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芭蕾舞團「鎮團之寶」《白毛女》即將在廈門上演

2020-12-28 瀟湘晨報

央廣網廈門12月4日消息(記者陳庚)12月8日-9日,中國芭蕾舞界開山作之一、上海芭蕾舞團「鎮團之寶」《白毛女》將在廈門閩南大戲院連演兩場,原汁原味重現足尖上的紅色經典,喚起老一輩觀眾年輕時的記憶。

上海芭蕾舞團《白毛女》演出劇照(央廣網發 院方供圖)

據悉,芭蕾舞劇《白毛女》初創於1964年,經過小型、中型芭蕾,逐漸發展為大型芭蕾舞劇,並首演於1965年的「上海之春」,標誌著中國芭蕾從無到有的突破。半個多世紀過去,《白毛女》依然活躍在中國大江南北,並多次出訪國外,至今已上演2000餘場,「北風吹」、「紅頭繩」等經典場景早已打上幾代中國人的情感烙印,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很多上了年紀的觀眾對《白毛女》更是情有獨鍾。

芭蕾是在西方傳承幾百年後所形成的舞蹈語彙,而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成功之處,正是把中國題材和中國元素融入這種語彙之中: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間舞、傳統戲劇、戲曲以及武術等中國觀眾熟悉的元素,對西方芭蕾語彙進行了改造;音樂上則吸收了大量華北地區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為素材,採用了管弦樂與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形式,使舞劇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鬱的生活氣息。因此,芭蕾舞劇《白毛女》也被譽為是一部「將西方芭蕾藝術與中國民族舞蹈完美結合」的作品。

《白毛女》也是上海芭蕾舞團的扛鼎之作和「鎮團之寶」,曾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像獎,是閩南大戲院八周年院慶期間所引進的重磅劇目之一。12月30-31日,上海芭蕾舞團還將在閩南大戲院上演經典版芭蕾舞劇《天鵝湖》,以48隻「群鵝」豪華陣容打造前所未有的「天鵝海洋」。此外,陝西人藝話劇《平凡的世界》、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永恆的經典——北京交響樂團中外名曲系列音樂會等一系列精彩演出也將在閩南大戲院輪番登場,在告別2020年的同時用藝術為城市注入更多人文活力。

