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依之地:撕去影像與現實之間的薄膜

2021-02-07 騰訊網

《無依之地:生存在21世紀的美國》作為文學底本,撕去了虛構與現實之間的那層薄膜。最終的呈現效果,是整個故事既像電影又像紀錄片,令人沉迷。本片的故事並不難懂,它簡單到一句話就能概括。

那就是寡婦弗恩(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飾)獨自駕駛房車,在美國西北部流浪與艱難生存的故事。

經歷二次濃縮以後,整個故事甚至可以只剩三個關鍵詞——一人、一車、一世界。

故事框架的極簡,卻不意味著文本與敘事的單薄。

它或多或少地展示了三個剖面,其中包括亞馬遜車間與恩派爾的廢棄工廠、遊牧民營地、荒野與沙漠。

很顯然,這三者分別指向了資本主義、社會、自然。憑藉三者的相互勾連,不著痕跡地就串起了整條故事的脈絡。

信息濃度極高,是電影的一大特色。

短短的15分鐘,便足以揭露出美國社會裡系統性的暗瘡——

譬如說,資本主義對工人的異化和壓榨;工業衰落之後,美國鏽帶地區的工人們生活水平的急速倒退;

福利機構對於養老的兜底力度不足,導致本該退休的老人們無法安度晚年。

這些問題,又恰好處於環環相扣的狀態。

有此才有彼,有彼才有此。

由於失去工作,政府發放的養老金又不足以維繫生活,老無所依的老人們才被迫進入亞馬遜,投身進這座科技外殼包裹著的勞力工廠,繼續忍受被壓榨的生活。

再留意一個細節。

片中,和弗恩同桌吃飯的工友裡有半數以上是中老年人。

可想而知,他們大概都有著類似的遭遇。

在組織者鮑勃·威爾斯的宣講中,他曾自嘲許多美國人和他一樣,是受制於美元暴政的馱馬。終其一生,等待他們的只有看不到盡頭的繁重勞作。

直到剩餘價值被徹底榨乾,淪為老弱病殘的人們才被驅逐到這座沙漠。

光從表面看,這是群可憐人。

經受過資本與社會的雙重壓榨與拋棄,最終淪落荒原,徹底游離在主流社會的邊緣。

在鮑勃的號召下,他們組成了遊牧民營地,一個提供給眾多流浪者的野外家園。

以構建「小型烏託邦」的形式來反抗資本主義的剝削,在日益原子化的社會裡尋求團結。

嗯,這看似很美好,但仔細想想,你就能識破它藏在美好背後的隱患。

這個烏託邦實際上非常脆弱,基本不具備任何抗風險能力,它隨時隨地可能被一場流行病、自然災害摧毀。

話雖如此,導演卻毫無賣慘的意味。

相反,影片始終以平視的態度,描摹和記錄著他們真實的生活軌跡。

甚至,有意無意地凸顯出營地生活裡充滿活力與美感的時刻。

當朝陽即將升起,鏡頭跟隨主角,作出了一番全景式的展現——

有人簇擁在一起,忙著交換各自所需的物資;有人戴著手套,升起火爐,默默準備著早餐;

