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麗·褒曼和卡帕:奧斯卡影后與戰地攝影師的「萍水相逢」

2021-01-07 界面新聞

撰文 | 蔣旖旎

「我只對兩種人有興趣,一是逗我開心的人,一是讓我事業有長進的人。」英格麗·褒曼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而她提到的兩個要求,羅伯特·卡帕恰巧都可以滿足。

一個是當時正值事業巔峰的好萊塢影星,一個是有著自由靈魂的戰地攝影師,兩位在不同領域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在那個年代產生交集並擦出了火花。直至今日,那段短暫的感情在褒曼和卡帕各自豐富的人生中或許都顯得不值一提。但正是那個當時在洛杉磯還並不出名的卡帕,卻或多或少地為褒曼的情感生活和演藝生涯開闢了新的天地。

英格麗·褒曼與羅伯特·卡帕

英格麗·褒曼

37年前的今天,由於乳腺癌手術後產生了淋巴瘤併發症,剛剛過完67歲生日的英格麗·褒曼在睡夢中逝去。這位曾七次提名奧斯卡三次獲獎的一代好萊塢影星,在1999年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年25位傳奇女星」中位列第四,比瑪麗蓮·夢露的排名還要高。褒曼所塑造的角色多以美麗聖潔的金髮美女為主,而出演1942年的電影《卡薩布蘭卡》更使她聞名於世。

《卡薩布蘭卡》中的英格麗·褒曼

褒曼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瑞典人,她是家裡唯一的孩子。父親賈斯特斯是一名藝術家和攝影師,這可能也是褒曼終生熱愛相機與攝影的原因。在眾多攝影師拍攝的褒曼肖像照中,經常能看到她手持相機或攝影機正在拍著什麼。

從13歲成為孤兒在姑媽家寄人籬下,到四年後被美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發現,隨後聽取其建議進入瑞典皇家劇院。跨過悲慘童年的褒曼終於開啟了她的演藝生涯,並在21歲時得到了表演機會——在《寒夜琴挑》中飾演鋼琴家。電影上映之後反響熱烈,褒曼也一炮而紅。塞爾茲尼克看到了她的潛力,決定將該片重拍成美國版,於是,通往好萊塢的大門也為褒曼開啟了。

《寒夜琴挑》的英格麗·褒曼

有影評人這樣評價褒曼:她是與眾不同的。的確,褒曼外形清新典雅,表演自然淳樸。雖然她本人曾質疑過觀眾的品位:「為什麼人們都說我漂亮?在斯德哥爾摩,人人都長得跟我一樣。」但美國觀眾卻對褒曼的形象非常認可,他們認為她是在葛麗泰·嘉寶之後又一張典雅又具有風情的歐洲面孔。

而此時的褒曼仿佛急切渴望事業與愛情的雙豐收,在認識了牙醫彼得·林德斯特姆後11天,褒曼便決定與其結婚,並在不久後生下了一個女兒。雖然褒曼成為了妻子和母親,但這兩個身份並不能限制她作為演員的發展。

英格麗·褒曼(中)與第一任丈夫彼得·林德斯德姆(左)

當《卡薩布蘭卡》找到褒曼時,她沒有絲毫猶豫便接下了劇本中徘徊在兩個男人之間的「伊爾莎」這一角色。丈夫彼得對此表示不滿,在褒曼之後又接下有許多感情戲的《戰地鐘聲》後,他試圖通過掌控家中財政大權來控制褒曼。

在以《煤氣燈下》中的表現獲得人生中第一座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1945年,褒曼跟隨《卡薩布蘭卡》劇組去歐州進行勞軍演出。在巴黎,她遇到了羅伯特·卡帕。

羅伯特·卡帕

1945年,卡帕早已參加過了西班牙內戰,拍出了那張曾以《共和國戰士之死》、《西班牙戰士》、《戰場的殉難者》、《陣亡的一瞬間》等標題發表於全球的戰爭攝影不朽之作。同樣在西班牙,卡帕還失去了自己的女友:德籍攝影師格爾達·塔羅——她不幸死於坦克履帶之下。

《共和國戰士之死》

羅伯特·卡帕與格爾達·塔羅

因此在悲痛之餘,卡帕決定從此永遠關注戰場。他之後先後去往中國、英國、北非、義大利等戰場進行攝影採訪。並在1944年,跟隨聯合國部隊參加了法國北部諾曼第登陸戰,留下了大量極為精彩的報導照片。

