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為何要活活烤死自己親叔叔,還要殺他家滿門?

2021-02-23 無風起念

朱高煦隻身出城後,立即被城外的官軍捆綁了押到朱瞻基軍帳前,朱瞻基當即命扈從的御史于謙朗聲宣讀其罪狀。這個于謙就是後來在明英宗「奪門之變」後被殺的那位兵部尚書、寫過《石灰吟》的著名忠臣。

據《明史·于謙傳》記載,當時他「正詞嶄嶄,聲色震厲」使朱高煦「伏地戰慄」(怕是被氣得,而未必是被嚇得),而朱瞻基身邊的文武群臣也紛紛「列奏其罪,請正典刑」,要求皇帝「大義滅親」。據記載,這時跪在地上的朱高煦自己也說「臣罪萬死,惟生殺在皇上」。

然而,或許朱瞻基認為就這樣直接殺了只身受縛的親叔父,未免不太合適,最終以「彼固不義,祖訓於待親藩自有成法」而回絕了群臣的鼓譟。朱瞻基一面讓人將群臣告發朱高煦謀反的劾章給其看,一面令其寫信,召諸子同歸京師(這也說明朱高煦的兒子們當時並未集中於樂安,朝廷先前所掌握的朱高煦「立五軍都督府:指揮王斌領前軍,韋違左軍,千戶盛堅右軍,知州朱烜後軍。諸子瞻垐、瞻域、瞻埣、瞻墿各監一軍。高煦率中軍,世子瞻垣居守」純屬虛妄之辭)。並遣其所親信內侍回到漢王府,慰安宮眷。同時派錦衣衛逮捕了被指認為「同謀」的王斌、王彧、韋達、朱恆、錢巽等數十人。

或許是要在樂安等待將朱高煦已分封為濟陽、臨淄、昌樂、淄川、齊東等地郡王的兒子們一一抓來,朱瞻基及所率親徵大軍又在這裡停留了三天。在這三天裡,一是安排陽武侯薛祿、兵部尚書張本及御史給事中等安撫軍民,收繳民間兵器。二是於八月二十二日,下令改樂安州為武定州。三是在八月二十三日,以勝利平定了朱高煦的「反叛」,分派官員敕諭在北京居守的皇弟鄭王瞻埈、襄王瞻墡代為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並分別奏報皇太后、告諭北京文武群臣,同時派員專程送信給自己的另一位叔叔趙王朱高燧,詳細通報了自己討伐朱高煦的原委及過程,並說明了自己對朱高煦「以親親之故,不忍棄絕。令同宮眷居於北京,以全始終之恩」的處置方式。

同日,下詔讓各處動員之兵不必再前進,同時停止了為這次親徵提供保障的糧餉運輸,派禮部官員先期出發告拜班師歸程所過山川。八月二十四日,在命陽武侯薛祿、尚書張本仍留武定州安撫軍民,並設置武定守御千戶所,調德州衛前所官軍充實其兵員,強化了對樂安一帶的守備之後,朱瞻基的徵討大軍取道相對來程偏西的樂陵、東光方向,讓太監「護送」著朱高煦父子和全部家眷,讓錦衣衛官「械繫」著所逮捕的所有「同逆者」緊隨其後,一路浩浩蕩蕩踏上了班師歸程。

當朱瞻基率領這支「勝利之師」離開樂安不遠,未到樂陵黃家店時,久日不雨的天空竟然下起了滂沱大雨,迫使他不得不在這裡停留兩日。後又在獻縣單橋為是否轉向彰德削除趙王斟酌兩天。九月初六,車駕回到北京,朱瞻基就馬上親自祭告天地、宗廟,擺筵向社稷行謁謝禮。當他出御奉天門視朝時,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暨文武廷臣再次劾奏朱高煦「謀危宗社,大逆不道,宜正國典,以為亂臣賊子之戒」。朱瞻基仍以「國家待宗藩具有祖訓,朕宗社,大逆不道,宜正國典,以為亂臣賊子之戒」。朱瞻基仍以「國家待宗藩具有祖訓,朕不敢違」為辭,下令工部專門在西安門內建造一館室,用以囚禁朱高煦父子妻女。但當群臣復奏「叛逆之人不分首從,皆得處極刑」時,他就下令要從王斌、韋達、朱恆等人審訊出朱高煦謀反實情,依法處置。

