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身為一代明君,為何將親叔叔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死?

2020-12-20 宋安之

公元1426年,朱高煦死於一種新奇的方法。明宣宗朱瞻基命人找來一個銅缸,將朱高煦扣在裡面,朱高煦力氣不小,還能將銅缸頂起,很快朱瞻基命人找來乾柴,在缸的周圍點燃,隨後朱高煦活脫脫成了一道菜——瓦罐燜雞!

看似有趣,實則極其殘忍,朱瞻基用如此酷刑,懲罰他的叔叔朱高煦,很明顯,這就是赤裸裸的報復。那麼為何朱瞻基如此痛恨朱高煦,為何要將其在缸裡活活烹死?

朱高煦曾經實施暗殺計劃

史料記載「五月辛巳,仁宗崩。六月,太子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不果。」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去世,朱瞻基作為繼承人要從南京趕到北京奔喪,也就是即位,南京離著北京一千多公裡。明代沒汽車、火車、飛機,如朱瞻基騎馬從南京到北京,如果以三十公裡每小時的時速,大概也得走個一個月左右。

朱高煦老早就覬覦著皇位,此時他竟然為了爭奪皇位,在朱瞻基的必經之路上安排了殺手,朱瞻基畢竟不是行軍打仗,他是去奔喪,所以身邊的護衛也不會太多。這給了朱高煦機會,但機緣巧合之下,朱高煦刺殺失敗了。

其一,朱瞻基可能有先見之明,提前預料到危險,提前起了身。其二,朱瞻基可能改變了路線,沒有碰到朱高煦的刺殺團隊。其三,朱瞻基可能就一直在北京。

史料記載「太子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恆失足。高煦從後言曰:「前人失跌,後人知警。」皇太孫應聲曰:「更有後人知警也。」高煦回顧色變。」

朱高熾身體肥胖,腳上還有病,走路都需要他人攙扶,朱高煦對此嗤之以鼻,經常嘲諷朱高熾,一次被朱瞻基發現,懟了他一句,朱高煦才有所收斂。朱瞻基很早就發現朱高煦有不臣之心,一旦到了關鍵時刻,必定會有所防範。

況且這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朱高煦實施暗殺,朱瞻基必定是清楚的,這刺王殺駕可比謀反還厲害,只不過朱瞻基看在親情的份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隨著朱高煦的行為愈發極端,朱瞻基也只好將其處死,也報了之前的刺殺之仇。

從密謀造反,到實施造反

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大功,曾救過朱棣數次,論打仗,朱高煦是一把好手。朱棣曾暗示朱高熾身體不好,讓他繼續努力,朱高煦內心的欲望被勾起,向著皇位發起一次又一次「衝鋒」。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朱高煦被封為漢王,就藩雲南,立下太子之後,其餘皇子就應該到封地就藩,這是規矩,而朱高煦拒不執行,賴在京城不走。外人都能看出來,朱高煦這就是在玩火,他不走為了就是皇位,只有離著權力核心越近,得到的利益才越大。

永樂十三年,曾私自募兵三千,這些兵馬不屬於兵部,且還縱兵四處搶掠,除此之外,朱高煦還私自使用御用的車馬器具。朱高煦自然不敢對父親朱棣動手,他所做的就是為了在朱棣去世的一剎那,想辦法搞到皇位,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史料記載「成祖北徵晏駕。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

朱棣在北伐的路上去世,而當時朱高煦在樂安就藩,朱高煦的兒子朱瞻圻在北京刺探情報,一旦朝廷有事,就會將消息傳遞給朱高煦,一晝夜使者往返六七次。朱高煦已經派人潛伏在京城,準備謀反。