【來源:央廣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芭蕾舞劇《白毛女》今明在閩南大戲院上演
    芭蕾舞劇《白毛女》今明在閩南大戲院上演廈門晚報訊(記者 林曉雲)今明兩晚,上海芭蕾舞團「鎮團之寶」芭蕾舞劇《白毛女》將在閩南大戲院上演。據悉,12月7日-13日共有五部劇目、六場演出,包含芭蕾舞、話劇、音樂會陸續上演,閩南大戲院迎來了今年演出最多、最密集的一周。中國芭蕾舞界素有「北紅南白」的傳說,「紅」指的是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白」便是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此外,12月11日話劇《冬皇——孟小冬傳》將上演。
  • 從《白毛女》到《義勇軍進行曲》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中國情結
    其實,松山芭蕾舞團是中國的老朋友了,早在上世紀70年代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芭蕾外交」進程中,松山芭蕾舞團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功不可沒。1952年,松山芭蕾舞團團長清水正夫和夫人松山樹子在東京的一家小禮堂,觀看了中國電影《白毛女》,非常感動,夫婦倆頓時成了「白毛女」迷。
  • 55年常演不衰,上芭經典《白毛女》首次登上東藝舞臺
    昨晚,上海芭蕾舞團的紅色經典《白毛女》初次登上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作為上芭的「建團之根」、「鎮團之寶」,上芭版《白毛女》在足尖之上展現最原汁原味的芭蕾傳奇,再現芳華。白毛女的故事發生在1937-1945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漢奸惡霸地主黃世仁上門逼債,打死佃農楊白勞,搶走其女兒喜兒當奴婢。
  •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來華再演《白毛女》,68歲森下洋子演喜兒
    一部《白毛女》,讓日本松山芭蕾舞團成了中國觀眾最耳熟能詳的芭蕾舞團。5月16日-24日,該團將第15次來華,分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大劇院演出《白毛女》。舞團團長、第二代白毛女的扮演者——68歲高齡的森下洋子將飾演喜兒一角。松山芭蕾舞團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中國電影《白毛女》改編為芭蕾舞劇的藝術團體。舞團由清水正夫、松山樹子夫婦創建於1948年。
  • 刷屏的日本芭蕾舞團內,藏著白毛女的「祖奶奶」?
    舞團創始人清水正夫更是用一句「我們是最愛中國的日本人」,定下了整個舞團70多年來傳承至今的「愛華」基調。·1971年10月18日,日本松山芭蕾舞團部分成員在北京遊覽長城。新華社發1972年7月,上海舞劇團應邀赴日本公演《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
  •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高唱中國國歌
    半個多世紀的中國情緣松山芭蕾舞團創建於1948年,多年來,舞團用芭蕾搭建起了中日兩國友好交流的橋梁,成為一段佳話。1952年秋天,舞團創始人清水正夫第一次看到中國電影《白毛女》,深受感動,萌生了將「白毛女」這個故事改編成芭蕾舞的想法。因為缺乏相關資料,他們給中國戲劇家協會寫了一封信請求支持。
  • 這個唱中國國歌、高喊「中國加油」的日本芭蕾舞團,與中國的淵源竟這麼深……
    這年9月,松山芭蕾舞團第二次大規模訪華演出。在首都劇場演出的芭蕾舞劇《祗園祭》,周恩來三次觀看演出。同年11月,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國家領導人演出該劇,再受好評。此時,上海舞蹈學校芭蕾舞劇《白毛女》的創作排練已經接近尾聲,並於1965年上演。
  • 中日"白毛女"相見恨晚 譚晶感嘆藝術無國界(圖)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日本著名的松山芭蕾舞團攜新版《白毛女》第13次來華訪問演出。中日友誼跨世紀 兩國「喜兒」互贈禮物有寓意  56年前,發生在中國河北山村的白毛女故事被遠隔大海的東鄰日本藝術家改編成的世界上第一版的芭蕾舞劇《白毛女》後久演不衰。自1955年在東京的日比谷公會堂上首演後,松山芭蕾舞團已成功上演了三個版本,先後十三次攜《白毛女》來華訪問,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 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吳虎生11年的進取與堅守[圖]
    每天一個半小時練的都是基本功,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吳虎生(右)一絲不苟,剛開始用作保暖的毛巾現在拿來擦汗。  8月9日,「世界芭蕾舞明星炫舞之夜」為上海大劇院2013—2014演出季壓軸。在這臺盛況空前、匯聚11位國際頂尖芭蕾舞演員的演出中,吳虎生演繹現代芭蕾《孤獨的迷宮》。大幕即將拉開,他在後臺化妝室聽著伴奏音樂哭了。   「《孤獨的迷宮》靈感來自20世紀最偉大的芭蕾舞男演員尼金斯基,他擁有仿佛可擺脫地心引力束縛的傳奇舞姿。
