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中人 | 《牡丹亭》杜麗娘:「叛逆」的閨閣千金

2021-02-07 華僑大學文學院團委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夢醒後相思成疾,最後竟傷情而死。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發現她有姻緣未了,便放回人間。機緣巧合之中,杜麗娘與柳夢梅相遇於葬下她的梅花庵中,人鬼相戀,幾年之後起死回生,衝破重重困難,最後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千金」:杜麗娘其父杜寶乃杜甫後人,時任南安太守,母親甄氏為魏朝甄皇后嫡派。麗娘父親杜寶是一個「嚴父」,古板嚴謹,所以麗娘的閨房生活枯燥沉悶,連「閒眠」也不可。他還給女兒請了一個近60歲的腐儒陳最良作為老師,一方面為了用經典教條束縛住麗娘的思想,一方面為了「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同時,她的母親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是一個麻木不仁的老太婆。


「知理達禮」:在古代綱常倫理薰陶之下,麗娘成為一個近乎標準的大家閨秀。她孝順父母,在第三出《訓女》中,她一出場就端著美酒,敬爹娘長壽。對待連丫環春香都看不起的「腐儒」老師陳最良,她依然尊敬。而且在春香頂撞老師後,以假裝要打春香而收場。


16歲的杜麗娘此時已然感到閨閣生活的乏味所在。她常日不能出閨閣,以免入府中的外男看見,似被「囚禁」在家中,看著一切熟悉的事物,毫無生趣。之後,在丫環春香的誘導之下,麗娘踏進了府中空蕩蕩的後花園。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她感嘆著如此春色滿園怡人,卻無人欣賞,就像天生麗質的自己無人欣賞一般。

回閣後,麗娘睡下,夢見一個拿著柳枝的俊俏書生,他向麗娘表達了自己的愛意,還將她抱到牡丹亭畔成就雲雨之歡。睡夢中的麗娘被母親叫醒,醒來才知一切皆為虛幻,但她卻對夢中書生動了情,相思成疾,最終死去。


閱讀至此,想必讀者已經感覺這種情感似乎有些難以令人接受。但也許作者眼中,畢竟麗娘長到16歲,她從未見過除了父親和老師以外的男子,對年輕男子此時充滿了幻想,畢竟已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再加上少女都有的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受封建禮教的長期束縛,此時這個夢中書生,猶如救命稻草一般,她抓住不放,就這樣陷入深情。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發現她有姻緣未了,便放回人間。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臥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裡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


可見此時的麗娘已經衝破所謂封建禮教的束縛,不顧封建思想意識下、所謂大家閨秀軟弱的樣子。她愛著眼前的書生,她遵循自己的心,遵循自己的情感,而非隱忍自己心中的愛意。因為她等這一刻已經太苦太久了。於是她擺脫束縛她思想的「理」,追求她想要的「情」。

不久,此事為梅花庵的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遇見杜寶說明事由,杜寶不信,後來還差點殺了柳夢梅。之後與麗娘相見時,還認為眼前人是妖,不與之相認。最後告到御前,照妖鏡一照,柳夢梅、杜麗娘二人都不是妖,最後麗娘才與父母相認,與柳夢梅成婚。


有點重生文的感覺:重生之後,我要找到我的「情郎」,彌補我前世遺憾。你看這麗娘,她並非不愛自己的父母,只是,她還未完全受到封建思想意識的綁架,並沒有深刻受到「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的荼毒,所以她敢於反抗封建禮教,此時她不再像之前在追求美好時畏畏縮縮。她因柳夢梅而死,又因柳夢梅而生,是她的深情給了她勇敢。


《牡丹亭》中,湯顯祖用這則故事表現人情、人性具有不可遏制、不可戰勝的力量,能溝通幽冥、超越生死。如此浪漫主義又充滿著反封建及個性解放的戲劇,也許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內容值得探尋。