如果不是楊榮在朱棣去世後秘不發喪,快馬向太子朱高熾匯報,朱高熾這皇位還有些危險。也就是說,朱高熾率先得到了消息,才能順利即位,其中風險也是令人後背發涼。

宣德元年,朱高煦四十七歲了,他已經為了皇位折騰了許久,但從來沒有成功過,快到知天命的年紀,如果依舊不溫不火,他這個皇帝夢也就要破滅了。

隨即朱高煦下了決心,起兵造了反。再怎麼說,朱高煦之前的陰謀詭計,都是在暗地中進行,這些朱瞻基可以為親情暫且忍受,但一旦公開造反,性質就變了。不論哪朝哪代,哪怕關係再近,皇帝也不會允許藩王造反,所以朱瞻基要御駕親徵。

朱瞻基自然不會將這個糊塗的叔叔放在眼中,因為朱高煦有造反的行動,但沒有造反的腦子。果然,朱瞻基只是給朱高煦寫了封信,朱高煦就被嚇得瑟瑟發抖。

信的內容是這樣的「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誅,成於伍被。今六師壓境,王即出倡謀者,朕與王除過,恩禮如初。不然,一戰成擒,或以王為奇貨,縛以來獻,悔無及矣。」

朱瞻基威脅朱高煦,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別等到他人拿你當了寶貝,被人綁來,那麼後悔都來不及。朱高煦起兵造反,不得人心,也沒有個起兵的合理理由,就這糊裡糊塗造了反,等到朱瞻基兵臨城下,朱高煦害怕了,拋下眾人到朱瞻基馬前投降。

原本朱瞻基是不想殺朱高煦的,但朱高煦這麼一而再再而三地折騰,論誰也是受不了的。朱瞻基會考慮兩種方案,一種就是關到死,或者軟禁到死,令一種就是直接斬殺。想來想去還是直接殺了最方便,新仇舊怨一同了結,既乾脆又省事。

朱高煦在獄中,犯了不該犯的錯誤

最後就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為何朱高煦要在獄中勾倒皇帝朱瞻基,如果朱高煦是個豪傑,他應該狠狠踹朱瞻基一腳,如果將朱瞻基踹個好歹,那他朱高煦也是賺到了。

史料記載「檻猿未嘗不牢,縛虎未嘗不急,而忽伸一足,勾上踣地,以致銅缸燃炭,身首為灰。」

朱高煦用腳勾倒朱瞻基,根本造不成什麼實質性傷害,反而會激怒朱瞻基,將其殺死。

難道朱高煦真的活得不耐煩了?從之前的投降和種種表現看,朱高煦並不是一個視死如歸之人,我們只能推測,這段記載可能有問題。以當時朱高煦的處境,他應該祈求繞他一死,這或許只是一場戲,可能只是朱瞻基為殺掉他這個叔叔,編造出的謊言

朱高煦真不是個造反的料,如果他能安分守己,必定可以富貴一生,況且朱棣、朱高煦、朱瞻基一直對他足夠寬容。可見人要有自知之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此文為to稿文章,謝謝大家觀看~