諾曼第登陸照片

1945年,卡帕與布列松成立瑪格南圖片社是一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戰爭終於結束,卡帕喜出望外。而歐洲衝突已經成為歷史,他知道自己很快就會失業。於是他早上泡在浴缸裡看書,下午去賽馬場賭馬。同時,他也在與心裡的魔鬼搏鬥——賭博、酗酒、逝去的愛人,以及去拍攝另一場戰爭的衝動。

浴缸中的羅伯特·卡帕

火花

諾曼第登陸的一周年紀念日的那天,卡帕和小說家歐文·肖在褒曼下榻的凡登廣場麗茲飯店,惡作劇地給褒曼寫了一張紙條:「我們本打算給您送一束花,並且邀請您共進晚餐,但是經過共同磋商之後,我們發現身上的錢只夠給您買一束花或者請您吃一頓晚餐。經過投票表決,『共進晚餐』險勝『一束鮮花』。」便條落款寫著「焦急的兩人」。

褒曼當時並不認識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但仍舊如約赴宴。在之後褒曼的自傳中,她形容那一晚充滿了「舞蹈與酒精」,並戲稱卡帕為「一個有趣的、穿大兵服裝拍照的人」。不久之後,卡帕與褒曼在柏林再次相遇。當時正陷入一段失敗婚姻中的褒曼,與卡帕迅速墜入愛河,變得如膠似漆。

卡帕拍攝的褒曼

受《生活》雜誌委託,卡帕跟隨褒曼去了好萊塢,跟拍正在拍攝希區柯克《美人計》的褒曼。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不喜歡好萊塢的輕浮,從始至終都是局外人。最重要的是,他好像離不開戰爭帶給他的快感。

卡帕拍攝褒曼在希區柯克片場

對於褒曼的工作,卡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比如多接觸些好萊塢之外的導演和影片。在卡帕的推薦下,褒曼觀看了義大利導演羅伯託·羅西裡尼的作品《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看完後她不由自主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比我拍的很多賺錢電影強得多。羅伯託·羅西裡尼為什麼不來好萊塢跟像我這樣的人拍一部電影呢?」 卡帕提醒她,她應該小心為是,不應該把藝術家的性格與他的作品混為一團。但褒曼好像並不在意。

英格麗·褒曼與羅伯託·羅西裡尼

那時,褒曼已經瘋狂地愛上了卡帕,她仿佛在卡帕身上找到了自己12歲時去世父親的感覺。她向卡帕求婚,卻遭到了拒絕。卡帕回應得非常坦蕩:「我不能固定在任何地方,如果他們說『你明天去朝鮮』,而我們結婚生了孩子,那我就不能去朝鮮了。所以結婚是不可能的。居家過日子比死亡更糟。我還是只做你忠實的情人吧!"

褒曼回憶時卡帕說道:「他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只有很短暫的一生可過。而他不能順從於一套不能逗自己開心的標準而荒廢人生。」

1946年,卡帕離開了褒曼去往土耳其,繼續自己戰地攝影師的旅程,並在1954年的越戰中踩到地雷被炸身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戰場上殉職的戰地記者。而褒曼最終還是冒著醜聞的風險離開了她的丈夫——但卻是為了羅伯託·羅西裡尼,而不是卡帕。

參考資料:

