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日本著名的松山芭蕾舞團攜新版《白毛女》第13次來華訪問演出。10月13日,受舞團團長清水哲太郎先生和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請,中國新一代「喜兒」譚晶現身天橋劇場排練廳,並在掌聲和驚嘆聲中為遠道而來的演員們獻上一曲經典的《北風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63歲的日本「喜兒」森下洋子竟然情不自禁的合起舞蹈來,一曲結束兩位早就惺惺相惜的藝術家緊緊擁抱在一起,上演了一場感人至深的「戲外戲」。
中日友誼跨世紀 兩國「喜兒」互贈禮物有寓意
56年前,發生在中國河北山村的白毛女故事被遠隔大海的東鄰日本藝術家改編成的世界上第一版的芭蕾舞劇《白毛女》後久演不衰。自1955年在東京的日比谷公會堂上首演後,松山芭蕾舞團已成功上演了三個版本,先後十三次攜《白毛女》來華訪問,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以《白毛女》為緣,松山芭蕾舞團開始了與我國持續半個多世紀的交流和往來,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中友好使者」。
聽說中國新版歌劇《白毛女》不久前曾在北京上演,久聞新喜兒譚晶多時的松山芭蕾舞團團長清水哲太郎先生和舞蹈家森下洋子夫婦便萌生了與中國「喜兒」見面的心願。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理事、著名音樂人尹建平牽線下,中日兩國「喜兒」得以在北京相逢。
中國歌唱家譚晶和日本舞蹈家森下洋子因「喜兒」而結緣,雖然是初次見面但格外親切,仿佛是多年未見的老友,兩人都悉心地為對方準備了禮物。譚晶送給森下洋子一尊以洋子本人「喜兒」形象製作的、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面人張」塑像,給洋子帶來了很大驚喜,連連致謝多次表示「太珍貴了,要好好珍藏!」洋子送給譚晶的是從日本帶來的一枚戒指,她希望中國喜兒能時刻感受到他們的友誼,而洋子本人也有一枚相同的戒指。
譚晶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真不敢相信洋子已經63歲了,她跳舞時一直用眼睛和肢體和我交流,我能感受到她對這部戲的強烈情感,以她這樣的年齡還依然活躍在舞壇上的舞者屈指可數,讓我很震動。
譚晶為民族經典驕傲 堅信「越民族越國際」
以「唱響和諧之聲,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的譚晶曾多次代表中國藝術家參與世界各地文化交流,2009年她跟隨中國民族歌劇《木蘭詩篇》訪問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由其主演的「花木蘭」廣受國外觀眾的喜愛,民族經典也可以無國界,這讓她越發意識到中國的文化價值和傳承民族經典的意義。
經典歌劇《白毛女》自1945年延安首演並大獲成功,是中國新歌劇的裡程碑,在中國民族歌劇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籌備兩年之久的新版歌劇《白毛女》於今年七一建軍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五場,新喜兒譚晶不負眾望,演出受到了觀眾和業內專家的一致好評,成為繼王昆、郭蘭英、彭麗媛之後新一代喜兒的代表。
在回答記者在中國是否還有什麼心願時,松山芭蕾舞團的演員們通過翻譯回答說,希望譚晶和中國歌劇《白毛女》能有機會到日本去演出,白毛女的故事淨化了我們的心靈,很多日本人一定會買票觀看的。
「《白毛女》是具有世界生命力的藝術題材,連外國藝術家都在演出中國的民族經典,我們自己要更加珍愛我們的民族經典,堅信越民族越國際,多走出國門,讓中國的藝術作品感染更多的人。」 深受現場熱烈氣氛感染的譚晶激動地說。
活動最後,主辦方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為中日藝術家準備了,由兩位喜兒的舞臺形象合成的精美的照片讓中日兩國「喜兒」以藝術為橋梁跨海牽手走到了一起,半個世紀中日友誼鮮活在呈現出來,蘊意深遠。
據悉,繼本月9、10日在上海成功舉行公演之後,松山芭蕾舞團新版《白毛女》即將於14日、15日亮相北京天橋劇場,屆時國家領導人和首都文藝屆代表將出席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