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九龍,品地道香港滋味

2021-02-20 新周刊


熙熙攘攘的九龍街市裡,有著香港好滋味。圖/視覺中國


早晨七八點鐘,黃大仙區樂富市場的魚檔已經熱鬧起來。運氣好的話,你還有可能與香港高官或者國際名人如周潤發、杜琪峯、蔡瀾等擦肩而過。他們都知道,買雞肉要去周華記,買牛肉一定要去李輝記,而這些都是九龍街市最普通的攤檔。

——————

在香港,什麼事都講求效率。大多數人每次過來,都是忙著不斷搭車,從一個地點去到另一個地點——第一天在星光大道和維多利亞港灣拍拍拍,第二天在銅鑼灣排隊買買買,第三天check out返程回家。

你把這裡當作免稅購物天堂,當作短暫停留的過境中轉站,你走馬觀花拍下這裡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與匆匆行人……這樣的香港,被降格成一個僅供遊客發朋友圈以及買化妝品和電子產品的地方。

香港,卻不只是你印象中的那個模樣。歷經一個多世紀江湖風雨的豆製品作坊,消失於現實卻野蠻生長在幻想中的九龍寨城,中年白領和古惑仔少年都鍾愛的港版深夜食堂「冬菇亭」,老街坊執著下的百分之百手作魚蛋老鋪,見證香港人生活史的大型公共屋邨……

那些我們有時無意中走過的小地方,都是這個城市的肌理和脈絡,回頭再看,常常無法在地圖上再找著,就像厚地圖集裡不能完全攤開的書脊處或使用過度的磨損處,它們成為圓融我們際遇香港的香料,以一種似有若無的方式撒了一把進來,滋味是混雜、曖昧、擁擠、高度重疊,卻有暗序。

香港文化學者陳冠中認為,要讓遊客願意在香港待超過三天兩夜,甚至一再回訪,不能光靠地標。香港的魅力,要看複雜擁擠市區的複雜擁擠的「普通建築」能創建、提供些什麼。「只有那些不被城市的法則同化和吞噬的人,才能接近城市的秘密。」

香港街頭,洋溢著濃鬱的煙火氣息。圖/搜狐



九龍:香港最本色的生活紋理

——————————————

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殖民地時期,九龍、香港島和新界,以及離島,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步調。與仿若曼哈頓般寸土寸金的港島不同,漫步在九龍,通常能看見「東方之珠」最深情的一面,極少偽裝,有著讓人親近的樸實。例如在港島就快消逝的大排檔,九龍卻遍地都是。

在九龍鬧市,抬頭經常看到舊樓外牆錯落地掛著一些紅字招牌:鄧氏宗親會、梁氏宗親總會、司徒氏宗親會。就像歷史的記憶突然露了個臉,看到這些宗親會招牌,仿佛看到一群人篳路藍縷。在這樣的樓裡,錢穆辦起了新亞書院,葉問創辦了詠春會館。這些被稱作「唐樓」的騎樓建築,就是香港的質地,雖然擁擠,沒有光鮮的外表,卻比任何歷史展覽更加真實可感。

而在九龍東,包括觀塘和九龍灣區,也是香港人生活史活的博物館,香港的公共房屋從戰後的大型寮屋區,到1960年代後期首批廉租公共屋邨,給了超過200萬香港人養家餬口的機會,也給了「香港崛起」機會。


已經成為「網紅地標」的彩虹邨,是香港最早期的公共屋邨之一。圖/搜狐

公共屋邨並不是「貧民窟」,它具有相當好的居住品質。單從租金衡量,一套月租1500港元的公屋,同等條件下市場價為月租1萬港元。因為公共屋邨制度,香港成為世界公認的有效解決社會居住保障問題的典範,總結其中「奧秘」,在一個「公」字——分配公平、申請公開、管理公正。

「這是不為人所熟悉的香港,我覺得這地方的居民與商戶之間充滿溫情,很有人情味。」導演許鞍華說。

直到現在,香港大約每三個人便有一個住在公共屋邨。這裡擁有最「貼地」的生活環境,是了解香港民生的最佳地方,更伴隨著香港本土意識覺醒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一起演化,成了一代人放置集體回憶的空間,是那代移民培育香港身份認同的土壤。

