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讀《論語》第四百二十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021-01-14 拙愉微評

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主流譯文:

孔子說:「人能弘揚仁道,不是仁道來弘揚人。」

拙的譯文:

略。

拙的體會: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說清了人與道的關係。當然,這裡說的道,在儒家裡,都是正面的,正能量的,善的。

人能弘道,指的是人能通過自己的修養,把道發揚光大,傳承下去。人們通過弘揚道的這種行為,同時自己也能達到一種與世和諧的狀態,也能使自己的心靈找到完滿寧靜的狀態,當然也能使自己達成人生的成功。同時也提醒人們,道是需要人來弘揚的,所以人也特別的重要,沒有接班人,後繼無人,再好的道,也會絕失。所以才有了古的高遠志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即使是這樣,卻是非道弘人。道是不能讓人發揚光大的,也是不能讓人拔高的。如果一個人想通過道來彰顯自己,名揚萬裡,那就是在利用道來裝點自己,就不是真心的真正的修養自己,不是真的修道。那麼,他最終的目的也將難以達到。非道弘人,是要提醒那種投機取巧,心術不正的人,不要想著用道來標榜自己拔高自己,那終將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

相關焦點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三十五集*(本文共402 字,閱讀大約 1分鐘)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皇侃《論語義疏》引蔡謨說,「道者,寂然不動,行之由人,人可適道,故曰人能弘道。道不適人,故曰非道弘人也。」蔡謨這句話,解釋出自《周易繫辭傳》,依他的這個說法,指道是寂靜不動的本性,它無體無形,無時無地而不存在著。「道」其實也就是人的本性,無思無為,人則能以感通,再用種種方法把道弘揚出來,所以人能弘道。
  • 《悟學.第229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悟學.第229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二十四)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譯文】孔子說:「人能弘揚大道,不是大道來弘揚人。」【集解】王曰:「材大者道隨大,材小者道隨小,故不能弘人。」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論語小問問 》專輯!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說:「人能夠使道發揚光大,而道無所謂「弘人」,因為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道德經》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是客觀規律,施於自然萬物,當然也施於人,但並沒有對人有什麼特別偏愛,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天道法則,無所謂「仁不仁」,更談不上「弘人」。萬物都如同道所養的「寵物」狗,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 【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論語·衛靈公》記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說:人能夠弘揚、光大「道」,而不是「道」支配人、限制人。「道」指人世間的規律。當人們還處於蒙昧狀態時,對天上颳風下雨、地上水旱災害無法解釋,產生畏懼時,就把它歸結為神靈的力量。神靈左右人,神靈的意旨就是道。到了階級社會,奴隸主又把天命鬼神拿來當作統治人民的工具,致使許多人懼怕鬼神,為「道」驅使,人民遭難。戰國初年魏國西門豹治鄴就是一例。 魏國有條漳河,流經鄴地。多年來因為失修,河水經常泛濫。淹沒莊稼,淹死人畜。
  • 「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論語·衛靈公》記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說:人能夠弘揚、光大「道」,而不是「道」支配人、限制人。這句話是說明人與「道」的關係。「道」指人世間的規律。當人們還處於蒙昧狀態時,對天上颳風下雨、地上水旱災害無法解釋,產生畏懼時,就把它歸結為神靈的力量。
  •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是組織發展的關鍵
    子曰:「人能弘道,非 弘道 人。」 解讀: 孔子 ,說 人能夠 道使 弘大, 揚發 光大,使這個 理道 彰顯 下天 。道並不能使人弘 ,大 發揚光大,彰 於顯 天下。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很多人都有這樣疑惑,到底是人去遷就道,還是道來遷就人。實際上,人可以把道弘揚大,道卻沒有辦法來弘揚人。人很會講道理,你要是說誰誰不講道理,他一定跳起來跟你急,是不是?但是我們要知道,如果希望靠道理來成就自己,這是做不到的。人懂得道理以後,要自己去做,自己去實踐,自己把其中的道行出來,這才是我們的責任。以理教定,以行位驗,才是真知灼見。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中國古代關於人的發展思想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中國古代關於人的發展思想張茂澤中華文明持續不斷發展5000多年,其中關於人的發展思想是在數千年人類文明史開出的絢麗花朵,值得今天借鑑和汲取。如以文野之分、人文化成、「文明以止」等為核心的文明意識;以鳥獸不可與同群、君子不器、人最為天下貴為核心的人文意識;以人能群、隆禮重法、家庭國家天下密不可分為核心的社會意識;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為核心的公共意識;以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當仁不讓於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核心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性即理、心即理等為核心的主體意識