有人圍坐在篝火邊,靜靜烤火和聊天,等待晨曦的降臨;遠處,還有一群人用緩慢而悠閒的舞步,迎接朝陽。

最後,鏡頭拉遠,對準了一批即將抵達的新車隊。

你大可以說他們的反抗很消極、微不足道,卻無法否認這個社群煥發著勃勃生機的事實。

相關焦點

  • 無依之地(Nomadland)
    電影《無依之地》英文Nomadland直譯是遊牧之地,中文翻譯成「無依之地」非常傳神。
  • 無依之地的趙婷:夕陽下的曠達與溫柔
    《無依之地》改編自作家傑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的紀實報導文學《無依之地:21世紀的美國生存》,原著以新聞調查的日記形式,每一章節都有不同的主題。全書一半內容在講述遊牧人群的生活;另一半是作者對在亞馬遜工廠打工和做甜菜收穫工作的深入報導。
  • 無依之地的趙婷:夕陽下的曠達與溫柔
    而2020年的新作《無依之地》改編自作家傑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的紀實報導文學《無依之地:21世紀的美國生存》,原著以新聞調查的日記形式,每一章節都有不同的主題。全書一半內容在講述遊牧人群的生活;另一半是作者對在亞馬遜工廠打工和做甜菜收穫工作的深入報導。
  • 趙婷「無依之地」金球獎雙冠 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各界一致看好的華裔女導演趙婷以「無依之地」(Nomadland,又譯遊牧人生),奪下最佳導演獎,「無依之地」並獲最佳戲劇類電影,成為本屆金球獎最大贏家,可望角逐奧斯卡最佳影片;趙婷成為第一位金球獎的華裔女導演,她得知獲獎時表示:我說不出話。趙婷以「無依之地」拿下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華裔女導演一人。
  • 「無依之地」與丟丟的麵包車
    無依之地 預告片當【無依之地】在內華達的沙漠拍攝完時回到L.A做後期時,丟丟一家開著這輛地溝油麵包車在上路幾個月後,也來到了同樣一片荒漠之中,拍攝著一部丟丟麵包車的電影,一部講述他鄉與世界的故事。丟丟麵包車上路第一天,路的方向《無依之地》改編自Jessica Bruder 2017年的非虛構作品《無依之地:21世紀美國的生存》,敏銳且細緻入微刻畫了主角短暫的一生。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對流浪生活的自由嚮往已久,並把這本書推給了合作製作人Peter Spears。
  • 趙婷再寫歷史 入圍金球最佳導演…「無依之地」衝奧有戲!
    第78屆金球獎3日宣布入圍名單,由華裔導演趙婷(Chloé Zhao)執導的電影「無依之地」(Nomadland)入圍劇情類最佳影片;趙婷亦入圍最佳導演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球獎提名的亞裔女導演。39歲的趙婷在中國出生長大,畢業於紐約大學影視學院,「無依之地」是她執導的第三部劇情長片,由奧斯卡金像獎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主演併兼任電影監製;法蘭西絲麥朵曼也因此片入圍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無依之地」去年9月獲多倫多國際影展榮獲「觀眾票選獎」,並在威尼斯影展勇奪最佳影片金獅獎,趙婷成為威尼斯影展史上首位獲最高獎項的華裔女導演。
  • 光電子薄膜之光電導薄膜
    光電子薄膜分為:導電薄膜(金屬導電膜、透明導電ITO薄膜);光電導薄膜(CdS與CdSe薄膜、α-Si:H薄膜);電致發光薄膜(ZnS:Mn薄膜、有機電致發光薄膜);電致變色薄膜(WO3薄膜);液晶薄膜.
  • Transcendia薄膜技術|淺談全息投影技術,讓一切觸手可及!
    小編自從玩了3D裸眼打喪屍後,心理創傷久久不能平復,喪屍的真實感即使早就做了心理建設,依然嚇得小編魂飛魄散,自此之後小編就開始了研究這些電影大片中一次又一次出現的高科技,所謂全息技術的神奇之處。所有這些,都被統稱為全息影像技術。全息投影技術是近些年來流行的一種高科技技術,它是採用一種國外進口的全息膜配合投影再加以影像內容來展示產品的一種推廣手段。它提供了神奇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上或亞克力材料上成像。數字全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全息技術和電子成像技術結合的產物。它通過電子元件記錄全息圖,省略了圖像的後期化學處理,節省了大量時間,實現了對圖像的實時處理。
  • 趙婷「無依之地」金球獎雙冠 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趙婷獲金球獎 繼母宋丹丹發文賀:你是我們家的傳奇