屋邨出身的名人也不少,美荷樓走出的吳宇森、蘇屋邨長大的Beyond主唱黃家駒、恆安邨出身的王祖藍,都在此列。

如今,香港屋邨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攝影愛好者的打卡聖地。圖/網易

香港街市: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

————————————————

早晨七八點鐘,黃大仙區樂富市場的魚檔已經熱鬧起來。魚販子手臂上文著龍,卻是一團和氣,口甜舌滑地對老太太說:「阿姨你咁靚(這麼美),蝦見到你都會跳啊!」老太太明知他是在誇蝦靚,仍然笑得合不攏嘴,果斷掏錢買了一條魚。

而在另一頭的肉檔,有個寡居的老人幾乎每天都來這裡買10港元豬肉,跟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劇情如出一轍,肉檔老闆則一直幫她留最好的前腿肉,有時甚至還將肉直接送上門。

運氣好的話,你還有可能與香港高官或者國際名人如周潤發、杜琪峯、蔡瀾等擦肩而過。他們都知道,買雞肉要去周華記,買牛肉一定要去李輝記,而這些都是九龍街市最普通的攤檔。

在香港,連鎖超市超過了650家,平均1.6平方公裡就有一家超市,但同時,居民區通常會有至少一個被香港人稱作「街市」的菜市場。超市那麼多,卻完全不影響街市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

街市裡到處都是香港人的日常。圖/《天水圍的日與夜》

被稱作「東方布列松」的香港攝影大師何藩有很多作品都在香港的街市拍攝,例如1959年的《午後閒聊》,就是典型的市井生活類攝影作品。

在何藩的鏡頭裡,街市上,霧氣與熟食的蒸氣瀰漫,賣土豆的小姑娘若有所思;陽臺上,晾滿了衣服,小孩和貓同時探出了頭……曾有記者問為何將鏡頭對準普通的香港人,何藩說:「我對他們充滿關懷和同情,想通過鏡頭讓更多人看到,這些人如何為生活打拼。」

有香港學者認為,每一個香港街市都有自己的生態脈絡和人際關係圈,這裡是鄰裡社會最有代表性的場所。以前香港人講究「留餐不留宿」,淺表層面的熟絡在「石屎森林」社會背景之後是人際關係的疏離。

不過,在街市文化中,這樣的關係得到「撥亂反正」,草根階層的互助精神在這裡得到保留和傳承,你甚至可以在這裡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傳統社會中的濃鬱人情味經常在這裡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這大概就是香港人的浪漫了。

何藩攝影作品《午後閒聊》。圖/新浪

冬菇亭:港版深夜食堂

———————————

說起香港滋味,無論是星級酒店、茶餐廳還是酒樓都無法與大排檔相比,大排檔吃的是「鍋氣」。那種經大火爆炒出來香噴噴又上色的味道,只能用心去體會,有時候懷念的不只是味道,還附有人情味。

所以經常有訪港遊客說:「我要吃電影裡的大排檔,就是進去就覺得害怕,很多惡人那種。」但事實上,你在香港吃大排檔卻很難找到這樣的地方。屋邨裡的小店式大排檔已經所餘無幾,大街上不能再把桌椅搬出來,搬出來一律罰款,剩下一些在老屋邨裡被稱為「冬菇亭」的老式熟食設施。

冬菇亭對香港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它成長於1974年至1990年間的公共屋邨之內,是一座傘形外觀的大排檔,不僅為屋邨居民提供廉價的美食,也見證著香港舊式屋邨的歷史變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冬菇亭,幾乎每晚都高朋滿座,十分熱鬧。

黃大仙下邨冬菇亭由幾間大排檔相連而成,一把一把太陽傘並排圍繞在冬菇亭的四周,保持著原有風貌。圖/騰訊

直至今時今日,冬菇亭雖然不如往時熱鬧,但仍是許多屋邨街坊的方便之選。仍保持原有風貌的黃大仙下邨冬菇亭,由幾間大排檔相連而成,一把一把太陽傘並排而立,圍繞著冬菇亭的四周。

