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孤山的烈女和才女,都是杜麗娘的閨中伴

2020-12-27 湘湘愛旅行

杜麗娘的閨中伴

西湖孤山與許多歷史人物都有著不解之緣,林和靖梅妻鶴子、蘇小小西泠埋魂、秋瑾長眠此地……由此賦予它特別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底蘊。今天,我們來講孤山的一位烈女和一位才女,她們脾性不同、所在時代不同,卻都與杜麗娘有很深的淵源,可謂是其閨中之伴。

01

李慧娘

這位烈女是李慧娘。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周朝俊以南宋權相賈似道暴虐為背景,創作《紅梅記》,講述裴舜卿和千金小姐盧昭容的愛情故事,並穿插裴舜卿和李慧娘的一段人鬼戀情。賈似道建別墅於葛嶺,取名半閒堂。一日,他遊西湖遇裴舜卿,其妾李慧娘忍不住讚嘆:「呀,美哉一少年也!」回府後被賈似道殺害。之後,賈將裴生囚禁府中。

玉茗堂批評紅梅記

李慧娘的人物形象創造,來自賈似道「遊湖殺妾」的元代故事,亦深受《牡丹亭》中杜麗娘人物形象的影響。《牡丹亭》面世以後,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深情和傳奇令世人趨之若鶩,引洛陽紙貴,亦影響了文學創作的一時潮流,由是出現大量為愛而死的「情鬼」,李慧娘就是情鬼之一。她雖然被殺,但是因為心系裴生,一縷幽魂不散,「又向人間魅阮郎」,回到孤山,鬼魂與之相會,這一出的標目就叫《幽會》。明代出版業非常發達,經常會出現某名人對某書的評論本,以吸引讀者購買。《紅梅記》面世以後,出現了假託湯顯祖之名的《玉茗堂批評紅梅記》,其評論:「餘作還魂傳奇,此折最似之。」

《牡丹亭》中還有一折戲,叫做《冥判》,說的是杜麗娘死後,判官小鬼贊其鬼魂相貌之美,審清她的死因,並允麗娘鬼魂回到人間,與柳夢梅再續前緣。在周朝俊的筆下,裴舜卿和盧昭容的愛情故事是主線,李慧娘的戲份並不是太多,她死後並無此場,而是直接講鬼魂重返人間。後來,戲曲舞臺上不斷改編這個故事,李慧娘的戲份越來越多,乃至裴盧主線消失,只剩下裴李一條線,這個過程中,《紅梅記》變成了《紅梅閣》,又變成了《李慧娘》,亦出現了《冥判》。現在戲曲舞臺上《李慧娘》所呈現的《冥判》,有時舞台風格與《牡丹亭》的《冥判》極為相似,內容為判官與小鬼審清李慧娘冤情,判官送李慧娘一把陰陽寶扇,助她穿越陰間人世、增長法力,幫助裴生脫難。

李慧娘冥判

牡丹亭冥判

但之後的命運走向,李慧娘和杜麗娘就不大一樣了。杜麗娘與柳夢梅幽會以後,道明身世,柳掘墳令其重生。李慧娘助裴生脫逃以後,二人便分別。為了避免連累眾姬妾被冤枉放走裴生,李慧娘鬼魂出現與賈似道對峙,是為《鬼辯》。周朝俊所寫的《鬼辯》,力道還比較輕,李慧娘只是解釋,她放走了裴舜卿。後來經過各種改編,李慧娘鬼魂怒斥賈似道、大鬧半閒堂,可謂一身孤膽斥權奸,其形象之烈,令人心生無限敬佩。

02

馮小青

孤山的才女、杜麗娘的另一位閨中伴就是馮小青。馮小青是明代萬曆年間揚州人,被嫁到杭州為妾,被大婦所妒,幽禁在孤山別業。幽居生活之中,她常常臨水自照:「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她最喜歡讀《牡丹亭》,有詩言:「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病重之時,馮小青效仿杜麗娘描畫春容,請畫師為自己留下畫像,並以梨酒供奉,連呼「小青,小青」,一慟而絕!

