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百年出版史中曾經出現過三家裡程碑式的書局,即1897年成立的商務印書館,1912年成立的中華書局,1917年成立的世界書局。而今「商務」「中華」猶在,「世界」已匿跡。
張元濟摘錄《文賦》行楷軸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館長趙書雷(左)與張平
10月16日,上海世界書局最後一任經理沈思期之子張平向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捐贈了著名出版家張元濟書贈沈思期的摘錄《文賦》行楷軸,以及一批世界書局相關的珍貴史料文獻。這是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在今年建築主體結構封頂後接收的第一批重量級文物捐贈。
沈思期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份由張元濟親筆書寫的《文賦》摘錄近日經上海博物館原書畫部主任、研究員單國霖,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副教授張人鳳,中國書協理事、上海市書協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戴小京三位專家鑑定為真跡,被確定為二級文物。此外,本批捐贈的珍貴史料文獻還包括沈思期代表世界書局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的函、1948年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現任董事及監察人一覽表》、1949年世界書局總管理處職工名冊、世界書局臨時管理委員會清估小組會議記錄等,共計五件。
1950年2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軍代表為盧鳴谷)
1949年8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軍代表為祝志澄)
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現任董事及監察人一覽表》(1948年)
世界書局臨時管理委員會清估小組會議記錄封面
世界書局臨時管理委員會清估小組會議記錄內頁
世界書局總管理處職工名冊封面(1949年)
世界書局總管理處職工名冊內頁(1949年)
這些文獻七八十歲,許多已是孤本
張元濟摘錄《文賦》手跡源於1940年。沈思期計劃收集當時尚在世的百名清末翰林手跡,請他們各寫一幅四尺屏,內容、字體不論。
張元濟是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的翰林,於1902年進入商務印書館,後擔任編譯所所長,他與沈思期既是出版界同行,也曾是南洋公學的同事。他應約在1944年,用行書寫了一段西晉文學家陸機的《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閒雅,說煒曄而譎誑。」
這份摘錄上款為「思期仁兄方家正之 甲申秋日 張元濟」,另有鈐印表明張元濟的經歷:右上白文「環遊地球一周經行十有四國」,指他曾在1910年出訪歐美南洋多國;右下白文「橫浦先生裔孫」,指他是南宋理學家張九成(橫浦)的後代;左下朱文「壬辰翰林」,指他是光緒壬辰年時的翰林。這份立軸,是兩位近代出版人之間友誼、聯絡的見證,甚為珍貴。
沈思期本人也是中國出版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於上海,自幼受傳統儒學教育,一生與詩書畫相伴。1925年「五卅慘案」後,正在英國工部局主辦的麥倫書院任教的沈思期提出辭職,偶遇世界書局創辦人沈知方,一見如故,第二天便受邀至世界書局任職,曾先後擔任交際部主任、事務部長、董事、副經理等。1949年8月起,沈思期代表世界書局資方向上海軍管會辦理移交,長達七年。移交工作結束,除了上繳的文件,沈思期保存了若干無人接手的手稿、信函、合同等資料。這些珍貴史料連同他收藏的眾多名人書畫作品,已成為出版界與書畫界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我家保存著若干世界書局結束前後的紙質文件,至今也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這些資料經歷了多次運動和變故幸運地保存至今,估計許多已經是孤本。」張平表示,其中1945年到1957年間的資料,多為法律文件、會議記錄、清單、信件等,作者中有諸多舊上海的名人和要人。
「為了讓我們的後代了解上海出版業發展史,讓這些歷史資料能得到更好的保存,發揮更有效的作用,我一直想為它們找一個合適的歸宿。我認為將這些資料捐獻給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是最佳選擇,也是已故世界書局各級員工的遺願。」據悉,後續他還將繼續整理沈思期收藏的世界數據相關檔案資料並捐贈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
《世界書局文獻史料彙編》。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圖
為還原歷史拾遺補缺,為文化傳承留下佐證
世界書局由沈知方創立於1917年,它曾經是民國出版史上與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並駕齊驅的三大出版社之一,有著周作人、胡適、沈雁冰、曹聚仁、楊賢江、林漢達、鄭逸梅、陳存仁、詹文滸等一批優秀作者。
上海灘紅極一時的期刊《紅玫瑰》、《偵探世界》、《武俠世界》是由世界書局出版的,中國第一次較全面譯介莎翁的作品——1947年朱生豪所譯的3輯共27種《莎士比亞戲劇全集》也是由世界書局出版的,涉及24個門類共計一百多種的通俗學術書《ABC叢書》還是由世界書局出版的,它們比商務的《萬有文庫》還早一年出齊。
長期以來,研究出版史的重點大多聚集在商務、中華和三聯書店。2017年9月,值世界書局創辦百年之際,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聯合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上海市出版協會共同主辦了「世界書局史料研究座談會」,並編印出版特刊《世界書局文獻史料彙編》。特刊收集的30多篇文獻,對於站在民族出版事業的高度認識世界書局和業界進一步研究世界書局,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鑑之用。
當時旅居美國六十七年的沈知方之孫沈柏宏也來到了現場。他感慨道:「一百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而對於我們家族而言則是整整三代人堅守文化事業的傳奇經歷。我希望通過對於這些歷史經歷的資料整理、研究,保護和發揚我們的文化,傳承給我們的後人。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方面表示,此次張平將家族珍藏至今的世界書局史料文獻捐贈博物館,不僅能夠彌補此前《史料彙編》中缺乏實物展示的遺憾,還可以為文章中的一些細節提供佐證,為還原歷史拾遺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