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相互交談,為何多用英語而非母語?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

2020-12-24 易宜壹

大家都知道,印度人在西方的國際大公司中很受歡迎。很多國際大公司的高管都是印度人。

據統計,美國500強企業中的外籍CEO有75位,沒有一個是中國人,卻有十幾個印度人。比如說谷歌和微軟的CEO就是印度人。

那麼,為什麼印度人這麼受歡迎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印度的文化和西方有著很大的相似性,甚至於,很多印度人相互交談的時候都使用英語而不是印度本土母語。

而且,越是年輕、越是上層階級,使用英語的人越多。

這是為什麼呢?印度人相互交談,為何多用英語而非母語?

這就要說到印度的來源了。

印度歷史

大家都知道,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古印度文明早就已經消逝。

最古老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滅亡因素尚無定論。

然後,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了新的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

此時時間來到了公元前6世紀。直到此時,印度仍然處於戰亂時代。

和中國不一樣,印度沒有等到他們的大統一時代。公元前6世紀末期,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徵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區。此後,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佔領了印度。

印度區域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年到約公元前185年。

此後的貴霜帝國雖是公認的當時世界四大帝國之一。但是貴霜只是佔有了北印度,南印度還是混亂的列國時代。不過,此時的南印度基本都是婆羅門教宗教範圍,也算是一種文化統一吧。

貴霜帝國:始自公元55年,425年亡。127年~180年為其巔峰時期。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此時的印度次大陸仍舊是分裂狀態。

那麼,印度次大陸的下一次統一是什麼時候呢?

很不幸,印度又一次被侵略了!或者說,自從孔雀王國滅亡之後,印度一直處於侵略中。貴霜帝國其實是由被匈奴趕出大草原的大月氏建立的

另外,大乘佛教就是在這個時期成型的。

另,不得不吐槽《神話版三國》最新章節,東漢的軍隊跑到大不列顛跟羅馬對戰。

貴霜滅亡之後,印度再一次被入侵。

從前2世紀初開始,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侵入印度。

公元320年-540年,笈多王朝佔領了北印度。這是被認為是印度人自己的王朝。不過,經歷了這麼多次的外族入侵,文化侵略,和最初的印度河文明大概已經完全沒有關係了吧?

之後,印度又雙叒叕被入侵了!

從中亞侵入印度的嚈噠人(白匈奴),支持印度教的拉其普特人拉其普特人突厥人等等。

1526年,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直系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莫臥兒帝國建立。1526年-1857年。

這就結束了?

不!

此後,近代到了,歐洲列強紛至沓來。葡萄牙、荷蘭、法國、波斯、英國。

最終,英國取得了勝利,東印度公司大家都很熟了。

直到二戰結束後,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才獨立。

宗教

再看看印度宗教。

由於印度多次被入侵,所以印度的宗教也是十分複雜。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都有。還有印度次大陸本土產生的印度教。.

除此之外,還有錫克教、耆那教、拜火教、猶太教等等。

2011年的人口統計結果:

印度教79.8%,伊斯蘭教14.23%,基督教2.3%,錫克教1.72%,佛教0.7%,耆那教0.37%,瑣羅亞斯德教(祆教)0.06%(這個是2010年數據),其他0.9%。

不過近年來,印度也有一部分人持有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

為什麼不用母語而用英語?

