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一種逆境中也要努力向上的精神。」
「華為中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在4月27日發布了一段2分17秒視頻,卻與手機無關。
視頻裡,戴著口罩的芭蕾演員跳著《天鵝湖》「四小天鵝」片段,現場沒有一位觀眾,但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這是2月29日以來,上海芭蕾舞團三場網絡直播的視頻和照片合輯,記錄了這群芭蕾舞演員「停工不停功」的身影。
推薦這段視頻的是華為公司CEO任正非。他說:「從這群芭蕾舞演員身上可以看到這種內生力量。成熟的企業深知危機是常態,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修煉好內功,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也是華為精神。」
4月28日,華為公司寫給上海芭蕾舞團一封信。信中寫道:「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滿艱辛和磨礪,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奮鬥,才能為家人、為社會創造價值。」
他們表示,將在支付上海芭蕾舞團版權費用後,將視頻字幕翻譯為十幾種語言,用社交媒體的方式進行公益傳播。「我們希望將『口罩芭蕾』的奮鬥之美,傳遞給華為在170多個國家的員工和家屬、客戶、合作夥伴等,激勵大家以積極心態面對當前的挑戰。」
很快,這段視頻被多家主流媒體官微轉發,更有不少名人和普通網友自發分享。微博話題「梅花香自苦寒來 停工不停功」閱讀量突破了2600萬。
一個文藝院團,一家科技企業,是什麼讓他們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在一段芭蕾視頻中,藝術家、企業家和公眾又產生了怎樣的共鳴?
芭蕾腳:即使傷痕累累,也要向世界呈現「最美」
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第一次看到華為轉發的視頻時,有點不敢相信:一個科技企業,怎麼會特意轉發一段芭蕾的視頻?
「任總一直很喜歡芭蕾舞,覺得芭蕾舞演員的精神和華為很相似。」華為中國媒體事務部上海區負責人葉芊芊告訴記者,早在2015年,華為就曾做過一個「芭蕾腳」廣告。
那是美國攝影家亨利·路特威勒花費4年時間拍攝的一組芭蕾舞照片中的一張。畫面中是芭蕾舞演員的腳:一隻腳穿著優雅的芭蕾舞鞋,光鮮亮麗;另一隻腳赤裸著,滿是傷痕。美與醜、優雅與不堪,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
無論是「芭蕾腳」照片,還是上海芭蕾舞團戴著口罩練功的視頻,都讓任正非感到,這是華為「痛並快樂著」的真實寫照。他曾說:「我們除了比別人少喝咖啡,多幹活,其實不比別人有什麼長處。就是因為我們起步太晚,成長的年限太短,積累的東西太少,我們得比別人多吃點苦。華為就是那麼一隻爛腳,它解釋了我們如何走向世界……」
上海芭蕾舞團40餘年的歷史,與華為一樣篳路藍縷。一代又一代舞者從潛心學習西方芭蕾語彙到摸索芭蕾本土化道路,從國際比賽的艱難拼殺到把中國風格芭蕾舞劇《花樣年華》《長恨歌》帶去巴黎、倫敦,贏得世界的掌聲。
「華為廣告裡那張『芭蕾腳』,就是我們的生活,太真實了。」辛麗麗說,「芭蕾很美,但也很殘酷。我們希望在舞臺上展現最美的一面,把那些傷痛都藏起來,只要自己知道就好,保持一點神秘感。」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加油!」「疫情不會阻擋中華兒女的腳步」「歷經磨練,終將綻放」……在華為轉發的視頻下,辛麗麗看到網友們的鼓勵,非常感動。疫情期間,上海芭蕾舞團通過日常訓練的直播,也讓越來越多普通觀眾看到了芭蕾演員舞臺下的另一面,看到了他們的艱辛和汗水。
「我想,這是華為企業精神和上芭精神的共鳴。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一種逆境中也要努力向上的精神。」辛麗麗說,「咬緊牙關、克服困難、堅持下去,路就會越走越寬。」
追逐跑:可以上臺了,就要拿出最好的狀態
疫情導致全球演藝行業停擺,但上海芭蕾舞團2月1日結束美國巡演返滬,在家隔離14天後就陸續返工。每天上午,大家都會從離團1.2公裡的公寓步行或騎行來到團裡,經過測溫、登記和手部消毒,分場地、分時段訓練。
