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英語為啥自帶濃重咖喱味?與「被本土化」有很大關係

2021-01-08 騰訊網

「哈魯?」「Belly good!」印式英語逐漸成了英語口音中的幾大地域特色之一,與印度的咖喱、寶萊塢一同登上國際舞臺。但這種令西方英語國家都時常費解的「咖喱味」英語,印度人引以為豪。

文 | 貳東深

「知道」跟你談談,印度人的口音為啥自帶咖喱味?

(IC photo/圖)

印式英語的梗,一直在搞笑界有一席之地。

在搞笑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拉傑什是來自印度的天文學家。劇中,就有不少朋友們模仿他口音的情節。比如伯妮和霍華德曾經模仿拉傑什的口音尋找寵物狗小肉桂,霍華德還曾經高度還原拉傑的印度口音,在電話裡幫害羞的他跟女生敲定了約會日期。

即便是《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等口碑爆棚的印度影片,也必不可少印度經典的聞歌起舞及驕傲的印度口音。

「哈魯?」「Belly good!」印式英語逐漸成了英語口音中的幾大地域特色之一,與咖喱、寶萊塢一同登上國際舞臺。

咖喱味的印度口音

這種略帶咖喱味的英語口音與英語在印度的「被本土化」有著很大關係。

1765 年印度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國殖民當局在印度積極推行英語教育。182年漫長的殖民統治歷史中,英語逐漸在印度有了穩固地位。1947 年印度獨立後將英語和印地語並列為官方語言。

帶有咖喱味的印式英語就像日式英語,將本土語言與英語「雜燴」,印上了自己的國家特色。

據知乎網友@梁海解釋,印度也和日本一樣樂於用本地文字轉寫英語,印度諸語言有大量的自由的英語借詞。這種情況更加強化了人們用母語音系發英語發音的行為。甚至,印度的許多英語詞典都是用本地文字來標註發音的。不少印度學者還對印度文字的系統化與科學性非常自豪,認為在南亞用印度文字標註外語發音就足夠了。

這種受母語嚴重影響的印式英語並無區分重音,元音無弱讀。例如,印地語中缺乏雙元音 / u/的發音,印度英語通常用/ :/代替,/ /被讀成稍短些的/a:/。如 yellow是「耶臘」,如 before為「比發」。所以,如果你聽到damato,其實是tomato(西紅柿)。dree其實是Tree(樹)。peace(和平)為beace,motobike(摩託車)為modopike。

因印式英語不區分重音,總體語調都趨於平緩,又具備語速快,重音被偷換,想掌握掌握印式英語的精髓,實在是需要下些苦功夫。

另外,在說出「Dank you bely much!」時,若想印式英語的精髓還需輔之搖頭晃腦,並富有節奏,真誠地瞪大眼睛。

在地球上大多數人以點頭表示同意,搖頭代表否認時,印度友人的搖頭晃腦卻另闢蹊徑,與眾不同。高頻率的搖頭常常讓人以為搖頭本人是在逗樂或者開玩笑。

這種搖頭意味著在回答「可能是」「可能不是」(網絡截圖)

據了解,這種搖頭晃腦有歷史緣由。在印度的歷史中,印度人喜歡用搖頭來表示自己的意思。在一些邦(如西孟加拉邦)裡,人們表示贊同或應允時,不點頭,而是將頭向右邊側一側。

在古代歷史中,印度人攝於統治階層的壓迫,連說「不」的權力都沒有,因此印度人在有疑問時不是直接搖頭,而是先點頭再左搖右晃。經過長時間演變,現代的印度人依然採用這種搖頭晃腦的表達方式。

驕傲的印式英語

語言,是對一個國家民族感、認同感。但印度是個奇怪的國度,我們對印度語言的認可,不是印地語,而是印式英語。這種令西方英語國家都時常費解的「咖喱味」英語,印度人引以為豪。

印度小說家德維達維雅說:「新的印度精英階層是非常多樣化的第一代精英分子,他們不會覺得說一口女皇式英語就高人一等」,獨樹一幟的印度英語同樣可以讓印度人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自信表達,順暢溝通。」