旁邊有學校,學生午飯也就變成了重要的收入來源,菜式與價格也相對低廉一些。學生考試期間或節日前後幾天,冬菇亭總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情景——中學生穿著校服佔據了冬菇亭不少位置,把整個冬菇亭的平均年齡大幅降低。

青春的肉體與那些大吐苦水的上班族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同處一個地方,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學生黨玩樂時的鬨笑聲、食客高談闊論的說話聲、大媽們送餐的叫號聲、侍應急速擺放碗碟的瓷器碰撞聲、熟客的叫號入座聲……噪音此起彼落,煞是熱鬧。

香港街頭的芸芸眾生相,就此構成了生氣勃勃的民間交響樂。

年輕人也鍾意幫襯冬菇亭。圖/網易

滋味香港遊:潮食老店的時代

——————————————

還有一年,公和豆品廠就在香港紮根110年了。一個多世紀,世界有多少變遷。所謂百年味道,藏在熟客「一碗一杯一碟」的每日習慣裡,一碗豆花、一杯豆漿及一碟煎釀豆腐或豆卜,可做早餐、下午茶甚至小食。公和日賣1000碗豆腐花創下業界神話,至今未被打破。

這間老店的門面更瀰漫著一股懷舊氣氛﹕舊式方桌與小折凳、古舊的吊扇、轉輪撥號電話和白瓷方磚鋪牆等,還有紅色隸書大字招牌「公和」。當然,傳統老店的精神不只是老情懷,與現代新式店鋪相比,老店不太想過什麼宏大的長遠發展,想的就是保留舊有的、做好現存的。

「百年老店」公和豆品廠,懷舊氣氛撲面而來。圖/搜狐

位於福佬街、有35年歷史的德興魚蛋鋪,門面不大,主要靠出售手工魚丸為主,很多人一來都是半斤一斤地買回家自己煮。也有加工好的熟食,供老饕打包帶走即刻食用。

老闆本身做經營批發為主,因看不慣坊間的魚蛋腥、質素參差,便在店門外兼賣咖喱魚蛋,強調魚蛋自己打,堅持百分之百魚制,不勾麵粉,有魚蛋味,不要用咖喱汁來浸,只可用來蘸以提鮮。

當然,香港滋味遠不止這些。腸粉、叉燒包、流沙包、燒鵝、燒鴨、避風塘炒蟹、豉汁鳳爪、豉油排骨、楊枝甘露、雲吞麵、雞蛋仔、奶茶、鴛鴦、檸檬茶……密密麻麻的香港美食,讓每一個人,都只嫌自己胃不夠大,能吃出多少香港滋味,就看本事了。

香港,東西合璧的饕餮勝地。圖/視覺中國

德國哲人瓦爾特·本雅明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他在詩人波德萊爾的啟發下,發展出「城市漫遊者」的概念,透過在城市裡散步、觀看、思考,甚至將城市當成居家來生活,使自己即使「身處都市文明與擁擠人群,卻又能以抽離者的姿態旁觀世事」。

漫遊,事實上也是一個進入城市內部結構、窺探和發現城市秘密的過程。正如萬豪國際香港區的五家酒店近期推出的「滋味香港遊」住宿計劃體驗活動,用歷時約四小時的美食導賞團,鼓勵和幫助客人四出走訪,借著一個意想不到和極具吸引力的機會認識當地文化。