關於馮小青的真實性,存在一定的爭議。有人認為,馮小青與李慧娘一樣,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其名字乃是情字拆開而得。但這裡並不探討小青是否真實存在,而是述其人物形象。馮小青對自己的形象體認很大程度上受到杜麗娘影響,正如《不同的「現代」:「情迷」與「影戀」——馮小青故事的再解讀》一文所言,閱讀《牡丹亭》是馮小青完成自我想像的關鍵一步,通過模仿杜麗娘的舉止,她建構起了自我的想像與認同。

李慧娘和馮小青是中國傳統文學女性人物形象中非常不同的兩種類型,一位極為剛烈、一位極具才情,但二者的生命形象塑造都與杜麗娘有極大關係,說明《牡丹亭》影響之大。當深夜之時,李慧娘和馮小青若是孤山魂遇,不知是否會有惺惺相惜之感?

清代,確實有因喜歡《牡丹亭》而惺惺相惜的女性。他們是杭州人吳舒鳧的先後三位夫人,未婚妻陳同、續娶妻談則、妻子錢宜。陳同未成婚便去世,留有評點《牡丹亭》上卷,紙上若有斑斑淚痕。談則見陳同所評,被深深吸引,補評下卷,不久亦去世。錢宜最終完成了《牡丹亭》的點評,她還在花園裡建了一個祭壇,供奉杜麗娘的畫像以及一枝紅梅。《閨塾師》評論,閱讀使女性連接到了一個由志趣相投的讀者構成的社交世界中,這些世界看起來比生活更真實、更引人入勝,當讀者設計家內儀式,紀念像《牡丹亭》這樣劇作中的女主角時,閱讀本身便成了一種宗教式行動。

吳吳山三婦

在這裡,還要提到清代另一位才女,就是眾所周知的林黛玉。「瘦影正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是《紅樓夢》第八十九回對林黛玉病中照鏡的描述,其詩來自馮小青,林黛玉身上亦有許多馮小青的影子。越劇《黛玉焚稿》中,林黛玉有一句唱詞是「我一生與詩書作了閨中伴,與筆墨結了骨肉親」。林黛玉的閨中伴,成員有杜麗娘、李慧娘、馮小青、吳吳山三婦等等中國傳統文學中的眾多現實與虛幻交織的女性人物,真不寂寞呢!

