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影視劇《大明風華》中由俞灝明飾演的是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這一角色,其精湛的演技給很多觀眾留下來深刻的印象。除了在影視作品中,正史中的朱高煦是非常有趣味的,甚至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就是很搞笑的。
朱高煦的身材相貌都是人中龍鳳級別的,他還繼承了永樂大帝朱棣的軍事才能,朱棣也的確對他偏愛有加,這樣看來的朱高煦似乎是個很有能力的人。那麼為什麼說他在正史中的行為很搞笑呢?多次造反失敗後,他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呢?
相比於自己的殘疾哥哥朱高熾,朱高煦感覺自己更適合太子這個位置。朱高煦在父親靖難期間多次支援父親,其中不乏眼看父親就要殞命的時候及時救援,多次的戰功換來了朱棣畫的一張大餅:太子是有疾病的,所以你要多努力啊。
除了這句看不見的承諾之外,朱棣客觀上的確是很喜歡朱高煦的,這個兒子身高八尺,面容俊美,且愛好徵戰,喜歡軍事,朱棣覺得這個兒子才該是自己皇位的繼承者。
古代有立長不立幼的說法,故而朱高熾在老爹朱棣任職期間,是名副其實的太子。只是這個當太子的時間太長了,二十多年,足夠讓很多陰謀詭計的發生。朱高熾由於是長子,很得許多朝廷大臣的喜歡,大臣們儒家思想中,認定他就是將來的國君。
朱高煦由於在靖難期間,和許多參加靖難的將領關係匪淺,在朱高熾擔任太子期間,多利用自己的軍事權力亂折騰。朱高煦的折騰,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將擁護朱高熾的謝縉誣陷下獄了,由於謝縉地位很高,在朝中很有影響力,在此其它的太子擁護者人人自危,不敢多言。
朱高煦就其本人的性質來說,可以說他繼承了朱棣的外貌,軍事才能,唯獨沒有繼承的就是朱棣的謀略。想要造反篡位這件事,應該是非常隱蔽要多有準備的,而對於朱高煦這種人來說並不是。在誣陷謝縉之後,就在朝廷內外經常大聲的宣揚,難道我不像是李世民嗎?
應該說,朱高煦是有些文化知識的,他宣揚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就是想表達自己作為弟弟身份也能想李世民一樣,幹掉自己的哥哥,廢除自己的父親,然後自立為王。這不得不說是非常搞笑的,他忘了自己的父親正是搞陰謀起家的,他在只有一點優勢的情況下就隨意的說出這種話,無疑搞陰謀詭計的能力是很差的,他想像李世民一樣,可是李世民會在玄武門之變前隨意向眾人說出這種話嗎?
歷史的更新換代,從某個意思來說,可以看做舞臺上劇情多彩的話劇。造反這個事業就是從演員到導演的過程。朱高煦也很想從演員到導演,可很不幸運,現在的導演是朱棣。朱棣是歷史上獨特的皇帝,文韜武略,且是從王爺反抗朝政奪得政權。
朱高煦的眼光很差,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去反抗這個,靠篡位得到皇位的父親是不行的。於是傻乎乎的他大庭廣眾下直接稱自己為李世民,被類比為李淵的朱棣心裡肯定是不爽的,他很偏愛這個兒子,卻也沒有責罰他。
既然朱棣在世上這個造反之路不成功,那就等他離世吧。在朱棣徵伐北境歸來的路上,這位生於戰火,成於戰火的皇帝最終也卒於戰火。按理說此時的朱高煦應該是造反的好時候啊,此時皇帝在外境隕落,擁有兵權的朱高煦應該首先發難的。
歷史的發展是有趣的,皇帝隕落後的很長時間,朱高煦知道了消息卻遲遲沒有動作,他搞陰謀逆反的傾向卻人盡皆知。在皇帝重臣提前回到皇宮中,宣布朱高熾繼承皇位後,他的第一次機會失去了。
朱高煦心裡很難受,他很想一直呆在京城。朱高熾是個很重兄弟感情的人,在歷史上有很多因為兄弟爭奪權位相殘的事情,雖然朱高熾被朱高煦多次栽贓陷害,但是朱高熾本質上的善良,顧及兄弟的感情,並沒有對他多加處罰。對於這種仁心,朱高煦可能認為是這個皇帝哥哥軟弱無能。隨即在外面當王爺的時候,依舊各種揚言要造反。
朱高煦在歷史上是個很奇特的造反的人,因為自古以來造反的人都很低調,生怕別人發現。而朱高煦是生怕別人不發現,在朝廷市井中各種揚言要朱高熾好看。第二點是朱高煦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並沒有受到父親朱棣,哥哥朱高熾的嚴厲責罰,有的更多的是關愛,這在有殘酷鬥爭的皇家,是任何一段歷史不能想像的。
在朱高煦的生涯中,只有他在活著,就在宣揚造反。第一次父親朱棣死去,他不知為何沒有起兵謀反,不急不急,朱高煦雖然傻乎乎的,他的機會倒是蠻多的。
善良愛民的明仁宗朱高熾去世了,在位不到一年的他受到了人民廣泛的讚譽。在帝國悲痛中,朱高煦又要開始他的造反之路了,新帝登基是需要一個多月的。在此期間的朱高煦得到了情報,可是他總是嘴上說著造反,到了實際的情況上,卻是不動兵,人們常說是,心動是不如行動的,擁有軍權的朱高煦不動兵只動嘴皮子自然是得不到皇位的,於是第二次他哥哥死後,他又錯過了機會。
宣宗朱瞻基上位,朱瞻基秉承著父親朱高熾的遺願,對待這位叔叔不錯,該有的待遇一個沒少,也沒打擊這個整天要造反的叔叔。朱高煦心裡很不爽,自己已經要造反二次了沒有成功,於是這一次他下定了決定造反,他派人聯繫朝廷大臣張輔,想讓這位帝國重臣做內應,方便他攻入京城,這是他學習老爹朱棣策劃內應李景隆的方法,按理說方法不錯,只是張輔世襲公爵,位高權重,又識時務,斷然不會做如此之事,便報告皇帝,派來的密探被抓了,陰謀也被公之於眾。
朱瞻基同樣沒有責怪他,朱高煦卻坐不住了,他帶領三五百人,立起一個牌子就要學習父親謀逆,學習靖難之戰。是的,他要以三百多人,對抗百萬天下大軍。朝廷上下哭笑不得,在面臨大軍壓境討伐他的時候,他又立刻痛哭流涕,請求皇帝的原諒,絲毫沒有了扯旗起義那份「霸氣」。
朱瞻基這次有些生氣,終究是囚禁了他,想給他個教訓。某次,朱瞻基去牢裡看望他,朱高煦此時又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在朱瞻基離開時伸腳絆倒了他,皇帝朱瞻基終於憤怒了,在這麼多次的容忍下,最後把朱高煦放在缸裡燒死了。
結言:觀覽歷史上的諸多王爺,可以說朱高煦是其中軍事能力,政務才能不錯的一個了,他的家庭環境很好,父親,哥哥,侄子當了皇帝後對自己待遇有加。在明知自己多次密謀造反的情況下,依舊對自己是多次寬容。
這在場搞笑的造反事跡後,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朱高煦不是個搞陰謀詭計的人才,他很想模仿他老爹,終究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白白葬送了自身性命。歷史是由多部分組成的,搞笑部分也是其中之一,搞笑愛折騰的朱高煦也是給歷史增添了趣味性。
參考文獻:
《永樂大帝》
《仁宣盛世》
《明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