本文首發於第507期《新周刊》

相關焦點

  • 這樣的香港九龍,你還認識嗎?
    吃喝玩樂,盡在有趣混亂的九龍。對比起港島區這「文質彬彬」的白天鵝,粗野、混雜、調皮的九龍便是黑天鵝。可是不像黑天鵝,九龍不邪惡陰險,你花多點時間認識它,九龍其實很友善可愛。九龍於1860年割讓給英國,數百年來本是漁農民聚居之地。相傳「九龍」這地名是宋帝昺取自九龍北部的八條山脈。那第九條龍,當然是皇帝自己。昔日天之驕子為這裡取下如此堂皇的名字,我們就推薦九個體驗九龍的方法。
  • 香港打折季不要忘了這份深度香港美食指南(九龍篇)
    九龍區作為香港十分重要的工商業活動中心,其中油麻地、尖沙咀、旺角等地最為繁華,世界最繁忙機場之一的前香港機場啟德機場就在九龍。
  • 【港滋味】小曼谷,地道泰國味,超高性價比
    【港滋味】小曼谷,地道泰國味,超高性價比對於香港來說,除了是一個懷舊的地區,還是東南亞美食的聚集地,尤其是泰菜的天堂。而在這裡的小曼谷呢,早在11年就一舉登上街坊廚神節目,而後更是連開三家連鎖,也被一眾資深吃貨們評為「入城級」必吃的泰國菜。小懶作為半資深,躍躍欲試了許久之後(多是因為進「城」不易),終於來了一發。
  • 去過這10個地方,才算到過九龍!
    而當你真正走進這個東南西三面被維港包圍的半島,也許就會發現,一個比電影意象更鮮活更有味的九龍。九龍的道路四通八達,隨便走走都能經過許多地標式建築,這一次,讓我們稍稍「跑偏」,來一場別具特色的「九龍懷舊之旅」。即使一躍成為國際大都市,香港的傳統文化氛圍依然十分濃厚。
  • 香港明星打卡必去嘅九龍冰室又開分店!開業7.8折!1元秒殺50元代金券!售完即止!
    門店開遍全國的九龍冰室,這次終於來到太陽新天地啦!還是熟悉的懷舊港風裝修、冰室情懷,不用籤證去香港,都能體驗到正宗的冰室文化!還有香港的地標霓虹燈、經典的「牛皮癬」街招、聽到耳熟能詳的粵語歌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完全「穿越」回到上世紀香港地!
  • 高鐵去香港的入口!過關,換乘,位置圖.....香港西九龍站攻略!
    作為高鐵入港的最終關口,西九龍站,就是大家一定要經過的地方了,我們摘取了 @中國鐵路 的一部分介紹內容,看看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香港西九龍站位於,港鐵九龍站與柯士甸站之間,佔地11公頃,主要設施設於地下,總建築面積達
  • 香港十大地道特色美食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香港的特色小吃,MMGG們在血拼之餘,也別忘品嘗這些地道的美食喔。1、魚蛋粉 魚蛋又叫魚肉丸子,味道細膩鮮美。魚蛋粉是以爽滑幼細的米粉為主料,以大地魚乾、豬骨熬湯作為湯底,再加上魚蛋、牛丸、炸肉卷、魚塊等配料製成。米粉入口香滑,配料則各有風味。
  • 香港最地道小眾的街頭美食,每個都值得專程去吃!
    於是將其親身品嘗的香港街頭美食梳理了一遍,給大家發毒。當然也希望去到香港的你,能夠在大街上找到這些美味。低調高手大街小吃地址:筲箕灣東大街76A號B3號鋪地下光看名字,一定覺得他很Low。沒錯,因為人家的英文名就叫【Master Low-Key Food Shop】請收下我的膝蓋。推薦雞蛋仔和格仔餅。
  • 無宵夜,不香港!盤點九龍宵夜好去處
    口感綿密,冰涼爽口,綿綿冰和爆爆珠的搭配令人心曠神怡,小巧可愛的爆珠在口中崩裂後流出清涼的乳酸菌液體,滋味美到爆炸!九龍旺角西洋菜南街107號地下C號鋪     香港宵夜怎麼能少了魚蛋,魚蛋向來以選料獨特和製作工藝精細而聞名,加上薑汁、瘦肉、蔥油調味後,味道鮮美、口感Q彈。
  • 無人不知的香港九龍,這9個最佳體驗,卻很少人知道!
    九龍﹣﹣香港較陰暗、卻更引人入勝的一面﹣﹣以下是體驗九龍的九種方法
  • 老照片|60年代的香港九龍
