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寺去過好多次了,仔細想想,似乎mei每個季節都有那裡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冰淇淋只有一家賣飲料的有,排的隊伍好長好長。不過現在又來了一家冰淇淋的店,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買飲料的那家排的隊伍還是好長好長啊。去那裡就是吃的印象深刻,從大清早的春卷能一直吃到晚上的拉麵。真的,當身處其中的時候,就是特別想吃。當時以為就是一座寺廟變成了商業街,後來才知道,崇安寺背景不是一般的厲害。
崇安寺是梁溪首剎,吳會名勝。有些1600多年歷史的崇安寺歷來就是無錫的政治中心、商貿中心、和文化中心。相傳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宅社,這裡也有著名的「滌硯池」,是史記王右軍(王羲之)練筆洗了八缸水,池子的水都變成墨色的地方。但是後來在1969年時被填沒了。
崇安寺是無錫最古老的寺院,它和上海的城隍廟、蘇州的玄妙觀、南京的夫子廟齊名,是江南四大特色街區。原來叫興寧寺,是晉哀帝興寧二年命名的,後來宋太平興國二年才改為崇安寺。之後又被乾隆皇帝的命名為靜慧寺,後來也在辛亥革命中顯露了一把身影。
崇安寺的有一個大門略顯破舊,直走進去就是著名的小吃街。不過我覺得那裡小攤的小吃不是很美味的那種。可能是因為很久以前在一個小縣城吃過一次那裡的臭豆腐,直到現在仍然懷念,所以有一種莫名的執念,因而覺得那裡的臭豆腐不是很好吃。對於吃,更推薦去店裡吃,真的,那裡的每一家店的東西都很美味,不過我沒有吃過那裡的牛蛙,所以不知道味道怎樣。
對於崇安寺我最喜歡的莫過於茶社。因為受老舍先生《茶社》的影響,一直以為老北京才有原汁原味的茶社,在揚州也見過很多,大多是私家的宅子裡面,說不出的精緻,但總是缺少一種味道。直到在崇安寺,我覺得自己是真的體驗到茶社的那種本真的感覺。崇安寺茶社蠻多的,有好幾個。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是露天的,早晨的時候很多老頭老太太坐在那裡,一人一個玻璃杯,桌邊放著一個裝滿水的水壺。然後他們就在茶葉吸飽水沉到杯底的慢過程中,或聊天或看報紙,很悠然自得。中午1點半的時候,有一間茶社還有黃梅戲聽。
沿著茶社走,會遇到一個小池塘,裡面有一隻石頭的烏龜,旁邊的石碑詳細的介紹了那裡,而且說扔硬幣在烏龜的頭、四肢、尾和背會有不同的祈福含義。崇安寺蠻大的,因為包括了街區,所以便逛便走一點也不覺得累。有一塊全是用石頭砌的,那塊地方的旁邊就是寺廟,但是只能看見那寺廟的圍牆,去了很多次,還沒有進去過。
崇安寺的旁邊就是著名的洞虛宮,有500多年的歷史。其三清殿的偏房為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故居,現在可以看到阿炳的銅塑。從外面往裡往只能看到幾個破舊的矮屋,阿炳就是在這裡度過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
很喜歡崇安寺,那裡給我一種熱鬧但不喧鬧的感覺,有繁華也有安靜。很多人說「不到崇安寺就不算來過無錫」,雖然話有些老套也有些糙,但是確實是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