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從今年的賀歲檔電影裡已經發現了一個小咪咪,成龍的《功夫瑜伽》和印度有關,王寶強的《大鬧天竺》也和印度有關,就連《西遊伏妖篇》也能和印度扯上點關係。這麼好的檔期,不包餃子卻熬咖喱,這說明什麼,中印友誼萬歲啊。其實不難感受到,影院裡的印度片近些年也悄然多了起來,至少別的亞洲國家可沒這個待遇。就質量而言,《我的個神吶》、《腦殘粉》還取得了不錯口碑。
印度電影在不斷國際化,而中國電影中的印度形象卻還停留在一言不合就歌舞的刻板印象中,並且不乏對印度文化的誤解。如在《功夫瑜伽》中就出現了字幕組把溼婆神當作女性的硬傷。而且,據我所知,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還認為阿三是黑種人或黃種人,多數信奉佛教。
【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這就是印度古文獻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最終古雅利安人和古達羅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體徵獨特的南亞次大陸人。】
【婆羅門教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等級森嚴,把人分為4種姓氏: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最高的)教士和學者。剎帝利:(下個)貴族和戰士。吠舍;(下位)農夫和客商。首陀羅:(最低的)農奴和奴隸。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4世紀是婆羅門教的鼎盛時期,公元4世紀以後,由於佛教和耆那教的發展,婆羅門教開始衰弱。公元8、9世紀,婆羅門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結合印度民間的信仰,經商羯羅改革,逐漸發展成為印度教。印度教與婆羅門教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教義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溼奴、溼婆三大神,主張善惡有報,人生輪迴,輪迴的形態取決於現世的行為,只有達到「梵我同一」方可獲得解脫,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稱為「新婆羅門教」,前期婆羅門教則稱為「古婆羅門教」。】
以上兩段便是對種族和宗教的簡介,稍作了解,便可以開啟印度神劇之旅。畢竟,印度文化把李安大師都迷得不要不要的,真是很容易令人著魔的神秘東方力量呢。要真正了解印度文化,還是得從兩部神話史詩開始:《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不過看完這兩部大部頭書確實很花時間,建議先從相關影視作品入手,不但劇情能引發興趣,就連看彈幕都能學到不少知識,更別提字幕組無私的科普了。禮讚世上一切好人!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些印度劇真的很好看,邊看邊抖腿得停不下來。印度諸神比希臘諸神還會玩,雖然不像宙斯那麼濫交,但是人家特能生啊,以至於男神和男神都能生個兒子出來。古老的神話就是這點好,腦洞清奇,可愛可愛。演員也都很好,動不動蹦出個主角就是盛世美顏,也夠敬業,十多二十斤的金屬飾品在身上掛著,照樣演得宇宙般神秘寧靜不帶喘的。雖然人家特效也基本靠摳圖,但還真不止五毛,不知什麼時候導演給加了雞腿,特效就會突然逆襲一下。
關於《羅摩衍那》,最經典的影視作品當屬2008年的電視劇,請看豆瓣上的評價:
《羅摩衍那》寫的是羅摩與妻子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羅摩是毗溼奴的化身之一,甘地在臨死前喊了一聲「嗨,羅摩」,便是在向他致以敬意。
羅摩是十年王經過祭祀天神後所生的長子,憑著蓋世神功娶了鄰國的公主悉多為妻。諸多小故事中,有一個故事流傳到中國後,成了《西遊記》的源泉。悉多不幸被十首羅剎王羅波那搶去,神猴哈奴曼幫助了羅摩,他偵察到悉多被囚禁魔宮後,猴子們立即為徵討羅剎國的羅摩大軍造橋過海,最終羅摩大敗十首摩王羅波那,接回悉多。這位神猴哈奴曼便是孫悟空的原型,現在在很多印度教的建築中,都能看到他。
近年來更火熱的是2013年播出的《摩訶婆羅多》及以2011年播出的以溼婆神為主角的《眾神之王》(又名《溼婆神》)。不管是豆瓣還是IMBD上都是高分。
個人覺得,還是先從《摩訶婆羅多》入手比較好,畢竟《眾神之王》有八百多集,他們是日播劇,印度人們追完都要三年,咱們還是從長計議吧。相比之下,《摩訶婆羅多》劇情要緊湊得多,絕對不輸給86版的《西遊記》,只有兩百多集,業界良心。其實,印度劇一集只有二十分鐘,這樣算下來,也不難追,並且它還真有讓人追下去的魅力。
「摩訶」在梵語中是「偉大的」意思,「婆羅多」是印度古代王名,這是一部篇幅龐大的敘事長詩.全詩共十八篇,約十萬頌(頌是一種印度詩體,一頌兩行詩,每行十六個音).相當於希臘荷馬史詩(《伊裡亞特》和《奧德賽》)總和的八倍。
八個天神兄弟偷了一個仙人的牛,被詛咒都要到人間走一遭。於是八兄弟求恆河女神做他們投胎成人時的母親,約定好把前七個出生的孩子扔入恆河洗去罪過,重新為神,而偷牛的主謀將留在人間。
恆河女神便找到了象國城福身王,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他們約定,福身王不許過問她的來歷和行為。於是,她每次生下了孩子都扔進恆河。在生下第八個孩子天誓時,福身王仍無可忍,制止了妻子。離婚離婚。恆河女神現了真身,說了原委,將兒子培養成胸大腿長的印度隊長之後,送回了福身王身邊,立為太子。
和恆河女神分手後,不甘寂寞的福身王和漁女貞信相愛,他向她求婚,但老丈人要求必須讓自己女兒生的孩子繼承王位。這時,深明大義的太子天誓,為了捍衛父親的愛情,毅然放棄了王位繼承權,並發誓一輩子不結婚,改名為毗溼摩。
貞信生下花釧和齊武,花釧早死,齊武暴斃。貞信找來自己的私生子和齊武的兩位遺孀生下二子,哥哥叫持國,是個瞎子,生有百子,族名叫俱盧族,長子難敵;弟名般度,生有五子,族名般度,長子堅戰。兩族之間的王位爭奪戰就此展開,相愛相殺,轟轟烈烈。
史詩嘛,就是要足夠長,電視劇《摩訶婆羅多》的進度已經算快的了,劇情交代得清晰明了不拖沓,演員養眼,那一身的金銀珠寶更是亮眼。你要問我到底有多好看,我只能說,彈幕裡還有人是二刷的。且放低那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開眼看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