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攝影師]War Photographer
導演:克裡斯蒂安·弗雷Christian Frei
主演:詹姆斯·納切威James Nachtwey/克裡斯汀·阿曼波Christiane Amanpour/漢斯-赫曼·卡萊爾Hans-Hermann Klare
出品:瑞士
年代:2001
推薦指數:★★★★
適宜人群:攝影愛好者
關於導演:在旁人眼裡,詹姆斯·納切威或許是一個帶來死亡訊息的不詳之人,但在看過本片之後,相信許多人會改變對戰地攝影師這一職業的看法。他是個勇敢的瘋子,一個有擔當的職業攝影師,一個「拍照的死神」,卻始終只是遙望著那把鐮刀,而從未舉起。
高危職業
這年頭,凡自負著有顆文藝心腸的男男女女都會操起一把單反或雙反,沒事就到落滿枯葉的街道上,一個勁地按下快門,並把自己的攝影作品發到各個社交網站上,博來無數個有心或無意的讚嘆。然而,他們與遠在大洋彼岸的詹姆斯·納切威,即本片的主角相比,簡直都弱爆了。納切威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看到了大量從越戰現場傳回國內的照片後,立志成為一名攝影師。在他眼裡,攝影不能僅僅是按下快門,記錄著歌舞昇平,或是滿足著自己的小資情緒,而應該兼顧著通過真實的力量改變世界的重任。於是,義無反顧,他成為了一名戰地攝影師。
轉戰職業後,他去過科索沃,去過中東,到過印度尼西亞,到過南非,來到烏幹達,來到剛果……他在世界上每個充滿硝煙與苦難的角落出現,為的只是將這些沒有被主流媒體記錄在案並向公眾發布的現實記錄下來,告知整個世界。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他參加了科索沃地區平民的葬禮,用一張張悲慟的臉龐摩擦我們眼睛;我們看到了雅加達鐵路邊上的殘疾人,是如何與妻子和四個孩子誰在鐵路邊的貧屋裡,日復一日,渾然無覺;我們看到了非洲剛果共和國的難民,餓得瘦骨嶙峋,掙扎在人與畜生之間,不堪受苦。
這些苦難我們難以想像,如果不是納切威的照片,誰會在暖融融的臥室裡,在聲色犬馬的城市中,在衣食無憂的生活裡,想到這些。更何況,即使有這些鐵證般的照片,仍有人在懷疑——這是真的嗎?這是納切威的痛苦,更是戰地攝影師的悲傷。納切威的同行在影片中對此述了苦,「這是最無法忍受的,竟然還有人在懷疑。」
旁人的懷疑縱然心酸,但更大的質疑接踵而至。許多人都覺得納切威的照片,不過是為自己賺取名利的武器。納切威對此笑而不語,影片也通過其同行的話語,為納切威進行辯護。在蘇哈託政權倒臺後,印尼局勢動蕩,納切威與另一記者來到雅加達,拍攝當地情況。當原本的遊行示威慢慢變成毫無理性的暴動時,另一記者勸告納切威,「是時候走了。」而納切威卻說,「不,現在工作才剛剛開始。」他留了下來,留在了獸群之中,身邊的每一個印尼人都可能拿他開刀,原因僅僅是他不屬於他們。正是憑藉著這樣的勇氣和專業精神,納切威留在了車臣,留在了盧安達,留在了中東,留在了每個下一秒就要和死神撞個滿懷的地方。
如果說,拍攝那些珍貴的照片,是納切威為自己賺取名利的手段。那麼,用生命賺取自己的名利,有何不可?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納切威的照片發表後,在社會上得到了積極的回應。好比印尼鐵路邊的殘疾人一家,在照片刊登之後,各類捐款紛至沓來,還有人為他們成立的專門基金,保障了這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納切威做到了,用他的照片改變了世界,並順便收穫了名利,這是最完美的方式。
當然,將納切威作為參照系,並不意味著其他攝影師都是過家家的小孩子。我們在此,只是為了襯託出納切威的力量。有人拍照是為了記錄美,有人則是為了記錄真實,納切威屬於後者,而後者往往更有力量。而為這份力量所付出的代價,則是戰地攝影師的高危職業性。在納切威看來,這是場公平的等價交換。在我們看來,這令人肅然起敬。
雙重記錄
[戰地攝影師]一片是瑞典紀錄電影人克裡斯蒂安·弗雷通過兩年時間,沒日沒夜地跟隨納切威而拍攝完成的。片中出現了許多納切威的第一人稱鏡頭,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仿佛與納切威一同深入苦難,攝取絕望,記錄死亡。達到如此效果的原因,在於弗雷為拍攝本片,特別製作了一臺小型攝像機,安置在納切威的照相機上。於是,觀眾不僅可以近距離地觀察納切威的工作細節,連他按下快門的「咔擦」聲都無比清晰,還能產生極好的代入感。這很好地體現了戰地攝影師們的信條,「再靠近一點,讓你的照片再真實一些。」
由這點出發,我們可以辨識出這部紀錄片的屬性。如今的紀錄電影,大抵分為兩類,一類是偏向劇情片的編織類,好比前年相當火熱的[尋找小糖人]。導演在明知羅德裡格茲並沒死的情況下,硬是將聽聞他各種死法的消息安排在前,為的就是之後抖響包袱,製造出其不意的戲劇效果。縱然從記錄者的時間軸來看,不知其死確實發生在知其未死之前,但導演的這種安排,仍然有著明顯的刻意氣息;另一類則如同本片,不在情節順序上玩太多的花活,只是以納切威這個中心人物為軸,記錄下他的工作,以其工作本身的內容達到另一類紀錄片編排情節的效果,即震撼力。在我們看來,兩類紀錄片都無可厚非,但後者是更為純粹的紀錄片,而前者有很高的跑偏風險。因此,[戰地攝影師]是一部傳統的紀錄電影,以特殊職業的本質作為主打內容,再以這一職業所蘊含的真實力量打動觀眾的心靈。
不過,本片也有著不同一般的特質。同樣是注目於特殊職業的紀錄片,講述摺紙的[摺疊之間]與[戰地攝影師]相比,給人的新鮮感雖足,但力量則遜色不少。這當然與職業本身的屬性有關,其中重要的一點在於,戰地攝影師本身就是一份記錄職業,而關於記錄職業的紀錄電影,也就具備了「雙重記錄」的質地。
犯罪片
[聾啞部落]
導演:米諾斯拉烏·斯拉波斯皮特斯基
演員:季格瑞·菲瑟克
過於寂靜的喧囂。
運動片
[公平競賽]
導演:安德拉·希德拉科娃
演員:喬迪特·巴多斯
被奴役的藝術。
冒險片
[垃圾男孩]
導演:史蒂芬·戴德利
演員:魯妮·瑪拉
少年的烏託邦夢。
溫情片
[不可思議的海岸物語]
導演:成島出
演員:吉永小百合/阿部寬
蒙特婁載譽歸,國民影后首次擔當製片。
自毀片
[賭徒]
導演:魯伯特·瓦耶特
演員:馬克·沃爾伯格
導演的賭局。
經典鑑賞人|w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