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王爺——朱高煦,被侄兒朱瞻基活活烤死

2021-01-10 愛在史前

朱瞻基自幼就深得祖父朱棣的喜愛與賞識,在永樂九年,也就是公元1411年就被立為皇太孫,隨後跟隨朱棣多次徵討蒙古。朱瞻基和其父一樣,善於傾聽大臣的建議,執政期間,主動從交趾(含越南北部)撤兵,節省了財力,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促進了中國各族人民與交趾的交流。

他在位期間,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仁政愛民,還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除此之外,他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亂,為大明朝的穩定。當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史稱「仁宜之治」。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深得朱棣喜愛,朱棣曾對他許諾將來要立他為太子。可是後來朱棣卻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因此他一直懷恨在心。

1416年朱棣對朱高煦所犯罪行忍無可忍欲將其貶為庶人,太子念及親情極力懇求遂罷。1424年明成祖駕崩後,太子繼任。朱高煦派人盯住朝廷隨時準備叛亂。皇帝發現其意圖後,加其俸祿,加封其子,使其安樂。

次年,皇帝去世,太子返京,朱高煦埋伏半路欲行刺,沒有得逞。後太子繼位為宣宗,厚待朱高煦,對其百依百順,朱高煦卻因此將皇帝視作懦弱之流更為蠻橫自大。

雖然朱棣的三個兒子都是皇后所生,可是畢竟也有長幼之別,所以朱高熾作為長子更加符合太子身份,由他繼承大統的呼聲也比較高,雖然朱棣一直對於冊封太子的事情沒有表態,可是也不難想到,其實朱棣也更加看重朱高熾。不僅如此,其實朱元璋在世時,他就非常喜歡朱高熾,因為朱高熾和朱元璋的性情不同,朱元璋出身草根沒有什麼文化,做派很粗魯,而朱高熾從小養尊處優,還是一位心地善良的皇子,所以朱元璋很喜歡他。

後來只當了十個月皇帝的仁宗朱高熾病逝,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設伏殺死朱瞻基,由於事前準備不充分導致行動失敗。不久,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對朱高煦與趙王朱高燧的賞賜厚於其他王府。

明宣宗朱瞻基可不是朱允炆,他率大軍親徵而來,毫不費力就抓到了自己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煦妄圖造反被抓後,宣宗念及叔侄之情,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囚禁在西安門內的逍遙城。但在一次宣宗探望他的過程中,這位皇帝的叔叔居然玩起了小孩子的遊戲,他伸出腳絆倒了宣宗皇帝。宣宗皇帝起來後勃然大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銅缸蓋住朱高煦。

朱高煦在缸內運力欲舉起銅缸砸向宣宗。宣宗大驚,急命人取來木炭,堆積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銅缸內。其后妃韋氏及諸子俱被處死,追隨叛王的600多名文武官員被處死,另外2000多名官員被發配邊陲。朱高煦之弟趙王朱高燧和另一個王也與這一陰謀有牽連,但宣宗因關心王朝的穩定,下令不予追究。這場叛亂終因朱高煦的慘痛失敗而結束!

