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威爾是怎樣取得英國政權的?

2021-01-20 世界古今論

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1658)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出身於英國亨廷頓郡的一個鄉村地主家庭,曾入劍橋大學學習法律,是虔誠的清教徒。

1628年,克倫威爾成為地方議會議員,開始其政治生涯。17世紀30年代,他遷居劍橋郡。由於當地貴族地主經常排乾沼澤地致使農民的利益受損,他幫助農民抵制貴族地主,因而在東部各郡中有一定的聲望。1640年,他作為劍橋郡的代表先後被選入「短期議會」和「長期議會」。他在議會鬥爭中非常活躍,與堅決反對王黨的議員站在一起,參加了18人委員會,起草過《大抗議書》等文件。

1642年,英國內戰開始,克倫威爾站在國會革命陣營方面。初期,國會軍一再失利,克倫威爾親自組建了一支騎兵部隊,並在馬斯頓草原戰役中打敗了國王軍,取得了內戰以來國會軍的第一次大勝,他的騎兵部隊被譽為「鐵騎軍」。1645年,國會接受克倫威爾提出的軍隊改革方案,授權他建立「新模範軍」。這支軍隊以鐵騎軍為基礎組建,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在當年6月14日的納斯比一戰中,克倫威爾率領新模範軍殲滅了國王軍主力,取得了第一次內戰決定性的勝利。後來,國王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逃脫,並挑起了第二次內戰,結果很快又被克倫威爾打敗。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英國取消君主制,成立英吉利共和國。由於克倫威爾在內戰中功勞卓著,威望極高,手中還握有軍隊,這種種優勢幫助他在戰後逐漸掌握了英國大權,他擔任了國民會議第一主席。1653年,議會同軍隊的矛盾激化,克倫威爾解散了議會,建立軍事獨裁統治,自任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護國主。之後,克倫威爾又宣布護國主為終身制,並可以世襲,實際上成為沒有國王頭銜的國王。任內,他曾拒絕國會要其加冕稱王的提議。1658年9月3日,克倫威爾病逝,「護國主」一職由其子繼承。

克倫威爾在英國內戰中為英國資產階級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近代英國的奠基人。但是,他在獨裁統治期間,對外遠徵愛爾蘭,並先後對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發動戰爭,擴張殖民地,爭奪海上霸權;對內鎮壓平等派與掘地派,這些行為也使他受到後人的不少批評。