相關焦點

  • 朱高煦到底做了什麼?明宣宗要把他,放在缸裡,用火活活烹死?
    沒有任何無緣無故的被人刺殺或者是被人賜死,只有自己使勁兒作出來的死局,這句話用在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身上真的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明宣宗的二叔,朱棣曾經最看好的兒子,朱高煦仿佛在用生命去「玩耍」,去不知死活地一次又一次觸碰明宣宗的底線,最終,被自己的侄子——明宣宗,活活烹死在那口銅缸裡。
  • 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位後為什麼要將自己的親叔叔朱高煦活活燒死?
    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一樣是非常仁慈的皇帝,對這位蠻橫無理的親叔叔漢王朱高煦也是仁至義盡,一忍再忍。只是這位親叔叔太不厚道了,把明宣宗的容忍和恩惠當作是軟弱無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明宣宗朱瞻基當成傻子去對待,終於惹怒了這位仁慈的皇帝。
  • 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什麼不顧名聲,執意要殺死親叔叔?
    文/格瓦拉同志在史官的筆下,明宣宗朱瞻基被描繪成一位寬厚仁慈、勤於政事的明君形象,
  • 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何不顧名聲執意暴力殺死親叔叔?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月九魚亭《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121,閱讀時間:約6分鐘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何不顧名聲執意暴力殺死親叔叔?朱高煦放縱手下軍兵到處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抓住部分賊兵治罪,朱高煦得知消息,一怒之下竟用鐵勺打死了徐野驢。朱棣率兵在外,等到他回來,得知此事,也是怒不可遏,準備直接將朱高煦軟禁,並要將其廢為老百姓。這回是哥哥朱高熾給弟弟說情,這才算是了結了此事,朱高煦被迫到樂安州就藩。
  • 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王爺——朱高煦,被侄兒朱瞻基活活烤死
    除此之外,他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亂,為大明朝的穩定。當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史稱「仁宜之治」。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深得朱棣喜愛,朱棣曾對他許諾將來要立他為太子。可是後來朱棣卻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因此他一直懷恨在心。1416年朱棣對朱高煦所犯罪行忍無可忍欲將其貶為庶人,太子念及親情極力懇求遂罷。
  • 明宣宗誅殺漢王朱高煦始末
    趙王朱高燧也罷了,漢王朱高煦簡直暴跳如雷,但是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只能暫時忍耐,暗地裡加緊叛亂準備,試圖將來一舉推翻長兄,效仿父親,奪取帝位。(具體經過,見拙作---回答: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皇太子朱高熾繼位,即明仁宗,此後立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子,延續成祖皇統。
  • 朱瞻基堪稱一代明君,為何卻不顧名聲暴力殺死叔叔朱高煦?
    朱高煦造反失敗後,被侄子朱瞻基關押在了北京西安門內的一處宅院裡,不久後,朱高煦和他兒子就都死了,死得既蹊蹺又快速。 帝制《東徵記》以示群臣。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
  • 明宣宗為何要活活烤死自己親叔叔,還要殺他家滿門?
    據《明史·于謙傳》記載,當時他「正詞嶄嶄,聲色震厲」使朱高煦「伏地戰慄」(怕是被氣得,而未必是被嚇得),而朱瞻基身邊的文武群臣也紛紛「列奏其罪,請正典刑」,要求皇帝「大義滅親」。據記載,這時跪在地上的朱高煦自己也說「臣罪萬死,惟生殺在皇上」。
  • 靖難之變朱高煦曾立大功,為什麼卻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燜雞」?
    靖難之變朱高煦曾立大功,為什麼卻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燜雞」?
