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境Gallery x 琉璃工房 | 空間與琉璃的盛宴

2021-02-08 寧波綠城

從中山靖王劉勝的琉璃耳杯

到吳承恩《西遊記》裡被沙僧失手打翻的那隻琉璃盞

在時光長河中,琉璃從來都是不凡的物件

 

中山靖王琉璃耳杯

琉璃,亦作「瑠璃」

經十多道手工工藝的精修細磨

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

讓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凝聚,流雲漓彩

就像聚光燈下的靈動舞者,散發著動人的生命力

琉璃作品—八方新世紀

 

然而,被譽為「比玉器還珍貴」的琉璃

由於種種原因,其製作古法在我國曾一度失傳

幸運的是

1987年,一對來自電影界的夫婦:

「金馬影后」楊惠姍和導演張毅創立了琉璃工房

從摸索、實驗到令人激賞的作品

他們一步步喚醒了12道嚴格的琉璃工序

用澄澈透明的材質,讓中國琉璃藝術在失落千年後

再一次閃耀國際舞臺

 

 前:張毅 後:楊惠姍

琉璃工房研發復興「脫蠟鑄造」技術

讓中國的美麗向全世界說話

經過30餘年發展

已成為世界琉璃藝術代表工作室之一

先後榮獲DFAA亞洲設計大獎(Total Solution)

德國iF大獎和紅點設計獎等獎項

並成為第一個進入奧斯卡殿堂的華人藝術品

 

琉璃作品—順心而生

 

作為外交贈禮

琉璃工房作品贏得了超百位國家元首的讚譽

超過22個世界重要博物館永久典藏

應邀至超32個國家和地區展覽,影響力遍及亞歐美

上:琉璃工房品牌故事 下:琉璃作品—春之祭

 

德國詩人席勒說

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作為2020綠城江境封面新著

曉風印月在奉化江的潮湧中洞悉自然之美

江境GALLERY生活美學館

融東西方文化精粹

溯源寧波海港水鄉特色,以「陸上行舟」的設計理念

以平行設計原理,景觀、室內、建築同時參與

將垂直交通與體驗動線巧妙結合

並將公共空間與地理人文、美學藝術進行情感聯接

激發人們內心對美的追求

 