相關焦點

  • 朱高煦為何被朱瞻基活活烤死?做人最不該有的三大缺點,他佔全了
    朱棣有四個兒子,最有競爭力的是朱高煦,最慘的也是他——最終被侄子朱瞻基,活活烤死在銅鼎之下。那麼朱高煦為何從最有競爭力的太子人選,淪落到這等下場?只因做人最不該有的三大缺點,他佔全了!其一:「二代現象」和朱高煦朱棣的成功屬於「特例」,這點沒人反對吧?但同時放在王朝第二代老大的坐標上去觀察,又屬於常態。
  • 朱棣次子朱高煦,造反被抓的經過,後被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好在太子朱高熾性格沉靜,比較內斂,多次幫弟弟朱高煦求情,朱棣因而放了朱高煦好幾馬,但是,朱高煦死不悔改,並不領情。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立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到雲南就藩,朱高煦心裡不高興,不去。朱高煦不但不去藩國,還經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意圖是什麼?仔細品品,李世民不就是殺死太子後奪位的嗎?
  • 朱高煦到底做了什麼?明宣宗要把他,放在缸裡,用火活活烹死?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圓臉兔俗話說得好:「不作死就不會死。」
  • 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位後為什麼要將自己的親叔叔朱高煦活活燒死?
    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一樣是非常仁慈的皇帝,對這位蠻橫無理的親叔叔漢王朱高煦也是仁至義盡,一忍再忍。只是這位親叔叔太不厚道了,把明宣宗的容忍和恩惠當作是軟弱無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明宣宗朱瞻基當成傻子去對待,終於惹怒了這位仁慈的皇帝。
  • 朱棣次子朱高煦再三作死,結果死法也是古今罕見,成了「烤全羊」
    明成祖朱棣就是靠著私人武裝起家的,不會看不出朱高煦的目的。待手下稟報完後,朱棣立刻將朱高煦喚來,當眾將他罵了個狗血噴頭。仁宗即位後,對弟弟朱高煦很是關照。他不僅將朱高煦的幾個兒子封王,還賞賜給朱高煦很多金銀財寶。在仁宗看來,朱高煦辦事顛三倒四,根本沒有謀反的能力。既然這樣,自己還不如大度一點,畢竟是自己的弟弟。但是,朱高煦死心不改,還想要用殺死太子朱瞻基的方式來奪取皇位。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僅僅一年的仁宗突然駕崩。聽到哥哥的死訊後,朱高煦喜出望外,趕忙安排手下暗殺太子朱瞻基。
  • 明宣宗身為一代明君,為何將親叔叔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死?
    看似有趣,實則極其殘忍,朱瞻基用如此酷刑,懲罰他的叔叔朱高煦,很明顯,這就是赤裸裸的報復。那麼為何朱瞻基如此痛恨朱高煦,為何要將其在缸裡活活烹死?朱高煦曾經實施暗殺計劃史料記載「五月辛巳,仁宗崩。朱高煦老早就覬覦著皇位,此時他竟然為了爭奪皇位,在朱瞻基的必經之路上安排了殺手,朱瞻基畢竟不是行軍打仗,他是去奔喪,所以身邊的護衛也不會太多。這給了朱高煦機會,但機緣巧合之下,朱高煦刺殺失敗了。其一,朱瞻基可能有先見之明,提前預料到危險,提前起了身。其二,朱瞻基可能改變了路線,沒有碰到朱高煦的刺殺團隊。
  • 老師不會告訴你,漢王朱高煦的悲慘結局,其實是他咎由自取
    可是,大哥的以德報怨,並未感化瘋狂的朱高煦,到了這時候朱高煦奪位之心仍然不死,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明仁宗登基不到一年便駕崩了,這下可把朱高煦高興壞了。朱高煦心想,現如今新皇帝朱瞻基羽翼未豐,朝中人心未定,趁此政局不穩之時舉兵造反,一定能馬到功成。
  • 朱高煦造反為什麼失敗?他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朱允文
    如果朱棣再多活一年,朱高熾就要死在他前面了,他就要白髮人送黑髮人,也就要面對和他爹一樣的問題,究竟是立他喜歡的二兒子朱高煦,還是他的嫡長孫
  • 靖難之變朱高煦曾立大功,為什麼卻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燜雞」?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弟弟,他生在帝王之家,養尊處優,曾跟隨朱棣南徵北戰,在靖難之役中立下赫赫戰功,也是個不世出的軍事人才。而在之後的日子裡,朱高煦一心謀取皇位,成祖在位之時,機巧算盡爭奪太子的位置,仁宗、宣宗時期也同樣不安分,甚至起兵反叛,卻被宣宗輕易擺平。戲法玩到最後,朱高煦被銅缸扣住,活活烤死在缸中。
  • 朱瞻基堪稱一代明君,為何卻不顧名聲暴力殺死叔叔朱高煦?
