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法律事實?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法律事實

2020-12-24 百家號

法律事實,是指法律所確認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設立、變更和終止的客觀現象。比如,合同的成立,即在當事人之間發生權利義務關係;災害發生了,就可以引起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人的死亡,能引起撫養關係的消滅和繼承關係的發生。因此,籤訂合同、災害發生、人的死亡,都是法律事實。

在社會生活中,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是永遠不變的,民事法律關係也是這樣,它不斷地在產生著、改變著、消滅著。比如,向一個工廠訂購一批貨,買賣關係這個法律事實就發生了。工廠供給了一部分貨,買賣關係的內容就變化了,也就是法律事實有變化。全部供完了貨,買賣關係這個法律事實就消滅了。

法律事實可以是自然現象,也可以是人的活動,前者是指法律事件,即與個人意志無關的客觀現象;後者是指人(自然人與法人)的有意識的活動。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自然現象和人的活動都可以成為法律事實。比如,颳風、下雨等自然現象;散步、看書等人類活動都不是法律事實,因為它不能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改變和消滅。客觀事實只有由法律規定將它和一定法律後果聯繫起來,才能成為法律事實,有法律意義。如暴雨成災,使鐵路運輸中斷,可以免除不履行合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的責任;籤訂合同、籤署遺囑等人的活動能產生民事法律關係。

此外,能夠引起法律後果的行為還包括行政行為,比如,計劃信貸合同是按照政府的信貸計劃而籤訂的;司法行為,比如,法院的判決等。

僅有法律規定,而沒有法律事實,固然不能引起現實生活中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改變和消滅;如果發生的客觀現象並不合乎法律規定,同樣也不會引起相應的法律後果。比如,甲提出向乙購買一批貨,乙只是口頭隨意答應,而未具體磋商,更沒有正式籤訂合同。後來乙不賣給甲,甲不能因此去法院控告乙違反合同而要求賠償損失。

任何民事法律關係的設立、變更和終止,都不能離開法律事實。有的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只需要一個法律事實,有的要幾個法律事實。引起某一民事法律關係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幾個法律事實的總和,稱為民事法律關係的「事實構成」。只有「事實構成」的幾個法律事實完全具備,民事法律關係才能產生、變更或消滅,否則就不能。比如,甲廠與乙店訂立供應合同,合同規定如甲廠在年內增產,則供應乙店一批貨。甲廠與乙店訂立合同是一個法律事實;甲廠增產也是一個法律事實。只有這兩個事實都具備時,才能產生甲廠與乙店之間的供應關係。如只有訂立合同,而甲廠不增產;或甲廠增產,而未與乙店訂立合同,都不能產生甲廠與乙店之間的供應關係。

