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大仲馬逝世150周年 重溫經典《基度山伯爵》

2020-12-22 北晚新視覺網

今年是法國作家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大仲馬幾乎可以說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法國作家,他的代表作《基度山伯爵》在中國廣受歡迎,流傳不輟。

作者:楊慶華

1978年版《基度山伯爵》 人民文學出版社

《基度山伯爵》為何有兩個中文譯名

「法國高蒙影片公司出品,基督山恩仇記,原名《基度山伯爵》,根據大仲馬同名小說改編。」這是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以下簡稱「上譯廠」)1976年譯製的電影《基度山伯爵》開頭的一段旁白,為何要加上這段旁白,因為小說《基度山伯爵》的第一個中文譯本是1947年蔣學模翻譯的《基度山恩仇記》。從1947年到1978年,中國大陸只有蔣學模的這個譯本,《基度山恩仇記》這個譯名深入人心。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蔣學模的譯本,書名恢復為《基度山伯爵》。

大仲馬 新華社資料圖

1844年,大仲馬在歷史教師奧古斯特·馬凱的幫助下,完成長篇小說《基度山伯爵》(Le Comte de Monte-Cristo)。基度山,原文為義大利文,意思是「基利斯督山」,是十九世紀屬於託斯卡納國的一個有著富於宗教意味名字的小島。小說主人公愛德蒙·鄧蒂斯越獄後在基度山島找到寶藏,成為億萬富翁後買下基度山島,得到了基度山伯爵的頭銜。在巨額財富和高貴身份的秘密保護下,愛德蒙·鄧蒂斯開始了長達十年計劃周密的報恩與復仇。

很多讀者喜歡《基督山恩仇記》這個譯名,覺得有勁兒,快意。報恩與復仇是小說的主線,但不是它的主題。大仲馬在一百萬字的小說結尾,留下了基度山伯爵的箴言,這也是大仲馬要告訴讀者的中心思想:「世界上沒有快樂或痛苦;只有一種狀況與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只是如此而已。只有曾身受過最深切的悲哀的人,才最能體會最大的快樂。摩萊爾,我們必須經驗過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生的快樂。所以,我心愛的孩子呀,享受生命的快樂吧!永遠不要忘記,在上帝揭露人的未來之前,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

等待和希望,這就是小說《基度山伯爵》的主題。寫歷史小說《三個火槍手》和《基度山伯爵》之前,大仲馬是個劇作家。大仲馬寫戲總要先找最後一句臺詞,然後再倒回去結構全劇。或許大仲馬也是這樣構思《基度山伯爵》的,先創造一個結尾:二十四年後愛德蒙·鄧蒂斯留下人生箴言,帶著海蒂離開馬賽,離開基度山島,遠走天涯。然後再退回去寫第一章《船到馬賽》。愛德蒙·鄧蒂斯十九歲受惡人陷害,被捕關進伊夫堡,逃走的時候已經是三十三歲。囚居黑牢十四年,愛德蒙·鄧蒂斯是如何度過那些刀割似的漫漫長夜的,是等待和希望。越獄後成為巨富的愛德蒙·鄧蒂斯化身為基度山伯爵,又是如何用了漫長的十年時間讓仇人得到報應的,是等待和希望。愛德蒙·鄧蒂斯的復仇方式是那樣的精緻、遲緩、深切,因為他要用同樣的痛苦來回答仇人,以牙還牙。愛德蒙·鄧蒂斯之所以能夠採用這種復仇方式,是因為有財富和身份的秘密保護。大仲馬給小說起名《基度山伯爵》,真是神來之筆。

1961年上映的電影《基度山伯爵》

《基度山伯爵》在中國流傳甚廣,它的中文譯本有二十多種,現在有的中文譯本的名字依然叫《基督山恩仇記》,但筆者更喜歡叫它《基度山伯爵》。

上譯廠的譯製片《基度山伯爵》為何能成為經典

曲折的情節和精彩的對話,是小說《基度山伯爵》成功的秘訣,也是它被多次改編成電影的主要原因。《基度山伯爵》十多次被美國和法國搬上銀幕,中國觀眾最熟悉的是法國高蒙影片公司1961年出品的同名電影。這部電影是在1976年作為「內部參考片」由上譯廠譯製完成的,1979年公映。上譯廠譯製這部電影時,「文革」尚未結束,《基度山伯爵》、《巴黎聖母院》、《簡愛》這些影片都是作為「內參片」交給上譯廠的。在那個文藝百花凋零的特殊年代,上譯廠卻悄然崛起,這確實令人費解。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些「內部參考片」的藝術質量比較高,「內參片」鍛鍊了隊伍。二是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沉澱與積累,上譯廠的譯製水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達到頂峰。

法國高蒙影片公司出品的《基度山伯爵》在世界電影史上沒有什麼影響,在所有改編版本裡也不是最出色的。但對於中國觀眾,這個版本卻是最經典的,是孫道臨、畢克、邱嶽峰、李梓、於鼎、劉廣寧這些配音大師們把它打造成一部經典,後來亦在電視上一播再播。

《基度山伯爵》的文學地位不如《悲慘世界》嗎?