僅僅過了三天,九月初九,就將作為朱高煦「逆黨」的青州中護衛指揮王斌、樂安知州朱恆、樂安千戶所千戶盛堅,漢王府典仗侯海、長史錢巽、教授錢常、群牧所百戶井盛等六十餘人一併處決,只有漢王府長史李默以曾經「諫諍」而免死,被判流放口外。翌日,九月初十,又處決了同樣被指為朱高煦「逆黨」的山東都指揮使靳榮及其兒子靳義等。此後,因被捲入此案被殺的還有天津衛鎮守都督僉事孫勝、青州左衛指揮史誠、河間衛鎮撫溫英、德州衛指揮鄭興、鎮撫劉志等六百四十餘人。連在錦衣衛大獄中被拷問至死的山西都指揮張杰、楊雲也被「戮其屍」。其他因「知而故縱與藏匿叛人」被免死罪發配至邊軍者一千五百餘人,被流放至邊境為民者七百二十七人。

在處決靳榮等人的第二天,朱瞻基對隨其親徵的人員按官階大發賞錢:公三千貫、侯二千五百貫、伯二千貫;都督一千貫、都指揮五百貫、指揮四百貫、千戶鎮撫三百貫、百戶所鎮撫二百貫、總小旗將軍一百五十貫、軍士校尉力士各一百貫。文職官六品以上如武職例,七品八品一百五十貫,九品以下一百貫。廚役五十貫。病故溺死官軍加半倍給其家人。接著又在九月十二「賜隨徵樂安州還京文武官太師英國公張輔等六千八百五十人宴於奉天門。加賜扈從文武官軍旗校人等彩幣絹布:公,彩幣六表裡;侯、伯五表裡;都督、尚書四表裡;都指揮及文職三品、四品一表裡;指揮,絹二;文職五品以下及千百戶、鎮撫將軍、力士校尉旗軍絹一;廚役綿布各一」。九月二十一,又命法司及錦衣衛,將所緝捕的樂安州「同逆」親屬分賞給功臣及三品以上的文臣家中做奴婢。(由此我們可以想見,在封建社會「謀反」的後果有多麼嚴重!)

在此期間,九月十九日,朱瞻基還將原來在樂安附近的軍隊進行了調防,將青州中護衛(其指揮王斌被認定為朱高煦的主要黨羽)分拆到遼東各衛,將原樂安千戶所調去了甘肅。

在如此忙碌之餘,朱瞻基還殫精竭慮地親自寫了一篇《東徵記》(按:從北京至山東樂安本為向南而來,不知這位皇帝是否一直掉向),詳細記述了朱高煦的種種罪孽和朝廷「不得已發兵」的原委,於九月二十二日讓群臣傳閱。

朱瞻基做了這麼多,究其根本,應該是不讓人們對他勞師動眾進行的這次親徵有任何質疑,同時也是進一步坐實朱高煦的反叛罪名,以證明自己的正確性。如此,罪名定了,同逆也殺了,就容不得朱高煦再做任何辯解,也不會給他任何解釋的機會了。

彭祖真的活了800歲嗎?10年間與3000男子有染的民國女作家是誰?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無風起念微信號:wfqn888。