相關焦點

  • 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間的因果關係
    因此,在研究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係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因果關係是客觀存在的因果關係是各種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之間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一種客觀聯繫。所以,因果關係是客觀存在的,不以行為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
  • 民事法律事實: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的導火索
    民事法律事實是什麼?民事法律事實,是法律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民事法律事實與民法規範民事法律事實有兩種含義:一是寫在民法中的、靜態的、假定的事實;一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動態的、具體的事實。只有這個兩個事實完全一致時,才能引起相應的民事法律關係的變化。
  • 為什麼說法律事實不是客觀真相?
    你好,歡迎來到劉含法律思維30講。我是劉涵。在第1個模塊我給你講了法律人的6種基本思維模型,從這一講開始,咱們正式進入第2個模塊。事實的發現與描述,我將帶你看看法律中的事實和普通人眼裡的真相有什麼不同?在普通人的眼裡,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於我們的主觀意識。法律要實現公平正義,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事實真相嗎?
  • 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法人的基本特徵
    法人的本質是法律對一定的社會組織賦予法律上的人格。這種法律上的人格使法人成為除自然人以外的民事法律關係權利義務主體,從而使它具有主體所應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法人應當具備以下4個條件:第一,依法成立。
  • 能夠引起合同法律關係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事實有( )。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監理工程師知識點相關習題,小夥伴們快做起來吧!【習題】能夠引起合同法律關係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事實有( )。A.合同當事人違約B.氣侯條件C.法院判決D.仲裁機構裁定E.物價正常波動『正確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合同法律關係。能夠引起合同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與滅失的包括行為和事件兩類。
  • 考點解密|2020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一章法律關係和法律事實...
    法律關係和法律事實1.基本概念1)法律關係的概念法律關係是指被法律規範所調整的權利與義務關係。3)法律事實是能夠直接引起法律關係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原因。【單選題】甲公司和乙公司籤訂買賣合同,向乙公司購買3臺機器設備,總價款為60萬元,該買賣合同法律關係的主體是( )。
  • 未婚同居多久才算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
    受不受法律保護呢?事實婚姻,是指沒有配偶的男女雙方,未經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自1994年2月1日以後,我國《婚姻法》不再承認事實婚姻。根據婚姻法第8條的規定,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係。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 理想狀態的法律人
    一如法律人固有的嚴謹,煒衡成都的法律人內心喜悅但不溢於言表,仍舊駕案卷之舟,穿行於法條的海洋。餘置身於其中,總想著,在這樣的日子時,應該為執念理想的一群人的煒衡成都或者是煒衡成都的執念於理想的一群法律人寫點什麼。思來想去,終以自常讀之典籍中,摘取先前的大儒論及理想狀態的法律人的段落記述於此,以為自勉。     法律人者,乃係以法為業之人群之自稱。
  • 法科生彭月丹:學法律是為幫助需要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彭月丹漸漸意識到,法律才是維護社會正義最好的武器。考上大學後,她選擇了法學專業,決心用知識為夢想打好基礎。法律知識晦澀難懂,她常常「纏著」老師解答疑問,還跑到圖書館借閱書籍、下載論文不斷鑽研。學校裡舉辦的每一場法律學術講座,她從未缺席過。
  • 天府新區籍田街道「法律之家」高質量提供法律服務
    ;「以需定講」開展針對性普法,籍田街道在紅碑村法治大講堂活動開展期間,邀請法律顧問進行普法宣講,根據新頒布法律法規、諮詢熱點焦點問題,以「百姓語言」講好法律案例、法律知識。  法律顧問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 法律電影中的「鮮」:看法律知識之風趣
    《看電影 學法律》系列報導之九法律電影中的「鮮」:看法律知識之風趣 《看電影,學法律》曾經是一部法律主題的新書,現在則是一個法律電影的專題。 無論是一部新書還是一個專題,都值得法律人關注和思考。
  • 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絕對權與相對權
    絕對權是請求一般人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也就是請求世界上其他所有的人不要侵害其權利的權利,所以也叫「對世權」。它是對一切人的權利。它的特點有二:一是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都負有不得妨害其權利的義務;二是請求內容限於不行為,即要求他人不去侵犯他的權利行使。故絕對權的實現一般不必藉助於義務主體的行為,比如,人身權和財產所有權,它們都不必藉助於他人的積極行為便可實現。
  • 「法律+科技」領軍者國際峰會舉辦 人工智慧正改變法律行業
    圖為法律界的AlphaGo——IBM-Waston-Legal-聯合創始人、首席專家Brian-Kuhn在峰會上發言中國網7月31日訊(記者 佟靜)7月28日-29日,「2017 『法律+科技薩斯金在主論壇上談到,許多法律人過去認為,機器永遠不會像我們這樣思考,永遠不會像我們這樣處理問題,它們最多只能機械複製專家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罷了。這類想法其實是錯誤的,機器之所以能夠超越人類,並不是因為它會複製專家的行為和思考能力,而是因為它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它們處理數據的規模,比所謂專家要大得多,也深刻得多。
  • 校園欺凌與教師執業法律風險
    2020年11月23和24日,由深圳市寶安區職業訓練中心(城市學院)主辦、深圳全衡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寶安市民講堂」法律常識系列講座,分別在新安中學(集團)初中部體育館和西鄉中學多功能廳舉行。
  • 北大出版社跨年法律好書TOP50 | 我與知識最久的眉目傳情,策源於對...
    法律只是美事的影兒:周詳的觀影筆記(即出)  周詳/著  一本有趣又有料的影評集,將中外22部或經典或熱門的影視作品跟現實社會的法律事件、法律原則相聯繫,生動地展現法律的內在機理。  本書偏重於對刑法的學理性探討,包括刑法的方法論、刑法的知識論和刑法的學術史三個部分。
  • 想學法律?這些法律啟蒙劇看過了嗎?
    想學法律?這些法律啟蒙劇看過了嗎?最近,小賢收到不少私信,想請法官們談談零基礎學習法律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小賢先為粉絲們推薦幾部國產啟蒙劇,寓教於樂,讓你邊追劇邊學法!《大宋提刑官》
  • 懸疑劇《隱秘的角落》裡,不可隱秘的法律知識!
    「您看我還有機會嗎?」最近這幾句火爆網絡的社交暗語一下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隨著《隱秘的角落》這部高分懸疑劇的熱播讓大家對法律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另外最近的熱播劇《三叉戟》講述三位老警察乘風破浪破大案的故事也是收穫了一票粉絲而他們在查案中運用的各種法律知識更像是給大家上了一堂法律必修課
  • 傳統中國法律的文學表達
    對史書來講,根據事實「計算出一篇文字來」,固然是史家必須遵循的原則,但是,如何「計算」這篇文字,勢必涉及事實的取捨或剪裁,這難免會摻入史家的主觀考量和價值判斷。就小說而言,即便「削高補低都由」作家自行裁奪,然而這種操作,絕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社會文化語境。這意味著,作家的想像和虛構,唯有在特定語境中方有可能,也才顯得合符情理,從而被讀者所接受。
  • 評張扣扣案律師辯護詞:法律辯護應基於案情和事實
    徹底地無視本案事實,徹底地不討論可能相關的法律,這份辯護詞根本沒把審案法官當回事,只想放到網上煽情網民。這是份法庭辯護詞嗎?這是個贗品!因為它根本不在意眼前的法庭、本案法官,以及前案法官的判決,以及中國《刑法》的規定。他根本就沒遵守律師依法辯護的規則。這個依法不僅指自己的言行要守規矩,而且辯論的問題和訴求也必須有制定法的根據!很顯然,該律師有超出刑法的追求。
  • 什麼是好的法律問題?以憲法和法律的區別及空白支票填1億為例
    因為開始選擇的是法律領域,就遇到了許多悟空法律問答,真是千奇百怪,琳琅滿目。因為下一步可能還要涉及百度知道問答,於是,我對究竟什麼是好的法律問題,就有了一些思考。>憲法和法律有什麼不同?假專家眼裡只有你因為在法律界有一種知見,即所謂的狹義的法律概念一說,他們認為狹義的法律並不包括憲法,從而將憲法與法律割裂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