    九龍(Kowloon)全名為九龍半島,是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九龍東南西三面都被維多利亞港包圍。
  • 肥K去香港,帶你看看香港的人身部品店!
    ,參加香港第十屆電單車節,期間無數的朋友讓幫忙帶東西回去,太多太多認識不認識的微信好友都在叫肥K去看看香港的人身部品店(國內叫摩託車用品商店,請允許我裝一下逼。)所以大家看好了坐標,以後帶媳婦帶小三帶網友去香港,總之只要是帶的女人去香港,請繞著這一塊兒走,不然受傷的是你的荷包。
  • 歡樂匯這家九龍巴士把整個香港TVB的美味都搬來了……內附福利【樂妹搜店第七期】
    多少人是看著tvb的劇長大的對於劇中的街頭小吃常常垂涎三尺也許我們到不了香港但是我們可以到九龍巴士去看香港的老電影,去吃香港的特色小吃去喝香港正宗的絲襪奶茶這些關於香港的回憶或許離我們有段距離但是現在這輛港味濃厚的九龍巴士
  • 香港西九龍高鐵站簡介
    坐標香港聊聊有關香港的那些事第4篇原創文章香港西九龍高鐵站的開通讓「香港」離我們不再遙遠走進香港西九龍高鐵站、走進香港過個別樣的父親節香港西九龍高鐵站位於香港油尖旺區的西九龍填海區香港西九龍的每趟列車共有8節車廂,579個座位首尾兩節為一等座位,中間六節車廂為二等座位商務座位靠近一等座位車廂
  • 你離90年代的香港,只有一個『九龍冰室』的距離
    馳名在外的懷舊復古港式『九龍冰室』,源於香港,植根廣州,面向全國。如今50多家分店早已遍布全國各地。雖然叫「冰室」,但其實是「茶餐廳」簡單而豐富,充滿著香港的懷舊情懷,重點是:一個人完全夠吃!嘿嘿嘿~其實你不用穿越半個世紀來九龍冰室就可以體驗舊日香港情懷嗷
  • 香港21家米其林推介小食,有了這些,別再問我去香港到底吃什麼了?
    每次去香港不是翠華餐廳就是麥當勞有了這21家米其林推介街頭小吃再也不用擔心吃什麼的問題了1The Butchers Club Burgers香港一家主打漢堡的小食店,店面比較小,有點像酒吧。地址: 香港九龍城福佬村道92-94號13媽咪雞蛋仔雞蛋仔是香港地道的特色食品了,這家的雞蛋仔甜度剛剛好,甜味兒很純正,正宗的奶香,外面一層脆脆的,咬下去裡面又很鬆軟。
  • 香港妹子告訴你:回歸18年,除了掃貨去香港還能幹什麼?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香港的特色小吃,親們在血拼的同時,也別忘品嘗這些地道的美食喔~華嫂冰室店裡最為有名的是其活蝦刺身:肉質爽口鮮蝦配上青紅指天椒再沾上檸檬白醋,嘗起來特別滋味過癮。位於加連威老道的香港旗艦店樓高四層,女裝、男裝、小孩服裝、內衣、運動裝、家具、包包鞋子等一應俱全,旗下的Typo專門售賣文具小精品,小編迫不及待想要飛奔去掃貨啦!玩在香港說到去香港玩,一般人腦子裡大概只是迪斯尼樂園和海洋公園可以逛。不過既然是本地人推薦,小編還是介紹一下本地的特色給大家,一般人絕對不知道哦!
  • 香港九龍香格裡拉酒店
    尖沙咀是香港九龍半島最繁華的購物娛樂中心,你可以這裡找到海港城等大型購物商場,名牌子旗纜店臨立,什麼包包、化妝品、珠寶首飾都買得到。
  • 指南| 坐高鐵票去香港 挖掘繁華都市背後的獨特港味
    辦理出入境到達香港:在香港西九龍站下車,先辦理出境內地程序,離開內地口岸區,進入同一層的香港口岸區,辦理入境香港程序,然後出站。離開香港:在香港西九龍站上車前,先辦理出境香港程序,離開香港口岸區,進入同一層的內地口岸區,辦理內地入境手續買了高鐵票去香港,如何挖掘繁華都市背後的獨特港味,更local地玩轉香港呢?
  • 到馬鞍山旅遊,這八大傳統地道美食一定要去嘗一嘗
    到馬鞍山旅遊,定要嘗嘗當地的這些傳統地道美食,讓你的舌尖也來一次深刻的旅行體驗。博望風魚風魚是博望的一道特色菜餚,是將魚風乾後再製作成菜餚。風魚有一股獨特的風乾味道,肉質鮮美,味道獨特,十分受當地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