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山靖王劉勝的琉璃耳杯
到吳承恩《西遊記》裡被沙僧失手打翻的那隻琉璃盞
在時光長河中,琉璃從來都是不凡的物件
中山靖王琉璃耳杯
琉璃,亦作「瑠璃」
經十多道手工工藝的精修細磨
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
讓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凝聚,流雲漓彩
就像聚光燈下的靈動舞者,散發著動人的生命力
琉璃作品—八方新世紀
然而,被譽為「比玉器還珍貴」的琉璃
由於種種原因,其製作古法在我國曾一度失傳
幸運的是
1987年,一對來自電影界的夫婦:
「金馬影后」楊惠姍和導演張毅創立了琉璃工房
從摸索、實驗到令人激賞的作品
他們一步步喚醒了12道嚴格的琉璃工序
用澄澈透明的材質,讓中國琉璃藝術在失落千年後
再一次閃耀國際舞臺
前:張毅 後:楊惠姍
琉璃工房研發復興「脫蠟鑄造」技術
讓中國的美麗向全世界說話
經過30餘年發展
已成為世界琉璃藝術代表工作室之一
先後榮獲DFAA亞洲設計大獎(Total Solution)
德國iF大獎和紅點設計獎等獎項
並成為第一個進入奧斯卡殿堂的華人藝術品
琉璃作品—順心而生
作為外交贈禮
琉璃工房作品贏得了超百位國家元首的讚譽
超過22個世界重要博物館永久典藏
應邀至超32個國家和地區展覽,影響力遍及亞歐美
上:琉璃工房品牌故事 下:琉璃作品—春之祭
德國詩人席勒說
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作為2020綠城江境封面新著
曉風印月在奉化江的潮湧中洞悉自然之美
江境GALLERY生活美學館
融東西方文化精粹
溯源寧波海港水鄉特色,以「陸上行舟」的設計理念
以平行設計原理,景觀、室內、建築同時參與
將垂直交通與體驗動線巧妙結合
並將公共空間與地理人文、美學藝術進行情感聯接
激發人們內心對美的追求
為回應人們對江岸生活的想像
江境GALLERY通過「月」的陰晴圓缺
在不同的空間,以水與月元素反覆使用的設計
構築石泉映月、拾階探溪、浮島洞天等「六段記憶場景」
開放與半開放空間的層疊遞進
強化了參與感和體驗感
也讓人形成價值認同,重構當代生活藝術審美
7月25日
江境曉風 琉璃光影
琉璃工房藝術展暨江境GALLERY盛大開放
一場琉璃藝術與空間藝術的盛宴
一次城心江畔的審美之旅,邀請您一起鑑所未見
本文中出現的項目名均為推廣名,實際以地名辦核准案名為準。本宣傳資料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及所標尺寸等僅為本項目建設區域設計效果的表達和示意,為要約邀請,不構成要約內容,相關內容不排除因政府相關規劃、規定及其他原因而發生變化, 一切有關房屋的具體信息以書面合同及政府最終審批文件為準。本資料的發布時間為【2020】年【7】月,本公司保留對本資料修改的權利且不再另行通知。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