一、歷史因素

從歷史文化和宗教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印度次大陸的複雜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一個縫合怪。

在這麼複雜的文化基礎上,印度的語言也是十分複雜的。

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如果你使用本土母語,那麼你就會發現一個尷尬的事情——其他印度人可能聽不懂你的語言

但與之相反的是,英語卻能通行印度各地。印度各地都有人說英語,雖然熟的人可能不多,但你總能找到會英語的人。

在EF Education First在2016年發布的英孚英語水平指數中,印度在72個國家中排名第22位。印度得分57.30,獲得「中等熟練度」評級。而中國則只有50.94%。

可見,在由於歷史因素,在印度,你要去遠一點的地方,學一門英語是可靠地選擇。

二、現實因素

除了由於歷史造成的英語優越性之外,現實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因素讓印度人選擇英語而非母語。

首先是政府的支持。不要看莫迪大仙似乎一直呼籲著使用印地語。要看印度發生了什麼。

根據印度憲法,英語是最高法院和印度所有高等法院使用的語言。印度的法律制度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印度議會有權改變這項法律,但尚未做出任何變動。

所以,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英語還是印度政府人員應該選擇的第一語言!

再看看英語教育資源,也是越來越多。

根據印度政府人力資源開發部國立教育規劃和行政大學地區教育信息系統(DISE)統計,2008-09至2013-14期間,英文中學的入學率增加了50%。印度的英文學校學生人數從2008-09學年的1500多萬增加到2013-14學年的2900萬。

英語的高中教育機構越來越多。

此外,在印度的高等教育中,幾乎所有專業都可以使用英語教學。使用本土母語反而會造成語言不同的情況。

生活中的優越性

首先,在許多行業中,英語知識已經成為必備條件。

其次,人們已經把英語當作一種高級語言,會英語的人是「人上人」。如果您不懂英語,就會被嘲笑,稱為maami或behenji。

最後,英語也是一種更國際化的語言,更加有利於人們未來的發展。

不過,雖然在印度英語很好用,但是由於更多的印度人不懂英語,所以,本土母語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很有用的。

印度文盲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9日發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2013-2014》中說,全世界72%的文盲人口集中在10個國家,這些國家的文盲人口達5.57億,其中印度居首位。

雖然印度的識字人口從1991年的48%上升到2006年的63%,但由於人口增長,印度的文盲人口數量沒有減少。2019年印度是識字人口已達到74%。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的報告,全球三分之一(約35.1%)的文盲居住在印度。