相關焦點

  • 克倫威爾對於英國的貢獻,你了解多少?
    奧利弗·克倫威爾1599年,克倫威爾出生於英國,父親是鎮上的鄉紳,家庭條件優越。他們一家都過著清教徒式的生活,嚴於利己,對自我要求很高。克倫威爾從小就受到這種薰陶,長大後幾乎也成為了一名清教徒。英國當時的社會環境非常黑暗,這讓身為清教徒的克倫威爾大為不滿,藉助英王查理急需資金的機會,克倫威爾走出了家鄉,從此參與政治並最終當上了英國的「護國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克倫威爾對於歷史的貢獻是很大的,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克倫威爾,也許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會是另一種結局。那麼克倫威爾對於英國歷史的主要貢獻是什麼呢?
  • 克倫威爾為何能夠成為英國的最高統治者?
    呂海峰話說,在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決之後,克倫威爾就成為了英國的最高統治者。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當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決的消息傳到蘇格蘭的首都愛丁堡之後。蘇格蘭的議會便立刻宣布擁立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為英格蘭的國王。
  • 《狼廳》克倫威爾,英國版嚴嵩的通往權力之路
    本文首發於「來之洲」公眾號首先聲明一下,我覺得狼廳不適合對英國歷史不夠了解的朋友看,狼廳是根據一部得了啥啥嚴肅文學大獎的小說改編的,咱中國人看狼廳,就跟外國人看《大明王朝1566》似的,如果對英國的都鐸王朝的歷史一無所知,那看著片子純屬浪費時間。
  • 英國革命史:輝煌的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看見已打敗親王的馬隊,便很機巧地重新聚集他的士卒,立刻回到戰場,確證已取得勝利之後,這才想到祝捷。遲疑了一會兒之後,兩軍又開戰,到了10點鐘,戰場上沒有留下一個保王黨,只有三千個戰死者及一千六百個俘虜。魯珀特和紐卡斯爾夜半再入約克,彼此未相見,也未交談。他們一到就互換信息,親王送信息給伯爵說道:「我已經決定今早帶著我的馬隊和剩下的步兵走了。」紐卡斯爾答道:「我到海邊去,從那裡登船前往大陸。
  • 克倫威爾故居:他曾逼迫英國君主退位解散議會,創立英吉利共和國
    奧利弗克倫威爾,英吉利共和國護國主,英國政治家、軍事家、宗教領袖。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新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獨立派的首領。圖為位於英國劍橋郡伊立市聖瑪麗絲大街29 號的克倫威爾古老典雅的故居。
  • 「護國公」克倫威爾的崛起與改革:王軍的決定性失敗
    克倫威爾還著手改革了英國傳統騎兵的裝備,鐵騎軍不再身披重甲,而是輕便的頭盔,背甲和胸甲代替,德意志僱傭兵大量使用的手槍也被用於取代傳統長矛。由於鐵騎軍的兵員以擁有馬匹的自耕農為主,因此騎術高超,不僅如此,克倫威爾還在同王軍的一系列徵戰中佔據了諸多王室軍的馬廄。
  • ​恨他的人說其大逆不道,愛他的人視其為英雄,如何評價克倫威爾?
    那麼問題來了,在「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投票中排名第十的克倫威爾究竟有著怎樣的一生,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價他呢?當時宗教改革運動正盛,克倫威爾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成為了一個虔誠的清教徒,深信上帝能夠指引他走向勝利。雖然他從未表明自己的宗教立場,但他是一個很有包容性的人,他能容忍各種各樣的新教教派。真正讓克倫威爾聲名鵲起的,是1640年第二次在國會擔任議員開始,他所組建的「鐵騎軍」在英國內戰中戰無不勝,特別是在「納西比(也稱內茲比)戰役」中,他率領議會軍取得對支持查理一世王黨軍的決定性勝利。
  • 你還記得克倫威爾是誰嗎
    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英國的資本主義革命和克倫威爾。克倫威爾他能夠站在英國的歷史舞臺上,和其出身有著很大的關係,其祖上是一名英國伯爵,到了他這裡雖然沒有權利繼承這一爵位,但其家族在當地還是非常有名的,其家族更是在議會中有著分量,當1628年克倫威爾首次以亨廷登議員的身份進入下議院時,他的家族當中還有另外九個人在英國國會中擔任議員。其生長環境是屬於資產階級的清教徒式。這為他以後能夠領導英國的革命埋下了思想基礎。
  • 牢牢掌握軍政大權,凌駕於議會之上,克倫威爾為什麼沒有稱帝?
    不過最為重要的是,通過該文件的官方規定,身為護國公的克倫威爾實際上是一個集行政權、司法權、軍事權等,多方面權力於一身的專制者和領導者。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克倫威爾對英國軍隊的絕對掌控,作為全國軍隊的最高統治者、總司令,克倫威爾具備無條件領導軍隊、發動戰爭、調動軍隊作戰等一系列權力。
  • 《狼廳》克倫威爾,權謀政治中的屌絲逆襲
    十五歲時,他在遭受父親毒打後離家出走,此後的十年生活,加入了法國僱傭軍,遠徵義大利,在佛羅倫斯的某家人家做僕人,又在羅馬、威尼斯、安特衛普間旅行,成為銀行家和布商……再回到英國,已是而立之年。時值亨利八世在位,英國和當時的歐洲諸國一樣,受制於羅馬天主教教廷,晦暗不明之時,託馬斯·克倫威爾曾遊歷諸國的見識令他看到了向上攀爬的契機。