  • 「人能弘道」?「道能弘人」?
    ①哲學意義之「道」_是太極-是宇宙之規律規則-是左右人、事、物運動發展變化之宇宙能量(有人認為是神、上帝、造物主)。社會學意義之「道」_道是人用腳踩出來的道路之道-人類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意識即道理之道-道德之道。
  • 北京市五一小學:弘道養正 日新其德
    學校以「弘道養正,日新其德」為校訓,以「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這一思想為指導,關注少年兒童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弘道養正,即為人師者當弘揚師道,培養學生的端正行為,呵護赤子之心;為學習者當追求真理,鍛鍊自我的優良品德,養成一身浩然正氣。《論語》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易經·蒙》篆曰「蒙以養正,聖功也」。
  • 重讀《菜根譚》一四五、量弘識高,功德日進
    重讀《菜根譚》一四五、量弘識高,功德日進德隨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弘:當動詞用,可作寬宏、擴大,闡揚解。據《論語·衛靈公》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個人的品德、氣度、經驗三者是不能分離的,因為品德會隨著氣度的寬宏而增長,氣度也會由於豐富的人生經驗而更為寬宏,因此想要增長自己的品德就不能不使自己的氣度寬宏,要寬宏自己的氣度,就不能不增長自己的生活歷練。
  • 拙讀《論語》第二百九十三篇:什麼是仁?如何做到仁?
    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了。實踐仁德全靠自己,能由得了別人嗎?」顏淵說:「請問一下施行仁德的條目是什麼?」孔子說:「不符合禮的事情不看,不符合禮的事情不聽,不符合禮的事情不說,不符合禮的事情不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也要實踐您這番話。」拙的譯文:顏回問什麼是「仁」。
  • 弘道養正 創新發展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推薦「弘」為2020...
    弘道養正 創新發展(致敬2020·「字述湖湘」2020湖南(長沙)年度字)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推薦「弘」為2020湖南年度字  肖永明推薦「弘」為2020湖南年度字。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石禎專 劉俊攝影報導  薦字理由  弘,意為發揚、光大、擴充,蘊含弘揚、弘毅、弘論、弘道、弘願等豐富內涵。2020年,「弘」對嶽麓書院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千年學府,文脈相傳,其命惟新。從古代書院到現代大學的文化延續和學制變革,這塊湖湘文化瑰寶在賡續與創新中變得更加熠熠生輝。
  • 遇見最美書店 | 弘道書店:25年磨一劍,情懷鑄傳奇
    (「書可弘人,人能弘道」)  星辰在線11月1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譚芳 陳誠)這是一個將「厚重」和「輕盈」完美結合的空間,厚重的是文化的積澱,輕盈的是生活態度。  論一間書店的「基因」  「基因」,弘道書店項目總監舒豔說出這個詞時,眉目間滿是先天獨享的優越感。「弘道書店與別的書店相比,有著基因上的根本區別。」舒豔說,「很多書店都是其他產業跨界做配套,而弘道的企業基因就是圖書經營。二十多年來的積累,我們與全國上千家出版單位都有合作,在圖書選品方面,有獨到的優勢。」
  • 大疫無情 弘道有愛---滕州北辛中學王宜會主任團隊戶外課堂見奇效
    5月11日下午,綠樹成蔭,涼風習習,靜謐的弘道公園再次迎來了熟識已久的特殊客人們。他們是滕州北辛中學學院路校區8年級15班的師生和家長們。    今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讓所有人蝸居家中,本來只有短短一個月的寒假,也因為疫情防控推遲無期。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何敢公然褻瀆《論語》?
    近日,兩大熱播電視劇《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受到了廣大年輕族群,尤其是90、00後的瘋狂追捧,似乎這部劇的人物和臺詞,完美還原了很多人的現實人生,情感和思維的共鳴點撩撥著年輕人的神經。然而,《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種網際網路泡沫滋生下的無腦劇情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曰詩三百章」
    【注釋】《詩》:指《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剩餘共305篇。
  • 清風典歷 | 人能弘道奈命何
    清風典歷 | 人能弘道奈命何 2020-10-22 2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論語》全文二十篇
    裡仁  第四篇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讀(孔子,人能弘道)書有感
    今天讀了一本書關於孔子的(孔子,人能弘道),有所感悟和大家共勉。非常感謝作者為我們呈現了一副群英圖。除了孔子之外,他的弟子們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傾佩。追求仁,是每個人應有的追求,也是讓自己更幸福的追求。做到最後,當你和仁合二為一的時候,就能做到孔子的「從心鎖欲不逾矩」。孔子也有普通人的普通追求,但生逢一個禮崩樂壞的亂世,孔子只能行所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