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11月18日電(王悅威 汪文品)國務院參事室參事、IFF學術委員湯敏17日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年全球年會上對新華網記者表示,中國經濟領域改革需「多點齊進」加速收入分配改革、推進國企改革和加大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等等,都是改革的「突破口」。
湯敏表示,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標,實際上要做很大的努力,政府和企業都需讓利,才能保證這個目標的順利實現。他說,居民收入增加後,會帶動消費和投資的增長,這對於中國經濟「調結構」也是有好處的。
「民營經濟應該有一個更好的環境」,湯敏認為,政府應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他表示,可以從金融領域入手,因為金融業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近期,監管層做的很多金融改革試點所獲得的經驗都可以大力推廣。
對於國企改革,湯敏認為,目前國企在行業內寡頭壟斷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應防止國企的過度擴張,他建議,國企的利潤應更多的與人民分享,「國企享有了國家這麼多的資源和優惠,人民理應分享這個利潤」,湯敏表示,如果國企加大分紅,也會減小其擴張衝動,這不僅對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有好處,也可以解決政府資金不足等問題。
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表現,湯敏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完成觸底,四季度將企穩回升,但當前的問題在於經濟回升究竟是由「政府投資推動」,還是由「經濟內生因素的甦醒來推動」尚不明確。他認為,政府擴大投資是有必要的,但應靠這些投資來帶動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發展,這樣才是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僅靠政府砸錢的做法是有風險的,究竟能堅持多久?會不會帶來國進民退?」湯敏說,這對整個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都不是有利的。
湯敏表示,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速可能比8%要低一點,「但這是正常的,並不意味著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