歡迎關注易宜壹,與您暢聊大千寰宇。

相關焦點

  • 印度人為什麼會講多種語言?
    印度的多語言政策不論是在保留印度當地語言,或者強化國際競爭力上都有其貢獻。就保留印度當地語言而論,印度藉助正式的學校教育傳承及延續本土語言的生命。這種重視各地區母語教學的態度,不僅是平等對待所有印度當地語言,進而有助包容各種語言文化,正是對各語言使用族群的尊重。是否採用雙語教育的議題近年來引起頗多關注和討論。
  • 印度人的英語為啥自帶濃重咖喱味?與「被本土化」有很大關係
    182年漫長的殖民統治歷史中,英語逐漸在印度有了穩固地位。1947 年印度獨立後將英語和印地語並列為官方語言。 帶有咖喱味的印式英語就像日式英語,將本土語言與英語「雜燴」,印上了自己的國家特色。 據知乎網友@梁海解釋,印度也和日本一樣樂於用本地文字轉寫英語,印度諸語言有大量的自由的英語借詞。
  • 我和印度人比英語
    某日,我乘 SQ281 航班從新加坡回奧克蘭,旁座靠窗是一位健談的印度人。他看來很喜歡喝咖啡,喝了一杯,還想要。所以,當笑盈盈的空姐推著餐車再度來臨時,他也笑盈盈地大聲對空姐說:「Can I have a little too much coffee?」此言既出,讓英語極棒的新航空姐一片茫然,這茫然又讓自感英文不是問題的那位印度人很是詫異。我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介於空姐和印度人之間。
  • 澳洲亞裔留學生用母語交流 遭當地老太訓斥:講英語!
    據外媒報導,在墨爾本市一個十字路口,幾個亞裔女留學生正在用母語相互交談。突然一名當地老太太插話,要求他們使用英語,並且指責她們太吵。 其中一名女留學生立刻用英語反駁:「墨爾本是國際化大都市。在這裡可以使用任何語言。」老太太直接叫她們閉嘴。看他不屑一顧的說:「跑來墨爾本的亞裔人太多了。來了就應該說英語,如果我去你們的國家,我也會用你們國家的語言。」
  • LILY英語告訴你:如何真正做到「讓孩子用母語方式學英語」
    在文章開始,筆者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4歲的孩子開始學習英語,是以母語的方式來學習好呢?還是把英語當成第二外語來學習更好呢?筆者相信絕大部分家長都會很肯定地回答:那當然是以母語的方式來學!很多培訓機構都打出吸引眼球的廣告——「用母語的方式學習英語」,家長們也信誓旦旦的說學英語只有用母語的方式才能學成!
  • 菲律賓作為發展中國家,且英語為非母語,英語怎麼就亞洲第一了?
    大家有沒有很疑惑,菲律賓作為一個並不發達的且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亞洲國家,英語怎麼就亞洲第一了呢?菲律賓沒有統一的母語嗎?我們首先來說說菲律賓的官方語言。其官方語言為英語和他加祿語。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說他加祿語。
  • 經典文獻:論母語 世界母語日
    這種看法也適用於語言B類型,如上面提到的赫哲語、基諾語、彝語和苗語。一個還沒有形成共同語的民族,理論上應該認為這個民族有自己民族的共同語。 ①理由之一,當把某種話稱為某個民族的方言時,民族心理上已經有語種的概念存在,因為方言與民族共同語是相互依存的概念。這時的民族語雖然不具有語言的現實性,但是卻具有心理的現實性;理由之二,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民族共同語會在該民族的某一方言的基礎上形成。
  • 新高考選科誤區:莫讓非主觀因素主導決定
    按照這個數據,首選科目方面,廣東省物理和歷史的比例大概是56:44,其他省份中除了江蘇有63%外,其餘均值也大約和廣東相當。再選科目中,生物佔比位居第一,地理名列第二。選科考慮的兩個最重要的非主觀因素,應該就是大學專業以及賦分影響。
  • 英語已經盛極而衰?外國網友有話說 - 觀察者網
    不過至少在泰國,人們在學習外語時對語種選擇的態度在變得更加多元化,而不是局限在英語一門外語。Nasporran:英語20年前就已經達到巔峰了。此後大家所講的、所寫的英語開始變得乾癟,用詞越來越符號化,人們的交談用語(而非交談的內容)也變得不知所云。如今中國在向我們提供核電,脫歐之後我們將會變成他們的附庸。看起來,他們的語言的確有可能取代我們的英語。
  • 為什麼學了十幾年英語,卻仍然不能用英語跟人交流
    最近想讓孩子學英語,於是找了多家培訓機構,既有線下教學,也有APP線上教學,還有PAD終端教學。林林總總,目不暇接。也試用或試聽了當下比較流行的幾家,總體來說現在的機構教學比我們之前純課堂應試英語要好太多了。
  • 新加坡十大富豪,9個都是華人,為何新加坡當年卻選英語當母語?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華人人口如此多,但是新加坡的母語卻是英語。當年李光耀曾經說過,選擇英語當母語,是做得最正確的一個決定。李光耀為何如此說呢?華人在新加坡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包括李光耀家族自己,他們也是祖籍中國。那麼為何李光耀要如此選擇呢?事實上新加坡跟香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兩個地方都是人多地少,而且資源缺乏。