  • 朱軍現場跳芭蕾表演《白毛女》片段,妙趣橫生逗笑全場!
    ■嘉賓左起:程代輝、林泱泱、王國俊、辛麗麗、吳虎生/圖片來自上海芭蕾舞團在今天下午《藝術人生》的節目中,我們邀請到了《白毛女》的主創程代輝、林泱泱等人,談及創作之初衷其實是為了教學,作為上海芭蕾舞團團長的辛麗麗,是怎樣秉承對《白毛女》的繼承、改革和創新呢?
  • 唱中國國歌的日本芭蕾舞團火了!背後的真正原因是……
    1952年,周恩來總理贈送的中國電影《白毛女》在日本上演。清水正夫夫婦第一次看到中國電影《白毛女》,深受感動,萌生了將「白毛女」這個故事改編成芭蕾舞的想法。清水正夫與松山樹子因為缺乏相關資料,他們給中國戲劇家協會寫了一封信請求支持。1953年底,清水正夫收到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同時也是《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先生的回信。
  • 獨家揭秘:日本芭蕾舞團為什麼唱中國國歌為武漢加油?
    2017年上海公演結束後,上海芭蕾舞團第一代「白毛女」石鐘琴(左一)、第一代「大春」凌桂明(右二)、《朱䴉》主演朱潔靜(右一)同森下洋子(左二)合影「在中國武漢發生疫情以後,我們芭蕾舞團全體成員錄製了一段視頻來聲援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 《白毛女》震撼回歸:60年來堅持完美,只為續寫不朽傳奇
    1955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創始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夫婦,第一次將中國家喻戶曉的白毛女的故事搬上芭蕾舞臺。2017年,他們的兒子清水哲太郎與妻子森下洋子在人民大會堂上演新《白毛女》。1964年11月3日,松山芭蕾舞團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國家領導人演出芭蕾舞劇《祗園祭》。演出休息時,舞團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1971年,周恩來贈送給舞團一整套《白毛女》的服裝道具。
  • 遼寧芭蕾舞團首部本土題材舞劇上演(圖)
    遼寧芭蕾舞團首部本土題材舞劇上演(圖)   遼寧芭蕾舞團創作的交響芭蕾舞蹈詩《遼河搖籃曲》9月9日晚在遼寧大劇院上演。大幕拉開,一群身著銀白色芭蕾舞裙的演員以曼妙的舞姿演繹著遼瀋大地雪花漫天飛舞的景象,充滿詩情畫意。
  • [Ballet視頻]今日分享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範曉楓:黑天鵝的自白
    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     曾在世界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葛蓓麗婭》《吉賽爾》《仙女》《胡桃夾子》《羅密歐與朱麗葉》、原創芭蕾舞劇《白毛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現代芭蕾舞劇《簡·愛
  • 「白毛女」紅舞鞋贈予藝術家 牽出半個世紀芭蕾舞夢
    12月22日,67歲的李瓊瓊收到由上海芭蕾舞團演員項陽贈送的紅色芭蕾舞鞋時,她好似變回了曾經的那個少女,穿上紅舞鞋在舞臺上翩翩起舞……每次看到大型芭蕾舞團演員在舞臺上身姿輕盈的表演,李瓊瓊心中總有一個疑問:「一流芭蕾舞團的舞鞋是什麼樣的呢?」同時,她很想擁有一雙這樣的紅舞鞋。
  • 在日本唱《義勇軍進行曲》:松山芭蕾舞團與日本左翼文藝
    其實松山芭蕾舞團在中日友好交流史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這個極具左翼色彩的文藝團體還是第一個將電影《白毛女》改編成舞劇的芭蕾舞團。追溯到舞團成立之前的侵華戰爭時期,日本的文藝生態也絕非是由軍國主義壟斷的單一面貌,頗具歷史的日本左翼文藝即使在戰時也從未斷絕過創作和鬥爭。
  • 「人生最好的時候,我跳了白毛女」——訪著名芭蕾舞演員石鐘琴
    剛迎來解放的上海人,在乍浦路一劇場,看到1945年誕生於延安的歌劇《白毛女》。據《第20軍第3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記載:「軍文工團還組織了歌劇《白毛女》的對外公演。給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扮演白毛女的陳榮蘭,後轉業上海人民滬劇團任黨支部書記,就是她催生了滬劇《蘆蕩火種》。她與演大春的朱仁、飾楊白勞的孔丹,都是從上海建承中學出去參加新四軍的學生。
  • 《故事裡的中國》講述《白毛女》背後的故事
    1945年,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首演,收穫了極大成功。十年後,這部中國民族歌劇的開山之作被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創始人清水正夫和夫人松山樹子改編成芭蕾舞劇,搬上了日本舞臺,並於1958年首度來華公演,同樣深受中國觀眾喜愛。半個多世紀以來,松山芭蕾舞團多次訪華,用藝術溝通心靈,增進彼此信賴,並以《白毛女》為緣開創中日「芭蕾外交」先河,推動並見證著兩國交流的友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