來源:杭州西湖博物總館

文字:小超人

編輯:陳志華 範雨涵

【來源:杭州西湖西溪景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孤山的烈女和才女,都是杜麗娘的閨中伴
    李慧娘的人物形象創造,來自賈似道「遊湖殺妾」的元代故事,亦深受《牡丹亭》中杜麗娘人物形象的影響。《牡丹亭》面世以後,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深情和傳奇令世人趨之若鶩,引洛陽紙貴,亦影響了文學創作的一時潮流,由是出現大量為愛而死的「情鬼」,李慧娘就是情鬼之一。
  • 人鬼情未了,江西大餘牡丹亭文化園,還原杜麗娘悽美的愛情故事
    中國牡丹亭文化園位於江西大餘縣縣城東部東山之麓,章水之濱,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名劇《牡丹亭還魂記》故事的發源地。牡丹亭公園景觀以歷史文化為背景,藝術地再現了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劇中的人文景觀,構成了一組情趣盎然的園林勝景。
  • 杜麗娘的生成-魚人
    而且,杜麗娘隨即便回應了求愛,與柳夢梅一番溫存。按照一種表層的故事邏輯,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他們「一見鍾情」,並立即展開愛情關係中最具象徵性、衝突性、視覺性的性愛表現。按照常見的心理分析,我們也可以解釋稱這是杜麗娘的欲望在夢裡移置和凝縮,從而滿足了自己的情慾。但對於後者,杜麗娘何以想像出一個現實人物,且帶有具體性(主要表現為對話和反應)呢?
  • 成語故事|《烈女傳》是一本什麼書?—《家喻戶曉》
    這時候,火勢越來越猛,再進去救孩子的話她自己都有生命危險。她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捶胸大哭,心裡想:這怎麼得了啊!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來,自己的孩子卻得救了,這樣一來,家家戶戶不都會知道我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嗎?那麼我以後將再也沒有臉去面對我的哥哥和嫂嫂了啊!不行,即使衝進去被燒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兒救出來!
  • 貞節、自殘與病態:被逼出來的中國烈女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古代史書中的女性,受到封建禮教和貞節觀念的束縛,地位低下,絕大部分女子在歷史敘事中毫無存在感。不僅是在東方,西方也是如此,有人就以「History」(歷史)一詞調侃道,歷史是「男人的故事」(His story)。
  • 《牡丹亭》杜麗娘:「先性後愛」的白富美
    她感嘆自己都16歲了,也沒有一個事業有成的夫君,昔日的韓夫人遇見了於郎,崔鶯鶯偶逢張生,這四位佳人才子,都是先偷偷約會,後來結成秦晉終成眷屬。她這樣一個膚白貌美,名門之後的官家小姐,怎麼就遇不見另一個他呢?想到這,不由的流下眼淚。         不到一會,杜麗娘伴著哀怨的情緒,睏乏的身子,便漸漸進入了夢鄉。
  • 生猛的烈女,麻煩多來一些
    即使男女歡好,戲中的夏文汐連歡好動作都要主導,一切都由她掌控。可以說,夏小姐夠姜夠烈,也為情色片和性感豔星正名。她以唐朝女權主義道士的姿態,帶來了一份港產片前所未有的中性時尚感。夏文汐有精緻小巧的五官和顯瘦的骨架,樣子妖魅又豔而不俗。當年《號外》的編輯說她的氣質很文藝,甚至會令人一廂情願地覺得她是看薩特、海明威、布列松、法國Vogue的女子,儘管她其實最喜歡遊泳和睡覺。
  • 縹緲了400年的杜麗娘,居然真的活了?
    《牡丹亭》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基本就是講述一個叫杜麗娘的官家小姐做春夢後相思成疾鬱鬱而終,三年後神奇復活與男主角相親相愛戰勝一切阻礙的浪漫愛情故事。 《牡丹亭》更是中國戲曲史上最牛伯夷的作品之一,更是崑曲的代表性劇目之一。
  • 杜麗娘性格發展淺析
    (<《還魂記》及其它>,《人民日報》一九五九年六月八日,其後孟超也認為「改編本煞於<回生>而止,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從戲劇結構上說,原作中<幽媾>、<回生>等折顯然都不是高潮,因為最尖銳的鬥爭是安排在<圓駕>一場的。」(談<贛劇弋陽腔還魂記>,《戲劇報》一九五九年第十二期)他們顯然是不贊成「斷尾巴蜻蜓」式的。
  • 杜麗娘怎麼就成了淫邪妖女了?
    連十地閻羅王殿下胡判官也因之網開一面,讓杜麗娘重返人間。謔庵居士卻一針見血地說他「搖頭山屹,強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難入」。他太想做一個好官,確也做到了以國事為重,作為家長卻是失敗的,連最起碼的青春期教育都沒有盡職。杜麗娘在官衙裡住了三年,後花園的明媚春光竟沒有領略過,晝寢,閒遊,已是違反家教。即使衣裙上繡了一對花、一雙鳥,老夫人也驚慌失措,唯恐女兒惹動情思。
