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在歌劇《白毛女》中成長

2021-02-23 中國藝術報


第四代白毛女雷佳。

  喜兒依偎在爹爹楊白勞身邊,手執一段紅頭繩,眼神和表情裡都是欣喜和滿足,這是父女間的溫情時刻,也是舊社會窮苦百姓在大年夜裡短暫的幸福時光。歌劇《白毛女》中的這一畫面,和這段「紅頭繩」的唱段,是中國幾代觀眾的集體記憶。2015年是我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為傳承經典、培養藝術新人,文化部組織復排歌劇《白毛女》在全國巡演,近年來曾主演多部民族歌劇的雷佳接過「紅頭繩」 ,成為第四代白毛女的扮演者。加入這個團隊,雷佳稱,「感到特別榮幸」 。

  基層體驗生活,像回到鄉下外婆家


  當初進劇組時,雷佳沒想到復排這部歌劇需要兩年的時間,也沒有想到「投入是無止境的」 。她講述整個過程:「每天學習、排練,後來拍歌劇《白毛女》 3D舞臺藝術片,然後是舞臺版的全國巡演,時間和行程都非常緊張,體力上也透支得厲害。 」舞臺版歌劇《白毛女》自2015年11月開啟在全國多個城市的近20場巡演,巡演的最後兩站是長春、北京。高強度的演出,使雷佳在長春演出時就病了,「重感冒、咳嗽、氣管炎,全都夾雜在一起。輸液、吃藥,中藥、西藥,中式理療,扎針放血,所有的辦法都試過了」 。

  一直到2015年12月下旬,北京站的巡演已結束不少時日,歌劇《白毛女》3D舞臺藝術片在北京舉辦首映禮,在臺上的雷佳被主持人建議唱幾句,她說:「我的感冒一直都沒有好,就給大家清唱幾句『北風吹』。」她一開嗓演唱,臺下就有年輕的記者發出「哇」的一聲驚嘆。

  在歌劇《白毛女》復排巡演的過程中,雷佳清晰地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也看到劇組其他成員「脫胎換骨的成長」 。2015年年初,劇組30多人奔赴白毛女故事原型發生地——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北冶鄉河坊村深入生活,分散住在老鄉家,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

  「鄉親們很淳樸,也很熱情。 」雷佳回憶在河坊村的採風經歷:「他們把家裡最好的飯菜拿出來招待我們,教我們和面、包餃子、貼餅子,讓我感覺到特別踏實,就像小時候回到鄉下外婆家一樣,很親切、很快樂。 」

  在歌劇《白毛女》第一幕裡,飄雪的大年夜,喜兒知道能吃上餃子時,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雷佳說,自己是南方人,以前對餃子並沒有那麼深刻的感情,家裡也並不經常包餃子,但是在河坊村,她吃了很多頓餃子後,才知道餃子在中國北方的農村有那麼多的含義,「只有最重要的客人到家裡時,老鄉們才會招待吃餃子,而我們那時候在村裡幾乎天天都能吃到餃子,這一碗碗餃子端在手裡,都是沉甸甸的」 。

  「去河坊村叫採風也好,體驗生活也好,走基層也好,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深入群眾,才能真正了解我們唱的是什麼,演的是什麼。 」雷佳說,歌劇《白毛女》在全國各個城市巡演期間,她常常會想起河坊村鄉親們的那一張張臉,「總是感覺責任很重,我想要把曾經發生在那裡的故事講好,也想把鄉親們想說的話說出來」 。

  「進了劇場,郭蘭英老師就一直叫我喜兒」


  在雷佳看來,這次不僅是復排歌劇《白毛女》 ,更重要的是學習當年延安魯藝為人民創作的精神。她介紹,劇組曾幾次去參觀了魯藝的原址,因為原址正在搞建設,大家必須趟過一個巨大的泥濘的坑,才能到達目的地。「魯藝原址真的是莊嚴肅穆,能看出那裡環境很艱苦,但前輩們在這裡創作出了那麼多的優秀作品。那裡展出的前輩們的歷史故事也很動人,其中孔邁先生,也就是原中國駐法大使孔泉先生的父親,在他19歲時給家裡寫的一封信對我觸動很深。他在信裡說:『父親母親,請把我獻給祖國吧。 』這句話寫出了魯藝所有前輩的心聲。讀了這封信,我深刻地感受到,為什麼在那個時代,會有那麼多優秀的有深度的能激起人們共鳴的作品出現。 」