受訪的印度人普遍認為,有口音很正常,「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說話的,讓人們聽得懂最重要」(網絡截圖)

印度中文網曾經公開表示,「印度英語和美國英語以及英國英語已經並列成為世界三大英語」。他們認為「印度文化大大的豐富了英語的詞彙庫」。的確,「印度製造」的很多詞彙已經被英語國家接受並廣泛使用,例如:瑜伽(yoga)、化身(avatar)、 神像(Juggernaut)、披肩(shawl)、手鐲(bangle)、 洗髮液(shampoo)等等。

據了解,很多印度人自信並堅定地使用的「特色詞」。例如:在稱呼男子時不用Mr. 而是用 Shri和ji;在表達數量時,使用讓英語國家人士都難以理 解的數量級lakh(十萬)和crore(千萬);以及各種讓人 不明所以的印地語詞彙和縮寫,例如:Mahal(宮殿), OBOR(一帶一路),MEA(外交部)等等。

印度人用英語創作的文學作品也是印度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印度印刷商聯合會主席拉文德拉·喬什印度圖書、雜誌出口到全球 120個國家,2014—2015 年的出口額達 3 億美元。據預測,印度將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英語圖書銷售市場,目前僅次於美國和英國。

英國大學樸次茅斯學院還開設了一門語言課,稱為Hinglish,即印式英語。樸次茅斯學院表示,從17世紀開始歐亞大陸就有人講這種印度英語,如今這種印式英語廣泛應用於印度商務、電影、音樂和廣告中,學生學習Hinglish有利於尋找跨國商機。

在印式英語與印度傳統語言印地語的「比拼」中,印地語逐漸敗下陣來,能否說流利說一口印式英語成為社會評判印度精英的標準。

當記者提問「為何在印度說英語比說印地語多」,受訪者回答,「可能這就是一種趨勢,是可以吹牛的資本。」

在印度,如果你會印式英語,就能得到尊重。電影《印式英語》的英文翻譯為English Vinglish,而Vinglish 意指那些並不地道,根據其它語言的表達習慣與語法規則生成的英語。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印度英語是這種語言的典型代表。

影片講述了印度一個家庭主婦因把家庭生活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而與時代、社會脫節,又因不會講英語,常常被丈夫和女兒嘲笑。在家長會上因為用印地語和老師交流,女人認為她「沒有文化」、「很丟人」。

最終主婦開始學習英語。影片末尾,一次朋友婚禮上,主婦用英語發表對新人的祝福讓眾人驚訝,最終得到了家庭和朋友的尊重。可見,在印度,不會印式英語的人有著嚴重的階層危機感。