    朱高煦造反失敗後,被侄子朱瞻基關押在了北京西安門內的一處宅院裡,不久後,朱高煦和他兒子就都死了,死得既蹊蹺又快速。 帝制《東徵記》以示群臣。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
  • 奇葩:兩個想當皇帝的「作死」太子,一記掃堂腿換來罕見死法
    那麼按照正常人的思維說,這哥們兒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了,去好好地享受王爺的生活,安度晚年。可劉荊偏不,四處探訪,又找了個巫師,依然是那個問題,我跟我爹像不像啊?我什麼時候能把我哥給幹掉,趕緊給我下個毒咒,咒死他皇帝我做行不行?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這次他的皇帝哥哥知道以後大怒,氣得手都哆嗦,你猜結果最後怎麼樣,他被咔嚓了嗎?
  • 朱高煦爭奪皇位始末:輕信父親朱棣的承諾,多年後慘被侄子烤成渣
    圖片來源於網絡另一邊,朱高煦還在蠢蠢欲動,哥哥去世他並沒有悲傷,反倒是額手稱慶,甚至怨恨哥哥怎麼不早點死,那樣自己直接繼承大位多好。野心家朱高煦打算在半路截殺趕赴北京的朱瞻基,但少年朱瞻基似乎有所警覺,繞道而行,沒有讓朱高煦得手。朱瞻基(明宣宗)繼位以後,仍對朱高煦這個叔叔不薄,給他的賞賜遠比其他親人豐厚。朱高煦常常向明宣宗提出建議和請求,宣宗很給他面子,差不多一一應允。然而朱高煦是在試探虛實,時間久了就誤以為宣宗軟弱無能,他的野心繼續高漲,造反已經提上了日程。
  • 朱高熾與朱高煦:一個裝傻,一個真傻,朱高煦是怎麼把自己一步步作死...
    這個時候的太子朱瞻基正好不在京師,在去往南京的路上,而朱高煦在山東,如果先行一步到達京師,朱高煦很有可能會奪得皇位,不過他選擇了另一個極端還有點腦殘的辦法,派人在回京途中劫殺太子朱瞻基。 朱瞻基《大明風華》劇照 樂安比南京離京城近,朱高熾一死最先得到消息的就是朱高煦
  • 他在靖難之役立下赫赫戰功,卻被自己的侄子活活烤死,這是為啥?
    普通人家尚且如此,帝王家更是有一些列的分家規定,比如說在明朝,皇帝會將自己的兒子分封在各地,不經允許不可以隨便進京。分家就會有人不滿意,明朝的這個王孫貴族就是因為這事,竟然造反了!這個人就是朱高煦,今天侃侃跟您說一說朱高煦的故事,希望您能喜歡。朱高煦的性格特別像朱棣,但是他的情商卻差了太多。
  • 明宣宗為何要活活烤死自己親叔叔,還要殺他家滿門?
    據《明史·于謙傳》記載,當時他「正詞嶄嶄,聲色震厲」使朱高煦「伏地戰慄」(怕是被氣得,而未必是被嚇得),而朱瞻基身邊的文武群臣也紛紛「列奏其罪,請正典刑」,要求皇帝「大義滅親」。據記載,這時跪在地上的朱高煦自己也說「臣罪萬死,惟生殺在皇上」。
  • 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熾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原因令人無語
    他不聽告誡,不聽就不聽唄,還偷走了他舅舅最心愛的寶馬,跑回北平(今北京)。跑就跑唄,一路上還殺死官民,還在涿州擊殺驛丞。為此朝臣們都紛紛指責他的父親朱棣,「子不教父之過」,這樣的逆子實在是讓自己老爹下不了臺。他還私自訓養士兵,放縱手下濫殺無辜。
  •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結局: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因為朱瞻基被冊封為皇太孫無形中鞏固了他岌岌可危的太子地位。 退一步說,若朱棣日後果真廢掉了自己,繼承皇位的也不會是他的老對手:二弟朱高煦。
  • 《大明風華》中的帥氣王爺,正史上的朱高煦,看他搞笑的造反之旅
    朱高煦也很想從演員到導演,可很不幸運,現在的導演是朱棣。朱棣是歷史上獨特的皇帝,文韜武略,且是從王爺反抗朝政奪得政權。朱高煦的眼光很差,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去反抗這個,靠篡位得到皇位的父親是不行的。於是傻乎乎的他大庭廣眾下直接稱自己為李世民,被類比為李淵的朱棣心裡肯定是不爽的,他很偏愛這個兒子,卻也沒有責罰他。
  •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因為朱瞻基被冊封為皇太孫無形中鞏固了他岌岌可危的太子地位。退一步說,若朱棣日後果真廢掉了自己,繼承皇位的也不會是他的老對手:二弟朱高煦。他還是希望朱高煦能及時回頭,便派了個老成持重的宦官去勸說朱高煦。朱高煦倒是簡單幹脆,當著使者的面罵起了朱瞻基和其父朱高熾違反祖制。使者剛走,朱高煦的挑戰書就送到了北京。看罷朱高煦的來信,朱瞻基明白和平解決已不可能,遂立即召開了御前會議。
  • 被明宣宗做成「瓦罐燜雞」的朱高煦是怎樣一個人?真的那麼不堪嗎?
    朱高煦的人生,可謂是跌宕起伏,簡單來說就是倆字兒——失敗作為明朝歷史上知名度頗高的藩王,他之所以名聲在外,是由於他最後的死法比較搞笑,是為叫花豬(朱)。由於朱瞻基的震怒,這位昔日的成祖世子,當今的皇叔,就這麼被壓在300斤重的銅缸底下,堆滿柴後活活燒死一生兩次參與造反的朱高煦,可謂是前半生風光無限,後半生悽悽慘慘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