  在歌劇《白毛女》排練期間, 85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第二代白毛女的扮演者郭蘭英應邀從廣州到北京指導演員們表演。雷佳說,從進劇場起,郭蘭英就沒有叫過自己「雷佳」 ,都是叫「喜兒」 ,叫扮演楊白勞的演員高鵬時,也是說:「楊白勞,你過來。 」有一次,雷佳和高鵬排練一場戲,她覺得對方的動作很慢,就說了一句:「你快點! 」她回憶當時的場景:「可能是說話的語氣有點重,郭老師就急了,說喜兒你對爹什麼態度呢?我當時就愣了一下,然後覺得是自己錯了。在郭老師的眼裡,只要進了劇場,每個人都是在角色當中,不應該有超出角色以外的動作。這就是老前輩們對待藝術的態度,也讓我知道只有敬畏藝術,你才能夠演繹好它。 」

  本次復排,歌劇《白毛女》原作者、90多歲的賀敬之親自把關劇本,對於這部自己20多歲時創作的作品,他精益求精,一直在修改。「他是我們這些文藝工作者真正的榜樣。 」雷佳說。著名作曲家關峽任音樂總監。「關峽老師帶病堅持創作,新寫的幾個唱段都得到了賀老的認可。 」雷佳介紹,「尤其是喜兒逃進山裡時的『我是人』這個唱段,了了賀老一個心願,他一直希望有一個合適的唱段,在這個時候表達喜兒作為人生存的權利。這個唱段他一直在等,一直沒有等到,這一次,終於等到了。 」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歌劇《白毛女》的演職員隊伍,是一個讓雷佳說起來就很感慨又感動的團隊。為了協調民樂和交響樂團的融合,指揮劉鳳德一遍遍跟樂隊磨合,「永遠都是滿頭大汗」 。劇組的演員們每天都會根據專家的意見調整表演,不斷否定自己,推倒重來,經常又回到原點,也經常會為了一點點突破而感到欣喜。

  這次復排舞臺版歌劇《白毛女》的同時,也拍攝了歌劇《白毛女》 3 D舞臺藝術電影。「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第一次就意味著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 」雷佳說,拍攝電影時,演員們在三伏天穿著大棉襖唱著「北風吹」 ,苦中作樂。在這個劇組,大家都是一個人幹好幾個人的活兒。「電影版導演侯克明在我們特別需要的時候,主動參與到舞臺版的排練當中。一些演員的生活壓力也很大,但他們為了把這部戲排好,在將近兩年的時間裡,放棄了其他工作,兩年來一直拿著最低的工資。 」

  出演喜兒這個角色,在雷佳看來,是她藝術上的重要一步。歌劇《白毛女》在全國的巡演結束後,她聽到了專家們對她的讚譽和提醒,「說我進步了,說我還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我知道自己是怎樣跟大家一起進步的。團隊的力量推動著我們每個人的進步。就我自己來說,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只有深入基層,為人民服務、為人民代言、為人民創作,才能在藝術上真正有所建樹」 。

