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作者為熙華國學院學員張亦弛小朋友和他媽媽,以《論語熙解》為底本演繹,歡迎訂閱喜馬拉雅電臺《 論語小問問 》專輯!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說:「人能夠使道發揚光大,而道無所謂「弘人」,因為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道德經》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是客觀規律,施於自然萬物,當然也施於人,但並沒有對人有什麼特別偏愛,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天道法則,無所謂「仁不仁」,更談不上「弘人」。萬物都如同道所養的「寵物」狗,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仁」是適用於人的概念。貫通天地,道法自然,不妄作,是人類最高的「仁」。所以人必須首先修為自身,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遵道而行,是為弘道。
易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無形的,需要以有形的器為載體,才能弘揚於世。人亦屬於器,器以載道,即人能弘道。
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聆聽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時,就是在「弘道」。請注意,老師也只是道的「傳述」者,而不是「作者」,更不是道的「施與者」。道一直在那裡,無論你在不在乎、關不關注。你通過修為學習以明道,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合道而行,讓自己身心健康,促進繁榮和諧。
師者也是弘道之「器」,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明白,「師者」不僅代表直面於你、向你傳道解惑的某一個人,而是承載這一切的「平臺」之器。請一定要明白,在你無比自然地在教室裡接受老師「傳道」時,這對你來說似乎是你的全部,但於弘道之「器」則遠不是全部。中間已有無數人、無數部門、調用無數的資源、花無數的時間、操無數的心,才能促成你與老師的見面。當你舒心地以接受高質量教學為常態時,殊不知此過程中得有多少人在用心維護,教材、教學、教案、教務、師資、場地、人員、經費.背後都需要有人、有機制持續不斷地管理、督促、完善每一個環節,擦亮每一個「螺絲釘」。是的,這個平臺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只是一個「螺絲釘」,然後很多的螺絲釘和零配件組成了一個「器」,一個承載國學傳承之道的「大器」。讓我們共同為這個「大器」喝彩!希望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成長為一顆弘道的「螺絲釘」,加油!
不妨安靜讀本書,體悟原味經典!➴➴➴
(本文摘自《論語熙解》,作者文武,號獅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論語熙解
現在這個會那個會,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有什麼用?
賢者闢世=避世?一葉一世界,一人一江湖,莫笑伊人不及世,君與乾坤話家常!
文化自信:不要試圖同化中國人,因為你首先會被中國同化!
賢賢易色--找女朋友賢德為重,顏值僅供參考
《道德經》啟示:抬高自己的人,反而被人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