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的人別聽慢歌?並不是

2021-02-08 果殼

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為什麼傷心的人還老愛聽慢歌?

(文/海苔熊)雖然五月天勸告我們,傷心的時候不要聽慢歌,可是很多人還是邊聽慢歌邊落淚,邊落淚邊按下重播鍵,這些人腦袋到底有什麼問題?

一項研究指出,當我們情緒失落,尤其是經歷分手、離別或死亡等人際關係失落(interpersonal loss)的時候,我們會尋求一些替代品來填補這些失去的部分,從電影、音樂、藝術等各種美的事物中尋求陪伴和療愈。

換言之,來自星星的都敏俊的一個吻、那些年裡面你我和柯景騰都沒有追到的那個女孩、胡夏一起錯過的大雨、說好卻最終沒有做到的幸福等等,好像都陪伴了我們心裏面某塊殘缺,不過那塊殘缺,究竟是什麼?

韓國高等科技研究商業學校的李陳貞(Chan Jean Lee)對此進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他請被試想像下列幾種情況:

人際關係失落(interpersonal loss):失去所愛、最重要、或最親近的人;

非人際心理失落(noninterpersonal psychological loss):被髒東西絆倒、發現面裡有蟑螂腳、看到噁心的東西;

非人際成就挫敗(noninterpersonal self-achievement failure):比賽輸了、考試考砸了、為自己的自私感到羞愧。

接著問他們兩個問題:一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會選擇和搞笑有趣、能讓你忘記悲傷的朋友相處,還是和能理解你的難過、分享你的感受的朋友相處?另一個問題是會想要聽輕鬆歡快的歌(cheerful songs)還是悲傷悽涼的歌(sad songs)?結果發現,在人際關係損失的情境下,我們傾向選擇能理解我們的難過的朋友,聽與我們情緒一樣悲傷的歌。

原來我們一直在找的不是快樂,而是一個懂你、願意陪你一起悲傷的人。如果這個人曾經出現又不幸消失,悲傷慢歌或者愛情悲劇就是另一個選擇。因為它們懂你、戳中你、反映你的傷悲、和你一起流淚,然後彌補你心裡原先需要填補的空缺。

當我們在人生的低潮期停滯不前時,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懂你的人,讓你重新振作起來。就像《X戰警:逆轉未來》中,老年X教授的一番話喚回了年輕時的自己。圖片來源:joblo.com

音樂悲還是歌詞悲?

截至目前為止,我都偷懶地將「慢歌」與「悲歌」畫上等號,但其實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兩者是一樣的,因為一首歌之所以悲傷,可能是源自於歌詞,也可能是來自歌曲。所以這裡的另一個問題是:究竟是歌詞影響力比較大,還是歌曲本身影響力比較大?如果歌曲很輕快,但是歌詞很悲哀,聽的人究竟是會開心還是會難過呢?或是兩種情緒都有?日本學術振興會(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的森(Mori)和他廣島大學的同事巖永(Iwanaga)選了一些曲調輕快但是歌詞悲傷的外國歌曲。他們先讓53位被試聽這些音樂(S情境),休息一陣後再看屏幕上翻譯的歌詞(L情境);兩周後再搭配翻譯的歌詞與音樂邊看邊聽(SL情境)。被試在這三個階段中,都需要對他的快樂、難過與愉悅度進行打分(這三種情緒的感受越強烈給分越高)。

可以看出,慢歌並不等於悲歌。一首曲調歡快但是歌詞悲傷的歌曲,同樣會讓人感到傷心。圖片來源:case press

整體來說,受試者在光看歌詞的L情境比較悲傷。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輕快的音樂配上悲傷的歌詞,情緒的效果會被中和,也就是說沒有光看歌詞這麼悲情,也沒有光聽歌曲這麼開心。

聽悲傷的歌,心情真的會變好嗎?

好,現在我們知道傷心的人愛聽悲傷的歌,那聽完之後真的心情有變好嗎?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加裡多(Garrido)與他的同事找了335個人選他們認為悲傷的歌來聽。結果發現,不論你本身是否憂鬱,在聽完之後憂鬱的情緒都顯著的增加。只是那些原先就憂鬱的人「本來也沒期待聽完之後心情會變好」。

本來我想舉雙手投降,傷心的人果然不該聽慢歌(至少不該聽歌詞和曲調都悲傷的歌)。不過,英國肯特大學科學家範託爾(Van den Tol)的一系列研究可能叫我們不要太早投降。在最新的研究中,他們請220位受試者,回想他們傷心的時候聽悲傷的歌的體驗,想知道這些歌是否真的有改變他們的情緒。雖然歌曲的悲傷本身並沒有任何效果,不過他們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悽美(beautiful but sad)的歌與改善情緒有關,會讓人感覺好一些、讓人冷靜下來、感到被安撫(soothing effect)等等。

