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再現人類經驗的某些部分,他們去蕪存菁。」
書名:《為什麼傷心的時候聽慢歌》
作者:[加] 丹尼爾·列維廷 | 譯者:林凱雄
用書中作者的原話來介紹這本書,就相當恰當:「本書講述的是音樂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也就是音樂如何讓社會和文明成為可能的故事。」「本書的重點是音樂和它在塑造人性時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算是一本音樂書,也是心理學書,其實更是一本有趣的人類社會學的書。作者通過了六個方面:友誼、喜悅、安慰、知識、信仰和愛,來討論音樂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人類的發展和社會性是怎麼產生這些音樂的,可以說人類與音樂之間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
書名就非常有意思,讓人第一想到了五月天的《傷心的人別聽慢歌》,這首歌告訴我們傷心的時候要聽嗨歌,能讓你快樂起來;而作者則從根源上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傷心的時候聽慢歌,能產生共鳴,感到自己被理解。
書摘:
· 和許多偉大的藝術品一樣,歌詞也讓我們無處可逃,仿佛一直都在燈火闌珊處等待著我們驀然回首。當我們寄情於歌曲時,歌詞就會和音符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激發出更多的情感體驗。歌詞、旋律、和聲、節奏相結合,能夠傳遞給我們僅憑文字無法傳達的微妙而富有層次的情感體驗。
· 和一手好詩一樣,一首好歌可以賦予一個故事某種普世性,讓我們意識到這世界上還存在著比我們或我們自己的問題更大的事物。
· 藝術之所有能夠打動我們,是因為它把我們與某種更高層次的真理聯繫在了一起,賦予我們某種世界公民的感覺——簡而言之,就是讓我們不再感到孤單。這就是安慰之歌的全部意義。
· 世界上最崇高的愛,是對我們自身的存在所懷抱的愛,是哪怕知道人有如此多的缺陷、如此大的破壞力,哪怕面對數不清的恐懼、流言與敵意,我們仍然選擇去愛人。
對音樂、人類學、心理學感興趣的,非常值得你們讀一讀。
本文由魚胖兒原創,歡迎關注,一起閱讀一起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