相關焦點

  • 歌劇《白毛女》 四代傳承 感動70年
    2015年是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12月15日,復排歌劇《白毛女》首次登上北京舞臺。此前,它已經巡演過延安、太原、石家莊、廣州、長沙、杭州、上海、濟南、長春9個城市,總行程超過1萬公裡,共計演出19場,現場觀眾近3萬人。
  • 藝術微課堂 | 跟隨歌唱家雷佳走進歌劇《運河謠》,帶你看懂中國...
    《白毛女》《木蘭詩篇》《運河謠》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首部原創中國民族歌劇,於2012年首演。作品音樂形式豐富、以民族唱法為載體,從戲曲、民歌等中國文化精華中汲取營養,呈現出民族歌劇特有的藝術魅力。本期藝術微課堂我們邀請到著名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雷佳老師,以歌劇《運河謠》為例,帶領大家揭開中國民族歌劇的面紗,不僅可以了解到什麼是中國民族歌劇、中國民族歌劇有哪些藝術特色,還能賞析到很多朗朗上口的精彩唱段。
  • 第二十七集:歌劇《白毛女》誕生記
    今天帶來第二十七集:歌劇《白毛女》誕生記。1944年,黨的七大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身為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院長的周揚,決定由「魯藝」創作並演出一部大型歌劇,向大會獻禮。「白毛仙姑」是流傳於晉察冀邊區的民間傳說。
  • 從民歌一路唱紅,雷佳藝術生涯有哪些精彩印記
    20多年前,雷佳收到母親送給她的一盒歌曲磁帶。其中那首歌《誰不說俺家鄉好》在雷佳心裡種下「歌唱」的夢想。多年來,「歌唱」夢想猶如星夜發芽、風雪吐蕊,一直伴隨著她,一直激勵著她。
  • 《蝴蝶夫人》、《白毛女》……國際歌劇電影展來成都了!
    《蝴蝶夫人》《麥克白》《弄臣》《白毛女》等12部經典歌劇電影來成都了!紅星新聞記者獲悉:由國家大劇院主辦、百老匯影城協辦的「2020年國際歌劇電影展-成都站」11月20日至11月29日在百麗宮影城(遠洋太古裡店)和百麗宮影城(凱德天府店)進行為期10天的展映。
  • 民族歌劇之路越走越寬
    右上圖為民族歌劇《沂蒙山》劇照,左下圖為《白毛女》(2015年復排版)劇照。雷佳:發展的前提是繼承,創新的基礎是守正。對經典的創新發展,是以主題表達和角色塑造為圓心、以時代為延展半徑,畫的「同心圓」。在2015年復排的歌劇《白毛女》中,突出音樂性、歌唱性和旋律性,把一些念白改為多聲部交替的合唱。
  • 民族歌劇之路越走越寬(時代氣象·文藝表現(12))
    右上圖為民族歌劇《沂蒙山》劇照,左下圖為《白毛女》(2015年復排版)劇照圖為《紅船》劇照。雷佳:發展的前提是繼承,創新的基礎是守正。對經典的創新發展,是以主題表達和角色塑造為圓心、以時代為延展半徑,畫的「同心圓」。在2015年復排的歌劇《白毛女》中,突出音樂性、歌唱性和旋律性,把一些念白改為多聲部交替的合唱。新增的「我是人」唱段、喜兒和大春的二重唱,是更具人性化的音樂表達。
  • 黃定山、孟衛東、雷佳、遊暐之共話民族歌劇發展
    2015年歌劇《白毛女》的復排和2016年歌劇《小二黑結婚》的重排,讓幾十年前的經典再次成為新時期文藝「爆款」,體現出經典作品的藝術影響力和感染力。復排、重排,也是創新性發展的過程。創新的尺度在哪裡?如何對接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
  • 雷佳真實身份曝光!沒想到TA竟然是……
    (PS:好專業的趕腳哦^_^)視頻:雷佳演唱《我的消防弟兄》 隨後,雷佳演唱了一首專門為消防官兵創作的歌曲——《我的消防弟兄》,向廣大消防官兵送去祝福,向他們表示致敬。其實,早在2014年,雷佳就被公安部消防局聘任為「中國消防宣傳大使」。三年來,雷佳積極參與消防公益宣傳活動,用自身影響力帶動更多人的了解消防知識,傳播消防安全理念。 關於音樂事業方面的近況。
  • 紅色經典詠流傳——藝術學院黨委特色黨建品牌歌劇《白毛女》成功...
    12月28日,藝術學院黨委特色黨建品牌歌劇《白毛女》於藝術學院多功能廳精彩上演。為學院全體師生黨員們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歌劇《白毛女》以晉察冀邊區的民間傳說為主要素材,又根據當時革命鬥爭的現實進行了提煉和加工。
  • 上12次春晚,國家一級演員雷佳身家過億,丈夫身份不簡單
    大家都說名師出高徒,雷佳在畢業後,也順利進入了解放軍歌舞團,成為了一名獨唱演員。雷佳在國慶六十周年的慶典上,還曾經帶著歌曲《木蘭詩篇》到國外巡迴演出。不到1年後,雷佳更是登上了俄羅斯最高藝術殿堂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演出。