1、《中國文學史四》——人民文學出版社

2、《牡丹亭》——中華書局

相關焦點

  •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後來《牡丹亭》改編成戲曲,被搬上戲曲舞臺,也讓更多的人能感知杜麗娘對愛情的追尋。與《牡丹亭》接觸最多的可能是文人士大夫,也可能是那些看戲之人,但還有一群人我們也不能忽視,就是那些出演《牡丹亭》中杜麗娘一角的女演員們。現在《牡丹亭》作為崑曲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戲而被很多觀眾喜愛,而其中杜麗娘的扮演者也更是吸引了我們更多的關注。
  • 人鬼情未了,江西大餘牡丹亭文化園,還原杜麗娘悽美的愛情故事
    全園布局結構分五個遊覽區,以後花園遊覽區景致最佳,園內有牡丹亭、芍藥欄、玉池精舍、梅花觀、麗娘冢等景觀。園內秀木參天,倚山環水,花草叢簇,亭閣雅美,景色怡人。其中牡丹亭為園中十景之最,始建於明代之前,明清時名冠江南,歷盡滄桑,屢興屢廢,現景點為1996年重建而成。
  • 《牡丹亭》杜麗娘:「先性後愛」的白富美
    回到房中,春香安排好一切,讓杜麗娘休息片刻,她去看看杜麗娘的母親老夫人。                  (3)夢遇帥哥柳夢梅          柳夢梅強抱杜麗娘到牡丹亭畔,芍藥欄邊,共成雲雨之歡。兩情和合,千般愛惜,萬種溫存。歡畢之時,又送杜麗娘睡眠。杜母來看閨女,杜麗娘驚醒。               (4)紅顏自古多薄命
  • 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 章若楠化身「杜麗娘」
    國際在線消息:故宮裡名亭眾多,但卻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座神秘的「牡丹亭」。本周六20:3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九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章若楠,將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戲曲表演。
  • 為了愛可以不計死生的,除了牡丹亭的杜麗娘,還有琉璃的禹司鳳
    直到看了《牡丹亭》原文,才明白,這種感情,在400年前,明代的湯顯祖早就刻畫過,兩相比較,有異曲同工之妙。杜麗娘為了愛可以生死相隨湯顯祖的《牡丹亭》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官家小姐杜麗娘,因為傷春而在花園入夢,夢中與柳夢梅行了夫妻之事,而愛上柳夢梅,思念成疾,香消玉殞。
  • 名人故事|孤山的烈女和才女,都是杜麗娘的閨中伴
    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周朝俊以南宋權相賈似道暴虐為背景,創作《紅梅記》,講述裴舜卿和千金小姐盧昭容的愛情故事,並穿插裴舜卿和李慧娘的一段人鬼戀情。賈似道建別墅於葛嶺,取名半閒堂。一日,他遊西湖遇裴舜卿,其妾李慧娘忍不住讚嘆:「呀,美哉一少年也!」回府後被賈似道殺害。之後,賈將裴生囚禁府中。
  • 崑曲丨青春版《牡丹亭》觀後感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與其《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湯顯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創作於1598年,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
  • 都市痴男怨女怎麼定義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的「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出自湯顯祖《牡丹亭》,杜麗娘因惜春傷春慕春入夢而生情,最終與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但這種因夢生情好像只能發生在文學作品中,各自有夢,各自有情,各不自以為夢,遂得真情。多少人渴望衝破世俗禮教的束縛,自由自在地表達自我深層的內心情感世界,那裡面沒有羞澀,沒有所謂的臉面,沒有放不下的自尊,沒有想像中的膽怯。那裡面只有「牡丹亭」式的至情至性,那裡有熱情、激情、奔放,那裡有縈繞心底的渴望,那裡有夢醒後最深層的悲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並不是只存在夢境中,只存在文學作品中,它具有深刻無比的現實意義。
  • 湯顯祖的牡丹亭,是對人性的批判
    而且,先性後愛這一點也完全不影響牡丹亭的思想性吧?反而我覺得這一點才是牡丹亭最打動人的地方啊。所有的閨門旦都說得出的,而她對愛情的追求都出於人的本性,「它春歸怎佔的先」到「甚良緣」,杜麗娘唱了兩大支的曲子,不成想一入夢,被柳夢梅一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給點破了,這換誰誰受得了,情就這麼起的。可這裡的柳夢梅說白了是杜麗娘夢出來的,就是她理想的書生形象,跟柳夢梅還對不起來。
  • 杜麗娘因愛情還魂,重獲新生;《牡丹亭》則因崑曲還魂,延續經典
    我不是個懂崑曲的人,甚至在看《青春牡丹亭》之前我都不是一個喜歡喜劇的人,總覺得戲劇中的人物不僅不真實而且有點假。學生時代,在家看電視也是看到戲劇頻道便直接跳過去。第一次接觸《青春牡丹亭》是在大一下學期,古代文學作品課上,老師給我們放了《閨塾》和《遊園》兩段。感覺整個喜劇布景簡單但是卻帶給觀眾一種震驚。其中最深刻的是《青春牡丹亭》帶給觀眾的視覺衝擊和審美感受。