為回應人們對江岸生活的想像

江境GALLERY通過「月」的陰晴圓缺

在不同的空間,以水與月元素反覆使用的設計

構築石泉映月、拾階探溪、浮島洞天等「六段記憶場景」

開放與半開放空間的層疊遞進

強化了參與感和體驗感

也讓人形成價值認同,重構當代生活藝術審美

7月25日

江境曉風 琉璃光影

琉璃工房藝術展暨江境GALLERY盛大開放

一場琉璃藝術與空間藝術的盛宴

一次城心江畔的審美之旅,邀請您一起鑑所未見


本文中出現的項目名均為推廣名,實際以地名辦核准案名為準。本宣傳資料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及所標尺寸等僅為本項目建設區域設計效果的表達和示意,為要約邀請,不構成要約內容,相關內容不排除因政府相關規劃、規定及其他原因而發生變化, 一切有關房屋的具體信息以書面合同及政府最終審批文件為準。本資料的發布時間為【2020】年【7】月,本公司保留對本資料修改的權利且不再另行通知。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曉風印月x琉璃工房 | 以藝術之美,譜寫生活之詩
    「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一朵中國琉璃花 – 早山一枝春作為2020寧波江境封面作品,曉風印月自誕生之日起,便致力於江境美學的營造。在活動現場,gad集團合伙人朱秋龍先生、ZSD卓時設計創始人袁笑雨女士、琉璃工房設計資深總監黃璁志先生、品牌總監蔡和珍女士一起分享探討了江境生活美學與中國琉璃藝術文化的肌理脈絡,也共同見證了琉璃工房藝術品入藏曉風印月的盛事
  • 琉璃工房的丫嬛總經理
    然而,「硬體很快,軟體很難。不管我們怎麼教育、訓練,人總是很容易被拉走。這是很致命的。」對員工不吝花大錢培訓的張毅表示,透明思考餐廳剛成立時,從上到下都對他表示,你不要用琉璃工房那套來管理我們。他舉例,琉璃工房要求大家讀書,餐廳的員工回他:「你別唬人了,我們就是不喜歡讀書,才來做餐飲。」琉璃工房規定每個人見到同事要說「你好」,結果,就是有人無法忍受這條規定而辭職。
  • 彩雲易散琉璃脆——琉璃工房
    滿滿寶聚吉祥船存錢罐臺灣的琉璃界,琉璃工房與琉園同樣如雷貫耳、大名鼎鼎,且兩者淵源甚深,並都為臺灣琉璃藝術的發展起了扛鼎之力,雙雙成為臺灣琉璃界標誌性品牌,無人能悍。琉璃對【琉璃工房】而言,是西漢中山靖王墓琉璃耳杯的琉璃,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彩雲易散琉璃脆"的琉璃,是"藥師經"裡的'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的琉璃。琉璃,對琉璃工房而言,不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
  • 永遠的明燈 琉璃工房、琉璃藝術博物館創始人張毅先生辭世
    張毅先生和楊惠姍女士自1987年創立琉璃工房以來,始終堅持東方哲思的創作語言。張毅先生曾經說,只有文化,才有尊嚴。琉璃工房永遠不斷地創造有益人心的作品,琉璃是我們對歷史、對文化的嚮往,是我們對民族文化的使命感。琉璃工房、琉璃藝術博物館全體夥伴對張毅先生的辭世滿是無限追思。
  • 獨家 琉璃工房張毅、楊惠珊夫婦:自己前世就是漢代的琉璃工匠
    ▲琉璃工房作品——《阿彌陀佛》。在這件「第二大願」之後,伴隨著琉璃工房品牌在華人世界的繁榮,楊惠姍夫婦創作的數件佛教題材琉璃製品相繼被日本、上海、廣東、北京等地的博物館和美術院永久收藏。1996年,在琉璃工房成立9年之後,楊惠姍和張毅懷著近乎朝聖的心情來到了敦煌。在莫高窟,看著窟洞中元代壁畫中千手千眼的觀世音形象,楊惠姍幾乎就要在這被風化剝蝕的洞窟裡跪下。
  • 【大都會店】琉璃工房|金馬影后&琉璃藝術家——楊惠姍的前世今生
    琉璃工房|金馬影后&琉璃藝術家——楊惠姍的前世今生//願我來世
  • 【琉璃工房】2020鼠年新作上市
    很多人好奇,琉璃工房的創作是怎麼開始的?藝術總監楊惠姍、創意總監張毅以及團隊是如何分工?
  • 琉璃工房 | 2020鼠年新作上市
    很多人好奇,琉璃工房的創作是怎麼開始的?藝術總監楊惠姍、創意總監張毅以及團隊是如何分工?
  • 『品牌秀』琉璃工房:讓中國的美麗向全世界說話
    自此,琉璃工房決定要將失傳了兩千多年的脫蠟鑄造法重現人間,讓中國琉璃在此重新出發。琉璃脫蠟鑄造法的工序十分複雜,需經過12道工序方能完成一件作品,每道工序都不能有任何失誤,否則易使作品碎裂、或產生不規則氣泡或雜質。此技法的優點是可以極精美細微地呈現作品的細節,無限拓展琉璃的創作空間。
  • 中國移動·會客廳 | 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楊惠姍:從電影圈投身到琉璃世界,差點傾家蕩產,卻從未後悔