《卡帕傳》

《英格麗·褒曼:我的故事》

The Brief and Extraordinary Life of Robert Capa

相關焦點

  • 「混種的玫瑰」——好萊塢第一夫人英格麗·褒曼傳奇的一生
    一向以自信和自由著稱於世的英格麗·褒曼,她美麗、聖潔、自然,有著讓男人也服氣的灑脫!她生於瑞典,是繼葛麗泰·嘉寶之後在好萊塢及國際影壇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也是20世紀四十年代以來最受影迷歡迎的女演員之一,有著「好萊塢第一夫人」的尊稱。
  • 「好萊塢第一夫人」英格麗·褒曼誕辰紀念 |永遠記得那天,她走進了卡薩布蘭卡的一家酒吧
    電影中,優雅的伊爾莎走進了裡克的酒館;現實中,端莊純淨的英格麗·褒曼走進了每一位觀眾的內心。當褒曼與丈夫冷戰時,褒曼愛上了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但當褒曼要求卡帕娶她時,自由慣了的卡帕卻逃走了,而這一走就是永別——他在越南戰爭中踩中地雷身亡。消息傳到美國,褒曼成了輿論風暴的中心。面對流言蜚語,褒曼一言不發,繼續拍戲,連續三年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開啟了自己的霸屏時代。
  • 英格麗·褒曼:我心中住著不願沉默的雄獅
    、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實際上,褒曼一直都不是好萊塢熒幕中的」玉女「形象,在美國著名戰地記者卡帕的傳記《卡帕傳》中,提及到了卡帕初見褒曼時的情景:」……卡帕很快發現褒曼在與伯格曼合作的影片《秋日奏鳴曲》中扮演一位和女兒長期疏遠的母親3 了解真正的英格麗·褒曼
  • 有一種眼神,叫英格麗·褒曼
    (英格麗.褒曼和孩子在羅馬)婚姻名存實亡,但對浪漫的渴求卻一直深藏在褒曼心底。1945年6月,褒曼在法國巴黎演出時結識了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他勇敢、智慧、風趣,是一個浪漫的人」。褒曼愛上了他,但卡帕拒絕婚姻和約束。這不但沒有讓褒曼退卻,反而更符合她對浪漫的理解。
  • 眼若星辰的英格麗·褒曼,因愛情被萬人唾罵,後用實力贏回尊嚴
    相信看過《卡薩布蘭卡》的人,都會愛上那個眼裡有寶石的英格麗·褒曼。事實上,英格麗·褒曼塑造的人物都非常成功,因此她7次入圍奧斯卡,3次手捧奧斯卡小金人。她的一生註定是傳奇。01悲傷的童年英格麗褒曼1915年出生於瑞典,母親3歲時去世,跟攝影師父親相依為命,父親經常給她拍照,使得她非常有鏡頭感。12歲的時候,父親患癌去世,便跟著叔叔一起生活。
  • 英格麗·褒曼主演《聖女貞德》讓製作人破產 因婚外情遭美國驅逐
    在奧斯卡獎的評選中,它甚至沒有能夠得到最佳影片的提名,但英格麗·褒曼在影片中的表演依然得到專業人士很高的評價,她以《聖女貞德》再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也就順理成章,學院裡的人並沒有完全被外界關於英格麗·褒曼和義大利導演羅伯託·羅西裡尼Roberto Rossellini(1906-1977)的「醜聞」所左右。
  • 世間有一種玫瑰,叫英格麗褒曼,今年的坎城因她而狂
    ▼▼1915年8月29日,英格麗·褒曼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嗯,處女座。#詭異的是,褒曼的忌日,也是她的生日#她的爸比是個攝影師,從小就教她如何在鏡頭面前輕鬆自如。但褒曼的命也蠻苦的,3歲老媽去世,12歲,老爸去世。然後被叔叔收養,6個月後叔叔死了。然後被姑姑收養。。。
  • 難忘 英格麗·褒曼
    這和她以往面對鏡頭時表現出的那種迷人的微笑完全不同,更像是不自覺地流露。從理察· 艾維頓拍攝的這張照片中,不難看出,歲月的侵襲在46歲的英格麗·褒曼的臉上愈來愈明晰,但她的整個人有一種曾經滄海的釋然。
  • 好萊塢第一夫人英格麗·褒曼拋夫棄女追求事業
    而伴隨著驚豔的容貌還有她們精湛的演技徵服著世界,我們今天要提及的就是被稱為好萊塢第一夫人的英格麗·褒曼。「我估計並沒有一個和她走得比較近但是卻沒有愛上她的男人」正如安東尼·奎因所說的一樣,沒有男人能拒絕英格麗·褒曼。
  • 英格麗·褒曼百年:你是人間的天使,你是上帝的玫瑰
    影片名字叫做《血液與香檳》(Blood and Champagne),以褒曼與匈牙利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展開。《金剛狼》系列電影的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很有希望接拍。曼高德之前曾拍攝過備受好評的《隔世情緣》,因此以愛情為主題的《血液和香檳》對他來說想必不在話下。
  • 《煤氣燈下》面對家暴的罪與罰 英格麗·褒曼和男主演的番位之爭