而許多印度人學英語更重要的原因是,接受了英語教育就代表有機會可以去別的國家工作。矛盾的是,與文化密切相關的本土語言印地語正在教育裡逐漸消失。

相關焦點

  • 《寶萊塢機器人2》票房堪憂,咖喱味審美濃重,內地觀眾消化不良
    本以為有第一部在國內打下的良好基礎,第二部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沒想到上映即撲街。在某專業監測平臺上,這部咖喱味濃重的印度寶萊塢大片。首映卻只有500萬票房,預計總票房大概在3600萬左右。這比起同為寶萊塢出品的《摔跤吧!爸爸》(12.99億)、《神秘巨星》(7.47億)的成績相差甚遠。連前輩零頭都不及的糟糕表現,也反應出了電影的問題所在。
  • 印度人相互交談,為何多用英語而非母語?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
    大家都知道,印度人在西方的國際大公司中很受歡迎。很多國際大公司的高管都是印度人。據統計,美國500強企業中的外籍CEO有75位,沒有一個是中國人,卻有十幾個印度人。比如說谷歌和微軟的CEO就是印度人。那麼,為什麼印度人這麼受歡迎呢?
  • 在印度13億的總人口中,到底有多少人會說英語?你可能猜不到
    有多少人說英語?很多人認為,因為被英國殖民過,所以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會說英語。其實不然,如下圖所示,根據2011年,也就是最新的一次人口普查,只有25.9萬印度人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此外,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口也僅有8300多萬,第三語言的為4500多萬。我們把第一、第二、第三加在一起,印度可以使用英語的人口為1.29億,僅佔總人口的10.67%。換言之,在10個印度人裡,只有1個人可以說英語,這比很多人預估的數量要少得多。
  • 印度人英語,你聽得懂嗎?反正法國陣風戰鬥機聽不懂,咖喱味太重
    對此法國達索公司方面稱,是印度空軍飛行員的英語不標準,導致了法國「陣風」戰鬥機語音識別系統聽不懂!據印度方面稱,印度空軍代表在檢查即將交貨的「陣風」戰機時,發現法國人提供的機載語音控制系統存在嚴重缺陷,無法正確識別印度飛行員發出英語指令。
  • 我和印度人比英語
    ,有本事和美國人比試比試?不是,我一路幫了不少人,何曾有過如此的好心情。是在空姐面前有了表現的機會?不是,那是我 20 年前的心態。是掃了印度人的面子?也不是,我對那位憨厚的印度人印象很好。想來想去,其實是因為自己又一次打破了一個思維定勢:中國人的英語口頭表達比印度人差。你可能會說我小題大做,說那個印度人興許是印度人中的英語不怎麼樣的,不能以偏蓋全。不過你也別忘了,我的英語在中國人中也不怎麼樣。所以我倆有著各自的代表性。
  • 娜扎「咖喱味」英語遭群嘲
    不過,近日,娜紮上了熱搜,卻不是因為驚為天人的顏值,而是因為英語.前晚,2019年MAMA音樂頒獎盛典在日本名古蛋如期舉行。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音樂頒獎盛典之一,每年都備受大家的關注。今年,古力娜扎作為唯一受邀的國內女藝人出席了典禮,,其「盛世美顏」讓韓國網友驚為天人,忍不住讚嘆中國美人的巔峰顏值。
  • vivo的出海秘訣:價值觀加持下的本土化打法
    此時vivo的本土化策略,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方。本土化也就是說,你不能照搬在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而是要因地制宜針對當地消費者定製化產品,定製化銷售和宣傳策略。 在回答如何做好本土化時,vivo印度國家公司CEO陳志湧曾有過表示說,本土化更多是指一種思維,語言都沒那麼重要,思維上面就要去跟當地人一樣去思維,去思考。
  • 呱呱閱讀:助力自然拼讀本土化 提升兒童英語閱讀水平
    作為兒童英語啟蒙領域的先行者,嘰裡呱啦較早在這一領域布局並推出了完善的線上智能兒童英語繪本閱讀工具——呱呱閱讀。據了解,呱呱閱讀在遵循自然拼讀法的基礎上為3-12歲中國兒童提供了適合其閱讀的大量繪本資源和完整的智能英語閱讀規劃路徑,屬當前眾多線上兒童英語閱讀APP中本土化比較成功的案例。
  • 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比我們好?我們的英語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會話交流也是一樣,印度人的用詞,語句結構無限向native靠近,顯示出足夠的會話經驗。無論是看印度電影,或是一些短視頻,我們會發現,許多印度人的英語口語非常流利,這與全民苦讀英語的中國人形成強烈的反差。雖然印度在很多方面的發展還不如我們,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最近幾年,印度的經濟發展很快,改革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大。
  • 印度人認為英語應該成為他們唯一的官方語言嗎?