    1987年,兩人創立琉璃工房,投身現代藝術,成為當今華人世界極具規模的琉璃藝術與文化品牌。8月12日,張毅、楊惠姍作客揚州講壇,主講「琉璃工房的學習之路」。講座結束後,兩人接受了中國移動·會客廳專訪。
  • 琉璃工房|全新琉璃作品上市,帶您前往未至之境
    浩瀚裡謙卑地面對生命等待裡積蓄能量每一次奮力躍出是因為更高遠的視線一個起始的開端2020年琉璃工房推出新作,用鯨魚及蜂鳥進行創作,看似偶然實則神往已久。以蜂鳥為靈感創作的作品《進擊在黎明之前 無往而不勝》,是琉璃工房對世界與自然的理解,同時也提醒著大家人類在自然中的位置。鯨魚在湧出海面之前會深深地潛入海底,給自己一個發力的力量。轉身騰躍後,可跳躍出水面6米高,跳躍一次用的力量可以舉起500個人。蜂鳥在飛越大江大河之前,讓自己進入冬眠狀態,降低生命消耗。
  • 贏商品牌秀丨琉璃工房 火爐裡的天工自拙 詮釋中華文化之美
    在中國,關於傳承琉璃藝術作品發揚琉璃藝術文化,琉璃工房似乎佔有著絕對的發言權。打造琉璃工房品牌 述說民族文化情感1987年,楊惠姍、張毅在臺灣創立了華人世界第一個琉璃品牌——琉璃工房。在世界琉璃藝術蓬勃發展,卻獨缺中國琉璃的情況下,張毅和楊惠姍認為,中國的玻璃藝術,應該有中國人的語言和民族情感。
  • 上海琉璃工房:為世界玻璃藝術「走近」中國搭座橋
    原標題:上海琉璃工房:為世界玻璃藝術「走近」中國搭座橋   新華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潘清)左側,細膩雕琢的琉璃蘭花在靜謐中蓬勃綻放。右側,依託高超切割技藝和精密角度計算的高淨度光學玻璃折射出蘭花的堅韌獨立。
  • 導演、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病世,曾獲金馬獎
    11月1日,知名導演張毅創辦的琉璃工房官方帳號發布公告,宣布其創始人張毅已於凌晨病逝,終年69歲。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毅與妻子楊惠姍共同創辦琉璃工房,多年來一直投身於琉璃藝術。
  • 導演、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病逝,曾獲金馬獎
    11月1日,知名導演張毅創辦的琉璃工房官方帳號發布公告,宣布其創始人張毅已於凌晨病逝,終年69歲。上世紀八十年代,張毅與妻子楊惠姍共同創辦琉璃工房,多年來一直投身於琉璃藝術。
  • 著名導演張毅辭世,曾獲金馬獎,創辦琉璃工房
    其旗下琉璃工房官方帳號發布公告,正式宣告了創始人的死訊。原文如下——琉璃工房的官方帳號還透露,張毅是於11月1日清晨在妻子楊惠姍、女兒張源,及家人們的陪伴下安詳辭世的。不過他卻在創作生涯尚處高峰時,捲入婚外情風波,最後選擇與女星楊惠姍一同告別影壇,創辦琉璃工房。直到2014年,他以動畫導演身分重回金馬獎,以短片《黑屁股》獲得提名,四年後又以《狗狗傷心志》獲得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張毅的創作生涯巔峰便是在臺灣新電影興盛之時,其作品多取材自文學作品,並特別注重於描繪女性的命運。
  • 著名導演、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去世!曾執導《光陰的故事...
    他所創立的藝術機構琉璃工房也發出聲明,證實張毅於今晨病逝,妻子楊惠姍、女兒張源都陪伴在旁。 聲明原文如下:「親愛的工房朋友們,我們敬愛的大家長張毅已於11月1日清晨在妻子楊惠姍、女兒張源,及家人們的陪伴下安詳辭世,享年69歲。楊惠姍感謝這幾日來自全球各地朋友的關心集氣與助念,後續相關事宜安排處理中。」
  • 琉璃工房:永遠沒有來不及的愛
    記者李湘文/綜合報導金馬獎最佳導演張毅在1日過世,後事由老婆楊惠姍、夫妻共同創辦的「琉璃工房繼告別式日期公開之後,琉璃工房在3日晚間又宣布舉辦追思紀念會,時間就定在告別式隔天、20日上午10點,並將這場紀念會命名為「永遠沒有來不及的愛」。
  • 新鮮出爐——琉璃工房打造2015金點設計獎全新獎座
    2015金點設計獎全新獎座由琉璃工房楊惠姍、張毅共同打造
  • 導演張毅去世享年69歲,曾執導《光陰的故事》創立琉璃工房
    圖片來自網絡張毅曾憑藉 《我這樣過了一生》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後來與妻子楊惠姍共同創辦琉璃工房,開始琉璃事業。事實上,張毅在19歲即成為當代備受矚目的短篇小說作家。1987年,張毅與楊惠姍一同投入現代琉璃藝術創作,創立亞洲第一個琉璃藝術工作室——琉璃工房。張毅和楊惠姍沿用了漢代以來對玻璃的稱呼,將「玻璃」定義為「琉璃」,除了表達對思想和情感的自我定義與期許,更強調了民族文化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