所以到底聽慢歌還是快歌比較安撫人心?或許伊利諾州諾克斯學院的尤娜(Yuna)與她同事的研究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她發現聽快樂的歌的確可以讓人心情變好──前提是你有意這麼做的時候。她將受試者分成兩組,第一組請他們聽快歌前跟自己說「聽完之後心情會變好」,第二組則沒有這個事前的自我催眠。結果發現兩周後,第一組的人比第二組的人快樂。遺憾的是,悲歌並沒有這樣的效果。在後續的研究中,尤娜也指出只有「自我催眠+快樂的歌」才會讓人快樂,「自我催眠+悲傷的歌」則不會。

本來寫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但俄亥俄州立大學音樂系的大衛·休倫(David Huron)大概會跳出來平反:「其實,有時候真的是哭過就好了。有的眼淚,對我們來說是好的眼淚(A good cry)。」

所謂好了,或許不等於快樂。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在深山裡面被一隻突如其來的野狼咬傷了腳踝,身體會釋放腎上腺素與腦內啡。前者讓你決定要戰或跑,後者會讓你的情緒獲得紓緩。試想,如果你可以用一些方式來欺騙大腦,讓自己接受現在已經是一個人了,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逼迫自己分手後不要再和對方做朋友,至少有兩個效果:1. 從歌詞中學會,下次再遇見同樣的爛人,就該早點領悟;2. 安撫自己:腦中會釋放催乳素,產生心理安慰作用與自我平衡的功能。

哭一哭,雨過天晴,沒準小李子的小金人也能到手了。圖片來源:entertainmentwise.com

可惜這樣的人,不見得是你,因為每個人的催乳素分泌量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在聽完悲歌的時候會說他們很難過,有的人會說他們雖然也感到難過,但當中仍帶有一些欣慰或愉悅的感受。休倫推測,有些傷心人聽完慢歌會獲得舒緩,是因為他們能分泌較多催乳素,產生「悲歌后的快感(pleasurable music-induced sadness)」;而那些越聽越難過的人,可能是因為他們分泌的太少,所以只有「悲歌后的傷感(unpleasant music-induced sadness)」。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快樂

前幾天我的哲學系教授在Facebook上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有一臺機器,可以讓你享受這世界上最快樂愉悅的感受,而且這個感受的強度永遠不會減退,你願意終生連結到這個快樂機器嗎?為什麼?又為什麼不要?

當時我是猶豫的,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猶豫。不過讀了這一系列文章之後,心裡好像有什麼逐漸明朗起來。或許,為了快樂而不聽慢歌只是一種選擇,但我們終生追求的不只是快樂,而是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可能。

範託爾等人的研究區分出四個選擇音樂的理由:

尋求連結(Connection):「明明你也很愛我 沒理由愛不到結果,只要你敢不懦弱,憑什麼我們要錯過」——你之所以會一直聽《你就不要想起我》、耽溺在這份無力和怨恨中,是因為歌詞刻畫了你愛情裡面的一些遺憾。你們曾經很好,曾經也想過要這樣一直好下去,可是因為來自他家庭的壓力、因為他的不勇敢、因為他的一再食言,你們的感情沒有走到最後。這些日子以來,你希望自己過得好,強顏歡笑,卻發現自己寂寞了好久,還是沒有好。

觸發回憶(Memory triggers):「相機是牽手兩年,圍巾是東京五天;戒指,是又哭又笑的道歉」——你之所以會反覆聽著SHE的《你不會》,是因為這和你過去的一些經歷有關。他曾說要帶你去東京看晴空塔、曾和你一起圍著一條暖暖的雙人圍巾呼著氣、曾經在你幾乎要放棄的時候送上戒指逗你笑,你在他鏡頭裡的笑靨和照片上的無邪,都真實地像是昨天,要你如何相信,他會就這樣放棄你也放棄愛情?

較高的美學價值(High Aesthetic Value):「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花落人斷腸 我心事靜靜躺」——同樣是失去所愛的人,方文山的《菊花臺》就能將繾綣離別,掙扎糾結,描述得美麗如詩。倘若你的失落,可以用一種美來呈現,那麼你的傷悲,似乎也可以笑中帶淚。

傳遞訊息(Message Music):「不再去說從前,只是寒喧,對你說一句,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這首歌說了好多好多,那些你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的語言,好多梗在喉嚨的那些猶豫數年,好多的抱歉,好多的思念,就算只是一句《好久不見》,陳奕迅都幫你深情地說了一遍。