《基度山伯爵》是一部歷史小說。從1815年2月24日埃及王號大帆船到馬賽港一直寫到1839年10月6日愛德蒙·鄧蒂斯和深愛他的海蒂離開基度山島,乘著大白帆船浪跡天涯。故事背景跨越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兩個時代。大仲馬以小說的形式,再現了法蘭西這段歷史。但大仲馬要寫的是小說,而不是歷史。他的重心放在曲折生動的情節上,而非解剖當時的社會生活。大仲馬是這樣說的:「歷史是什麼?是一個釘子,一個用來掛我的小說的釘子。」有評論認為,「與大仲馬同時代而且同屬浪漫主義流派的雨果所寫的《悲慘世界》,卻能以感人的藝術筆觸,通過主人公的悲慘遭遇,描寫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民的苦難生活,展示了廣闊的社會圖景,甚至正面描寫了1832年巴黎起義。因而在文學史上,《悲慘世界》高於《基度山伯爵》。」

筆者認為,《基度山伯爵》並非沒有接觸社會生活,而是活靈活現地展示了一幅時代畫卷。書中人物的命運,就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寫照。法國小說家、傳記作家和歷史學家安德烈·莫洛亞在《三仲馬傳》一書中這樣寫道:「對於大仲馬,我們可以說的,他不是將小說舉到了歷史的高度,這是他自己以及他的讀者都不情願的。我們要說的是:他將歷史與小說演化為一系列令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一起搬上大眾的舞臺,推到構成他的觀眾的廣大民眾面前;在這一舞臺聚光燈的照射下,歷史與小說融合在一起,煥發出一種新的生命的光彩,給各民族帶來喜悅,並將一個世紀接一個世紀地流傳下去,為後人所喜愛。」

大仲馬在小說中表達了為被侮辱與被迫害的人們伸張正義的願望。小說的主人公愛德蒙·鄧蒂斯的復仇方式不是採用暴力,而是用智慧、耐心、深沉的方式讓惡人得到應有的報應。大仲馬對公平正義的嚮往,正是《基度山伯爵》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不過,筆者認為,小說《基度山伯爵》最大的弱點在於宣揚金錢萬能。愛德蒙·鄧蒂斯從伊夫堡越獄後在基度山島找到寶藏,「他並不想整天地去望著那些黃金和鑽石,或留在基度山上,像一條龍似的守著那些無用的寶藏。他現在必須回到生活中,回到人群中,到社會裡去重新獲得地位,勢力和威望,而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錢才能使人獲得這一切——錢是支配人類最有效和最偉大的力量。」

愛德蒙·鄧蒂斯的這段內心獨白,也是大仲馬要表達的觀點。找到寶藏的愛德蒙·鄧蒂斯成為億萬富翁,化身基度山伯爵,躋身上流社會,用十年時間精心策劃、周密安排,讓他的仇人一一得到報應:維爾福發了瘋、弗南自殺身亡、鄧格拉司破產一夜間白了頭髮。愛德蒙·鄧蒂斯之所以能夠如此精緻、如此遲緩、如此深沉地完成他的復仇計劃,除了堅定的目標、智慧、勇氣,還有就是金錢和勢力的保護。在金錢和勢力的保護下,愛德蒙·鄧蒂斯變換各種身份,打通所有關係,清除一切障礙。在大仲馬的筆下,金錢是萬能的,這種思想影響了整部作品的認識價值。因而在文學史上,《基度山伯爵》的地位不如雨果的《悲慘世界》。

《肖申克的救贖》靈感來自《基度山伯爵》

1982年,美國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出版了由四個中篇小說組成的小說合集《Different Seasons》。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後來被改編成電影,獲得奧斯卡獎七項提名的《肖申克的救贖》。從《肖申克的救贖》中,我們可以看到《基度山伯爵》的影子:前程似錦的年輕銀行家安迪蒙冤入獄,關進肖申克監獄時是1948年,此後二十七年在監獄中度過,直到1975年越獄成功。他在牢房的水泥牆挖了一個洞,挖的這個通道連著汙水管,通往監獄半英裡外的一條小溪。安迪用敲石頭的錘子挖了二十七年。他的信念和大仲馬筆下的愛德蒙·鄧蒂斯一樣堅定。越獄後也是得到一個新身份,也有很多錢。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有一個副標題:春天的希望。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贖》的主題,也是《基督山伯爵》的主題。史蒂芬·金一定是喜愛大仲馬的,《肖申克的救贖》結局也是讓主人公奔向蔚藍的大海。