相關焦點

  • 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位後為什麼要將自己的親叔叔朱高煦活活燒死?
    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一樣是非常仁慈的皇帝,對這位蠻橫無理的親叔叔漢王朱高煦也是仁至義盡,一忍再忍。只是這位親叔叔太不厚道了,把明宣宗的容忍和恩惠當作是軟弱無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明宣宗朱瞻基當成傻子去對待,終於惹怒了這位仁慈的皇帝。
  • 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什麼不顧名聲,執意要殺死親叔叔?
    但是問題來了,明宣宗既然貴為一代明君,卻為何不顧名聲,執意要殺死自己的親叔叔朱高煦?一切,還要從朱高煦的經歷說起。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雖然生性兇悍、言行輕佻,但由於相貌頗肖其父,加之勇武絕倫,因此深受朱棣的喜愛。反觀長子朱高熾,雖然很早便被立為世子,但由於他身患殘疾、肥胖臃腫,因此朱棣並不喜歡他,而是希望冊立朱高煦為儲君。
  • 明宣宗身為一代明君,為何將親叔叔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死?
    明宣宗朱瞻基命人找來一個銅缸,將朱高煦扣在裡面,朱高煦力氣不小,還能將銅缸頂起,很快朱瞻基命人找來乾柴,在缸的周圍點燃,隨後朱高煦活脫脫成了一道菜——瓦罐燜雞!看似有趣,實則極其殘忍,朱瞻基用如此酷刑,懲罰他的叔叔朱高煦,很明顯,這就是赤裸裸的報復。那麼為何朱瞻基如此痛恨朱高煦,為何要將其在缸裡活活烹死?
  • 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何不顧名聲執意暴力殺死親叔叔?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月九魚亭《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121,閱讀時間:約6分鐘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何不顧名聲執意暴力殺死親叔叔?最後朱高煦被朱瞻基所殺,那麼為何朱瞻基非要殺掉朱高煦呢? 一、朱瞻基已經對朱高煦足夠容忍朱高煦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父親朱棣、哥哥朱高熾,包括侄子朱瞻基都對其十分照顧,基本上只要不犯什麼致命錯誤,都沒有性命之憂。
  • 明宣宗要把他,放在缸裡,用火活活烹死?
    沒有任何無緣無故的被人刺殺或者是被人賜死,只有自己使勁兒作出來的死局,這句話用在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身上真的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明宣宗的二叔,朱棣曾經最看好的兒子,朱高煦仿佛在用生命去「玩耍」,去不知死活地一次又一次觸碰明宣宗的底線,最終,被自己的侄子——明宣宗,活活烹死在那口銅缸裡。
  • 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王爺——朱高煦,被侄兒朱瞻基活活烤死
    除此之外,他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亂,為大明朝的穩定。當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史稱「仁宜之治」。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深得朱棣喜愛,朱棣曾對他許諾將來要立他為太子。可是後來朱棣卻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因此他一直懷恨在心。1416年朱棣對朱高煦所犯罪行忍無可忍欲將其貶為庶人,太子念及親情極力懇求遂罷。
  • 關於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歷史上真實的明宣宗的一生
    女神湯唯的新劇《大明風華》要播了,非常興奮。這部電視劇改編自網絡小說《六朝紀事》(我自己沒看過),講的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明宣宗他的孫皇后的故事。-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成租朱棣的孫子,明仁宗的朱高熾的兒子,可以說,朱高熾能夠順利的繼承皇位,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朱棣非常喜歡他的寶貝孫子朱瞻基。
  •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母親是張太后,也是朱棣最喜歡的好聖孫,他28歲繼位,是明朝第五位皇帝。 朱瞻基的能力、素質以及治國才能也是出類拔萃,是臣民共仰的明主,在明代諸多帝王中並不多見,文治武功皆有建樹,是明代少有的賢君,而且身體看起來非常健壯,可是他卻在38歲暴斃,僅僅在位十年。
  • 朱高煦為何被朱瞻基活活烤死?做人最不該有的三大缺點,他佔全了