  • 關於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歷史上真實的明宣宗的一生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網絡小說《六朝紀事》(我自己沒看過),講的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明宣宗他的孫皇后的故事。-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成租朱棣的孫子,明仁宗的朱高熾的兒子,可以說,朱高熾能夠順利的繼承皇位,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朱棣非常喜歡他的寶貝孫子朱瞻基。
  • 朱棣次子朱高煦再三作死,結果死法也是古今罕見,成了「烤全羊」
    不過,由於朱高煦的部署能力實在是太差了,朱瞻基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後,朱瞻基登基稱帝,即位明宣宗。宣宗對叔叔朱高煦的野心心知肚明,他學著父親的樣子,給予朱高煦很高的封賞,想要以此來安撫這位搞笑的叔叔。
  • 朱高煦爭奪皇位始末:輕信父親朱棣的承諾,多年後慘被侄子烤成渣
    野心家朱高煦打算在半路截殺趕赴北京的朱瞻基,但少年朱瞻基似乎有所警覺,繞道而行,沒有讓朱高煦得手。朱瞻基(明宣宗)繼位以後,仍對朱高煦這個叔叔不薄,給他的賞賜遠比其他親人豐厚。朱高煦常常向明宣宗提出建議和請求,宣宗很給他面子,差不多一一應允。然而朱高煦是在試探虛實,時間久了就誤以為宣宗軟弱無能,他的野心繼續高漲,造反已經提上了日程。
  • 朱高煦:朱棣次子,一生在造反,從來未成功,最後被侄子燒死
    但是,朱高煦死性不改,最後被軟禁了,還趁著明宣宗朱瞻基來看望他的時候「暗害」明宣宗。這一次,叔叔能忍,嬸嬸不能忍了,明宣宗朱瞻基一氣之下,把他扣在300多斤重的大缸內,活活燒死了。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啊!
  • 朱高煦為何被朱瞻基活活烤死?做人最不該有的三大缺點,他佔全了
    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看了朱高煦一生軌跡後感慨而出,所謂:欲成其事,先修自身!朱棣有四個兒子,最有競爭力的是朱高煦,最慘的也是他——最終被侄子朱瞻基,活活烤死在銅鼎之下。那麼朱高煦為何從最有競爭力的太子人選,淪落到這等下場?只因做人最不該有的三大缺點,他佔全了!
  • 朱棣次子朱高煦,造反被抓的經過,後被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不過,徐野驢這破名字也不好,叫什麼不好,居然叫野驢,因為公正執法,最終白死了,也夠諷刺了。永樂十四年(1416年)十月,朱棣得知朱高煦違法的事太多了,幾籮筐也裝不下,非常生氣,狠狠地痛斥了一番,剝奪了他的冠服,將他囚禁在西華門內,還準備將他廢為庶人。關鍵時刻,太子朱高熾心軟了,出面為朱高煦求情。
  • 被明宣宗做成「瓦罐燜雞」的朱高煦是怎樣一個人?真的那麼不堪嗎?
    朱高煦的人生,可謂是跌宕起伏,簡單來說就是倆字兒——失敗作為明朝歷史上知名度頗高的藩王,他之所以名聲在外,是由於他最後的死法比較搞笑,是為叫花豬(朱)。由於朱瞻基的震怒,這位昔日的成祖世子,當今的皇叔,就這麼被壓在300斤重的銅缸底下,堆滿柴後活活燒死一生兩次參與造反的朱高煦,可謂是前半生風光無限,後半生悽悽慘慘切切!
  • 夜史|叔叔欺負我全家,我把他做成了「吊爐烤雞」
    永樂年間,京師最大的土豪——皇帝朱棣朱老漢,有這麼倆兒子:大兒子叫朱高熾,二兒子叫朱高煦。名分早定。將來,大兒子朱高熾將坐朱老漢的帝國董事長位置;二兒子的歸宿,將是一家王爺,這是規矩。可是,因為朱老漢在家務事上拎不清,居然讓兩個兒子勢同水火。事情惡性發展的結果是:二兒子朱高煦,最終被活活做成了一道農家菜——「吊爐烤雞」。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明朝為何出了那麼多明君?從朱棣到朱佑樘,除了朱祁鎮都是明君
    不管怎麼說他們倆創造了大明朝兩百多年的江山,光這一件事情,就足以讓他們在明君榜單上有一席之地了。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是個大胖子,走起路來需要兩個人攙著才行。為此朱棣很不喜歡朱高熾,打算改立次子朱高煦為繼承人,可惜沒能實現。
  • 朱高煦、朱高燧:一個執迷不悟,一個迷途知返
    舜沒有被打倒,以德報怨,反而成為一代仁君。幾千年以後的明朝,也出現了家庭不和諧,兩個弟弟合起來構陷哥哥,但哥哥並未記仇,反而護著兩個弟弟。哥哥便是朱高熾,兩個弟弟分別為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煦與弟弟串通,宦官黃儼構陷哥哥,說其串通建文帝,乘朱棣北上,關閉城門,不讓回城(《明實錄·仁宗實錄》記載:將為朝廷固守北平以拒父)。彼時黃儼又將建文帝修書一封朱高熾,告知朱棣。所幸朱高熾識破,將信與信使一併交由朱棣處置;2. 朱高煦對於擁立太子的大臣予以打擊。
  • 老師不會告訴你,漢王朱高煦的悲慘結局,其實是他咎由自取
    朱棣過世之前,將皇帝之位傳給了長子朱高熾,史稱明仁宗。明宣宗朱瞻基是個厚道人,對自己的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畢恭畢敬、禮待有加。怎奈,「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性情頑劣、暴躁易怒、刻薄寡恩、野心勃勃,從小便是個問題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