  • 戲外話|周育德說牡丹亭•肆
    有個欽差識寶中郎苗老先生,倒是個知趣人。今秋任滿,例於香山岙多寶寺賽寶。那時一往何如?」到第二十一出《謁遇》,柳夢梅就拜見了這個苗舜賓。在香山岙(澳門)多寶寺舉行的一場祭寶典禮上,柳夢梅幹謁這位識寶使臣苗舜賓,混得了不少盤費。值得重視的是《牡丹亭》的母本《杜麗娘慕色還魂》話本小說中,根本就沒有苗舜賓這個人物,當然也不會有苗舜賓賽寶的情節。湯顯祖寫《謁遇》完全是「入時事」,發「傷時之語」。
  • 杜麗娘的生成-魚人
    在普遍的接受中,我們都認為這齣戲的衝突核心是男女雙方的愛而不得見,從而將其敘事歸入才子佳人小說的經典譜系:相戀-受阻-仕途-團圓,也就是欲望-滿足的典型邏輯。我們認為,在這樣的安排和描寫中,我們能夠發現杜麗娘形象的獨特性,以及《牡丹亭》真正具有超越性價值的根本原因——它內在的政治性。我們以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的《牡丹亭》為分析文本,這主要源於其注釋詳盡。我們就以此文本出發,不再考慮其他版本或者訓詁。
  • 《牡丹亭》:幾百年前的一場為愛還魂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明代傳奇劇本《牡丹亭》回答了這個問題,它用一個超越生死的動人愛情故事,點起了一團火,讓人在重重束縛中依然能看到生命應有的鮮活。    01 花花草草由人戀  《牡丹亭》的主人公杜麗娘是個標準的古代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到要去自家的後花園都被以「風雨林中有鬼神」為由禁止。
  • 崑曲 牡丹亭 遊園 皂羅袍
    《牡丹亭》最出名的唱段《遊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崑曲的劇本主要以傳奇的形式出現,如著名的《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這些傳奇由許多「折」組成,三、四十折到五、六十折不等,如《牡丹亭》有五十五折。由這些摺子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每折戲的劇情及音樂自成一個完整的片段,每折戲除念白外包括許多支曲子,每支曲子前面冠以一個曲牌名稱,這些曲牌就是崑曲的唱腔。
  • 杜麗娘性格發展淺析
    但是,如果把同樣的結論套用在杜麗娘身上」,「就未必是符合實際的了。」在他看來,湯顯祖讓麗娘「對青春、對愛情的渴望與熱情像江水一樣一瀉千裡,使讀者一覽無餘,完全掌握了她的性格。可以說,杜麗娘的性格在<閨塾>一出裡得到初步顯露,到了<驚夢>、<尋夢>、<寫真>,最遲到<鬧殤>就完成了,不到全劇的五分之二。至於以後的情節。
  • 縹緲了400年的杜麗娘,居然真的活了?
    【驚夢】恁般天氣,好睏人也取景地:蘇州-留園-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杜麗娘在園中小睡,驚夢由此開始。一部《牡丹亭》,皆因《驚夢》而起,杜麗娘因夢生情,因情成疾,一夢而亡,成為古典戲曲中最大膽、最勇敢、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
  • 從湯顯祖《牡丹亭》到女粉絲:一次痴情者的布道
    16歲芳齡的南安太守千金杜麗娘,因春日遊園感傷,疲乏入夢,在夢中相會一名白面書生,乃嶺南才子柳夢梅也。持柳枝的書生俊秀達理,與她說些知心話,當下兩相合意,在那芍藥欄湖石邊成雙宿。杜麗娘因夢成情,夢醒後再尋夢不復得,日漸消瘦,最終因過度傷情而亡。
  • 《牡丹亭》,美醉了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李小託,關注我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明代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是一個愛情絕唱,許多人在自己青春懵懂的時候讀到了《牡丹亭》,並對讀後齒頰留香的戲文著了迷。杜麗娘為情而死,為情而生,一片至情在生死之際迸發感天動地的千古絕唱。 湯顯祖一個「夢」的故事娓娓道來。美麗的少女麗娘思春,悠然入夢,在夢中與秀才柳夢梅相會在牡丹亭前。好夢不長,醒來後卻尋夢不見。竟飲恨與世長辭。
  • 崑曲牡丹亭 | 靈魂的復歸
    醒來的杜麗娘為情思所擾,尋夢不見,自畫小像藏於園中太湖石下,然後為這一夢傷情而死。 三年後,真實的柳夢梅來到南安,借宿杜麗娘歸葬的梅花觀。柳夢梅在這裡拾回杜麗娘自畫像,愛慕不已,誠心呼喚,終於喚出杜麗娘魂魄與他幽媾。人鬼相知盟誓相許後,柳夢梅知曉前情,決意掘墓開棺。於是杜麗娘復生,二人結為夫婦。
  • 湯顯祖筆下的《牡丹亭》,女主籍貫是南雄?
    《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麗娘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雷玲向記者說出演出感受。11月5日晚,由湖南省崑劇團演繹的崑劇《牡丹亭》在韶關南雄大會堂上演,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觀眾不僅沉浸在演員的演唱中、夢幻雅致的舞臺布景中,更為這樣經典藝術作品而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