  • 拍攝非母語電影的亞洲作者導演:洪常秀——《自由之丘》
    我想當今影壇上再找不到另外一個像洪常秀這樣的導演,他如此鍾情小品式的男女情事,永遠與歷史宏大敘事絕緣,竟然還能夠在60分鐘如此短小精悍的篇幅裡搞出如此複雜的敘事結構與趣味盎然的情節,實在令人嘖嘖稱讚。男主角是日本人,他用英語對周遭韓國人直接表達出他的想法和感覺,這種表現在日本人看來可能被視為粗魯無禮,然而在韓國人看來則是無傷大雅,甚至是真誠貼心的性格。所以,民宿老闆娘誇讚說她喜歡日本人很有禮貌愛乾淨之類的說辭時,男主角並不認同,他覺得那只是日本人表現給外人看的而已,私底下並非如此。
  • 英語啟蒙有多重要,六歲萌娃和外國人交談介紹故宮日曆,引發圍觀
    最近更是有一位六歲萌娃在故宮給外國友人講解故宮的視頻,引發了無數的熱議,六歲的小孩子講話都是屬於磕磕絆絆的,但是她可以流利的將出故宮日曆本上太和殿屋頂脊獸的故事,尤其是極其標準的口音更是引來了無數網友的慚愧和羨慕。
  • 重要非決定性因素:四六級成績對考研英語影響大嗎?
    在每年考研諮詢中,總會有小夥伴問一個問題: 四、六級和考研英語有什麼關係?對考研有什麼影響? 今天,就針對這兩個問題,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四六級英語與考研、考研英語兩者之間的關係。 考研英語與四六級英語 從考試性質來看,考研英語和四、六級英語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 國產電影為何難「出海」?不重視翻譯是一大因素
    一個完整的電影劇本通常有3萬至5萬字,一個臺詞本字數大概在9000至15000字之間,即便我們全部用英語母語翻譯來做,單個劇本加臺詞本的翻譯費也不過5萬至7萬,可能還不及劇組工作人員一天的飯錢,但絕大多數客戶還是會覺得太貴了。電視劇的翻譯更是如此。曾經有翻譯圈的朋友問過我們接不接某電視劇的臺詞本翻譯。
  • 英語無用,應被踢出高考?是突出母語,還是沒有國際視野
    ,單詞語法多到連英語為母語的人,使用起來也並不完全規範。但隨著英語納入高考,並且全球化進程加快,英語流利的人確實找工作更勝一籌。於是整個社會都陷入了一種外語熱,不僅從幼兒園開始就有雙語教學,而且因為難學,整個佔用的學習比重超越了語文的學習,於是就出現了重外語、輕母語的狀態。
  • 通過6種「潛力」的英語表達,來看大學英語四六級英語作文用詞!
    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英語作文往往是很頭疼的問題,平時背誦了很多單詞,但關鍵時刻卻只會那幾個簡單的詞彙,這會讓我們的英語作文拿不到高分,很吃虧,所以我們需要學會用不同的詞來表達相同的意思,這樣英語作文才會出彩。英語的地道表達不僅僅要考慮準確的信息傳遞,還要考慮跨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溝通。
  • 學好英語的三大關鍵性因素,你真的知道嗎?
    現如今,英語現在基本成為了中國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英語作為重要的溝通和學習工具,也是打開世界大門的一塊敲門磚,如何學好它是很多學生和家長關注的問題,我們來看看影響英語學習的關鍵性因素有哪些?
  • 學了英文丟了中文,英語比母語重要?
    很多家長在少兒教育階段都喜歡問這一個問題——英語和母語,哪個更重要?原本他們覺得,孩子在國際學校上課都用英語,得先學好英語,否則老師說什麼他都聽不懂,還怎麼上課呀。至於中文嘛,反正在中國,就慢慢來吧。其實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無論是我們的母語,還是英語,都具有一定的共性。母語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對處於低年級的孩子更是如此。父母不應該把英語和母語對立起來。因為英語和母語都是孩子們了解和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和渠道。
  • 在美國,印裔人才基本碾壓華裔,這是為何?中國人沒印度人聰明?
    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都回到祖國創業,印度人剛好相反。另一原因,印度人長相相對中國人而言,更接近歐美人,加上美國長期的反華宣傳,美國人比較願意親近印度人,相信印度人,對華人則充滿戒備,動不動就誣為間諜,所以大企業不可能任用華人為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