    英格麗·褒曼、查爾斯·鮑育等演員的表演都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美工師絕妙的布景將人帶到維多利亞時代,令人身臨其境。英格麗·褒曼精湛的表達了一個在愛情的假相下,被逐步謀害的犧牲者。故《煤氣燈下》於1945年一舉獲得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7項提名,最終英格麗·褒曼首次收穫一尊奧斯卡影后「小金人」。
  • 英格麗·褒曼:真女神不自知
    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瑞典國寶級電影女演員,是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她1915年8月29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1982年8月29日因乳腺癌病逝於英國倫敦。褒曼曾憑藉《卡薩布蘭卡》聞名於世,以《煤氣燈下》和《真假公主》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又以《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 英格麗·褒曼,你真的能尋覓到完美愛情嗎?!
    她一生享有諸多榮譽,參演電影50多部,獲得7次奧斯卡獎提名,3次站在奧斯卡的領獎臺上,脫去巨星的光環,說到底,她只是一個女人,一個追求浪漫愛情的感性女人而已。——題記英格麗·褒曼在享譽好萊塢的大明星英格麗·褒曼眼裡,父母的愛情是她永遠的理想樣本。
  • 《美人計》三分鐘吻戲鑽「法典」空子 英格麗·褒曼求婚被拒絕
    考慮到當時的情形,在場的賓主既有英格麗·褒曼那位警惕性很高的丈夫,還有艾瑪·雷維爾和其他人,再考慮到英格麗·褒曼為人謹慎,非常注意待人接物,而且他也不是能使英格麗·褒曼動心的那種人,所以沒人相信這個故事。
  • 處女座的逐愛一生,英格麗·褒曼和她愛過的男人們!
    右為英格麗·褒曼,中為格蕾斯·凱莉,左是她女兒卡洛琳公主英格麗·褒曼兒子和格蕾斯·凱莉女兒卡洛琳公主還約會過。愛上一匹野馬1945年,英格麗·褒曼在巴黎演出時,結識了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褒曼和卡帕卡帕的經歷有著槍林彈雨的豪情,是褒曼不曾見過的浪漫,她為他深深著迷,也下了決心跟丈夫談離婚。
  • 英格麗·褒曼,讓希區柯克都言聽計從的「好萊塢第一夫人」
    英格麗·褒曼,她是好著名的萊塢電影演員,畢業於瑞典皇家戲劇學院,被稱為「好萊塢第一夫人」,曾7次入圍奧斯卡獎。我們來看看她有什麼代表作吧。圖片來源:高品圖像《戰地鐘聲》(1943),該片以1937年的西班牙內戰為背景,講述了美國反法西斯戰士羅伯特·喬登和市長之女瑪麗亞之間的愛情故事。英格麗·褒曼憑藉此片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英格麗褒曼:三段婚姻,婚內出軌,但她仍是好萊塢的第一夫人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話,英格麗褒曼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如果用功成名就來衡量成功,英格麗褒曼也堪稱人生贏家。她參演過電影50多部,獲得過奧斯卡7次提名,3次折桂。01孤單的小孩英格麗褒曼生於1915年。她有過三次婚姻,每一次都是以她的篤定和熱烈開始,每一次結束都是以她或者丈夫的背叛結束。褒曼在事業上是成功的,但她對愛情始終有一種幼稚的不切實際的想像。
  • 卡帕:一個「玩命」賭徒的失焦與鋒利
    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來到中國。 之後的數十年間,卡帕在這裡、以及在世界各地拍攝的五場大戰影像,多次「登陸」中國。人們透過這些多半「失焦」的圖像,走進過去,走進現場,走進一部「戰爭編年史」。 而此次,《聚焦與失焦——羅伯特·卡帕影像回顧展》首次來到長沙,將這些「人類命運的肖像」,直接遞到湖南觀眾眼前。
  • 致敬「永恆的銀幕女神」英格麗•褒曼
    她一生獲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兩次艾美獎以及一次託尼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名。畢業於瑞典皇家戲劇學院的英格麗•褒曼擁有圓潤的臉型,精緻的五官和清新典雅的氣質,她的才華和美麗被好萊塢視為珍寶,很快將其打造成為轟動的影壇巨星
  • 他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也把自己的一生過成了傳奇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要喜歡你拍的人,還要讓他們知道」.羅伯特·卡帕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他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