史蒂芬·金的原著沒有讓越獄後的安迪復仇,復仇的情節是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改編電影時加上去的。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也一定酷愛《基度山伯爵》,安迪復仇的方式也是那麼智慧,那麼慢條斯理、深思熟慮。壞蛋典獄長諾頓最後得到應有的報應,飲彈自盡。《肖申克的救贖》結尾,安迪留給瑞德一封信:「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我希望這封信會找到你,而且找到你的時候,你過得很好。」這讓我想起小說《基度山伯爵》的最後一章,愛德蒙·鄧蒂斯留給摩萊爾的那句人生箴言:「我心愛的孩子呀,享受生命的快樂吧!永遠不要忘記,在上帝揭露人的未來之前,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3

相關焦點

  • 歷史深處的基度山伯爵
    作者:楊慶華 今年是法國作家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大仲馬幾乎可以說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法國作家,他的代表作《基度山伯爵》在中國廣受歡迎,流傳不輟。
  • 孫莉出演《基督山伯爵》| 國家大劇院致敬大仲馬逝世150周年
    》將亮相戲劇場舞臺,致敬原著作者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再現那段為世人所熟知和喜愛的傳奇復仇故事。1846年,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大仲馬完成了他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的連載創作,小說講述了一位名叫愛德蒙·鄧蒂斯的水手,因受到陷害被關進了伊夫堡監獄,在那裡他遇到了睿智善良的神父法利亞,並在神父的幫助下脫胎換骨逃出監獄,最終化身為基督山伯爵向仇人展開復仇的傳奇故事
  • 話劇《基督山伯爵》致敬大仲馬逝世150周年,經典改編將有「意想不...
    為紀念法國文豪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國家大劇院將於11月10日至15日、17日至18日推出2020年度巨獻——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首輪演出。《簡·愛》創作班底再聚首1846年,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大仲馬完成了他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的連載創作,小說講述了一位名叫愛德蒙·鄧蒂斯的水手,因受到陷害被關進了伊夫堡監獄,在那裡他遇到了睿智善良的神父法利亞,並在神父的幫助下脫胎換骨逃出監獄,最終化身為基督山伯爵向仇人展開復仇的傳奇故事。
  •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
    01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844—1846年。 故事講述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百日王朝」時期,法老號大副愛德蒙·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間獄友法利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
  • 通俗小說典範,《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馬十句名言,寫得真經典
    《基督山伯爵》和《三個火槍手》在我國的影響太大了,作者大仲馬家喻戶曉,被後世稱為「通俗小說之王」,是法國19世紀著名浪漫主義作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大仲馬筆下的文字,感受浪漫主義色彩的魅力。記得上中學的時候,通篇看過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就是《基督山伯爵》,真的被書中的故事情節觸動,多次感動的落淚。
  • 大仲馬的傳奇一生:雖以《基督山伯爵》聲名鵲起,卻是潦草收場
    1844年8月28日,生性豪爽且風流的大仲馬,憑藉《基督山伯爵》的第一部分在巴黎的一家報紙上刊登,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後一生盛名不衰。可是,大仲馬的一生,似乎也敗在了「基督山伯爵」手中。可謂是成也《基督山伯爵》,敗也「基督山伯爵」。
  • 國家大劇院話劇《基督山伯爵》即將登臺 以重構聯繫經典與當下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高凱)11月10日至15日、17日至18日,國家大劇院2020年度巨獻——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將亮相戲劇場舞臺,致敬原著作者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再現那段為世人所熟知和喜愛的傳奇復仇故事。  21日,該劇進行了首輪演出的新聞發布。
  • 話劇《基督山伯爵》即將亮相
    2020年11月10日至15日、17日至18日,國家大劇院2020年度巨獻——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將亮相戲劇場舞臺,致敬原著作者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再現那段為世人所熟知和喜愛的傳奇復仇故事。1846年,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大仲馬完成了他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的連載創作,小說講述了一位名叫愛德蒙·鄧蒂斯的水手,因受到陷害被關進了伊夫堡監獄,在那裡他遇到了睿智善良的神父法利亞,並在神父的幫助下脫胎換骨逃出監獄,最終化身為基督山伯爵向仇人展開復仇的傳奇故事。
  • 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
    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l802~1870) 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裡,與黑奴結合生下其父,名亞歷山大,受洗時用母姓仲馬。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亞歷山大·仲馬屢建奇功,當上共和政府將軍。