發現了嗎?這些選擇的理由,都脫離不開兩個主要的部份:a. 你會聽這些歌,是因為代替你的心和嘴巴。它們懂你、用痛心卻精闢的歌詞描述了你的過去,並幫你說出了你一直想說的話;b. 你從這些音樂當中,將悲傷升華,發現所有的離別都伴隨著美,所有的傷悲都有不同的體會。

音樂的力量有多大?大到能讓人墜入愛河——在電影《曾經》中,賣花女就是被街頭藝人的音樂所吸引,開始了一段盪氣迴腸的浪漫故事。圖片來源:atriptoireland.com

或許五月天想錯了,面臨失去所愛的巨大悲傷,我們要的從來不是一個可以瞬間貫徹快樂的方法,而是一個能看見過去的回憶、接住悲傷過去的歌曲,陪伴自己一點一滴,並發現這段關係中,其實曾經很美。事實上,範託爾與愛德華後續的研究中也的確發現,只有美麗的悲歌才有治癒的效果。

當我們終於能從他的背叛中看見他還是不錯的,終於能了解所有的泛黃,都有它泛黃的理由,終於聽見下雨的聲音,然後發現大雨過後,還有彩虹,他的離開或許還是沒有答案,但或許你會開始承認,自己不是怕失去,而是怕一個人,然後慢慢地找到,屬於各自的前程。(編輯:球藻怪)

P.S.:就算最後音樂沒能治癒你的心靈,起碼還能讓你「兩耳不聞窗外事」。

原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作者海苔熊授權果殼網發布,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media@guokr.com