  • 戲中人 | 《牡丹亭》杜麗娘:「叛逆」的閨閣千金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夢醒後相思成疾,最後竟傷情而死。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發現她有姻緣未了,便放回人間。機緣巧合之中,杜麗娘與柳夢梅相遇於葬下她的梅花庵中,人鬼相戀,幾年之後起死回生,衝破重重困難,最後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千金」:杜麗娘其父杜寶乃杜甫後人,時任南安太守,母親甄氏為魏朝甄皇后嫡派。
  • 明代知識分子杜麗娘,所謂幸福就是無知的幻象
    杜麗娘開著小差,想著求偶的雎鳩鳥,沒有及時搭話。 老夫子搖搖頭,咳嗽兩聲清清嗓子說,「書講完了!筆墨紙硯拿來,模字!」春香吐吐舌頭送來了文具。 老夫子斜覷了一眼,問,「這是什麼墨?」 杜麗娘抿嘴笑答,「丫頭拿錯了,這是畫眉用的。」春香噘著嘴,嘟噥著,「我拿的都是小姐常用的啊。」
  • 杜麗娘結婚前後的那些事兒(附音頻版)|詩壇軼事
    那一年,自己和柳夢梅的事兒鬧得全天下沸沸揚揚,一想起自己婚前和柳夢梅在牡丹亭裡的那些浪漫雲雨,杜麗娘就覺得失去了一些什麼。    杜麗娘嘆了口氣,拿起那本快被翻爛的木刻板《牡丹亭》,從頭看起來。    02江西大餘牡丹亭,杜麗娘墳塋。
  • 好個《烈女崔秀英》
    河東蒲劇團為全市新創劇目大賽準備的改編傳統戲《烈女崔秀英》,之前人們對此並沒有太高的期望,只要能順利演下來就好。12月17日晚的演出,出乎意料、圓滿成功、效果強烈,完全顛覆了人們的預期,不由拍手叫好,為該劇點讚!
  • 才女徐靜蕾和王朔、高曉松、李亞鵬、黃覺、張亞東,黃立行的故事
    作為一個女孩,一個漂亮的,有範兒的北京女孩,在闖蕩娛樂圈的過程中,自然要接觸很多人,自然也會傳出許多真真假假的故事。一,徐靜蕾和王朔的故事。才子遇見才女,自然互相欣賞。一個二十歲身材高挑(徐靜蕾身高1.70米),漂亮,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冰雪聰明,言談得體的才女誰會沒有好感呢?
  • 苔菉烈女 | 口傳145年真實故事,今天終於呈現給你
    與此同時,2021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但是中國鄉村振興需要文化注入,本人藉此機會將為大家解開145年前所發生在苔菉烈女悲慘遭遇真實故事。【苔菉烈女】七言侓詩在文章最後。
  • 「孤山一片雲」故事的背後,彰顯了一位清朝官員趙士麟的愛民之心
    「孤山一片雲」,以前看到這五個字,總以為是哪位文人雅士吟誦出來的一句詩,沒有特別的在意。昨日,我在孤山沒有象往常一樣沿著西裡湖走,而是走了一條山徑,感覺走到與梅妻鶴子的林和靖之墓臨近的地方,有一處白牆黑瓦環護的院落,隨道拐彎,看到粉牆的中間有一扇黑漆大門。大門是半開的,古式門環上掛著一把大鎖。
  • 天涯影視製作中心「東港」大孤山寄情
    ,給我留下了很深的記憶,大孤山 人傑地靈 風景秀麗 ,我在那也有十幾位朋友,至今我還有當時的像片。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八,我帶著母親逛了大孤山廟會,也是我當時見到人最多,規模最大的廟會和場面了,整個路面人擠人,眼見孤山在眼前,卻走了三個小時,我在大孤山時,自己也先後幾次登過大孤山,當時山頂上有一個雷達站,我站在大孤山上能清清楚楚看到朝鮮,當時看到一架朝鮮飛機在空中往地面上空投,投什麼不知,只是看到降落傘下降,為此事我還特意查了一下地圖;那次我帶母親出門是最遠的一次旅遊
  • 為了愛可以不計死生的,除了牡丹亭的杜麗娘,還有琉璃的禹司鳳
    因為這份感情,太經得起挫折了,而且全盤信任,一絲一毫的懷疑都沒有。這不是正常人的感情,太完美了。直到看了《牡丹亭》原文,才明白,這種感情,在400年前,明代的湯顯祖早就刻畫過,兩相比較,有異曲同工之妙。杜麗娘為了愛可以生死相隨湯顯祖的《牡丹亭》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剛剛學《牡丹亭》時,自己不過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老師教怎麼唱自己便怎麼學,完全不懂戲中人物的感情。等到了十六七歲,和戲中杜麗娘一般大的年紀時,也會懂得杜麗娘那種對愛情的渴望,對心上人的思念。明白了杜麗娘這個人物的情感,單雯說,每次自己在舞臺上飾演杜麗娘時,都會覺得自己就是杜麗娘,杜麗娘喜她便喜,杜麗娘悲她便悲。其實在明清時期的戲曲女演員們也和單雯有著同樣的感受,她們在飾演杜麗娘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杜麗娘,說她們是湯顯祖的知己也不為過!