    趙婷(右)執導,法蘭西絲麥朵曼(左)主演的電影「無依之地」奪金球獎最佳影片。各界一致看好的華裔女導演趙婷以「無依之地」(Nomadland,又譯遊牧人生),28日晚奪下最佳導演獎,成為第一位金球獎的華裔女導演。首位華裔女導演 角逐奧斯卡大熱門
  • 趙婷「無依之地」勇奪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宋丹丹繼女 也是首位漫威華人導演
    出生中國的女導演趙婷(Chloe Zhao)執導的電影「無依之地」(Nomadland),在12日閉幕的第77屆威尼斯影展上勇奪金獅獎
  • 王聖閎:渡越現實,直至記憶之境無可名狀地滿盈
    回顧沈昭良一路從《映像南方澳》、《玉蘭》直到近作《STAGE》的發展,攝影家慢慢凝聚出一種「不將話說滿」的表達方式;他的作品既不煽情地向人訴說這世界上某個的辛酸,也不妄加評判地隨附任何道德教說,而是回歸影像本身的曖昧與張力。如此,反倒更能誘發觀者去揣想照片中被刻意隱蔽或壓抑的訊息,詰問影像所召喚的缺席事物。攝影,迷人的總是它所遮蔽,而非它所揭露之處。
  • 中東:多難之地的傑出影像
    中東:多難之地的傑出影像中東是人類最早文明的誕生之所,人類信仰的起源之地
  • 《無依之地》在線觀看
    本屆最佳,真正做到了天地人合一的境界,看著無邊無際曠野上的孤獨人類,就莫名其妙地流下眼淚。今年看的第一部電影是趙婷獲金獅獎的《無依之地》,四年前在平遙看到她的第二部長片《騎手》,就不同凡響,這部新片在今年的奧斯卡評獎中一定會是個熱門。從大陸到美國留學學電影的,第三部長片就如此成熟、出色,實在難得。
  • 一個人撐起的無依之地
    威尼斯電影節,華人女導演趙婷一部電影獲得最高榮譽,電影改編自Jessica Bruder的原著小說《無依之地電影中的女主角是去年剛剛憑藉《三塊廣告牌》封后的Frances McDormand,因為疫情導演和主演都沒有去到威尼斯的現場,她們一起坐在一臺房車的側面,發表了獲獎感言。我們當然更加關注這位得獎的中國導演,網上又一次為了各種「正確」的問題爭得不可開交。到底是哪裡人、拿什麼護照真的就那麼重要嗎?為了躲開這些爭議,我們只想聊聊女主角Frances McDormand。
  • 大熱天給西瓜地鋪薄膜,這次他們有硬道理
    這期節目衛視轉視頻平臺之後,有個給西瓜地鋪薄膜的橋段,引發網友「彈幕一片」。大量網友吐槽這種行為是多此一舉。也有網友表示疑惑,為什麼要給西瓜地鋪薄膜呢?原來,在這一期的節目當中,何炅老師帶領青年嘉賓們去西瓜地參加勞動。早前,這些西瓜苗已經被嘉賓們種在了地裡邊。而種西瓜的時候,地上已經有了一層薄膜。這一次,何炅老師帶領大家,是給西瓜苗上邊搭建薄膜屏障。這種行為,讓很多觀眾看不懂了。
  • 《愛樂之城》用夢幻影像與爵士樂完美演繹的不完美現實
    電影《愛樂之城》用夢幻影像與爵士樂完美演繹的不完美現實。影片講述了有著演員夢卻四處碰壁的平凡咖啡師Mia和貧困潦倒的古典JAZZ痴迷者Sebastian在相戀後在雙方鼓勵下即使飽受折磨也仍不斷追夢,最後卻各自遠行的故事。Mia在片場咖啡廳打工,屢屢逃班試鏡,卻屢屢落寞而歸。
  • 暗戳戳地開撕了
    娛樂圈現在的頂流小生已經大換血,從鹿晗一代到李易峰一代,現在是蔡徐坤一代,他們的熱度之高,粉絲之狂熱,那些喜歡網上衝浪的網友們應該非常了解。頂流小生有超高的熱度,以及超級忠實粉絲,他們享受粉絲帶來的熱度的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和粉絲相處。肖戰就是一個反面例子,享受著粉絲的紅利,卻在粉絲們做一些極端的事情時,沒有及時的安撫,甚至偶像失聲。
  • 校對現實:周滔的影像世界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作為一套自我命名的指涉系統,「銅鏡嶺」著迷於未竟之事,以講述不可名狀之物。 ——蔡影茜(《銅鏡嶺》策展人)周滔花了近兩年時間在崑崙山下的生態園拍攝,畫面在風沙塵土、季節變換的自然風光與人和動物在生態與政治的例外狀態中頑強生存的現實間切換。
  • 《大象席地而坐》的影像風格與存在主義思考
    《大象席地而坐》非常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影片相當成熟的是影像風格。胡波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導演,已經在非常自覺且自如的運用影像語言本身在講述故事和表述主題了。一方面,他巧妙地借鑑和吸收了貝拉塔爾的攝影風格,另一方面他又非常自洽的通過影像風格完整的表達出了他所要傳達的電影主題。本片的攝影風格中有四個比較關鍵的元素:長鏡頭、淺焦距和自然光源。
  • IDF學術·訪談 | 用影像書寫介入現實(下)
    前文回顧:📎IDF學術·訪談 | 用影像書寫介入現實(上)用影像書寫介入現實——讓-米歇爾·付東專訪       2003年,紀錄片導演王兵憑藉拍攝長達4年之久、時長9小時的《鐵西區》一舉震驚歐洲電影界,在墨西哥城國際現代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