    受自媒體影響,我們普遍傳統認為,印度更多的是一個繼承了英國遺產的地域政治概念,並非國家概念,其本身國家觀念的形成、政治制度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英國人的到來,自1947年獨立以來,歷史、社會、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衝突,都集中體現了宗主國與本土文化這一混合體的鬥爭。
  • 印度人其實是白種人?這是高考標準答案
    從強勁十足的摩託車到奇怪的恆河水,從沒服役的坦克到賣不出去的戰鬥機,從左手扣那到右手吃飯……關於印度的話題有這麼火熱,其實我們也沒有從根源上了解過這個民族,那麼印度人酒精是啥人種?為啥黑皮的印度人總是被認為是白種人呢?
  • 印度人英語說得好,是因為他們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嗎?
    印度人英語說得好不是因為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而是因為印度曾被英國殖民過。印度這個倒黴催的國家在18世紀一直是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管著,後來才於1858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然後又借著二戰的東風鬧獨立,最後於1947年獨立成功。
  • 這還得從日本人學英語說起
    諸位讀者老爺都是或多或少學過英文的,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the world」的讀音了,為啥在專業的日本聲優嘴裡,就成了「砸瓦魯多」這樣一個聽起來很怪很搞笑的發音了呢?這其實還得從日本人學英語說起。不少學生朋友表示學習的時候備受英文這個學科的「折磨」,其實日本也是,日本的學校裡也是要學英文的,畢竟是屬於世界性的語言,但是日本人學英語有個天然的困難在於,日語中不少詞語本身就是從外語讀音直接「音譯」過來的,當初明治維新的時候
  • 印度人為什麼會講多種語言?
    印度的多語言政策不論是在保留印度當地語言,或者強化國際競爭力上都有其貢獻。就保留印度當地語言而論,印度藉助正式的學校教育傳承及延續本土語言的生命。這種重視各地區母語教學的態度,不僅是平等對待所有印度當地語言,進而有助包容各種語言文化,正是對各語言使用族群的尊重。是否採用雙語教育的議題近年來引起頗多關注和討論。
  • 陳坤是印度人,還會唱印度歌?節目中李湘直言陳坤像印度人
    陳坤近日,有網友找到了早年陳坤在節目中接受何炅和李湘採訪的視頻。在採訪中作為主持人的李湘說陳坤長得像印度人,充滿咖喱味的印度人?確定沒有看花眼?陳坤的顏值能和印度人扯上關係?還真的扯上關係,當時的陳坤皮膚黝黑,而且眼窩比較深。
  • 導演解釋「大衛科波菲爾」為啥印度人演
    導演解釋「大衛科波菲爾」為啥印度人演 時間:2020.02.1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 對不起,你嘲笑的「印式英語」,可能才是「最純正的」國際英語?
    假洋鬼子和假印度人印度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英語大國,2012年印度的英語使用人口達到1.25億,佔總人口的10%,預計2022年內數字將翻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印地語和英語無縫切換,印度人在Facebook、Twitter上跟歐美用戶交流無障礙。
  • 電影《動物世界》改編自日本漫畫 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導演韓延透露:「該片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特別是周冬雨承擔了本土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她演了一個護士,原著裡是沒有這個角色的,影片前四十分鐘就是在做本土化。」此次活動之所以選擇在遊輪上舉辦,是因為與影片故事發生地相吻合,影片講述了李易峰飾演的鄭開司因償還借款,參加一場遊輪上的神秘遊戲並生存下來的故事。導演稱他與李易峰拍這部戲相處了八個月時間,已經磨合得很好。
  • 有一種絕望叫做印度客服,有一種尷尬叫做印度人教英語,有一種Hello叫「哈魯~」.......
    其實,不只是澳洲的電話客服被印度人佔了大半,在印度每天大約有40萬個呼叫中心的外包接線員,接聽著歐美不同國家的用戶來電,這些通話涉及信用卡、拖欠電費、網上購物,甚至競選募捐等等。對於許多剛來的中國留學生和老移民來說,英語本來就是一大硬傷。再碰上語速飛快還摻雜著濃重的咖喱味兒的英語,別說是你們了就連澳洲本地人也不一定能聽懂。
  • 最近趙麗穎說英語被懟得好慘……話說回來,發音標準重要嗎?英音美音學哪個呢?
    可實際上,張學良的英語到底如何,諸位都來品評下:其實說句公道話,我們嘲笑這些名人,只是因為他們是名人而已,英語說得爛恰好被我們看到罷了。咱們認識的人裡邊,說一口Chinglish的,不也是一抓一大把嗎……這真的能怪這些明星門上鏡前不好好準備嗎?-❶-為啥俺們的英語總是辣麼土嘞?!這也不能怪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