面對演藝行業的寒冬,上海芭蕾舞團轉場線上,尋找新的舞臺。從2月29日起,舞團已進行了三次網絡直播,將芭蕾舞演員的集訓課、業務考核與熱愛芭蕾的觀眾分享,他們戴口罩練功的照片還曾登上微博熱搜。此外,舞團還入駐抖音平臺,持續發布「雲練功」視頻。「哪一天可以上臺了,我們就要以最好的狀態,拉開帷幕。」辛麗麗說。
面對疫情和外部壓力,華為今年的開局也十分艱難。但即使在春節期間,華為仍有不少人加班。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他們努力克服疫情對生產、銷售、交付的影響,幫助上下遊企業開工,逐步恢復產能。「我們要與時間賽跑。」任正非說。
練功之餘,上海芭蕾舞團近期沉下心來創作。疫情期間,他們完成了新作《記憶的碎片》。作品中可以看到芭蕾與崑曲的大膽跨界,看到舞蹈家和建築師靈感碰撞,帶來舞蹈結構與層次感的突破。就連20年沒有編過正式作品的辛麗麗,也為致敬一線醫務人員創作了獨舞《天使的微笑》。
疫情中,華為也未停止開拓。近日,華為助力三大運營商在海拔5200米珠峰大本營、5800米過渡營完成了5G基站開通工作,預計30日可以完成6500米前進營的5G基站建設開通,讓5G信號正式覆蓋世界最高峰。
華為團隊在青藏高原 華為提供
此次的珠峰5G基站建設使用了華為5G極簡站點(5G AAU),集成度高、體積小、重量輕、易搬運易安裝。在珠峰建站「牛拉肩扛」的條件下,有效降低了珠峰部署5G的難度。同時,華為的5G設備能夠適應珠峰低溫低壓的極端環境,保障長時間穩定運行。
青藏高原上的華為工程師 華為提供
「我們享受高速行動網路帶來便利的同時,可能沒有想到,有一群默默無聞的『攀登者』和『奮鬥者』。他們夜以繼日攻關5G技術突破,潛心多年研究基站的抗寒材料,不懼疫情『停工不停功』,跋山涉水,把5G信號送到沙漠、雪山,讓手機信號永遠滿格。」葉芊芊說。
高原上,物資只能牛拉肩扛。華為提供
記者手記
奮鬥者最懂奮鬥的價值
外表柔弱的舞者朱潔靜,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放棄。曾經膝蓋嚴重骨折,痊癒的希望非常渺茫,連醫生也勸她轉行。但她咬牙堅持過來,奇蹟般地重返舞臺。辛麗麗也是一樣,曾右腿膝蓋半月板撕裂,手術後三個月後就登臺,為了不辜負一個來之不易的角色,為了國際芭蕾比賽的領獎臺上能有一張中國人的面孔。
每個舞者的職業生涯都難免被傷痛困擾,要想成名成角,就是在別人跳不動的時候,咬著牙忍著痛繼續起舞。身上再多傷,大幕一開、燈光一亮,就要在舞臺上展現最美的自己。
任正非也一樣。1987年,他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之時,以2.4萬元資本註冊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初創時期,他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自己沒有房子,吃住都在辦公室,從沒有享受過節假日和周末的閒暇。《約翰·克利斯朵夫》裡有一句話:「人們總是崇尚偉大,但當他們真的看到偉大的面目時,卻卻步了。」華為的廣告語裡將這句話簡化為:「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
苦難才能理解苦難,奮鬥者最懂奮鬥的價值。藝術也好,科技也罷,創作者也好,企業家也罷,一切不凡的事業,都有奮鬥的支撐。要攀登頂峰,就要心中憧憬著偉大,不屈服於苦難,在逆境中尋找不斷向上的力量。
正是這種攀登精神,讓上海歌舞團登上了紐約林肯中心的舞臺,讓上海芭蕾舞團將中國故事、中國情感通過西洋芭蕾的形式講給全世界聽。同樣心懷世界的華為,面對通信行業激烈的國際競爭迎難而上,在海外努力開拓,不斷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提升產品的領先地位。即使屢屢受挫,華為仍未磨滅一顆雄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華為轉發上芭的視頻在網上激發出廣泛的網友點讚,說明我們的社會對於奮鬥精神的普遍認可、尊崇與共鳴,尤其在當下的抗「疫」語境中,更能品讀出一番特別的意味和信心。我們欣賞美麗的臺上一分鐘,我們更致敬堅定的臺下十年功。
本文由合作方供稿(作者:吳桐)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