳。
  • 古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遇到「鬼」?而且,還多是一些難纏的索命鬼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講兩個有趣的故事。唐文宗時期,有一書生名叫盧涵,居住在洛陽城。有一次,他前往自己位於萬安山腳下的莊園,他走了十幾裡地後,發現了一片柏樹林,旁邊還有幾間新房屋。他們一起飲酒作樂,暢聊人生,聊得很開心,不知不覺到了深夜。之後,竇不疑起身告辭,不再打擾主人家的休息。當時,主人家想留下竇不疑,便說道:「現在天色已晚,走夜路不安全,不如留下來住一宿,明天早上再回。」竇不疑笑著說:「我雖然年過七旬,但雄心壯志還在,怎麼會怕夜路呢?」而且,竇不疑小時候就射過鬼,還逼得鬼無處可逃,這個事情唐人都知道。
  • 有遺憾的愛情才最美.
    也難怪,因為他們只是多看了一眼,多說了幾句話,有一種好感,但都還沒表白。 他怎麼會記十年?她沒說話轉身離開。在挑西紅柿時背著弟弟,眼淚直流。不停地擦。這是她青春的祭奠。她在心中把他放了那麼久。而他卻不知道。
  • 越有故事的人越有軟肋,人生總是無奈,生活總是無情
    生命中的故人,積攢的故事,這些都是歷練,人就是在歷練中慢慢成熟的。一些事,闖進生活,高興的,痛苦的,時間終將其消磨變淡。經歷的多了,心就堅強了,路就踏實了。7.人生無悔便是道,人生無怨便是德。沉默並非總是智慧的象徵,但適時的沉默卻是對人生的沉澱。學會沉默,是一種優雅的氣質;懂得沉默,是一種淡然的情懷。一個人,一座城,一次經歷,一份懂得。
  • 今日中元節:世間有鬼無?疑心生暗鬼
    取材自《聊齋志異》中《聶小倩》故事的電影《倩女幽魂》,可謂中國鬼片中的經典之作(這部影片的英文名稱「A Chinese Ghost Story」的意思就是「一個中國的鬼故事」)。張國榮飾演的書生寧採臣與王祖賢飾演的女鬼聶小倩之間的愛情故事當年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片中那首由張國榮演唱的主題曲《人生路》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記憶。書生與女鬼之間的人鬼戀是中國鬼故事的常見母題。為什麼鬼要披散頭髮?
  • 《暗戀桃花源》:追尋和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剛開始我只是覺得名字耳熟,後面才反應過來,這不就是《桃花源記》中的去尋找桃花源,未果,尋病終的那個南陽劉子驥麼?他追尋去了,卻不知有這樣一個女人,也因此在追尋著他。大時代背景下的小故事老實說,我有點孤陋寡聞,一度以為,這部劇就是杭圖表演的那話劇社自編自導自演的。
  • 詩意在夢境中照進現實,電影《路邊野餐》關於人生的回味與思考
    導語: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盡相同,有人大富大貴、有人默默無聞。不管是怎樣的人生模式,總有不如意的地方,在某個時間節點驀然回首,你會發出如果人生重新來過,會不會少了很多缺憾這樣的設想。關於過去和未來,人們不會過多地停留在對過去的回憶中,而是滿懷希望地對未來充滿憧憬。夢境裡一事一物,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絲蹤影,現實與夢境的界限就在於看待人生的心境不一樣。
  • 為啥香港有那麼多「鬼」?
    不懂粵語的外地人,可能會嚇一跳,他們怎麼每句話都有鬼???不過,不用害怕,上面不過是張伯和張婆在閒話家常。「鬼佬」指的是外國人,「死鬼」一般是女性對另一半的諢稱。是的,香港人連日常用語都離不開「鬼」。你有沒有一種感覺,香港似乎總有講不完的鬼故事?
  • 人生有太多太多的無奈
    一個人默默的坐著,聽著歌,回想一些事...有時覺得人真的很矛盾,而且活著又特別孤獨特別的累但是又不想讓人探索自己,所以會覺得自己越煩越無奈。有時候想放棄自己身邊所有的一切,好好的讓自己在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自己也可以無拘無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
  • 光陰的故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時光漸漸匯成了海,它能改變一切事物,多少的故事發生了,多少的風景過去了。而時光,仍舊悠悠。世上最公平的,莫過於時光,誰也不會被格外優待。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雲林遠市朝。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繁華落盡,鬥轉星移,曾經有多風光榮耀,如今就有多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英雄也好,霸業也好,到頭來,全化作了薄薄的幾頁紙張。功與過,是與非,都不重要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