  • 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 |《基督山伯爵》
    11月10日至15日、17日至18日,國家大劇院2020年度巨獻——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將亮相戲劇場舞臺,致敬原著作者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再現那段為世人所熟知和喜愛的傳奇復仇故事。1846年,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大仲馬完成了他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的連載創作,小說講述了一位名叫愛德蒙·鄧蒂斯的水手,因受到陷害被關進了伊夫堡監獄,在那裡他遇到了睿智善良的神父法利亞,並在神父的幫助下脫胎換骨逃出監獄,最終化身為基督山伯爵向仇人展開復仇的傳奇故事。
  • 你有多了解《基督山伯爵》?丨新京報×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將於11月10日至18日亮相,這部劇由喻榮軍編劇、王曉鷹執導,演員于洋、孫莉、王衛國等主演合作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這部19世紀法國作家大仲馬完成的長篇小說成為經典,其間的很多語句在今日來看並不過時,甚至有著對現代生活的普世價值。在看話劇前,我們如何了解透徹這部名著?
  • 「基督山伯爵」歸來,國家大劇院話劇版更現代
    今年是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國家大劇院以一部大製作的話劇向他致敬。國家大劇院2020年年度話劇《基督山伯爵》將於11月10日首演,該劇導演王曉鷹、編劇喻榮軍攜于洋、趙嶺、孫莉等主創今天亮相,解讀他們心目中的《基督山伯爵》。
  • 關於大仲馬的歷史簡介
    大仲馬原名亞歷山大·仲馬, 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豪,世界文學名著《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馬自學成才,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最著名的作品除了《基督山伯爵》之外,還包括《三劍客》、《二十年後》和《布拉熱洛納子爵》,。他一生創作甚多,著有150多部小說,90多個劇本等。
  • 《基督山伯爵》:大仲馬最經典的3句話,總有一句觸動你
    作者:硯無聲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844-1846年。本書主要講述了19世紀法國波旁王朝時期發生的一個報恩復仇的故事。18年後,唐代斯帶著法裡亞神甫臨死前告訴他的秘密,越獄逃生,找到法裡亞神甫藏匿在基督山島上的寶藏後成為巨富,從此他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基督山伯爵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結局很符合大仲馬的座右銘:「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 話劇版《基督山伯爵》 改得讓你意想不到
    原標題:話劇版《基督山伯爵》改得讓你意想不到   為紀念法國文學家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11月10日開始首輪演出。   男主人公   被拆分成三個角色   趙鐵春在談到該劇的創作初衷時表示:「早在2014年,國家大劇院便將《基督山伯爵》納入舞臺製作規劃當中,歷經六年醞釀,精益求精。如今這部劇的上演,既是對大仲馬的致敬,也體現著國家大劇院經典製作的延續性和持久性。
  • 《基督山伯爵》:世界名著版的法國武俠小說,恩必報,債必償
    也許你還沒來得及看《基督山伯爵》,但是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即使它已經跨越了快200年的時間尺度,但當你看見這句話時依然能夠被它其間所蘊藏的情感打動。《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在近兩個世紀以前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部小說最早在巴黎的《辯論報》上進行連載,一經問世就引得巴黎民眾爭相追捧。
  • 大仲馬《基督山伯爵》:從愛德蒙到基督山伯爵的逆襲
    作為「復仇系列」的經典巨著,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在文學史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正如蕭伯納對大仲馬的評價,「大仲馬之於小說,猶如莫扎特之於音樂,已達藝術的頂峰」,《基督山伯爵》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文學魅力,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
  • 大仲馬《基督山伯爵》:必須經歷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活著的幸福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作品,他的全名叫亞歷山大·仲馬,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名猛將,但是他的祖母卻是一名黑奴,所以他的父親一生下來就被祖父嫌棄,參軍時直接用的母姓仲馬。大仲馬後來也因此飽嘗種族歧視,這也讓他形成了反對不平、追求正義的性格。
  • 【在線影院】上譯經典配音《 基督山恩仇記》.最經典的30句話,讓你的內心不斷成長!
    《基督山伯爵》(又稱《基督山恩仇記》)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傑出作品。《基度山恩仇記》 分為117章,95萬字,在當時的法國可謂鴻篇巨著了。它講述的是1815年2月28日,摩雷爾公司運貨帆船「法老號」在大副愛德蒙·唐泰斯在船長突遭不測的情況下安全將船駛抵馬賽,船主摩雷爾見他出色完成任務,就給了三個月假期,並打算任命他為新船長。
  • 國家大劇院《基督山伯爵》11月亮相 于洋孫莉趙嶺等實力派演員加盟
    中國網北京10月22日訊 (記者 秦金月)記者從國家大劇院獲悉,11月10日至15日、17日至18日,國家大劇院2020年度巨獻——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將亮相戲劇場舞臺,致敬原著作者大仲馬逝世150周年,再現這段為世人所熟知和喜愛的傳奇復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