  • 世界歷史:英國歷史上未戴王冠的國王,竟然就是他
    同時,還將宣布新的英國憲法《統治文件》。」原來,椅子上坐的就是英國大革命中的風雲人物克倫威爾。 這時,禮賓官送上國璽,倫敦市長獻上了國劍,克倫威爾起身一一接受。 大廳裡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 英國無冕之王克倫威爾死後被鞭屍,是罪與罰還是赤裸裸的復仇?
    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英國亨廷登郡人,青年時期就學於劍橋一個著名清教學院,清教徒。一、1642年,議會與國王的矛盾一觸即發,英國內戰開始,他站在議會革命陣營方面,以自己組織的「鐵騎軍」屢建戰功,最終在馬斯頓荒原之戰中,取得契機,大敗王黨的軍隊,改變了議會軍與王黨軍當前局勢,使議會軍在內戰中取得了巨大優勢。二、1645年,克倫威爾組建「新模範軍」。並指揮這支軍隊,戰勝了王黨的軍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克倫威爾的一生有一些傳奇,但是死後卻還有一些事情發生
    其實很多人,在高中學習的時候,對英國革命那一章的東西其實不是特別清楚,所以特別又去查了一下資料,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人—克倫威爾。在當時那個年代,1599年這個往後會開始發生各種事情的年代,克倫威爾他出生在當時的英國,在當時特別普通的一個小鎮,我們主人公的父親是當時鎮上的一個普通的,等級差不多在中等左右的鄉紳。他的家庭從他小的時候都環繞著教徒。包括在他小學的時候,當時所處的環境仍然是被這些人所包圍的,這些事情讓他有著很深的記憶。1620年,他結了婚,成了家,開始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努力經營賺錢養家。
  • 英吉利共和國: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共和國
    英國是最早實行君主立憲的國家,使得英國在近代史上成為了第一個世界霸主。但在英國實行君主立憲之前,曾實行共和制,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國。那英吉利共和國是如何興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英蘇共主奧利弗·克倫威爾1643年英國議會同蘇格蘭長老會聯繫,雙方結成同盟,共同對付查理一世。奧利弗·克倫威爾支持議會,厭惡查理一世,於1645年組建了新模範軍。
  • 《狼廳》克倫威爾--身背重物前行
        託馬斯.克倫威爾,BlackSmith's son,Low Born,身背年少受虐,妻女病亡的負重,寄身心於大主教沃爾西的麾下,然而主教大人無法幫助亨利八世從無子的婚姻中解脫,政敵們將他置於死地,克倫威爾減緩了沃爾西的悲劇,但不能阻止大主教走向末路。
  • 查理一世、克倫威爾、貴族教會與比特幣、美聯儲、華爾街矽谷!
    1649年1月:克倫威爾決定審判查理一世,但是議會裡卻找不到一個有才華和勇氣的律師來起訴---這個引發了十分之一英國人死於內戰的自稱高於法律的前國王,最後,約翰庫克臨危受命,以清教徒的虔誠和對公民自由的熱愛挑戰「君權神授」,把國王送上法庭和斷頭臺。
  • 多派別林立,政治鬥爭激烈,一戰後的英國政局為何如此動蕩?
    一戰結束後,英國長老派不斷排擠中小資產階級,政治鬥爭激烈長老派在英國第一次內戰結束後,實際上在操控了議會政治的發展之後,也就標誌著以其為代表的英國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成為了當時英國政權的主要領導者。平等派憑藉廣大民眾的支持,迅速崛起內戰結束後不久,隨著長老派為首的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勢力實行政治、經濟以及宗教文化方面的專制統治,大量的內戰盟友,如中小資產階級勢力以及英國社會民眾在此時備受排擠,甚至開始受到長老派的呼來喝去。
  • 克倫威爾的同胞兄弟,《坦克世界》騎士坦克為何失去主戰地位
    1940年末,英國國內對於更厚重裝甲的巡洋坦克呼聲漸高。1941年1月,軍方認為需要製造一款厚重前部裝甲、炮塔座圈擴大、使用更強力的引擎,並且整體可靠性要更好的坦克。納菲爾德提交了A24方案,並被採納。
  • 當時的英國人為啥會做出這種選擇?
    接下來我們就聊一個世界史上的著名事件——英國光榮革命,但我們要聊的不是它的過程和意義,因為那種東西你在網上一搜就有了。我們要聊的是光榮革命的原發性和必然性,就是為什麼光榮革命會發生在英國而不是別的國家?還發生的那麼早?以及作為一場不流血的革命為什麼革命成果那麼徹底,以至於英國自此以後再沒有爆發過大規模動蕩?是什麼讓英國人堅定信念,非得把國王逼到法下的?
  •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克倫威爾和拿破崙,知多少?
    一、克倫威爾(1)主要活動①早期反王權思想的形成;初期議會活動。(2)歷史評價一個具有雙重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一個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保守性的矛盾人物,共和國成立前的克倫威爾應基本肯定,後期應基本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