相關焦點

  •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房東有歌」文 / 房東小姐♫你哭的太累了你傷的太深了你愛的太傻了你哭的就像 是末日 要來了傷心的人,聽不得慢歌,就像幽靈見不得陽光。讓音樂動次動次動次動次快要聾了不管了不想了不等了不要不快樂傷心的人別聽慢歌人生分分合合愛情拉拉扯扯一路曲曲折折我還是期待 明日的 新景色OH~憤青都釋懷了光棍都戀愛了悲劇都圓滿了每一段爭執 都飛出 和平鴿OH~不要再問 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為什麼傷心的人還老愛聽慢歌?
  • 五月天《傷心的人別聽慢歌》網易雲音樂首播
    6月9日晚,五月天2013年全新單曲《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 一首歌解讀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五迷發現程Ashin你真是個資深的五迷為什麼傷心的人還老愛聽慢歌?
  • 張靚穎一首《傷心的人別聽慢歌》High翻全場
    網易娛樂11月7日報導 11月3日,《夢想的聲音》第二期在浙江衛視準時開播,張靚穎身著黑色連衣裙搭配珍珠喇叭褲驚豔亮相,造型帥氣又不失性感.本期翻唱五月天《傷心的人別聽慢歌》盡獻狂野熱情,張力十足,將全場氣氛帶入高潮
  • 生活|「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有科學依據嗎?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我們總是喜歡挑選一些和意境相符、和心情搭配的音樂。可是,傷心的時候聽慢歌,傷心的歌真的能讓我們心情變得好起來嗎?在我們意志消沉的時候,選擇一些超燃、超熱血的快歌,似乎能幫助我們更快地從情緒的低谷走出來。音樂不僅蘊含了創作者情緒,也對我們每個人的情緒有著非常神奇而微妙的影響。那麼音樂到底如何影響人們的情緒呢?
  • 《夢想的聲音2》第二期張靚穎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在哪聽歌詞介紹
    >>【《夢想的聲音》第二季導師陣容】那麼夢想的聲音2張靚穎唱的什麼歌,夢想的聲音2張靚穎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歌詞介紹試聽地址。  《夢想的聲音2》第二期張靚穎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在哪聽歌詞介紹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 張靚穎  詞:阿信  曲:阿信  編曲:Nick Pyo  製作人:張靚穎  音樂總監:劉卓  音響總監:金少剛  吉他:金天/崔萬平/高恭鵬  鍵盤:孫夢迪/李海郡/尹嶽洋
  • 傷心的人不聽慢歌,聽五月天就對了!
    前幾天驚訝的發現,不知不覺五月天竟已經出道21周年了,我們的青春好像總能聽到他們,讓音樂動次打次,把傷心都統統拋開,對,音樂是讓人快樂的東西,所以音樂不能是讓人傷心的,所以傷心的人別聽慢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五月天,重拾青春的初心,讓快樂回到你身邊。
  • 音樂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會讓人心痛的無法癒合,傷心的人別聽情歌,會讓失戀的人在無數個夜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當音樂響起,靜靜聆聽,淚是否已溼枕巾.
  •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要聽就聽迪克大叔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是知名樂隊五月天的代表作品之一,曾給無數傷心人帶來力量。而現在除了五月天,你又有了新的選擇,那就是陌陌人氣主播、資深搖滾創作歌手迪克大叔。近日,迪克大叔在抖音上傳了他翻唱版本的《無味》。
  • 為什麼單身的人別聽慢歌?
    感覺整個人瞬間不好了,尼瑪現在聽個歌能給人整抑鬱了。告訴我不是第一個知道的~我瞬間想起了兩個室友唱《傷心的人別聽慢歌》的情景,他們兩個脾氣相投喜好相仿,唱這個歌的時候兩個人總是一起唱,高潮的時候還深情對唱,如果阿信是個gay,那他倆。。。我是不是發現了什麼~
  • 五月天告訴你,「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3、同一種流派,不同歌手之間有高下之分:同樣是搖滾,聽崔健的人瞧不上聽汪峰的。 老舅的《野狼disco》刷屏,也炸出好多人義務科普,分享一曲《水野亜美AMY》,告訴大家別聽土味蒸汽波了,聽聽正宗的吧。還有人說,蒸汽波好聽還不就是採樣的citypop原曲好聽,於是甩出一首《plastic love》。
  •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為什麼越虐心越上癮 | 音樂的隱秘力量
    五月天單曲《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歌詞這樣唱道「讓音樂動次動次動次動次快要聾了不管了不想了不等了不要不快樂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表達了五月天想要藉由快歌傳遞「貫徹快樂」的樂觀至上主義那麼,真如歌詞所說,聽慢歌容易越聽越悲傷嗎
  •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榮威RX5 ePLUS如何讓你立即狂歡?
    比如音樂,它對人的情緒有著神奇和微妙的影響。很多人在憂傷的時候會選擇聽一些旋律舒緩的音樂,因為歌詞或旋律能懂你、戳中你、反應你,歌者仿佛在和你一起流淚難過,這正好彌補你心中需要填補的空缺。五月天又勸告我們《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因為邊聽慢歌邊落淚,邊落淚變按下循環播放,聽著聽著,我們的情緒就會變得更加低落,仿佛搖身一變成了曲中人。
  • 音樂與我們|傷心的時候,到底聽不聽慢歌呢?
    書名:《為什麼傷心的時候聽慢歌》 作者:[加] 丹尼爾·列維廷 | 譯者:林凱雄 用書中作者的原話來介紹這本書,就相當恰當:「本書講述的是音樂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也就是音樂如何讓社會和文明成為可能的故事。」「本書的重點是音樂和它在塑造人性時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算是一本音樂書,也是心理學書,其實更是一本有趣的人類社會學的書。
  •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尤克裡裡指彈教學+譜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由阿信作詞作曲五月天想借快歌傳遞「貫徹快樂」的重要即便人生難免有不順人意的事
  • 用搖滾甩掉悲傷丨「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Don'ts Don'ts)」• 五月天 (尤克裡裡彈唱譜)
    ● 小編在心情堵塞時,就會聽五月天的《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歌聲環繞在耳邊,久久不能散去,隨後默默地調成單曲循環,讓動次、打次的節奏點燃自己被壓抑的心情。●  五月天告訴我們,傷心的時候不要聽慢歌,因為越聽,心越沉重,悲傷就越被放大。▌《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貫徹快樂)》是由阿信作詞作曲,五月天演唱的歌曲。
  • 新版〈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攜手泰團熱血動次
    兩組跨國合作的國民天團演唱英文版本的〈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在副歌使勁地唱出數次「Don'ts Don'ts」,與中文版的「動次動次」應和,重新勾起歌迷隨歌曲擺頭的熱情。有不少粉絲看到新MV後敲碗表示,想看五月天與Slot Machine在10月的泰國巡演上現場演出〈Don'ts Don'ts〉,更有人期待這首歌可以改編成臺語版、韓文版等多元語種。
  • 傷心的人別聽英文流行曲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這句歌詞現在估計要改成:傷心的人別聽英語流行曲了。近日,有研究指出,相比起 50 年前,英語歌曲變得越來越消極,歌詞中的情緒負面詞語,增長了三分之一以上。2009 年,德國科學家找來了一批非洲土著去聽西方音樂。結果顯示,即便文化不同、音樂背景不同,西方音樂主流表達的三種基本情緒:快樂、憂傷和恐懼,都能被感受出來。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現在的音樂還要越來越多地表達負面情緒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受歡迎呀。
  • ——讀《為什麼傷心的時候聽慢歌》
    《為什麼傷心的時候聽慢歌》  (加)丹尼爾·列維廷 著  林凱雄 譯  四川文藝出版社/後浪  2020年12月出版  ◎林 頤   傷心的時候,是否應該聽快歌來振奮情緒呢?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時候,快歌只會讓人覺得吵鬧,更增煩惱,悠緩的慢歌反而能夠帶來撫慰。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