    朱棣有四個兒子,最有競爭力的是朱高煦,最慘的也是他——最終被侄子朱瞻基,活活烤死在銅鼎之下。那麼朱高煦為何從最有競爭力的太子人選,淪落到這等下場?只因做人最不該有的三大缺點,他佔全了!其一:「二代現象」和朱高煦朱棣的成功屬於「特例」,這點沒人反對吧?但同時放在王朝第二代老大的坐標上去觀察,又屬於常態。
  • 朱高煦爭奪皇位始末:輕信父親朱棣的承諾,多年後慘被侄子烤成渣
    朱瞻基(明宣宗)繼位以後,仍對朱高煦這個叔叔不薄,給他的賞賜遠比其他親人豐厚。朱高煦常常向明宣宗提出建議和請求,宣宗很給他面子,差不多一一應允。然而朱高煦是在試探虛實,時間久了就誤以為宣宗軟弱無能,他的野心繼續高漲,造反已經提上了日程。
  • 朱棣次子朱高煦再三作死,結果死法也是古今罕見,成了「烤全羊」
    看著一臉英氣的兒子,朱棣信心滿滿地說道:「為父已經沒有力氣了,兒子你可一定要殺退敵軍啊!」說完之後,朱棣愛憐地摸了摸兒子那健壯的脊梁。可能是從未和父親如此親近過,朱高煦感到很不適應。他正想出言安慰父親幾句,但還沒等他說話,朱棣就再次柔聲說:「你哥哥朱高熾身體不好,你可要加油啊。」聽到此話後,朱高煦的腦中一片空白。
  • 夜史|叔叔欺負我全家,我把他做成了「吊爐烤雞」
    所以,朱老漢一死,太子朱高熾接班,這便是明仁宗。明仁宗死,朱高煦要弄死侄子。去火了,政敵都當了皇帝了。無論誰是朱高煦,這時候都會趕緊踩剎車,磕頭認慫賠不是,低調當個王爺,活著不好嗎?可是朱高煦不!他的車,壓根就沒有剎車踏板。
  • 靖難之變朱高煦曾立大功,為什麼卻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燜雞」?
    靖難之變朱高煦曾立大功,為什麼卻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燜雞」?
  • 朱棣次子朱高煦,造反被抓的經過,後被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好在太子朱高熾性格沉靜,比較內斂,多次幫弟弟朱高煦求情,朱棣因而放了朱高煦好幾馬,但是,朱高煦死不悔改,並不領情。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立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到雲南就藩,朱高煦心裡不高興,不去。朱高煦不但不去藩國,還經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意圖是什麼?仔細品品,李世民不就是殺死太子後奪位的嗎?
  • 明宣宗駕崩後,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爺裡面選擇一個當繼任者呢?
    而明宣宗在自己駕崩之前,為何不在朱姓的王爺當中選擇一個來當繼任者,以保大明江山安穩呢? 當時的朱祁鎮才剛剛九歲,明宣宗自己卻馬上就歸天了,如果站在大家族的位置上來考慮問題,或許從朱姓的王爺當中找一個來當繼任者,可能是大明江山最好的做法。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明宣宗也不例外,雖說在三國的時候,孫策就把自己的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
  • 明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卻被《大明風華》成功洗白!
    明宣宗的外祖母是永城人,能夠經常入宮,「言忠有賢女」,於是孫皇后被選入宮中。俗話「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明宣宗與胡善祥已經成婚十餘年,他為何會做出這樣殘忍的決定呢?有人可能會說,明宣宗根本不喜歡胡善祥,其實沒那麼簡單,因為胡善祥為明宣宗先後生下了兩個女兒,夫妻感情還是有的,只是有人在一直「挑撥離間」。
  • 明宣宗誅殺漢王朱高煦始末
    但朱高煦將宣宗的好心當做軟弱,見宣宗態度和藹,撫慰自己,以為其可欺,更加輕視宣宗,加緊謀叛。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漢王朱高煦正式謀反,以「誅殺奸臣夏元吉等」的藉口,聯合山東都指揮使靳榮屬下衛所、並漢藩護衛,於樂安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打出「定難」旗號,公開對抗朝廷。
  • 《延禧宮略》爾晴最後結局揭秘:被明玉灌了毒藥,活活疼死
    後來爾晴終於耐不住寂寞和傅恆的弟弟勾搭了在一起並且還懷了孕,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爾晴趁著皇上喝醉爬上了龍床,然後告訴傅恆自己肚子裡懷的是皇上的孩子,傅恆自然是不敢殺了皇子的,只能讓她生下孩子。爾晴告訴傅恆是皇上喝醉了酒強迫自己,但是卻被傅恆當場拆穿。
  • 明仁宗朱高熾之死,做了九個月皇帝,正值壯年為何突然駕崩?
    簡單說就是,殺了被暗殺者之後,買兇者或者執行者是會有下一步政治行動的。那麼,我們來看看朱高熾和明宣宗在明仁宗去世後的表現。明仁宗去世後,朱高煦並沒有身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封地樂安。而且,得到消息的朱高煦首先做的是派人在途中截殺從南京返回北京奔喪的明宣宗。因為事起倉促,朱高煦居然沒有截到明宣宗!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