  • 民族歌劇之路越走越寬(時代氣象·文藝表現(12))
    雷佳:發展的前提是繼承,創新的基礎是守正。對經典的創新發展,是以主題表達和角色塑造為圓心、以時代為延展半徑,畫的「同心圓」。在2015年復排的歌劇《白毛女》中,突出音樂性、歌唱性和旋律性,把一些念白改為多聲部交替的合唱。新增的「我是人」唱段、喜兒和大春的二重唱,是更具人性化的音樂表達。
  • 湘籍歌唱家雷佳: 好一朵「醉美的茉莉花」
    雷佳 供圖 長沙晚報記者 尹瑋 「你可知道在醉人春風裡,醉人的只有你……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隨著這陌生而又熟悉的旋律緩緩響起,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雷佳唱著《難忘茉莉花》登上了前晚G20杭州峰會《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舞臺。這是當晚唯一一首獨唱歌曲,經由雷佳的深情演繹,旋律更加動人心弦。
  • 到深圳百老匯,赴歌劇電影的盛宴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王樽)深圳人有福了,不出城市即可享用中外歌劇電影的饕餮大餐。從8月1日開始,為期一周的首屆「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將在深圳百老匯影城舉行,《白毛女》《阿依達》《駱駝祥子》《參孫與達麗拉》《納布科》《茶花女》《託斯卡》《唐璜》《卡門》《唐·帕斯誇萊》《藝術家生涯》《霍夫曼的故事》共12部中外經典歌劇,將在大銀幕上驚豔上映。
  • 雷佳,民歌女神
    沒有特別關注過雷佳,因為好像她沒有那麼有特點。相比較,對於王麗達關注更多一些、直到一次在一個電視節目裡,聽到她唱那首《蘆花》。 她比別的民歌手聲音裡多一種純美,形象上多一份雖小顯大的氣質,整個人的感覺很「中國範兒」。
  • 雷佳 一曲《鄉愁》喚遊子
    在繁花似錦的春天裡,記者在北京採訪正在為舞臺歌劇《白毛女》進行緊張排練的《鄉愁》演唱者雷佳,傾聽這位全國青聯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青年歌唱家的別樣鄉愁。   鄉愁是遊子對親人的眷戀   「當我拿到這首歌的時候,一看歌詞,感覺這不是在寫我自己嗎,內心裡油然而生共鳴感。
  • 雷佳憑什麼成為聲樂博士??
    雷佳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現在還擔任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碩士生導師。2017年6月13日晚,作為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青年歌唱家的雷佳,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了博士畢業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伴奏,首席指揮李心草執棒。
  • 家喻戶曉的《白毛女》故事原作者究竟是誰...
    萌歷史為你尋找歷史的萌動之處白毛女和武松、孫悟空、阿Q一樣,是中國農民典型的藝術形象。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登上了世界各國的藝術舞臺和銀幕。大凡這樣傑出的典型形象,都不是作家憑空編造出來的,都會有其原型,是有出處的,白毛女的故鄉在河北省平山縣天桂山。《白毛女》故事的第一個作者是河北作家李滿天。
  • 中日"白毛女"相見恨晚 譚晶感嘆藝術無國界(圖)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日本著名的松山芭蕾舞團攜新版《白毛女》第13次來華訪問演出。中日友誼跨世紀 兩國「喜兒」互贈禮物有寓意  56年前,發生在中國河北山村的白毛女故事被遠隔大海的東鄰日本藝術家改編成的世界上第一版的芭蕾舞劇《白毛女》後久演不衰。自1955年在東京的日比谷公會堂上首演後,松山芭蕾舞團已成功上演了三個版本,先後十三次攜《白毛女》來華訪問,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 憶舊談往丨王濱和電影《白毛女》的誕生
    為了配合飛快發展的形勢,中央電影局決定,將曾在延安產生轟動效應的舞臺歌劇《白毛女》搬上銀幕。因為電影是一種具有巨大感染力且普及極快的藝術品種。中央電影局局長袁牧之首先決定,由延安舞臺歌劇《白毛女》的主要編劇、導演王濱為電影《白毛女》導演,作為電影《白毛女》劇組的總負責人(各電影廠有個約定俗成的做法,要改編原劇必請原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